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告

JUser: :_load: 無法以ID值載入會員: 1647

首圖|Image Credit Cloudtail's Photobox [1] 

 

撰文|大貓讚     責任編輯|洪郁婷

為了讓老虎可以吃飽飽,睡好好。我們要保護森林不被砍伐,河川不被汙染,並且維持野生動物的種類與數量。而有了老虎這些頂級掠食者的控制,草食動物就不會將草木啃光光,間接保護許多小動物的家。 [3]

因此保護老虎,就等於保護一座森林。

 

2 尼泊爾奇旺國家公園Chitwan National Park,面積952.6 平方公里,大約是半個苗栗縣的大小。保護珍貴的自然遺產,是老虎、犀牛、花豹和許多野生動植物的天堂。Image Credit Wanderlust [4]

 

守護老虎的第一線──巡護員

 

由於商人將老虎製成中藥、飾品,導致非法盜獵猖獗,加上住宅與商業開發侵吞破壞棲息地等等的威脅,野生老虎的數量一度只剩三千多隻。但是,幾個老虎分布的國家正努力要讓野生老虎的總數翻倍。 [2] 

成效良好的老虎保護區,不但可受到政府設立的嚴格法規保護,禁止放牧、打獵與砍伐等活動。巡護員巡邏時也會由武裝的執法單位或軍人陪同,以便及時逮捕盜獵者或與之火拼。

3 持著槍械的尼泊爾軍人巡邏國家公園。大象跑起來比人快,而且聽覺嗅覺很敏銳,可以提早發現異狀,是巡邏隊的好夥伴。Image Credit Sanjib Chaudhary, WWF Nepal [5]

 

配合GPS分析足跡,巡護員能走遍森林無死角,順便拆除危害動物的捕獸夾與陷阱。他們值勤時間經常變動,就不會像遊戲NPC那麼容易被預測動向。巡護員善用各項科技,例如用隱藏攝影機蒐證,還能提早埋伏山老鼠。

年老和受傷的老虎會失去野外打獵的能力,轉而捕食家畜。巡邏時若能提早發現就能送去專門機構照護,早一步避免人虎衝突的發生。研究員長期監控老虎與其他動植物的狀況,也能提供進一步改善的方針。 [6]幾年之後大地復甦,草木回生,草食動物變多,順利的話,老虎數量也會漸漸增加。 [7]

 

我們漸漸靠近......當老虎對人類Say hi!

 

其實保護區本來也是透過隔絕人類與老虎,保護人類不會誤入老虎的地盤而遇上危險。但是老虎的數量增加後,便很容易走出森林或是進入村莊來跟人類說Hi,村民也會為了放牧或是採集天然資源而靠近森林跟老虎說Hi。 [8] 

不像在都市遇見橘色浪貓會讓人興奮的想尖叫,在鄉下看到橘色大貓可能只會讓人想起肖。身為老虎的人類鄰居,只有多多了解老虎的習性,並做好安全防護,才能與之和平共存。

 

4 印度Tadoba老虎保護區附近,一位機車騎士正停下來禮讓行人過馬路。Image Credit Bhargava Srivari [9]

 

老虎捕食家畜是最常讓村民QQ的原因。許多村民的收入微薄[註1],失去幾頭牛羊便足以造成很嚴重的打擊。因此有些村民乾脆花錢請盜獵者,或是自行殺掉後再賣給非法商人,用各種方式消滅老虎作為報復與預防。

 

老虎攻擊我的村莊!損失誰來賠償?

 

政府或許會想透過賠償金來安撫村民,但若賠償金太高,怕被村民詐領吃到飽;賠償金太低,會被嫌沒誠意。如果被吃掉的是人,賠償金額就更加惹人非議。

如果政府辦事的效率太差,例如勘查小組在通報的幾個月後才出現,到那時老虎的腳印跟家畜的殘骸證據早就不見了,是要怎麼申請補貼?而地處偏遠,沒有交通工具的村民想前往都市向政府機關申請更是難上加難。其他像是流程不夠公開透明、官員貪污、捐款資金燒光等等,也會讓賠償金計畫走不下去。

財務賠償固然是很重要的措施,但是除了政府的賠償金,還可以採取其他形式。 

[註1]生活在尼泊爾保護區周圍的居民,人均年收入由2001年的台幣1,728元(RS 7,200),成長至2011年的台幣8,125元(RS 33,840)~台幣16,508元(RS 68,748);許多人仍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10] [11] [12]

 

5 位於巴基斯坦北方的村莊,村民、保育組織與政府官員正在討論如何實施家畜保險方案。村民擁有決定權,大家產生共識後才推行,並非被動的接受政府的規定,所以雪豹的家畜保險計畫很成功。Image Credit Snow Leopard Foundation [13]

 

參考雪豹保育的成功經驗,賠償金可以用保險金的形式發放,也就是花錢買保險的概念。村民可以自行討論決定賠償牛羊的金額,以及每戶負擔的費用。剛開始不夠的部分保育組織會協助補貼,在運作多年之後,許多村莊的保險資金都能自給自足,不怕斷炊。 

