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01

撰稿|林采昱     編輯|蘇于寬     設計、插畫|黃品瑄    攝影|蘇于寬、林采昱

其實早在開幕前一年(2019年),經濟部就曾發文預告Xpark進駐消息,留言區即出現「拒絕動物展演」的眾多異議。對臺灣的動物展演環境,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TAEA)與鳥語獸躍(AnimalSkies) 曾於同一年進行過全臺動物展演場所的田野調查,觀察到不少展演場所的動物有出現刻板行為,或是生活環境未能符合所需的案例。展演動物的權益,越來越多雙眼睛在盯。

通常在日本,動保團體不會有太多意見。

Xpark董事長藤井忠光深刻感受到兩國對動物展演的反應不同。在臺灣,企業、民眾、動保團體的倫理標準不一,想法碰撞、火花激盪,以致更多討論延燒。 

XPARK02篇 拒絕動物展演留言 2019年11月經濟部發布Xpark來臺消息,底下湧入「拒絕動物展演」的民眾留言。

 

然而,2020年八月開幕之際,搭上了疫情下偽出國的旅遊慾望,前進水族館的熱潮順勢燒起。Xpark開幕前一個月,門票開放預購,系統一度出現搶票當機現象,隨即一票難求。在正式開幕後,儘管已將每日上限人數(9000-10000人)以分流入場管理,仍能明顯感受人潮之多。 

水族館之熱,支持反對兩頭燒,觀賞需求支持了投資動機,動保訴求挑戰了經營方向。除了動物到新環境要適應,企業也在形塑定位的過程中,不斷適應價值觀不同的社會。

觀賞需求比海還深 牠的潛在悲歌

 同為一間水族館的誕生,2000年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在屏東車城落成,開啟台灣海洋展演領域嶄新的一頁。歷時九年的籌備過程,海生館曾對全臺灣執行一次特別的社會調查,向中小學、街頭水族館、水族館工會及在地居民發放問卷,廣納民意,以打造一間眾志成城的水族博物館。 

我覺得人本身是有矛盾的,你可以在一個場合表達你對野生動物、對環境的愛,但是當你花錢去一個地方的時候,或是自己不需要負責任的時候,你還是希望看到珍貴稀有的生物。」海生館創館館長方力行無奈說道。

舉一個最現實的例子,在那個時候的調查裡面,要不要展覽海豚呢?99%都要。

雖然與自身的立場不同,但身為公營單位的決策者,他表示當時也只能遵循社會氛圍的期待。「這個就是社會的需求,這個產業到現在為止,在所有的博物館裡面,水族館是遊客最喜歡的,所以我們只能因勢利導。

早期海生館的小白鯨活在遊客的掌聲裡,承受各種動作訓練,每日定時表演。不過,在動保意識提升的社會氛圍下,海生館於2006年終止了小白鯨表演節目。不符合生物習性的表演內容從此落幕,但是不適合的圈養展示,於2002年至2014年間,一路帶走了館內7隻小白鯨的生命。2018年海生館宣布,將來不會再為了展示的用途,引進或繁衍任何保育類野生海洋哺乳類生物。花蓮遠雄海洋公園近年也因著社會對於動物福利意識的抬頭與動保團體的倡議,進而調整了海豚表演的劇本。 

臺灣的水族館體系,便在遊客需求與動保衝突中存在著、轉變著。 

XPARK02篇 小白鯨是我的遺憾 「小白鯨是我的遺憾。」海生館創館館長方力行坦承,當初海生館引入瀕危白鯨為錯誤的抉擇。延伸閱讀:《海洋展演》死了七隻白鯨後——海生館的轉型之路
 
XPARK02篇 兩派看法 對於水族館或動物園等動物展演場所的兩派看法,支持者認為能開啟一扇認識動物的大門,反對者拒絕以圈養動物達到娛樂等目的。

 

展缸設計 不能只有浪漫而已

 「雖然有些人會說水族館就是把動物關在裡面,但是很現實地,住在內陸的小孩,沒有機會遇到這些海洋動物。」Xpark飼育部協理張哲維表示,「畢竟我們是水族館,不可能空間跟大自然一樣,但是盡我們所能符合動物的習性,給他最好一個生活環境。」

