• 1萬4千隻哥吉拉,不僅大舉入侵臺灣中南部,小琉球也有蹤跡!移除建議交給專家

    臺灣南起屏東,北至台中,都有綠鬣蜥的蹤跡。CTWANT11月24日報導,嘉義縣八掌溪是嘉義綠鬣蜥大本營。執行嘉義綠鬣蜥移除計畫的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宣汶指出,八掌溪沿岸一晚可以抓到1、20隻綠鬣蜥,今年已抓到超過1200多隻。

    根據屏東縣政府資料統計,綠鬣蜥捕捉數量逐年增加,從2018年1,082隻,到2019年急增為4,182隻,2020年數量又創新高,捕捉超過8570隻,居全台之冠!林務局統計2020年全台移除數量首度破萬,數量多達1萬4536隻

  • 【專題預告】外來入侵種來了,無知的惡也蔓延了

    “ Man is the cruel-est animal. ” ——Friedrich Nietzsche

    「人類就是最殘酷的動物。」哲學家尼采一句話,彷彿映照出外來種移除議題中,人性最醜惡的一面。
  • 保護阿里山國寶級帝雉!動保員移除當地浪犬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是帝雉(黑長尾雉)、台灣野山羊、黃喉貂等台灣原生種動物的棲息地,但3月初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卻接獲通報,帝雉遭受浪犬騷擾、追捕,甚至遭埋伏偷襲,有伏擊的危害,嚴重影響求偶、繁殖,對目前為保育類第二級的帝雉有生存的危害! 

  • 入侵種海蟾蜍草屯現身, 食量大毒性強,引生態危機

    11月6日隸屬於臺灣自然研究學會(TNRS)的臺中兩棲調查保育志工隊接獲民眾通報,南投草屯發現外來入侵種海蟾蜍,其食量、體型、毒性極具生存優勢,可能對臺灣原生種造成威脅。東華大學研究團隊確認後,緊急進行移除工作,目前已移除32隻,並持續監控中。

  • 外來種家麻雀首度出現繁殖族群!屏東縣政府已移除13隻

    圖片來源:吳正文
    記者|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

    你看過頭灰灰的麻雀嗎?這可不是一般常見的「樹麻雀」的頭髒掉了,而是外來種「家麻雀」。4月22日,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接獲中華鳥會通報,屏東縣有鳥友在車城鄉的車城福安宮百葉窗發現數隻家麻雀以及鳥巢,由於過去家麻雀在台只有零星案例,不曾有繁殖紀錄,這次看到鳥巢也成為群聚繁衍的全台首例。

    經屏東縣野鳥學會(後簡稱屏東鳥會)確認是家麻雀無誤後,4月29日便會同屏東縣政府農業處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後簡稱屏東分署)到福安宮現勘並架設霧網。由於麻雀相當靈巧又體型小,捕捉不容易,移除行動至今已約1個月,截至5月22日,共捕獲家麻雀1雄8雌,以及雛鳥4隻,共13隻,並已移除11個鳥巢。 

    家麻雀在台灣並不普遍,一般被認為是迷鳥或是人為引入及搭船而來。牠原產於歐洲、中東、中亞、南亞到中南半島,大多棲息在都會、城市、鄉村、農地等,體型比一般樹麻雀大,屬於中型麻雀。 

    由於分佈廣泛,根據CABI Digital Library資料,在北南美洲、非洲南部、紐西蘭、澳洲等地,家麻雀已是嚴重的外來入侵種,在入侵北美洲初期,甚至因食用大量穀物,而造成嚴重農損。 

    屏東分署表示:「家麻雀是全球廣泛入侵物種,已知在國外分布情形已達無法具經濟效益有效的控制,在台灣也屬於外來入侵種。」為維護本土樹麻雀的生存棲地,避免基因雜交的風險等因素,因此才特別在族群擴張前,請屏東縣政府移除,希望家麻雀不再有野外繁殖擴散的可能。 