除了村莊,政府和銀行也能夠推出自家的保險,選擇越多,競爭越多,保費也能更便宜。但在村內購買還是比較方便,畢竟不用跑到遙遠的都市辦事情

保險早已行之有年,因此推行起來更容易。賠償金處理不好還可能會有一種要人民拿錢受罪的感覺。印度某些地區也會要求進入森林之前要先購買相關保險,就像在台灣開車上路需要保汽機車強制險一樣。

 

6 老虎:『哪泥!?沒有老虎保險?還不快去買一張!』Image Credit Hamish Irvine [14]

 

把森林顧好,就能把日子過好

 

為了保護被過度使用的自然棲息地、配合劃設老虎保護區,過去許多尼泊爾村民舉家遷村,離開賴以為生的森林。但是本來就是過著用木材生火、收集草堆養牛羊和靠伐木為生的村民,依然得繼續靠森林吃飯。 

因此政府將某些森林區塊劃分給不同的村莊管理,一方面協助政府種植與恢復森林,村民也可以有限度的砍伐販售,自己砍的樹樹自己種村民甚至會組隊巡邏,保護森林不被外人使用。規劃固定的放牧區,以免家畜到處亂吃,森林又要禿頭了。 [15]

 

7 17 2Namdu, Dolakha, 1989(上圖)Namdu, Dolakha, 2010(下圖),Namdu是尼泊爾的小村莊,在政府劃分給村民管理與協助種植之後,森林終於擺脫禿頭一族。 [16] [17]

森林恢復後便開始出現了老虎的蹤跡,經常取用森林資源的村民和老虎面對面的機率增加。所以保育團體協助改善村民依賴天然資源的生活方式,希望村民的日子能過得更安全。 

例如在家裡安裝簡易的沼氣設備,只要混合人跟牛的便便跟水來產生天然氣,隨時都能開瓦斯,產生的廢氣也比較少。以前婦女天天需要花很多小時撿木材,自此之後就多出很多時間,也能夠去上課學習閱讀與寫字。 [18] 

在國家公園外圍的緩衝區開闢小片種植園,作為家畜的飼料,村民就不需要進入森林取用。

 

8 混合人跟牛的便便跟水來產生天然氣,隨時都能開瓦斯。Image Credit WWF Nepal [18]

 

加強防禦,保持距離,不怕大貓當鄰居

 

如果村民放牧時沒顧好動物,常常放著放著人就不見,或是隨便讓家畜在森林邊緣亂亂跑,家裡面的畜舍還蓋得十分脆弱,那會被老虎當作免錢「把費」一點都不意外了。 

保育團體協助讓畜舍建的更牢固並提升放牧品質,例如使用犬隻陪同放牧,家家戶戶甚至是整個村莊都圍上防虎圍欄,大家都能安心的在村莊裡面放牧,但要注意別把野生動物的移動通道給切斷了。村民若有參與分擔圍欄的建造或費用,也會更加愛惜與小心維護。

尼泊爾國家公園與保護區一半的收入也都回饋給居住在周圍的村莊,用來修建學校、改善道路與其他惠民措施。

生態旅遊也為當地增加許多工作機會。 [19]當老虎保護區的收入可以回饋給村民,會讓村民覺得老虎很有價值而更加願意接納老虎。

 

9 保育組織在蘇門答臘協助搭建牢固的防虎畜舍,透過刺網圍欄防止老虎進入。如果經費更多話,也可以使用電網圍欄。圍欄周圍不能有太高的樹,不然會被老虎當成貓跳台直接空降進入。Image Credit Bbksda Sumatera Utara [20]

 

預防勝於治療,誰都不希望老虎吃掉家畜或是攻擊人。唯有保護森林與維持豐富的獵物,把家畜關好,不走進老虎的地盤,雙方才不會太常說Hi。

透過各種村鄰活動與學校教育,讓村民更了解老虎的習性,可以避免危險發生。例如老虎喜歡躲在草叢遍布的地方埋伏,所以去野外就要走空曠的地方。帶著狗狗外出,牠會提前發出警告。不使用捕獸夾與陷阱,因為一旦老虎受傷,失去打獵能力,就會更加依賴容易捕捉的家畜。遇上老虎不要激怒牠,要正臉面對牠緩緩的後退。

老虎打獵時習慣從背後攻擊,因此在後腦勺戴上面具可以欺騙老虎,誤以為人類盯著牠看。但是面具不是讓人用來壯膽的工具,還是應該要避免前往老虎愛出沒的地區。 

戴上防虎面具不代表可以拜訪老虎,戴上醫療口罩也不代表可以到處群聚!

