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About鯨豚 責任編輯|蘇于寬
而近年來太地町為了海豚捕獵季也有諸多的「努力」:
一、加強警備 反制動物保育人士
據日媒《紀伊民報》指出,為了應付以後太地町的海豚捕獵季,以及到4月末的沿岸領航鯨捕撈,原先在2011年12月設置的臨時警察局,於今年2月遷移至該町的高地,並建了一座新樓,更名為「縣警太地町特別警戒總部當地警戒所」。員警在捕撈季24小時駐守,但在其他時間不派駐,會根據情況而以這個地方為據點進行活動。
而在此類的報導中,通常一定會特別強調「反捕鯨活動家們的干擾活動越來越活躍」,或者是「今後也要盡全力讓太地居民安心工作和生活」等言論,意圖向閱讀者傳達「動物保育人士會破壞太地町的日常、會傷害當地民眾」之類的訊息。然而實際上,無論是日本當地或者是國外的保育組織,他們所作的僅是遠方觀察與紀錄。或者是當颱風肆虐太地海灣裡的圍欄時,為了確保海豚的安全而向警方求援,而此時動物飼育員還不知道人在哪裡。
2020年設立的縣警太地町特別警戒總部當地警戒所。(圖|日本奇摩)
2011年設立的太地町臨時警察局。(圖|產經新聞)
二、獵捕期間海灣禁飛無人機
日媒《每日新聞》報導,太地町於今年4月1日開始實施,禁止在捕獲小型鯨類和趨趕海豚捕獵期間(當年9月至隔年4月),在海灣上空發射小型無人駕駛機「無人機」的條例。內文特別寫道,「這是為了保護漁民的安全,違反者將被驅逐出該區域」。然而日本其他地區的沿岸漁業並沒有這項新規定,這讓人不得質疑這個新增的條例,到底是為了保護漁民的安全,還是為了保護太地町的真相不被公開呢?
三、持續鼓勵食用高濃度毒素的鯨豚肉
我們星球上這片廣闊的大海因為長年遭受了各種人造污染侵害,因此現今許多科學家擔憂,處於海洋食物鏈頂端的鯨類動物體內會含有極高的毒素。然而這些擔憂是正確的,2016年一隻名為「Lulu」的雌性虎鯨擱淺死亡在蘇格蘭沿岸,經調查後發現動物體內含高濃度的「多氯聯苯(PCBs)」,這將對牠們的免疫系統和繁殖能力造成傷害。
而另一個具有爭議的捕鯨地區:丹麥所屬的法羅群島,2008年首席醫療官與科學家聯合警告領航鯨肉已不再適合人類食用,因為其中含有高劑量的「汞(俗稱水銀)」、「多氯聯苯」、「滴滴涕(DDT)」殘留。雖然當地政府並未因此而禁止捕鯨活動,但在2011年其農業食品獸醫局提出了食用領航鯨肉與脂肪的安全標準,該標準建議一個月最多僅有一餐可食用領航鯨的肉或脂肪,並且針對年輕女性、孕婦與哺乳期婦女有特別規範。
然而太地町當地政府現今卻仍舊鼓舞民眾食用可能含有高濃度毒素的鯨豚肉。
據日媒《紀伊民報》去年(2019) 11月底的報導,由於吃小魚和烏賊的鯨類位於食物鏈的頂端,因此已知會在體內積蓄高濃度的汞。而大腦發育關鍵時期的胎兒或兒童,容易受到有毒「甲基汞」的影響。
為此從2012年到2017年,日本環境部「國立水俁病綜合研究中心」針對太地町、那智勝浦町、串本町小學1年級共133名(男66名、女67名)學生的臍帶和頭髮中含有的甲基汞濃度進行了調查。(註:和歌山縣30個市町中,在2016年時仍有22個市町的公立小學給學生提供含有鯨肉的營養午餐,每所學校平均一年供給1-5次|資料來源。)
在太地町公民館舉行的汞和居民健康影響調查報告會。由此圖來看,左邊身穿統一黑色工作服,與右邊身穿統一白色工作服,是隸屬於不同的捕鯨公司。(圖|紀伊民報)
調查結果顯示,不僅臍帶的甲基汞比其他地區高,頭髮的汞含量也高於全國考察。而此次調查也在此基礎上,根據智力、閱讀能力和色覺等測試,檢查了與兒童發育評估項目的關聯性,研究中心的臨床部長中村政明發表評論,「這對兒童發育沒有明顯影響」。
對此太地町町長三軒一高表示,「剛開始打算進行這項調查的時候,雖然有很多人批判說如果出現困難的數據,會不會毀掉日本的捕鯨產業,但是作爲一直吃鯨肉的鯨魚小鎮,我有責任證明。從結果來看,可以有自信地向學校供餐,也可以向全世界發揚光大」。
