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郁婷  編輯|蘇于寬

天氣回暖,動物們也活躍起來,展開一年一度的繁殖大事。台北鳥會2月16日發布貼文提醒民眾,家燕已經陸續出沒在騎樓下的燕巢,象徵繁殖季的開始。每年3-8月的鳥類繁殖季,就會有大量的新生小鳥被送進各地救傷單位。 

根據桃園鳥會臺南鳥會統計資料,被送進救傷單位的鳥類當中,大約有30%是雛鳥落巢、幼鳥練飛,被民眾撿到送進救傷單位的。但是比起人類的救援,親鳥的照顧才是小鳥真正需要的。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2021年統計指出,被送進救傷單位的幼年動物,有高達四成無法順利成年回歸野外。

其實被送進救傷單位的幼鳥、雛鳥當中,有很多其實無傷無病,只是還沒學會飛行技巧、還不懂得遠離人類,才會被人撿到。

包括中華鳥會、桃園鳥會、台北鳥會、野灣、野生動物急救站等,許多救援單位都反覆宣導,發現幼雛鳥時不要急著撿。先觀察小鳥沒有外傷、是否健康有精神,附近有沒有鳥窩或親鳥的蹤影,不要貿然把鳥撿起來。 

根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提供的指引《撿到野鳥怎麼辦》,可以從以下5點觀察幼雛鳥健康狀態: 

  1. 有無外傷:目視鳥的外觀,是否有傷口、血跡或蛆?
  2. 精神狀況:是否能保持警覺,有威嚇或是逃跑行為?還是反應遲鈍、失去意識。
  3. 體溫狀態:健康的鳥類體溫約38-42度,比人類略高。摸起來溫溫涼涼、冷冷的,可能是失溫。
  4. 肢體外觀:觀察翅膀、腿是否對稱?
  5. 羽毛狀況:健康的鳥類羽毛完整、柔順。眼前的鳥,羽毛是否有大量掉落、濕黏的情況? 
20230301大白兔認養 1
圖片來源|野生動物急救站

如果是健康的幼雛鳥,通常都有親鳥在附近觀察照顧,很可能只是飛行技巧不佳隨地迫降,或是不小心掉出巢外。民眾可以幫忙把學飛中的幼鳥移至附近的安全高處,遠離犬貓、人類等危險,讓牠在親鳥的關照下繼續練習飛行技巧。

若是更幼小的雛鳥,身上沒有羽毛可保暖或是只有絨毛,沒有自己行動的能力。民眾若發現雛鳥,可以幫忙協助回到巢中,由親鳥繼續照料。

如果協助小鳥重回親鳥身邊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或是無法判斷需不需要協助,請儘速聯絡當地的救傷單位諮詢專業意見。若需要後送救傷單位,運送過程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 不要餵食。
  2. 以適當大小的紙箱安置
    • 紙箱戳孔,保持透氣。
    • 紙箱勿置於冷氣出口,注意溫度
    • 紙箱內勿放置食物、飲水,以免打翻。
  3. 儘速送往救傷單位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