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愷丰 編輯|蘇于寬
3月23日,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指出,於22日接獲卓溪登山協會通報,發現有臺灣黑熊受困套索陷阱。而該黑熊正是去(2023)年7月曾受困套索的達古阿里。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解釋,經獸醫團隊初步檢傷,達古阿里已被送至臺東池上的野灣野生動物醫院,目前狀況穩定。
無獨有偶,林業署臺東分署發文表示,20日接獲永康部落3名青年通報,又有黑熊受困套索陷阱,雖臺東分署立刻會同野灣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下稱野灣協會)馳援後搶救,但24日黑熊仍因敗血症引發器官衰竭不治死亡。
根據野灣協會統計,2023年在民眾的積極通報下,野灣協會、臺東分署與花蓮分署共同救援7隻黑熊。從通報到成功救援返回醫院的時間大約3至5小時;平均每隻黑熊要至少住院5個月。
依照時序這些黑熊分別是:
- 4月錦屏一號 Ligauwan (里高萬;野放後頸圈掉落)
- 5月卓溪一號 Lizuk Dumaz (力鹿克;已野放)
- 6月紅石一號 Hundiv;(閽帝夫;野放後死亡)
- 7月卓溪二號 Da qu-ali (達古阿里;已野放)
- 8月紅石二號 Lanihu (拉尼琥;已野放)
- 10月卓溪三號 (救援後死亡)
- 10月長良一號 (救援後死亡)
其中,達古阿里在去年11月經野灣協會照護後,佩掛了衛星項圈並野放,花蓮分署也於卓溪山部落周圍設置電子圍籬。依據衛星回報軌跡,達古阿里在野放後於今年2月返回部落,當達古阿里靠近電子圍籬的範圍時,花蓮分署玉里工作站就會啟動應變措施,派員放炮驅離,提供居民防熊器材,呼籲其做好防熊措施;並配合移除各式陷阱。
花蓮分署說明,「經衛星追蹤與紅外線記錄研判,達古阿里雖在3月後非常接近部落,但沒有入侵民宅、工寮與雞舍的跡象,亦沒有其他的滋擾行為。」卻仍不幸再次受困套索陷阱。
達古阿里經野灣獸醫師檢傷發現,左後腳誤觸套索,呈現中度腫脹,現健康狀況穩定。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則轉述協會人員在救援現場的觀察記錄:
海拔300多公尺的森林內,一隻臺灣黑熊受困套索陷阱,也許是因走近看牠發出的聲響,趴在那裡動也不動的牠緩緩轉頭望向我的位置,又慢慢轉頭回去,那一刻,深深感受到牠的痛苦,牠在對我、對人類無聲的控訴。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指出,藉由參與森林巡守、巡查違法獵具、建構社區民眾主動通報非法侵害森林資源之案件,協會正在深化卓溪的山林保育工作,但生態保育牽涉原住民狩獵權、野生動物狩獵管理、陷阱的使用管理等議題,因此更顯複雜。
救援受困套索的達古阿里。圖片來源|林業署花蓮分署
達古阿里在二次受困套索後脫離險境,另一隻在臺東縣延平鄉的黑熊,則於3月20日被發現受困於永康部落的產業道路旁。臺東分署指出,雖在接到通報後立刻會同野灣協會搶救,但24日黑熊仍因受創組織壞死,進而引發嚴重感染與敗血症死亡,25日已將黑熊遺體送抵農業部獸醫研究所,後續將進行病理解剖。
臺東分署解釋,這次通報黑熊救援的是3名參與林業署「臺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的布農族青年,因執行黑熊監測與棲地巡守,在更換過去架設的紅外線自動相機電池時,聽見動物的呻吟聲,才發現有黑熊受困套索。
永康黑熊棲地巡守隊隊長王宇凡表示,這是團隊今年加入生態服務給付後,首次通報與救援,得知黑熊不治感到遺憾與不捨,現已規劃巡守隊擴大巡查範圍,移除來路不明的獵具。王宇凡認為,改良式獵具得以兼顧防農損、維持部落傳統,更能避免臺灣黑熊受害。
臺東永康部落受困於套索的臺灣黑熊。圖片來源:林業署臺東分署
事實上,自去年4月動保團體就不斷呼籲行政院修正《野生動物保育法》。動團認為,現行《動物保護法》雖已禁止獸鋏使用,但野保法的第21條與第21-1條允許農民、原住民基於防治農損或文化祭儀需求,得獵殺野生動物,致使獸鋏、套索(山豬吊)在山林氾濫失控。
同年5月,林業署署長林華慶針對改良式獵具進行解釋,指出現有的套索,有四種禁用規格:包括口徑(直徑)、八字環、止滑套、線徑(線的粗細),其中傷害較大的是線徑,林業署主要會在此做規範。
今年2月15日,行政院通過野保法修正草案,雖擬全面禁止獸鋏,但仍未限制金屬套索。
臺東分署指出,近年臺東地區的黑熊出現在淺山、平地聚落的次數越來越頻繁;花蓮分署也說,花蓮南部地區的黑熊族群有往淺山靠近的趨勢,考量到在地部落族人與農民有傳統狩獵及防農損的需求,會持續與利害關係人溝通,鼓勵免費換領改良式獵具,避免黑熊受害。
此外也呼籲民眾,戶外的垃圾廚餘應儘速清除,飼料、肥料等氣味強烈的物品也應妥善收拾,若發現黑熊受困,可通報花蓮分署03-8325141,或撥打林業保育署24小時通報專線08000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