學校提供有鯨豚肉(右下角)的營養午餐,鯨豚肉多半是製作成小朋友喜歡的炸物口感。(圖|日本奇摩)
這番言論透露著太地町的成人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而罔顧兒童的健康,尤其是本該為太地町民眾把關飲食安全的町長對此調查結論視若無睹,一味地將該町的捕鯨產業定論為是當地的傳統食用鯨肉文化並且極力推廣,實則是包庇不想曝光的鯨豚活體販賣。
四、以文化為名 用電影美化驅趕捕獵之陋習
為了美化太地町從鯨豚媽媽身邊奪走孩子的殘酷一面,2018年上映了一部關於太地町立鯨魚博物館的電影:《ボクはボク、クジラはクジラで、泳いでいる。》(暫譯:我是我,鯨魚是鯨魚,正在游泳。)
《ボクはボク、クジラはクジラで、泳いでいる。》的官方海報,背景是太地町立鯨魚博物館所屬的圈養鯨類的海洋圍欄(圖|日本奇摩)
非營利組織《海豚計劃(Dolphin Project)》的志工兼海洋哺乳動物博物學家Tracie Sugo 觀看了此部電影後,在《海豚計劃》的官網寫下了她的心得。Tracie Sugo表示,「這部虛構的電影內容是一群太地町立鯨魚博物館的飼育員策劃了一個節日以吸引更多的遊客。而毫無疑問,這部電影的創作者們也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遊客前往現實中的博物館。」
「影片一開始約15秒是漁船離開港口,這是整部電影裡最能展現「趨趕海豚捕獵」的鏡頭,但電影中沒有一次承認鯨類來自驅趕狩獵」。這種狩獵法是數艘漁船會用錘子敲打金屬棒發出聲音,將一群海豚趕入港灣內,再用漁網圍住牠們。在這個過程中,有動物可能會不慎死亡或是受傷。
「在一個場景中,太地町立鯨魚博物館的館長甚至承認該館是『世界上最令人厭惡的博物館』。主角鯨井太一是個非常令人費解的角色,他似乎盲目崇拜這個博物館和圍繞它的捕鯨歷史,古怪地表達了他的夢想,『在博物館裡養一隻大翅鯨,以向大眾展示牠是多麼令人驚奇並且激勵他們去愛鯨魚。』」
電影中,主角鯨井太一成為了太地町立鯨魚博物館的飼育員,他的工作之一就是訓練館方從野外捕捉來的鯨類,教會牠們能取悅遊客的花招。 (圖|映画.com)
「一位老漁夫是電影裡的導師,將太地町的做法描述為『我們捕捉鯨魚、我們食用鯨魚並且販賣鯨魚』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文化習俗。他的話被用來安撫擔心節日會被國外活動家所破壞的飼育員們」。這一段除了置入販賣活體鯨豚是文化習俗外,順便汙名這些為了鯨類福祉而努力的保育人士。文末Tracie Sugo認為,「日本的一些小地區有捕食鯨魚的歷史,但工業化的捕鯨和以圈養的名義殘忍捕捉海豚絕對不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這部電影顯然不是為了賺取利潤。依官網的資訊來看,上映的戲院並不多,主要集中在和歌山縣,不過也才5場。其次大阪3場、東京2場、其他不等,全部共16場。這讓人很難不懷疑,拍攝不會賺錢的影片只是為了向一般日本民眾宣導太地町的無辜,並掩蓋當地捕殺及活體販賣鯨豚的事實,以及將圈養產業美化成推廣鯨類保育的重要存在。
預告片中說明這是一部「奇跡的物語」,但對於這裡的鯨豚而言,來到此地並不是奇跡,而是牠們的惡夢。影片最後是一隻偽虎鯨跳出水面旋轉著身體,這是鯨類表演中很常見的演出。
然而在野外的牠們並不會這樣做——這是被人為強迫訓練出來的。
本末倒置——為圈養動物亡靈舉行的祭祀活動
太地町立鯨魚博物館自41年前,即1969年4月2日開幕週年紀念日以來,每年都會舉行為館內飼養中死亡的鯨類和魚類等的冥福,以及祈禱飼養中動物能長壽的祭祀活動,該活動被稱為「供養祭」,也就是所謂的追悼會。