事實上,許多表面看似以唯美為訴求的水缸設計,背後亦需要一些理性配套與考量。

tspca ann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曾對Xpark的展缸設計提出質疑。截自TSPCA官網

 

福爾摩沙大水槽:陽光照進來,淡水排出去

為了營造變化感與浪漫的氛圍,Xpark設計其最大的展缸——福爾摩沙大水槽,上方直接與外界相通,讓陽光自然灑下,成為水族館內獨特的開放空間;然而,此一區域卻為雨水提供了進館入口。

為了確保館內海水循環不受外在因素干擾,Xpark發展出一套回收淡水的應對機制,透過運用水的密度差異(海水的密度約為1.02 g/cm3,淡水為1 g/cm3),讓表層的雨水以溢流的方式進入淡水回收系統,藉此維持鹽度的恆定。遇到較強的雨勢時,從24小時中控的維生機房,可以隨時進行水的鹽度、溫度、流速、電伏、臭氧等數值的調控。

XPARK02篇 福爾摩沙大水槽 福爾摩沙大水槽為Xpark面積最大的展缸,以自然採光營造變化感。
 
XPARK02篇 福爾摩沙大水槽上方 福爾摩沙大水槽上方,為館內少數直接與外在環境接觸的空間。

 

海豹、企鵝展缸:如何活在遊客目光裡?

在海豹與企鵝的展缸前,觀眾駐足,抬頭欣賞動物水下泳姿。Xpark張哲維協理闡述,將海豹垂直空間增加、企鵝展示區設置高於地面的原因,源自於旭山動物園的「反轉凝視」概念,一般當人由高處看動物時,動物受到壓迫感較大,然而改變人與動物的地位,觀眾站在較低的視角觀賞,是一種降低動物壓力的展示手法

XPARK02篇 企鵝展缸 企鵝展缸採反轉凝視的展示手法,讓企鵝在高於人視線的範圍活動。

 

另一種常見緩解圈養動物緊迫的重要方式,是給予動物可以躲藏的空間。然而,海豹與企鵝的活動空間,在民眾可見的範圍內,也常被認為缺乏躲藏處且空間過小。

善待動物基金會(PETA)的獸醫主管Heather Rally指出Xpark的海豹缸大小與設施設計未達到國際最低標準。

但國內目前尚未有明訂的空間規範。

在企鵝展缸中,可以一次觀賞到兩種不同的企鵝。不過,前海生館企鵝飼育員認為將溫帶的麥哲倫企鵝與寒帶的國王企鵝同時飼養在一起,展間裡的溫度控制、空間大小、繁殖季的場地規劃、換羽季的清潔,都會是潛在問題。

 

海豹展缸:甜甜圈裡潛藏疑慮?

班海豹展缸中心挖空的造型,使遊客可以從各種角度觀看海豹,為國內首見的新穎設計,滿足人的觀賞體驗,是否也滿足動物需求?善待動物基金會獸醫主管Heather Rally認為該狹小、環狀的展缸,無法提供斑海豹所需連續直線游動的動線

單一的展示環境下,當海豹想要躲避視線時,只能移往上層的陸域休息區,底下的水域只有一小塊冰山造景,實難以讓海豹在水中好好藏匿。

 

XPARK02篇 海豹水缸 海豹水缸內設計的躲藏空間分為水域的冰山造景,和民眾看不到的上層陸域休息區。

 

XPARK02篇 甜甜圈狀的海豹缸模型 甜甜圈狀的海豹缸設計模型。

tspca 海哺類專家Dr. Heather Rally認為Xpark 斑海豹圈養環境無法滿足動物福利需求|截自Taiwan SPCA

 

企鵝滑道:圈養企鵝有沒有快樂腳?

