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日本環境省
記者|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

聰明反被聰明誤?日本1910年為了防止當地毒蛇黃綠龜殼花頻頻咬傷民眾,引入17隻印度小貓鼬(Herpestes auropunctatus)至沖繩捕食,接著再引入於日本九州與沖繩間的島嶼「奄美大島」,卻沒想到貓鼬才不是只會獵捕毒蛇,而且牠們作息完全相反!

沖繩的代表性作物為甘蔗,而日本過去為了生產黑糖大量種植「白甘蔗」,這也因此引來許多老鼠進入甘蔗田, 然而,黃綠龜殼花,在日本又稱「波布(ハブ)」,當波布為了捕食老鼠而進入田地,也就造成波布與人類接觸的機會。 

又當時醫療尙不發達,波布咬傷民眾的案例頻頻且危及生命,根據研究,從1954 年到1998 年,奄美大島共有3600人被波布咬傷,其中50人死亡,嚴重危害島民的生命安全。 

為了控制鼠害以及毒蛇,當時人們認為,印度小貓鼬能派上用場,在那個年代不止先有引入牙買加、夏威夷、斐濟的紀錄,接著才是日本。日本政府於1910年引入沖繩後,1979年又從沖繩攜出30隻個體至奄美大島釋放,沒想到這是一個錯誤的生物防治,因日行性貓鼬不僅少獵捕夜行性的黃綠龜殼花,更生生不息、侵害了許多當地珍貴的原生物種。 

20240906news 01印度小貓鼬是一種食肉目動物,主要分佈於南亞地區,由伊朗到中國華南地區,再分佈至印尼都有。且從蚱蜢和蟋蟀等小型無脊椎動物到青蛙、老鼠和兔子等脊椎動物都吃。牠們每年會產下2~7隻的幼體,一年一胎。2005年被進日本列為外來入侵種名錄。圖片來源:日本環境省
20240906news 02印度小貓鼬引至各國。圖片來源:Negative Impact of an Invasive Small Indian Mongoose Herpestes javanicus on Native Wildlife Species and Evaluation of a Control Project in Amami-Ohshima and Okinawa Islands, Japan

像是稀有的沖繩龍蜥(Japalura polygonata polygonata)、沖繩秧雞(Gallirallus okinawae),以及奄美的奄美刺鼠(Tokudaia osimensis)、琉球兔(Pentalagus furnessi)和琉球鼠(Diplothrix legata)等都逃不出牠的魔爪! 

以受危害最嚴重的奄美大島來說,從1979年釋放至1989年為止,10年間貓鼬分布範圍從釋放地點擴大約半徑10公里,到了1997年更達20公里,這也與當地特有種琉球兔的棲地重疊了約一半。且數量從1910年的16~17隻,到了2003年沖繩島上已達3萬隻,奄美大島2000年調查時也已有1萬隻,成為日本極需移除的物種之一! 

專家也在貓鼬糞便中,分析發現牠全年主要捕食昆蟲和鳥類,夏季會頻繁地捕食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冬季則更頻繁地捕食哺乳動物。在收集的89隻貓鼬的糞便中,最常發現的是無脊椎動物(90%),其次則為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60%)、接著是昆蟲(40%)以及哺乳動物(20%)和鳥類(15%)。 

單就琉球兔的狀況,也發現8%的貓鼬糞便有琉球兔的成分,且琉球兔的分佈和豐度變化,也顯示與貓鼬數量有關。當地鳥類(Garrulus litthi)和琉球歌鴝(Erithacus komadori)的數量也因貓鼬的入侵而減少,但針對波布的部分,則尚無明確的數據與研究。 

此外,貓鼬更造成當地作物的損害,像是芋頭、地瓜、西瓜、琵琶、家禽等,以奄美大島為例,貓鼬造成的經濟損失先是迅速增加,然後在1997年後慢慢略有下降,原因可能與1993年起地方政府開始介入控制貓鼬以保護農作物有關。實際農損統計:1994年為7,000美元、1995年為32,000美元、1996年為64,000美元、1997年為110,000美元、1998年為100,000美元、1999年則為80,000萬美元註一

雖然印度小貓鼬相當可愛,但在諸多研究證實了貓鼬對當地帶來的生態危機後,仍得正視這個生態危機!繼1993年奄美大島當地政府介入移除後,日本環境省也於1996年先展開為期3年的調查,終於2000年正式展開貓鼬移除作業。2000年時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也正式將印度小貓鼬列入百大入侵種名單中。 

日本政府目標每年至少減少4000~5000隻的貓鼬,才能遏止1979年從引入奄美大島的30隻到破萬隻的局面,捕捉方法則分為「陷阱」和「搜索犬」兩種,「搜索犬」又分為尋找活貓鼬的「活體搜索犬」和尋找貓鼬糞便的「糞便搜索犬」。 

陷阱的部分則使用特殊的誘捕器,每年從3萬個的使用量增加至16萬5千個,每年捕獲數量則為40~130隻不等。據研究,日本環境省統計自2000年至2003年,環境省結合地方政府共捕獲了9960隻貓鼬,其中也包括因病蟲害蟲防治而一起被捕獲的2025隻。 

註一:Negative Impact of an Invasive Small Indian Mongoose Herpestes javanicus on Native Wildlife Species and Evaluation of a Control Project in Amami-Ohshima and Okinawa Islands, Japan 
20240906news 03捕捉印度小貓鼬所使用的兩種特製陷阱。圖片來源:環境省奄美野生生物保護中心
20240906news 03搜索犬利用靈敏的鼻子協助尋找印度小貓鼬。圖片來源:環境省奄美野生生物保護中心
20240906news 04當地也以海報呼籲民眾通報印度小貓鼬的蹤跡。圖片來源:環境省奄美野生生物保護中心

2015年8月,沖繩本島北部的部分地區已成功滅除貓鼬,沖繩秧雞的數量亦有回升;奄美大島則共捕殺3萬2,000隻貓鼬,截至2023年末,移除率已達98.9%至99.7%。今年(2024年)9月3日本環境省也宣布,在斥資35億日圓(約新台幣7.73億元)與24年的努力,終於根除根除印度小貓鼬,並稱「這是全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成就」。

20240906news 05黑色虛線為貓鼬族群推估量,長條圖則為移除數量,淺藍色長條圖則為陷阱捕獲的數量。圖片來源:日本環境省

日本環境省最後也表示:「如果沒有當出的引入,就沒有後續的動物傷亡及農損,也不需要耗費鉅資進行艱難的移除工作。」因此呼籲,為了不要有下一個印度小貓鼬,呼籲民眾防只外來種損害的三原則:「不輸入、不野放、不擴散」。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