    20240527news01 01家麻雀頭部灰色、兩側面頰無黑色塊是牠的特徵。圖片來源:Pexels
    20240527news01 04樹麻雀普遍分布於臺灣全島,非常適應有人類生活的棲地環境,外型呈栗色、兩側面頰有黑色塊。圖片來源:Hiyashi Haka
    20240527news01 03山麻雀族群量較稀少,為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主要分布於部分山區的農村聚落周圍,頭頂為鮮豔的栗紅色,背部為紅褐色條紋,喉部為黑色,腹部為淺灰色。圖片來源:鴻宇光學

    原先,屏東分署想請埃及聖䴉的移除團隊,請獵人以高動能工具協助移除,但擔心人來人往、影響民眾安全,後經與屏東縣政府農業處及屏東鳥會討論評估後,改以霧網捕捉。 

    屏東鳥會常務理事吳正文也於社群分享:「家麻雀若再進一步擴散,可能造成農業及生態上的損失,所以還是要趁現在還沒站穩腳步儘早移除,不然等他們變成像白尾八哥、家八哥及亞洲輝椋鳥數量眾多更難移除的入侵種,就尾大不掉了。」 

    福安宮這些家麻雀為何出現,尚不得而知,吳正文也分享這次福安宮的家麻雀的來源有點詭異:「這次一次發現近20隻又有好幾個巢,懷疑不是第一代,且由於家麻雀不是長途跨海遷徙鳥類,迷鳥機會不大,如果搭船偷渡,怎麼就剛好能配對繁殖?」屏東分署也表示:「實際進入的路徑已無法不確定,也不可考,僅能推估可能是透過海運船隻進來的。」 

    根據吳正文社群貼文,目前百葉窗外的霧網已經暫時拆下,也有保留窩巢等待親鳥回巢,以便再捕捉,希望可以將雌鳥全數捕捉。而捕捉到的家麻雀,根據屏東縣政府農業處動物保護科表示,因家麻雀是外來種,以霧網捕捉後,移除方式是以人道處理的方式。目前通常大部分的外來入侵種都會以此方式處理,透過最短時間、最小痛苦的方式執行安樂死,但也可能以入侵規模、政府預算、人力資源、社會輿論等因素,採取不一樣的移除方式。


    家麻雀與樹麻雀外觀相似,但仍可以辨識,除了家麻雀體型比較大以外,頭部跟面部特徵也有差異,家麻雀頭部頭部灰色、兩側面頰無黑色,而樹麻雀則呈栗色、兩側面頰有黑色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也呼籲,若民眾有看到疑似家麻雀的蹤跡,都可以撥打1999或1959向屏東縣政府通報。

    6月26更新:

    頭灰灰的家麻雀,繼4月22日在屏東縣車城鄉的車城福安宮被發現首次的群聚繁衍紀錄後,共移除1雄8雌以及雛鳥4隻,共13隻家麻雀,同時也摘下11個鳥巢。不過當時推測,若以家麻雀一夫一妻的繁殖制度,應還有10隻雄鳥和3隻雌鳥未捕獲。

    5月26日,鳥友又觀察到親鳥回來築巢的狀況,便通報農業處捕捉,當時屏東縣野鳥學會建議,可以等牠們繼續築巢,等到有下蛋或雛鳥,親鳥較不易輕易離開下捕捉會較容易。到了6月11日,屏東鳥會常務理事吳正文再度前往觀察發現:「親鳥頻繁攜帶食物進出,我猜雛鳥可能快離巢了,就通知農業處儘快安排移除。」

    林業處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接獲通報後,便委託移除團隊開始工作,於6月14日及6月16日順利捕捉。吳正文表示:「這幾天沒再發現有家麻雀重新回到福安宮築巢,移除工作算是暫告一段落。」

    自4月22日接獲通報至6月22日止,共捕獲2雄9雌及6隻雛鳥(含2隻已死亡的雛鳥),共17隻,以及12個巢位(含1個重新築巢)。

    不過由於家麻雀以一夫一妻繁殖,也就是說就原有移除的巢計算的話,應至少各有11隻的雄雌鳥,共22隻,不過目前僅捕獲17隻。吳正文表示:「我們似已捕捉移除絕大多數的母鳥,縱使逃掉一些公鳥好像也沒什麼搞頭,重點是至少還有2隻母鳥沒抓到,還是要繼續追緝。」

