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截自湯淑卿影片
記者|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

近年在墾丁,無論是浮淺或是潛水,經常會在身旁看見海龜共游,牠在海裡自由自在的漫游的美姿,也令民眾目不轉睛,然而潛水中卻也經常可見海洋垃圾漂浮其中,而海龜亦深陷海廢威脅,迫使牠在海洋垃圾的險境中求生。 

5月11日晚間10點,一隻綠蠵龜於後壁湖近岸淺水水域被發現,牠的頸部與左前肢被廢棄魚線纏繞著,魚線深陷左前肢甚至牽連著鉛塊,使牠不得不負重游泳。 

當日,屏東縣恆春鎮海岸永續發展協會的湯小姐剛好在晚間時自潛,想觀察晚上的海底美景,恰好巧遇一隻被魚線纏繞的綠蠵龜,形容當時狀況,湯小姐表示:「原本只是要下去自潛,沒想到遇到牠,當時觀察魚線有繞著牠的脖子,但左前肢比較嚴重,魚線還牽連著鉛塊,看起來游泳不太方便。」上岸後便立刻將拍下的影片發到社群。 

影片中的綠蠵龜明顯因漁線,左前肢難以活動,游泳相當不便。影片來源:湯淑卿

湯小姐表示,在影片上傳後沒多久後,成大鯨豚中心便看見此資訊,除了通報海保署及海生館,也立即找了幾位過去有救援鯨豚相關經驗的水肺潛水員。5位水肺潛水員,再加上自潛的湯小姐與夥伴們,一組臨時救援團隊就此誕生,並在當晚11點30分左右再次下潛尋找綠蠵龜。 

約下潛30分鐘後,便幸運地再次尋獲受難綠蠵龜,湯小姐表示:「由於魚線卡比較深,在海裡解開後認為傷勢有救傷的需要,就把牠帶回岸上,交給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收容中心。」 

海生館收容中心也表示:「這隻綠蠵龜還不是成體,是一隻青年龜,目前生命狀況穩定,左前肢的傷勢仍待觀察照顧與評估。」目前,也已安排X光、抽血等檢查,待健康狀況穩定,未來會再進行野放評估。 

海洋廢棄物,除了任何人為垃圾,如:保特瓶、塑膠袋等民生用品,廢棄漁網、魚線等也包含在內,這些垃圾不只會對海洋動物受傷,更可能導致牠們誤食,帶來健康與身體的危害。海廢主要有兩大來源,陸地及海洋,海洋主要是來自船隻,而陸地則是工業及都會區。 

其實海龜被海洋垃圾侵擾機率並不低,根據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的2023年擱淺報告321隻擱淺海龜中(其中248隻死亡擱淺,73隻則為活體擱淺),有15%的比例是遭廢棄漁網纏繞而擱淺救援,且321隻海龜中,高達257隻是綠蠵龜,是海龜救援最大宗。 

20240514news01 05海龜擱淺原因多元,其中漁業中意外捕獲的混獲佔最大宗,而漁網也佔15%的比例。資料來源: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2023年擱淺報告|窩窩繪製

湯小姐也分享長期自潛的觀察:「每次下潛一定都會看到垃圾的,像是塑膠、保特瓶都有,垃圾通常有大有小,我們多少會撿一些上岸,減少垃圾對動物與環境的危害。」

此外,海龜也很容易誤食垃圾,由於口內的舌頭肌肉功能主要是方便吞食,所以無法辨識水中漂浮物可否進食,當海廢被海龜吞入胃中,幸運的話,體積小或較軟的廢棄物可有機會隨糞便排出,體積較大就恐堆積在消化道,嚴重可能為影響消化系統使海龜沒食慾,進而因飢餓染病或撞上礁石。 

根據2023年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對收容海龜進行其排出的海廢人造物收集,以及解剖進行消化道內容物採樣,47隻海龜中,就有高達32隻發現有海廢人造物,其中48%是線繩、26%為塑膠薄膜、12%則為塑膠碎片。 

20240514news01 01廢棄的魚線、線繩不只會造成海龜纏繞受傷,也恐導致牠不小心食入。圖片來源: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2023年擱淺報告 

海生館呼籲,需重視垃圾、海洋流刺網及廢棄漁網等問題,未來民眾若有發現需要救援的海龜,可撥打海巡「118」專線,並提供發現地點、時間與動物狀況,以利救援。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