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陳信安 編輯|朱翊瑄 設計、插畫|顏吟竹 攝影|蘇于寬
病毒攻擊多處細胞,貓咪染病與致死危機來襲!
貓瘟是貓咪感染貓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所引起的病毒性傳染病,又稱為「貓咪泛白血球減少症、貓小病毒性腸胃炎」。貓咪一旦罹患,病毒會感染、複製並破壞貓咪體內一些分裂生長快速且旺盛的細胞,像是腸道、骨髓、淋巴結等處的細胞,引起急性、出血性的腸胃道症狀及白血球減少生長、免疫力下降,甚至造成身體其他部位的細菌感染。
「只要缺乏抵抗力、二至三個月的小貓感染,死亡率幾乎都非常高,是80-90%以上,很少有小貓可以倖免。」
根據陳千雯獸醫師的經驗及觀察,不分年齡的貓咪皆可能罹患貓瘟,但普遍好發在二至五個月大的幼年貓咪上;相較成年貓咪多擁有較健全的免疫與抵抗能力,不至於危及生命危險外,多僅出現輕微消化道症狀,幼年貓咪患病則顯得相對棘手。
感染途徑廣泛,貓瘟悄悄傳上身
貓小病毒為一種可感染全貓科動物的病毒,本身適應力強,不僅耐高溫,對部分消毒水具有頑強抵抗力,更能在環境中存活長達一年之久!且加上病毒傳播力驚人,能透過直接傳染或間接傳染的兩種途徑傳播,只要尚未施打過疫苗、缺乏抗體的貓咪皆可能因此感染。
值得留意的是,貓小病毒常見於街頭浪浪,即使幼年的貓咪在剛出生時多會有健康母親的隱形抗體保護,隨著成長至兩個月左右,抗體會開始慢慢下降,若此時稍有不慎接觸到帶有病毒的流浪動物、人或物品,貓咪便可能面臨被感染的機會。因此,無論是救援奶貓、協助中途或收編浪浪成為家中的一份子,皆要先確實做足健康檢查並與其他貓咪完全的隔離,才不至於因為愛心,讓難纏的貓瘟找上門來。
貓瘟的兩大傳染方式——直接、間接感染!
-
糞口傳染:為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帶有病毒的貓咪除了口鼻分泌物會透過打噴嚏、流鼻水、咳嗽傳播;糞便、尿液、體液也可能帶有病毒,當貓咪理毛後又彼此舔舐、嗅聞等,便可能經由糞口交互感染。
-
母貓傳給幼貓:母貓若在懷孕、哺乳時期感染了貓小病毒,病毒便會透過胎盤、乳汁垂直感染給幼貓,造成流產、死胎、幼貓出現神經症狀或小腦發育不全等可能。
-
人:人是病毒傳播的大宗媒介,當我們撫摸、擁抱感染的貓咪,而在未消毒的情況下再接觸健康的貓咪,病毒便可能因此藉機傳播。
-
器物:若病毒沾附在水碗、砂盆、睡窩等器物上,健康小貓便可能因為觸碰、舔舐而將病毒帶進體內。
-
生活環境:身處多貓家庭、收容所或繁殖場的貓咪,容易因新進貓咪隔離不當、共享空間及資源等,使環境當中病毒含量高、增加病毒繁殖與傳播機會。
易被輕忽的症狀,很可能讓幼貓喪命!
貓咪罹患貓瘟到出現症狀、發病的期間會有約一週的潛伏期,許多典型症狀可能輕微、或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例如一般腸胃道症狀、傳染性腹膜炎、貓鼻氣管炎等。飼主若未多留意,容易因此讓貓咪錯失治療的良機。
陳千雯也語重心長地表示:
「很多時候小貓的變化是很快的,畢竟你不確定這隻小貓有沒有帶原任何疾病,有可能今天才剛開始吐、拉,到了隔天醫生就說:『牠病危了』」
貓瘟可能來的靜悄悄卻又急又危險,只要幼貓有臨床症狀,都需提高警覺!
-
食慾不振或厭食:吃得比往常少,或開始拒絕進食。
-
活動力下降:願意活動到突然變得疲倦嗜睡、不太想動,甚至精神沈鬱。
-
嘔吐:頻繁或持續性吐出食物或液體,且可能會伴隨上兩項症狀。
-
發燒:鼻頭乾燥、身體異常熱,伴隨活動力下降等症狀。
-
下痢:糞便可能呈稀狀或帶有部分黏液、血液,甚至為深褐色或有腥臭味。
-
脫水:毛色無光,拉起頸部後方皮膚無回彈。
病毒攻擊,快速威脅幼年貓咪生命!