    而先前也有鳥友通報,福安宮北側的公墓疑似也有家麻雀活動,雖然尙無法確定是否與福安宮原先的族群是否一致,仍有賴民眾及鳥友持續關注並通報。

    吳正文表示,雖然家麻雀不是長距離移動的鳥類,終其一生可能都只在巢位附近活動,不過以防有逃逸的家麻雀繼續在其他地方築巢繁殖、重新擴散開,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也呼籲,若民眾有看到疑似家麻雀的蹤跡,都可以撥打1999或1959向屏東縣政府通報。

  • 官方證實無誤!犬貓正式名列外來入侵種

    臺灣流浪犬貓長年對生態的危害,不只是攻擊原生物種山羌、穿山甲、梅花鹿等,更有研究指出,遊蕩犬貓在野外所留下的糞便,會將小病毒傳染給石虎,間接提高路殺機率。

  • 師生投書|課本中的能言獸—探索教科書中的生物多樣性

    國小教育注重基礎能力,台灣的國小教師讀錯多音字或寫錯筆順會被認為缺乏專業素養,校園常見原生物種只叫得出麻雀卻不會被撻伐。

  • 撥開愛恨糾結,外來入侵種的正確觀看方式

    報導之前,我痛恨外來入侵種帶來的困擾,我也不認同殺害動物。形成一種我不想殺牠,我又希望牠消失的矛盾。
  • 擎天崗的牛牛好可憐?詳解外來種亞洲水牛於陽明山的存續問題

    外來種亞洲水牛 (Bubalus bubalis) 的相關議題從去年底開始到現在都還沒吵完,但其實真相越辯越明,少數只能訴諸情感、進行情緒勒索者也只能重複一些沒有立論基礎的論調⋯⋯ 但不得不說這有時候很有用,畢竟群眾在不明就裡的時候最先相信的就是眼前的「牛牛好可憐喔」這樣的煽情話語。藉由這個機會再次的釐清一下水牛議題的脈絡吧!

  • 擎天崗野化水牛殞命,反映主管機關長期漠視的荒唐

    圖為擎天崗的水牛,背景可以看到鐵絲圍籬以及圍籬內外的植被型態截然不同,圍籬架設的合理性也備受挑戰。照片來源|李宜龍。

    陽明山擎天崗的野化水牛在2020年12月發生大規模的死亡事件引起大眾關注,獸醫在釐清死因後發現導致大量死亡的原因可能是長期營養不良,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自此炎上,遭到各方抨擊。

  • 未經專業諮詢被認定為外來種,雛鳥遭滅巢

    網友在花盆內發現鳥巢,拍照詢問其他網友意見,最後認定該鳥為外來種並破壞鳥巢。

  • 林務局:海蟾蜍將列管!持有須登記,禁繁殖販售

    海蟾蜍在日本、菲律賓等國家也造成生態危害,與福壽螺、紅火蟻並列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林務局表示,海蟾蜍入侵途徑主要為民眾引入飼養後棄養,過去臺灣野外也有零星棄養個體。海蟾蜍體型大壽命長,繁殖適應力強、毒性也強,不只危害小型原生動物;貓、狗、蛇等動物誤舔、誤食也可能會中毒。

    林務局今年11月陸續接獲南投草屯民眾通報,經蛙類學者楊懿如副教授研究團隊確認為海蟾蜍。目前政府及台灣兩棲類保育志工團隊已移除426隻!民眾發現疑似海蟾蜍,可撥打1999向地方專責單位通報!農委會日前預告訂定「有害生態環境、人畜安全之虞之原非我國原生種陸域野生動物之種類」草案,將「海蟾蜍」列進名單中,預告60天後正式公告(2022.02.20)。

    預告期間,民眾可將相關意見e-mail至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供林務局評估。公告後,有飼養海蟾蜍的民眾須在期限內向各地主管機關登記備查,未經主管機關同意不得繁殖與販售!違者將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51條,處1萬至5萬的罰鍰。

  • 正式上路!超過八千種外來物種六月起禁止輸入

    5月31日訊息更新:

