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醫師告訴我們,急救站最初是從一間廁所旁開始的。奮鬥了許多年,發展到現在快要能有新的大樓了。剛開始,醫療設備條件都不好,可能救一隻死一隻。儘管到現在醫療處理水平進步很多,但是救援進來的動物,自然死亡加上人道處理,還是佔了將近45%。能夠野放成功的可能只有42%左右,剩餘的則需要長時間療養、訓練,者是轉收容。
另一方面,照養員昀陵跟我們分享一隻蒼鷺誤食魚鉤的故事。因為不小心吞下魚鉤,穿到胃壁深處。造成牠沒有辦法再吃其他的食物,越來越虛弱,更因此被狗追,羽毛被咬爛,最後回天乏術只能忍痛施予安樂死。
類似的案例,正是野生動物的日常。
「600多隻,還是有送來急救站的數量;沒送來的,我們不知道有多少,這些動物可能就孤單地死去。我們不禁要反思: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的野生動物受傷死亡?」詹醫師說道。
急救站做的事情,看起來好像是在幫野生動物,但其實還是為了替人類贖罪,因為人類開發淺山棲地、鋪路造橋、放養貓犬、亂丟垃圾,導致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顛沛流離。
在沒有完善的野生動物通報與處理的系統制度下,導致第一線的收容與救援單位,必須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以犧牲自己的方式、奉獻自己的生活與健康來救助動物,只因自己對於野生動物有著無比的熱情與責任感。
診療室外偌大的草地,兩側高聳綠樹,不時伴隨著大冠鷲抖擻的叫聲。若是路過這裡的人,很難想像這是充滿悲傷故事的野生動物醫院,而是安靜且令人放鬆的山林吧。
駛出急救站的路上,心裡不斷惦記著今天的一切,我們離去之後,裡頭工作人員仍舊忙碌,步伐並未停止。關於野生動物,我們還能做些什麼?想起開往集集路上,有處平凡不起眼的路牌-「注意石虎」,對比那些快速呼嘯而過的車輛⋯⋯也許這就是目前我們能做的吧,多留意生活一點,少製造一點垃圾,開車速度再慢一點⋯⋯這些一點點,也許就能減少一點點野生動物的死亡。將這樣的想法再傳播下去,找尋與牠們共存之道。
延伸閱讀《野生動物路殺專題》https://sosreader.com/tag/roadk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