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澎湖爆報
記者|洪郁婷     編輯|蘇于寬

澎湖馬糞海膽因為風味鮮美、甘甜度高,備受饕客歡迎。不過近幾年因為過度捕撈,數量急速下降。雖然澎湖縣政府規定每年只能在7月1日至8月31日採捕海膽,但是海洋保護志工在開放前夕發現,海膽最多的海域已被盜採超過四分之三,較遠離人煙的區塊則早就被盜採一空,連保育類硨磲貝也遭盜挖。

馬糞海膽因為外觀像馬糞得名,其正式名稱為白棘三列海膽(Tripneustes gratilla)。民眾主要食用部位是海膽的「精巢」或「卵巢」。海膽的生殖腺從每年4到6月開始發育到9月才成熟,接著在10月到12月完成產卵繁殖任務。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鄭明修曾估計,50多年前澎湖大約有超過2億顆馬糞海膽,而澎湖縣政府估計近年海膽數量僅約數萬顆,數量銳減超過99%。

20240703news01澎湖縣政府規定,只能在每年7月到8月間,採捕8公分以上的馬糞海膽。圖片來源:澎湖縣政府農漁局

為保護澎湖海膽不至於滅絕,澎湖縣政府祭出管制措施,限制海膽開放採捕時間,並規定只能採捕殼徑超過8公分的海膽。開放時間以外一律禁止採捕,也禁止販賣、持有、處理,違規者最高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15萬元以下罰金。

儘管如此,仍有民眾無視禁令提前盜採海膽。更傳出事先將海膽大量圈捕在一定區域內,待開放時間一到就一籃籃撈上岸。海洋保護志工陳盡川接受窩窩採訪時表示,澎湖的馬糞海膽幾乎每年都被歸零,根本沒有機會繁衍後代。

他解釋,現有的馬糞海膽幾乎都是附近海域飄來的海膽苗或放流苗,經過幾個月禁捕期成長,好不容易長到可以繁殖的階段,就被採捕殆盡。他認為只限制採捕月份,不足以保護澎湖馬糞海膽族群數量,應該確保海膽維持在一定的族群量,未達標準不應該開放採捕,每人每季採捕量也應該設置上限。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黃郁仁技士向窩窩記者說明,以人為構造意圖阻礙、困捕、圈養馬糞海膽,即涉及採捕、持有屬違法行為。

2024年3月至6月底縣府農漁局累計查緝行動約80場次,魚市場及傳統市場巡查約92次,計查獲5件涉及盜採馬糞海膽案件相關案件,以遏止非法採捕,並以檢舉獎勵金機制鼓勵民眾通報。

提前圈養不僅違法,還會使海膽品質下降。黃郁仁表示,人為圈捕限制馬糞海膽活動,可能造成馬糞海膽減少攝食,而不自然的棲地、密度過高,會造成馬糞海膽生存緊迫、提前排精排卵、生殖腺消瘦及死亡等問題,影響海膽生殖腺風味。

為了保護馬糞海膽,澎湖縣府除了將開放採捕期從4個月縮減為目前的2個月,近年也持續執行馬糞海膽種苗放流,增添族群量,並劃設水產資源保護區。同時輔導、建立人工繁養殖技術,以人工養殖馬糞海膽分擔野生採捕壓力。

近年來,因為媒體及輿論宣傳,使馬糞海膽成為特色經濟物種之一,採捕壓力、盜捕及濫捕問題也隨之而來。黃郁仁表示法規雖然是保護海洋資源的重要工具,但其有效性取決於民眾的意識與行動、政府的管理策略與執法落實,各個面向共同努力,才能達成海洋資源永續利用。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