    農委會林務局委託經濟部於5月19日修正公告「限制輸入貨品表」,並將8,478種具高入侵風險的外來野生動物列入管制輸入清單,以防止外來動物危害原生動物,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該修正公告將於2022年6月1日正式上路。

    在變更明細名單中,常見的動物如:家八哥、巴西龜等物種以外,浣熊、黑白南美蜥、環頸雉等會直接或間接造成本土物種或農作物損害的物種,以及近年來造成本土環境嚴重危害,積極移除的綠鬣蜥、海蟾蜍、埃及聖䴉等也皆被增列進「限制輸入貨品表」,未來將禁止輸入。 

    林務局提醒,6月起公告生效後,未經許可輸入列進限制的物種,除了將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罰20至100萬元的罰鍰,亦可能違反《貿易法》及《海關緝私條例》,處6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詳細增列名單請參考林務局新聞稿「1110519經濟部公告」附件:https://www.forest.gov.tw/forest-news/0069503

    過去有不少外來物種被引入進台灣供作寵物飼養,例如綠鬣蜥、海蟾蜍等,但卻也會因棄養、逃逸等原因導致牠們從人為圈養環境而進入到野外,甚至繁殖、建立族群與擴張,造成對本土生態的危機!像是與原生動物競爭資源、疫病傳播,也可能造成民眾作物損失,以至於社會須支付相當大的移除作業成本。

    而林務局為防範外來物種對本土生態的影響,在110年也邀請漁業署、海洋保育署,以及專家學者、相關團體,從物種的入侵性、危害情形、產業現況及禁止輸入的相關影響,討論並擬定了「具高入侵風險應予禁止輸入物種清單」,希望從源頭加強外來生物輸入管理,也將名單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6條規定,移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依貿易法公告禁止。 

    而目前清單中被列為「管制輸入」代號111的物種,未來將不得再基於商業目的申請輸入至國內,其中包含了可能具高度掠食性、與原生種競爭、間接危害本土物種或造成農作物損害等高入侵風險的物種。

    此名單總計有約8480種動物,例如哺乳類的浣熊1種,鳥類的埃及聖䴉、家八哥等250種,爬蟲類的緬甸蟒、綠水龍等1060種,其餘還包含兩棲類約250種、無脊椎動物約6800種、陸域及海域水產動物(含觀賞用淡水魚及非觀賞用之活魚)124種。 

    目前國際貿易局也已完成修正名單的7天預告,未來公告正式生效後,這些動物的商業輸入將違法,希望可真正從源頭控管外來種的入侵。



  • 被誤解的動物1——誰是外來入侵種?該移除還是共存?

    這篇文章想讓你知道的是:當全球貿易開始蓬勃發展,動物們也有了機會跟隨人們四處旅行,只是想用力生存的牠們,怎麼卻成為人們眼中惡名昭彰的存在?

  • 被誤解的動物2——練槍、炮炸、成箭靶,虐殺外來入侵種無法可管?

    這篇文章想讓你知道的是:當人們視入侵動物為囊中獵物,污名化與殺戮氣息開始淹沒整個社會,當我們對動物生命的尊重蕩然無存,無知的惡已悄悄蔓延,讓移除任務更加艱鉅⋯⋯

  • 被誤解的動物3——有成效的移除,外來入侵種犧牲才有意義

    這篇文章想讓你知道的是:移除行動也需要有沙盤推演?移除過程中可能讓動物受到最小傷害又同時兼顧移除效率嗎?一起來看看,台灣的移除任團隊正面臨哪些難題⋯⋯

  • 被誤解的動物4——死亡是唯一選擇?外來入侵種送養、絕育、收容行不行?

    這篇文章想讓你知道的是:不帶走入侵動物的生命可以嗎?動物的死亡與犧牲可能讓移除任務邁向尾聲嗎?如果沒有選擇,又怎麼在送行的路上,讓入侵動物們承受最小的痛苦,並致上最大的歉意?

  • 被誤解的動物5——懶人包|外來入侵種移除物語──取走生命,請溫柔以待

    外來種就該死?入侵種就該殺?你清楚「外來」和「入侵」的差別嗎?移除工作要犧牲動物生命,為什麼要移除?不移除又會如何?而移除工作使生命離世,如何才能使動物安穩善終?人道處理如何進行?