「這個病毒最主要的症狀就是急性、出血性的腸炎⋯⋯急性腸炎的話可能會導致貓咪又拉又吐。」陳千雯說明,貓小病毒主要攻擊並破壞貓咪腸道的細胞,造成下痢、稀便及嘔吐的症狀,因此導致脫水、電解質不平衡。此外,腸道細胞受損也會使得原先存在腸道內的壞菌穿透腸壁,造成體內其他器官細菌感染。
除了病毒會攻擊貓咪骨髓、淋巴結等主要製造白血球的器官外,再加上細菌感染,這些都會造成貓咪白血球迅速減少,讓免疫能力降低,導致其他病原入侵而發炎、發燒。陳千雯也補充,
「貓咪只要發燒,通常精神及食慾就會變得很差!而小貓在生長期需要多量的營養,像是葡萄糖、蛋白質和脂肪,一旦無法進食,就會造成營養不良。」
缺乏白血球等抗體保護身體,加上腸胃道等症狀導致水分與養分流失,都是幼貓容易死亡的原因。因此,陳千雯也提醒,
「拖的時間越久,相對的治癒力就越低。」
只要發現幼年貓咪突然開始食慾下降、活動力變差,甚至伴隨嘔吐、下痢等,建議都應迅速帶至動物醫院,由專業的獸醫師進行診斷,以免錯過治療的機會。
貓瘟無藥醫,儘早介入避免病情惡化
「小貓的來源、年紀與症狀紀錄是很重要的資訊。」
陳千雯叮嚀,及早治療往往是貓瘟患貓存活的關鍵,也相當仰賴飼主的觀察,提供詳細的生活狀況。
「住院打點滴,要給貓咪水分,並從點滴中給藥,幫忙止吐及止拉,避免細菌更嚴重的感染。」
陳千雯解釋,一旦貓咪確診為貓瘟,目前並無應對的殺病毒藥物,僅能靠貓咪的自體免疫和病毒抗衡;貓瘟症狀會造成幼貓的免疫力急速下降、脫水與缺乏必要的營養,因此會建議住院觀察,以支持療法協助貓咪戰勝疾病。
支持療法有哪些作法呢?
-
給予輸液:適當輸液不僅能緩解貓咪可能因嘔吐、下痢造成的脫水症狀外,也能補充體內的電解質,避免腸胃道的狀況再惡化。
-
給予藥物:給予抗生素,防止因白血球下降而持續造成嚴重的細菌感染狀況。
-
補充營養:給予貓咪足夠的營養及熱量,避免因疾病導致的低血糖、營養不良而惡化病情;貓咪有足夠營養,便能慢慢提升身體的免疫力,養出抗體來對付貓瘟。
「經過治療恢復而出院的貓咪,在居家照護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貓咪在帶回家的期間還是持續在排毒,仍可能感染給其他貓咪。飼主在家中的居家打掃、消毒就變得很重要。」
陳千雯提醒,患貓在康復後原則上屬於終身免疫,但後續仍會透過尿液、糞便排毒約六週左右,若為多貓家庭,飼主在居家管理上也應特別留意,避免造成其他健康的貓咪遭到感染。
治療後,居家照護需注意!
-
多貓適時隔離:為避免交互感染,建議患有貓瘟的貓咪應和其他貓咪隔離至少兩個月以上。
-
資源妥善分配:每一隻貓咪應有各自獨立的空間、水碗、食盆、睡墊等資源,避免相互使用造成的感染。
-
維持環境整潔、定時消毒:居家打掃,食碗器具、環境採用目前確定可殺除病毒的漂白水(次氯酸水)以1:32和水稀釋做消毒使用。同時,飼主接觸不同貓咪後需確實清潔,避免分泌物間接傳染而導致的感染。
可怕的貓瘟,更需要你替貓築起防護網!
「預防的方式⋯⋯就是施打疫苗!因為像貓瘟這種病毒性的疾病,預防針可以來增加貓的保護力,將是最好的預防。」
陳千雯鼓勵道,由於幼貓會隨著長大而逐漸失去貓媽媽原本的隱形抗體保護,更需要飼主替貓建立好防護網,打疫苗是其中的一環,可避免貓咪遭病毒傳染,或降低被傳染時發病的嚴重性與致死率。
根據世界小動物獸醫學會的犬貓疫苗注射指南也指出,貓咪一定要施打的核心疫苗中就含有對貓瘟病毒的抗體保護。因此,在幼貓兩個月大後,飼主便可以開始做疫苗的施打規劃;施打疫苗前,也應盡可能杜絕存在感染的風險,像是再飼養新貓而未事先隔離、接觸流浪動物或前往收容所後未消毒並接觸家中幼貓、攜帶幼貓出門或放養等。若生活中無法避免接觸到上述環境與動物,也應確實做好消毒、清潔與隔離。
「我們在說的貓瘟都是一個直接或間接性的感染,所以當飼主要去接觸新的貓咪族群的時候,可能都需要先去思考,這樣病毒會不會有機會帶回家給家中原本的貓呢?」
陳千雯也提醒,許多飼主可能會誤以為貓咪無症狀、看起來很健康,或認為隔離有空間與時間上的挑戰而不謹慎執行,但卻可能因此讓貓瘟有機可趁!小心留意,並確實執行消毒、清潔,並盡可能做到一至兩個月的隔離,才能長保貓咪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