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截自台灣猛禽研究會影片

台灣猛禽研究會長期在大安森林公園,對鳳頭蒼鷹進行繁殖監測。4月底,調查人員、鳥友關注到一個鳥蛋孵化的鳥巢,並於5月6日架設攝影機,在YouTube頻道「RRGT」直播記錄鳳頭蒼鷹「小南」育養兩隻雛鳥的溫馨畫面。

鳳頭蒼鷹是與人類生活最接近的猛禽之一,棲地範圍包括中低海拔的山林、繁華熱鬧的都會區等。蓬鬆的尾下覆羽是牠們最明顯的特徵,盤旋時常有雙翅快速下壓的動作,十分引人注目。大安森林公園作為臺北大型綠地,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不過鳳頭蒼鷹從2000年開始,才在此有穩定的繁殖巢位。

然而,雛鳥「小小」、「大大」疑似因感染毛滴蟲症,出現吞嚥困難、開口呼吸等情形;最終因消瘦虛弱,分別在12日與14日死亡。猛禽會表示,「當抵抗力較弱的幼雛,被餵食感染毛滴蟲的鳩鴿或麻雀等獵物時,就容易感染毛滴蟲並進展為毛滴蟲性口炎,產生具侵犯性的肉芽腫病變,影響吞嚥能力與呼吸道,逐漸消瘦虛弱死亡。」

猛禽會引用過去的救援案例,說明此次不介入雛鳥治療的原因。「北部地區不少猛禽如松雀鷹、紅隼、領角鴞,也有因毛滴蟲症虛弱消瘦送醫的案例。即使是抵抗力較強的成鳥,也只有約三分之一能治癒野放。若頻繁登巢干擾不僅有導致親鳥棄巢的風險,雛鳥成功治癒野放的機率也很低,」故最終選擇讓大自然決定雛鳥的命運。

猛禽會進一步解釋,毛滴蟲是單細胞的原蟲類生物,需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蟲體。毛滴蟲平時棲息在動物的消化道中,多數能與宿主共存,但有些會在宿主抵抗力弱時,大量繁殖導致宿主出現病徵。毛滴蟲本體在外界存活時間短又怕熱,但當鳥類群聚覓食、共用水窪洗澡時,便有利於其傳播繁殖。當猛禽吃下這些被毛滴蟲感染的鳩鴿、麻雀時,就很有可能影響到幼雛的生長,此次鳳頭蒼鷹幼雛的死亡就是最顯著的案例。

人類在公園餵食野鳥,使牠們相互靠近、搶食時,有可能增加毛滴蟲的擴散,將更多野鳥暴露於感染風險中。此外,野鳥的聚集也會產生大量的排泄物,導致環境的髒亂。」猛禽會呼籲民眾,勿隨意餵食野鳥,以免造成生態的危害與疾病的傳散。

此次事件亦有人認為,透過野外投驅蟲藥,或許可以控制病原傳播。對此猛禽會表示,這是相當危險的給藥方式,不但無法控制每隻鳥的吃藥時間與劑量,更可能使毛滴蟲產生抗藥性,導致現有藥物療效越來越差,就像超級細菌有多重抗藥性一樣。

猛禽會指出,除毛滴蟲外,猛禽需要面對的還有毒物(如:老鼠藥)、窗殺、犬殺、路殺等危機,強調「只要讓周邊環境變得更好,使猛禽媽媽有更安全的育兒環境,未來仍會有更多小猛禽出生並安全的長大。」

民眾若想為猛禽保育貢獻心力,可以透過育雛回報色環目擊回報捐款等方式支持猛禽會。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