    其實,並非所有外來種都需要被移除,移除工作重點在於有效的控制傷害,而非殺了多少動物。別再被媒體上的血腥畫面蓋台洗腦,不要輕易受污名化言論起舞,還沒了解牠,請先別急著恨牠。

     撰稿|洪郁婷    編輯|朱翊瑄    設計|陳億瑞  

    懶人包 01

    外來者,就非死不可?

    「外來種」 和「外來入侵種」經常被混為一談。

    「外來種」指透過人類進入非原生地區之生物。人類引入外來種有許多原因,包括農業、貿易、觀賞娛樂、科學研究等;也有無意間帶入,如進口動植物時意外帶入其他生物的情形。「外來入侵種」則是指上述的外來種,可能因逃逸、人為棄養、刻意放生等原因進入到野外,並成功在非原生地區建立族群,與當地生物產生生存競爭、威脅當地生物多樣性的物種。

    為了減少生態傷害,必須對外來入侵種加以管理、控制,而「移除」則是管理的方式之一。外來入侵種陸生動物如沙氏變色蜥、埃及聖䴉、綠鬣蜥、斑腿樹蛙、綠水龍等,即在2017年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列為主要移除的對象,由林務局負責管理。

     


    懶人包 02

    外來入侵種可能帶來哪些威脅?

    根據Pimentel等人2005年的研究估計,外來入侵種所造成的環境與社會經濟損失,每年可高達全球經濟的5%,即至少1.4兆美元。哥倫比亞一座私人動物園引入的4隻河馬,在1993年動物園主人過世後,擴散到野外。直至2020年,數量已達90-120隻。這些外來入侵種河馬,對當地本土的海牛、水獺、凱門鱷造成生存壓力,河馬的糞便也使湖泊中的細菌與藻類大量增加,改變了當地的水質。

    世界各地皆有類似紀錄,當外來入侵動物的習性原生動物相仿,或是其環境適合生存,又沒有其他天敵可以牽制時,便可能威脅原生動物的生存。因此,「移除」是為減緩外來入侵種帶來的衝擊和危害,更是為了保護生態系中的其他生物。

    常見的5種外來入侵種的危害:

    1. 掠食原生種
      1940年褐樹蛇引入關島後,捕食當地鳥類,導致11種原生鳥類至少有9種消失,其中5種特有種已經滅絕。
    2. 資源競爭
      臺灣布氏樹蛙繁殖用的水域,被外來種斑腿樹蛙占據,族群數量因而減少。
    3. 疾病傳染
      流浪狗將犬瘟熱傳染給鼬獾等野生動物。
    4. 基因汙染
      臺灣西部之白頭翁被放生至東部,與臺灣特有種烏頭翁雜交,基因汙染可能使特有種消失。
    5. 改變生態
      名列世界百大入侵種的野豬,其掘根行為造成美國大煙山國家公園造成土壤侵蝕加速、增加河流淤積,連帶改變當地生態。

    懶人包 03

    外來入侵種不該受虐待

    拯救生態的「移除」工作,怎麼成為「虐殺動物」的藉口? 以綠鬣蜥為例,2013年起地方政府開始執行移除工作,民間也陸續出現自發性的移除行動。生態學者徐偉傑亦曾發文指出部分民間自行移除,實際上卻是以綠鬣蜥為靶,試射強力彈弓、試槍、試魚叉,是戲謔、踐踏生命尊嚴,並有違法疑慮。

    網路影音平台、電視媒體上,經常可見動物被五花大綁、排列在地上有如「落網的通緝犯」;動物中箭掙扎的虐待畫面,搭配了「惡棍、惡龍」等負面文字。

    媒體傳播片段資訊,地方政府獎勵民眾捕捉卻無制定規範,加上民眾缺乏對外來入侵種的認識,在去脈絡的理解下,人們將生態災難歸罪於外來入侵種,忽略自己才是物種入侵的起因。「虐待、虐殺」動物成了英勇的「屠龍英雄」,成了以移除之名虐待動物的亂象。