電影裡的企鵝有快樂腳,但被圈養的企鵝因久站於人工環境的地板,常染上腳趾瘤的疾病。為了增加企鵝行為豐富度,Xpark設計了透明的壓克力滑道,希望以增加活動的方式,減少企鵝罹患腳趾瘤的比例。 

我們要滿足他在野外有爬坡、下坡、到陸域、到水裡的移動上的自由跟需求。

Xpark飼育部環境展示組副主任林宣佑表示,企鵝滑道的坡度是經過相關生理需求的計算後所設計,「以人的角度看起來坡度好像很陡,但以企鵝的角度而言,牠的腳是能完全服貼在表面上的。目前健康檢查的結果,膝蓋、腳都沒有任何問題。

不過,造成腳趾瘤的原因,前海生館企鵝飼育員指出地面材質也是關鍵,因圈養環境沒辦法提供像是野外的岩石或冰一樣凹凸不平的地板,導致展演企鵝普遍都有嚴重程度不同的腳趾瘤問題。「嚴重的話,有可能使企鵝整隻腳爛掉。」他表示,而壓克力的材質過於平滑,對企鵝的腳來說並不是友善的地面設計


Xpark的麥哲倫企鵝使用壓克力滑道。|影片來源:生活情報讚
 
XPARK02篇 企鵝滑道 Xpark的國王企鵝行走在壓克力地面上。照片來源:Xpark提供



水母展缸:圓形,除了美之外⋯⋯?

在社群軟體中搜尋Xpark,大概會有八成的照片都是圓形水母缸,成為一隅Xpark標誌性場景,然而環形的展缸造型,並非為了療癒人心,而是為了水母習性。 

順應水母上下開合的游泳方式,Xpark將展缸設計為圓形或近乎圓形的八角形,並在邊界添加空氣與水流,形成一個流動式的環形水槽,讓水母順著水流游動,減少傳統方形水缸使水母容易遇上死角的機會。

XPARK02篇 01組圖 根據水母游泳方式,展缸設計避免方正有死角的造型,並沿著缸壁加入水流。
 
XPARK02篇 花笠水母 順應花笠水母的底棲特性,展缸底部另放置網子讓牠可以勾在網上休息。

 

水母展缸:水母密度如何定?

起初並不會設定一個特定的比例標準。」林宣佑闡述,Xpark同一缸的水母採同進同出,在放入同一批水母後,隨著水母成長,透過餵食的過程,進而觀察與調整密度。 

餵食觀察的第一步,看水母體內的四個圓形消化系統,是否都有因吃到食物豐年蝦而呈橘色;第二步,觀察水母捕捉食物用的器官「口腕」,若水母吃不飽,口腕將會變長,以取得更多食物,因此若整缸水母口腕皆過長,代表水母健康出現問題,即會調整餌料或是分缸。

雖然展缸形狀符合生物習性,但展缸中水母觸手糾纏的景象,常在民眾心頭留下一片疑雲。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副教授邵奕達認為在野外觸手勾纏並不常見,針對水母密度,其「觸手糾纏的比例」應為考量重點。如果密度高到一旦給食就容易糾纏,即代表飼養密度過高。

且當水母受到刺激造成觸手勾纏比例高,是否能自然解開,還是需要待觸手上刺細胞的針掉落後才會放開?這自然會影響存活狀況。

Xpark水母飼育組組長王笠則說明,館內水母打結的情形在觸手與口腕都會發生,依種類與外觀差異,易糾纏的部位也不同。當捕食系器官在運作時,自然會出現觸手往回收的動作,以將食物送進口器裡。「牠可能摸到別人的口腕,誤以為是食物,就會去抓。當牠的觸手以螺旋狀回收時,你這邊捲,我那邊也捲,就會有點像擰毛巾,兩隻扭在一起。」

王笠說,水母糾纏後通常經歷半天到一天便會自動放開,如果遇到較嚴重、無法自行解開時,飼育員便會協助分離,但過程中難免會使部分觸手或口腕斷裂,

只要有固定且正常地餵食,一陣子之後牠又會再長回來。這些部位是可再生的,且生長速度非常快。

Xpark張哲維協理亦表示,肉食性的水母天生觸手較長,在搶食時打結為正常現象,大自然中的水母會靠著毒性的排斥、觸手自斷與再生等生理機制,自然鬆開,是一種新陳代謝的作用。

XPARK02篇 .橘色小水母jpg 食用完豐年蝦而變為橘色的小水母。
 
XPARK02篇 13 Xpark水母糾纏景象。1:印尼海刺水母,Xpark飼育組觀察此水母若口腕斷裂,一兩天即會再生|2:蛋黃水母|3:馬來沙水母|4:紅海刺水母。

 

爬蟲展缸:環境設計不能只靠想像力!