供養祭在博物館園區內的「飼育動物供養碑」前進行,當天館方會邀請町內佛寺的法師主持並誦經,其餘約30名館方的工作人員在一旁靜靜地雙手合十。而在供養碑前的桌上放置了給動物的祭品,如鯖魚、鯡魚、遠東多線魚和鮮花等。
2017年的供養祭。(圖|紀南新聞)
太地町立鯨魚博物館於今年4月2日舉行供養祭。(圖|產經新聞)
目前太地町立鯨魚博物館圈養9種鯨類共35隻,分別為短肢領航鯨、偽虎鯨、花紋海豚、寬吻海豚、太平洋斑紋海豚、條紋原海豚、熱帶點斑原海豚、瓜頭鯨及糙齒海豚。今年館方沒有明確表明整年度死亡的鯨類數量,只是簡略說明:「今年度死亡的個體較少,水溫變暖對動物來說可能是好事。」
會這麼說是由於部份館方圈養的鯨類是生活在海灣內的海洋圍欄裡,動物們只能在這狹小的空間裡承受季節的變化,例如夏日的艷陽曝曬、冬季冷冽的海水,甚至還得面對颱風季迎面而來的狂風暴雨,牠們只能在圍欄內任憑被大浪掩沒,艱難躲避著流進圍欄內的殘骸垃圾。然而在野外,鯨豚們可以潛入水中或者游入海灣尋求庇護,也有充足的活動範圍可以避開可能危及牠們的任何物品。
諷刺的是,「飼育動物供養碑」前面的海灣就是館方所屬的圈養鯨豚的海洋圍欄。(圖|本郷マサル/Ameba)
事實上,太地町立鯨魚博物館每年都會有圈養動物死去。
太地町鯨魚博物館年度鯨豚死亡數|顏吟竹繪製
如果依供養祭固定於每年4月舉行來推測,館方所謂的「年度死亡數量」應當是指「當年的4月至隔年的3月」為一整年度。從目前還能找到的新聞來看,在2015年的供養祭上,館方公開2014年/4月~2015年/3月死亡的鯨類共16隻,包含寬吻海豚和1隻短肢領航鯨,其中據說有12隻熱帶點斑原海豚是由於持續的低水溫所致,其餘逝去的生命還有魚類135種約2000隻,另外還包括水母和蝦類等其他動物。
隔年,2016年的供養祭上祭祀的亡靈較為去年減少,總計有4隻鯨類及其他魚類死亡,包括偽虎鯨和花紋海豚。副館長桐畑哲雄表示,「不要讓動物的死白白浪費,我希望將牠們(死去的生命)與下一個動物聯繫起來。」2017年供養祭發佈的資訊,死亡的動物包括3隻寬吻海豚、1隻熱帶點斑原海豚,其他還有蠕紋裸胸鱔(Gymnothorax kidako)、耳帶蝴蝶魚(Chaetodon auripes)等魚類,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紫海膽(Heliocidaris crassispina)等無脊椎動物共計1400隻。
2018年供養祭的新聞報導,有17隻鯨類死亡,包括條紋原海豚、糙齒海豚和熱帶點斑原海豚,這場祭祀的主角還有其他約1300隻的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副館長桐畑哲雄仍舊表示,「希望不要浪費動物失去的生命,以零死亡為目標進行飼養。」
光是一座太地町立鯨魚博物館每一年平均有10來隻鯨類動物死亡,而在太地町這一個日本小鎮還有其他數家圈養鯨類的設施及海洋圍欄,如果範圍再廣大到日本全國的話,這個死亡數量實在是無從估計。副館長桐畑哲雄一直強調不要浪費動物逝去的性命,但他們到底從中學到了什麼?反省到了什麼?
答案是什麼都沒有。
館方所在的太地町每年進行的海豚捕獵季都可以合法捕捉數百隻動物,町上常年有上百隻活體可供補給,他們何需在意這些死去的生命。所以館方舉辦供養祭完全是多此一舉,這些動物被太地町的漁民趨趕至海灣,從牠們的家人身邊強硬奪走,然後飼養在戶外的海洋圍欄裡,即使有險峻的氣候即將來臨也不管牠們的死活,這些生命無疑是被你們折磨而死的。
善待和愛護動物應當是牠們還活在世上的時候就必須要付諸實行,而不是死後再舉行供養祭這種矯情並且毫無意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