    2021年3月動物社會研究會也發起記者會,要求主管機關林務局出面管理移除亂象。此事件甚至引起知名國際媒體《衛報》的關注。

    *參考資料:兩棲爬蟲萬事屋|為什麼外來種移除不能讓一般人做的原因之一

    懶人包 04

    移除不當,反而危害更大

    移除工作需要專家學者調查評估,中央及地方政府機關擬定策略,才能達到控制效果。沒有計畫的捕殺行為,可能驚擾動物,加速擴散,或是辨識錯誤害了本土物種,而使入侵問題更嚴重。屏科大野保所副教授陳添喜指出,移除必須有計劃,以高雄為例,綠鬣蜥數量雖然少了很多,但是分布範圍卻變大,就是因為移除計畫忽略了新擴散的點。

    常見的無效移除還有,為了追求捕獲數字,只移除群聚在孵化地,存活率僅5%的幼蜥;但其實具繁殖能力的成蜥才是捕捉重點,是控制整體族群數量的關鍵。行動前必須考量動物族群分布範圍、繁殖速度等。

    未經計畫的無效移除,無法壓低外來入侵種數量,只是浪費資源,讓動物白白犧牲。若使用殺傷性武器執行移除工作,必須要經過主管機關許可與訓練,確保使用者具備操作技術,以免造成動物更多的痛苦或是波及人身及財產的損害。

    而當生態系中有多個外來種,或是外來入侵種已入侵一段時間,成為當地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每一個移除行動皆可能牽動整個生態系,需要更精密的規劃。


    懶人包 05

    管理外來入侵種,方法不只一種

    管理外來入侵種,不同階段有不同做法,而且也不只靠「移除」。根據GISP《外來入侵種法制架構發展手冊》,持續監測,等待適合的時機或有可行的新技術時才採取行動。「什麼都不做」有時候也是一種策略。

    各種入侵階段的管理措施

    預防,勝於治療
    禁止黑名單生物進口、落實邊境檢疫。加上平時環境偵測,及早發現外來物種,及早反應。

    行動,趁早根除
    2007年入侵武陵地區的中國藍鵲,因為及早處理,僅移除9隻鳥、6顆蛋就完成移除任務。

    圍堵,防止擴散
    林務局保育組羅尤娟組長受訪時表示,政府已委託屏科大調查全臺綠鬣蜥分布範圍。移除時將依據綠鬣蜥分布範圍,採取圍堵計畫,從外圍開始移除,再慢慢縮小範圍。

    共存,設法保護原生種
    楊懿如說明,目前農墾地帶幾乎都被斑腿樹蛙佔據,此階段的移除重點不在除光斑腿樹蛙,而是壓低斑腿樹蛙數量,以保護退至次生林裡的原生種布氏樹蛙。


    懶人包 06

    移除捕捉應兼顧動物福利

    陳添喜強調,在執行移除工作時,基本上不使用會讓動物受傷、活動力下降的方法。目前移除團隊捕捉綠鬣蜥主要使用長竿套索與陷阱籠,但是否符合動物福利,主要取決於使用方式。

    例如使用陷阱籠必須頻繁巡視,一旦捕獲綠鬣蜥立即回收。讓動物久困籠內,使其飢餓、缺水、曝曬至死,同樣不符合最小痛苦的人道原則。

    不同的動物、環境,適用不同的移除方式與工具,但維護「動物福利」的原則是不變的。


    懶人包 07

    願生命安息,讓外來入侵種善終

    安樂死大致可分化學藥劑和物理方法,並依照動物特性、大小、疼痛感受度、數量,此外還有成本和操作安全性,選擇適用的方式。

    根據美國獸醫學會(AVMA)的《動物安樂死指南(AVMA Guidelines for the Euthanasia of Animals:2020 Edition*)》,不同物種、不同條件,提供各種較為符合動物福利的安樂死建議。例如埃及聖䴉、斑腿樹蛙、綠鬣蜥三個物種因生理結構、體型大小差異,適用的方式皆不同。

    埃及聖䴉
    除了射殺以外,臺灣也曾嘗試過以生殖干擾的方式阻止鳥蛋孵化。例如在鳥蛋上塗油、戳洞等,但效果不佳。 移除方式曾有多種嘗試,如網具捕捉、陷阱捕捉等,但由於埃及聖䴉容易緊張掙扎而受傷,最後採用使其迅速死亡的射殺方式。