爬蟲展缸的設計很糟糕,輕一點是不符合動物習性,嚴重一點會致死。

兩棲爬蟲萬事屋版主徐先生表示,他認為Xpark飼養兩爬類的方式,明顯不了解動物所需。舉例來說,樹巨蜥需要可以躲藏的地方,但展缸內植物不夠茂密,幾乎沒有任何遮蔽處,卻設計過多餘的水域環境,造成樹巨蜥處於緊張狀態,生存條件令人擔心。

另外,也是在戶外展區的澤巨蜥,展缸裡的熱點設置過高,會導致溫度不足,在天氣不穩定的冬季,更容易使對溫度敏感的澤巨蜥出現消化不良、嘔吐、感冒等症狀,甚至死亡。

Xpark張哲維協理則表示,將熱源設置在展缸外側上方,是為了避免澤巨蜥直接接觸熱源而燙傷。「爬蟲類基本上溫度控制好,牠們穩定度算蠻高的。」張哲維協理說明展缸內會視溫度變動加裝燈具,將展缸溫度維持在適合物種的溫度。

樹巨蜥 澤巨蜥展缸有一處位於上方的熱源,光源直射處為溫度較高的熱點區。|照片來源:Xpark

澤巨蜥 澤巨蜥展缸有一處位於上方的熱源,光源直射處為溫度較高的熱點區。|照片來源:Xpark

 

魟魚展缸:人工環境v.s.自然習性,如何取捨?

為了讓生物得以表現近似在野外的自然行為,將展缸打造成模擬自然棲地的環境,是Xpark致力達成的「行為展示」手法,然而在人工飼養環境下,生物表現自然行為的機會常需因管理考量做出取捨。

叉頭燕魟與雪花鴨嘴燕魟在野外有挖沙覓食的習性,不過在Xpark中,飼養魟魚的方式同時搭配了例行的醫療訓練(例如:觸摸生物使其習慣擦藥手法),張哲維協理說明衡量了管理需求,因此餌料是從展缸上方由飼育員給予,並不會投放到底部讓魟魚自行尋覓,再加上清理便利性、潛在寄生蟲問題等因素評估後,決定展缸中不放置底沙。

生存在無沙的環境,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研究員陳庭毓認為,對魟魚的身心健康恐怕都會有影響。在野外,魟魚的行為常在沙中進行,翻找沙裡的動物、將沙覆蓋身上以獵食、緊迫時躲藏在沙底,「沙子對魟魚心理層面來說,也可能是一個安全感的提供。」陳庭毓提到滿足圈養動物的生理、心理需求之必要,「符合動物習性是更重要的,因為這樣才可能去保障到動物的心理健康。而心理層面的疾病或壓力也會間接導致生理問題。」

XPARK02篇 在野外的雪花鴨嘴燕魟 在野外的雪花鴨嘴燕魟以挖沙方式覓食。|圖片來源:Hagai Nativ

 

XPARK02篇 魟魚展缸 基於管理考量,Xpark魟魚展缸並未放置模擬自然棲地的底沙。

 

商業導向的水族館裡,販售的不只是一張門票,而是一次與海中生物面對面的機會,這獨特機會,牽涉著牠終其一生的命運。展缸的造型恐難克服空間的限制,管理的便利可能造成需求的犧牲,還原自然的程度也取決於對動物的瞭解及成本考量。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以動物的「五大自由」作為評估動物福利的指標,包含免於飢渴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免於身體不適的自由,免於痛苦、傷害和疾病的自由,及表現自然行為之自由。 水族館中的動物能夠獲得哪些自由?在商業思維下能否兼顧動物需求?展演動物的居所是為「牠」打造還是為「人」營造?這個問題最終還是會回到越來越有意識的觀賞者們心頭。

像Xpark這樣的水族館,你認為臺灣還需要再多一間嗎?留下你的意見吧!


續看下一篇:解密Xpark(下)——魟魚受傷怎麼辦?水族館動物們的照養難題

回到上一篇:解密Xpark(上)——是社教場域、網美聖地還是動物囚牢?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