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死亡白海豚——異物勒傷、營養失衡

51835459688 5fbf7f7908 o立法委員、鯨豚學者、保育團體在記者會共同為臺灣白海豚發聲。|照片來源: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新聞稿

 

這起悲劇發生在一隻青年白海豚身上,擱淺通報的第一時間,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王浩文立即趕往現場,數個學術團隊也連日投入解剖調查。牠應是2010年出生,2011年即被學術團隊拍到,因幼年曾被異物長時間纏繞,嘴喙有一道極深傷疤,學者命名 Joker 。如今牠殘破的身軀上岸,推向世人眼前,彷彿替處境極危的白海豚群體代言,這群屬於臺灣特有亞種的小族群,在牠們唯一棲地——臺灣西部近海長年承受多重人為威脅。

Joker 主要死因還未釐清,但王浩文在記者會上表示,這隻未成年個體長237公分,重152公斤,嘴喙、身體、腹部生殖器周圍有多處深淺、新舊不一的勒痕,應是長期遭受異物纏繞所致。此外,頭頸部及胸椎也有瘀血的痕跡,並從牠的骨骼較脆弱推斷,還有營養失衡的問題。 

51844656012 e1b2795972 k

51846329855 c297ffcc74 k死亡個體的嘴喙(上圖)、尾部(下圖)纏繞舊傷。|照片來源:海洋保育署新聞稿

 

保育行動未到位——白海豚世世代代的困境迴圈 

這次也參與解剖調查的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副教授楊瑋誠補充說明,死亡個體不止嘴喙、腹部有傷,尾鰭和背鰭也有切割傷口,這些雖然可能未直接致死,但會影響個體的健康及活動狀況,並間接降低生存能力。

我們不應只注意牠的死因,應要注意牠生前受到的威脅。

他直言,臺灣白海豚不但隻數少,而且還活在相對危險的地方。他過去參與國家海洋研究院的研究計畫發現,牠們八成受到異物勒傷,當中多有漁具纏繞的狀況,並六成皆有皮膚病灶。

臺灣白海豚棲息水深通常不超過30公尺,在臺灣的族群生活不離沿岸5公里,這個區域也是人為活動最頻繁,並近沿海漁業發達之處。 

台灣馬祖魚保育聯盟執行秘書郭佳雯更點出,臺灣白海豚世世代代面對著一樣的威脅,Joker 的媽媽也曾被目擊受網具纏繞,背鰭更被勒到完全變形,形狀像杯子蛋糕,學者暱稱牠為 Cupcake 。她在記者會上呼籲,2020年海洋委員會劃設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後,目前仍缺乏具體的保育經營管理辦法,政府盡快祭出具體的復育目標、時程及成效評估。 

 

少到不能再少 每一隻白海豚死亡都事關重大

 面對鯨豚學者、保育團體對保育政策的呼籲及質疑,輪到海洋保育署副署長吳龍靜先是哀嘆 Joker 的逝世,並強調會積極釐清死因,

在這麼小的族群量情況下,任何一隻死亡都是非常重大的損失。

 

51835459688 5fbf7f7908 o1月21日 Joker 擱淺在臺南漁光島沙灘上。|照片來源:海洋保育署新聞稿

 

吳龍靜進一步表示,海保署已盤點完白海豚面臨的威脅,籌組的白海豚專家諮詢小組去年共開2次會,相關的監測、威脅防治對策陸續進行中。臺灣近沿海漁業常見漁法——刺網帶來網具纏繞的問題,他提出去年有與漁業署共推廢棄漁網收購、實施海洋垃圾清理、刺網實名制追溯源頭,還有目前苗栗、雲林每年部分時節響應刺網禁漁政策。 

對此,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長年投入香港的白海豚研究與倡議,她則表示,

已經沒有任何時間了!

香港的白海豚國際認定是近危等級,還有時間嘗試不同的漁業管理;但臺灣白海豚已是極危,再降一級就會滅絕,處境備受國際關注。2020年香港已在4個生態保育的海岸公園推出全面禁止商業捕撈,她在記者會上疾呼,臺灣政府對白海豚所受的威脅要更有行動決心,若是越晚執法,未來要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大。

 最後發言的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文魯彬則沈痛地說,他投入白海豚倡議已15年,很遺憾再度看到白海豚死亡,但各項人為威脅仍存之下,他也不感到意外,並認為白海豚的未來非常不樂觀,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會守護到最後一隻,並為牠們留下珍貴紀錄。

 今日(27日)透過這起死亡案例,各方再談臺灣白海豚長年存在的保育困境。但關於未來的保育期程及因應威脅的通盤規劃、預算是否充足等,立委陳椒華抱持懷疑態度,也望政府有關單位拿出像「推動離岸風電開發」的積極來推白海豚保育政策。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