    斑腿樹蛙
    楊懿如指出,臺灣目前作法以人工一隻一隻捕抓斑腿樹蛙,再帶回實驗室人道處理。由於斑腿樹蛙是小型外溫動物,可以麻醉後置於-20°C冷凍環境使其迅速死亡,為目前研究痛苦較小的方式。

    綠鬣蜥
    綠鬣蜥雖然是外溫動物,但不適用冷凍方式。有些說法認為體型較大的變溫動物,冷凍結冰時血液會產生冰晶,使其疼痛。陳添喜表示,其實是因為大型變溫動物具有抗凍機制,-20°C仍無法凍死綠鬣蜥。目前國內外人道處理綠鬣蜥,多以迅速破壞腦部為主。例如畜牧業常用的擊昏槍或是腦脊髓穿刺法。


    懶人包 08

    抱持歉意,盡力讓牠安穩離世

    外來入侵種動物的人道處理,通常由政府委託的移除人員一併執行。其承受的不只是野外工作的風險,還有奪去動物生命帶來的龐大情緒壓力。

    移除工作是一場全民的生命教育,讓人們認知移除的意義,並認真對待被犧牲的動物。

    楊懿如在帶領斑腿樹蛙移除工作時,也曾遇到一看到外來種就義憤填膺的人。楊懿如會向他們解釋,外來入侵種需要被移除,其實是人類錯誤造成的。牠們也是生命,也要珍惜,盡量不要讓牠們受苦。

    屏科大陳添喜副教授曾經赴日交流巴西龜的人道處理方式,為了避免終止動物生命的對兒童及青少年產生負面影響,日本主辦單位會避免兒童及青少年旁聽。日本移除團隊也在會在移除完成後,帶領參加民眾舉辦慰靈祭。看似告慰動物之靈,實則也安撫人心。

    汪仁傑受臺東林管處委託執行綠鬣蜥移除工作,也會向參與的民眾解說移除外來入侵種的來龍去脈,說明這些動物其實是人為帶來的,那接下來我們可以怎麼做?引導民眾思考。

    移除的意義在於修復錯誤,而非殺戮。對犧牲的生命抱持尊重與歉意,讓動物安穩離世,阻止錯誤再次發生,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懶人包 09

    記取教訓,預防悲劇重演

    預防是在所有外來入侵種管理措施中,是最有效、最節省成本、對生態環境衝擊最小的方法。

    外來入侵種預防工作,早在物種原生地就該起步,以免生物隨著人類腳步四處擴散。比方在出口前以燻蒸法、放射線、熱處理等方式消毒貨櫃,以防生物隨貨櫃入侵其他地區。各地防疫、檢疫單位也會建立生物黑名單,禁止名單上的高入侵風險生物輸入。

    一般寵物棄養或繁殖場棄養動物,是外來種入侵的主因之一。主管單位應確實掌握外來野生動物進口與流通販售資訊,有效管制以降低物種入侵風險,並宣導正確的飼養觀念。身為一般民眾,我們應當不隨意放生、不棄養寵物;配合檢疫,不攜帶蔬果、肉類等違禁品入境;發現疑似外來物種,立刻撥打1999通報地方政府。或是積極成為民間生態保育組織志工,培養外來種預警能力,成為好的環境監測者。

    一同預防外來種入侵,阻止悲劇重演。

     


     

  • 被誤解的動物6——QA包|外來種流言終結者

    外來種都是不好的嗎?貓狗算不算是外來種?外來入侵種不算適者生存嗎⋯⋯終結流言,外來入侵種才不是你想的那樣!

  • (更新:媽媽已找回)小食蟻獸母帶子越獄,動物園僅尋回寶寶,媽媽重獲自由但凶多吉少

    圖為寶寶「紅豆」在涵洞中被尋回,當時呈現失溫狀態。(北市動物園提供)。將近2個月前,北市動物園小食蟻獸「小紅」揹著6個月大的寶寶「紅豆」逃家,從戶外場的溢水柵欄游走,從動物園的涵洞通往景美溪,邁向一條自由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