10 印度Sundarbans村民在後腦勺戴上面具欺騙老虎,誤以為人類盯著牠看,降低攻擊的可能。雖然這是未經科學驗證過的方法,但是該村莊戴上面具的村民都沒有被老虎攻擊過。Image Credit Subrat Mukherjee, Vinod B. Mathur [21]

 

在俄羅斯遠東,由於各種資源缺乏,保育團體會在冬天餵食野鹿和野豬,幫老虎維持穩定的罐罐來源,老虎就不需要去村莊找食物了。保持國際保護區之間生態廊道的暢通,讓老虎可以無國界免簽四處跑。如果老虎數量太多太壅擠,可以直接幫老虎搬家前往老虎數量稀少的保護區。

至於文化層面上的難題就需要持續的教育與溝通了,有些地區傳統喪禮都辦在河邊,屍體埋在淺淺的土裡面,很容易被野生動物挖出來。人類本來就不在老虎的菜單上,但一直送試吃包給牠們,難保哪天老虎不會習慣這種味道。 

一個蘿蔔一個坑,一隻老虎一塊地盤。在保育老虎,將老虎數量翻倍的同時,仍要注意別讓保護區的老虎太過壅擠,否則會加劇人虎衝突與老虎間的地盤競爭。各國各村都有自己難念的經,但保育團體、NGO、政府與地方社區,會持續努力朝著人虎共存的目標邁進。 [22] [23] 

讓我們一起保護更多棲息地和野生動植物,從零開始當大自然的好鄰居,地球村的好居民!

 

參照

[1] 
Cloudtail the Snow Leopard, “Flickr,” 2014. [線上]. Available: https://flic.kr/p/oL5T92.
[2] 
Goodrich, J., Lynam, A., Miquelle, D., Wibisono, H., Kawanishi, K., Pattanavibool, A., Htun, S., Tempa, T., Karki, J., Jhala, Y. & Karanth, U., “Panthera tigr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5: e.T15955A50659951.,” 2015. 
[3] 
Ray, J.C., “Large carnivorous animals as tools for conserving biodiversity - assumptions and uncertainties”.2005. 
[4] 
Phoebe Smith, “Wild Nepal: The best of wildlife in Chitwan National Park,” 2017. [線上]. Available: https://www.wanderlust.co.uk/content/wild-nepal-chitwan-national-park/.
[5] 
WWF Nepal, “The Terai Arc Landscape Project (TAL) - Wildlife Trade Control,” [線上]. Available: https://www.wwfnepal.org/about_wwf/where_we_work/tal/project/wildife_trade_control/.
[6] 
John Goodrich, Joseph Smith, and Alan Rabinowitz, “The Tigers Forever Protocol: a roadmap for saving tigers,” Panthera, 2013. 
[7] 
J. Walston, K.U. Karanth, and E.J. Stokes, “Avoiding the Unthinkable: What Will it Cost to Prevent Tigers Becoming Extinct in the Wild?,” 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 New York, 2010. 
[8] 
Bhattarai, B.R., Wright, W., Morgan, D. et al., “Managing human-tiger conflict: lessons from Bardia and Chitwan National Parks, Nepal.,” 2019. 
[9] 
Bhargava Srivari, [線上]. Available: https://www.instagram.com/p/CJDy9JjBgpe/.
[10] 
Ministry of Forests and Soil Conservation, Singha Durbar, Kathmandu, Nepal,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 2015-2025, Terai Arc Landscape, Nepal,” 2015. 
[11] 
Babu R. Bhattarai and Klaus Fischer, “Human–tiger Panthera tigris conflict and its perception in Bardia National Park, Nepal,” 2014. 
[12] 
The World Bank Group, “FAQs: Global Poverty Line Update,” 2015. [線上]. Available: https://www.worldbank.org/en/topic/poverty/brief/global-poverty-line-faq.
[13] 
Snow Leopard Foundation, 2017. [線上]. Available: https://www.facebook.com/slfpak/posts/1921591498127374.
[14] 
Hamish Irvine, “Flickr,” 2008. [線上]. Available: https://flic.kr/p/5EEX2K.
[15] 
Eric Wikramanayake, Anil Manandhar, Shyam Bajimaya, Santosh Nepal, Gokarna JUNG Thapa, Kanchan Thapa, “The Terai Arc Landscape: A Tiger Conservation Success Story in a Human-dominated Landscape,” 2010. 
[16] 
Jane Carter, Bharat Pokharel and Rudriksha Rai Parajuli, “Two decades of Community forestry in Nepal: what have we learned?,” Nepal Swiss Community Forestry Project, 2011. 
[17] 
Bharat Pokharel, Anupama Mahat, “Kathmandu to Jiri : A Photo Journey(1968-2005),” Nepal Swiss Community Forestry Project, 2009. 
[18] 
WWF-Nepal, “The Terai Arc Landscape Project (TAL) - Biogas,” [線上]. Available: https://www.wwfnepal.org/about_wwf/where_we_work/tal/project/biogas/.
[19] 
Bhusal, N., “Chitwan national park: a prime destination of eco-tourism in central tarai region, nepal.,” 2009. 
[20] 
Bbksda Sumatera Utara, 2020. [線上]. Available: https://www.facebook.com/bbksdasumut/posts/3182707611790622.
[21] 
Subrat Mukherjee, Vinod B. Mathur, “Recognizing and Rewarding Best Practice in Management of World Heritage properties,” 2012. 
[22] 
John M. Goodrich, “Human–tiger conflict: A review and call for comprehensive plans,” 2010. 
[23] 
Smink, Lusanne, “Review of measures to minimize human tiger conflict (HTC),” 2019.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