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采昱   編輯|朱翊瑄   設計|林昕慧、顏吟竹 插畫|林昕慧、顏吟竹

收容所的動物從何而來?又會歸往何處?

 

過去的收容所,在《動物保護法》規範的時限下,以12天為循環,機械式地消化著全台龐大的流浪動物數量。然而,零撲殺政策下的收容所,籠位不再有法定的有效期限,一批動物入所後,即使度過了1200天,牠們仍生活在同一個籠舍中。

綜觀公立收容所在零撲殺政策後的難關,農委會動保科科長鄭祝菁認為「動物沒有流通」是最大的困境,「現在是一個欄位就被一個動物一直佔據,當這個空間的資源無法再被利用,就會是一個資源效益的問題。」 

 

音檔配圖 01 1

照片01


根據農委會109年全國遊蕩犬隻數量調查,推估全國遊蕩犬數為155,869隻,比107年增加了9096隻,然而,目前全台收容所合計的犬隻可留容數量僅有7,664隻,遠不及遊蕩犬總數的5%,有限籠位與無數遊蕩動物形成強烈對比。若是要如過去一樣無條件捕捉,將會使收容所面臨「爆量」危機,動物恐因密度過高而產生衝突、緊迫、疾病傳染等生活品質不佳的狀況。

精準捕捉:「有問題」才能入所,但問題實在太多

為了有效掌控所內動物數量,公立收容所在動物出入都需有相應的對策,以便讓急切需要收容的動物入所,並能將已在所內多時的動物儘速送出。因此,各縣市現在皆多以「精準捕捉」控制動物入所量,希望僅讓「通報有問題」的動物進入收容體系,其餘遊蕩犬隻則採用TNR方式,在絕育後回置原地。

精準捕捉

第一篇 01圖表零撲殺上路後,收容所透過精準捕捉、 TNR,減少動物收容量,該數據統計截至2021.11.2。|資料來源:農委會


雖然在執行精準捕捉後,多數縣市降低了流浪動物入所數量,但是在浪犬數量較多的地區,人犬衝突持續發生,捕犬壓力不曾降低,彰化縣經常發生浪犬咬傷人與家畜等事件,為消弭民怨,曾在2019年由精準走回積極捕捉政策,導致所內動物超收量達150%,又使動保團體聯合抗議收容所內動物爆量發生動物互踩、互咬致死的慘況。

而在一些生態敏感區,如淺山保育類動物棲地,因常發生流浪動物與野生動物的衝突與死傷,如台中市農業局2018年的調查報告即提到,台中西部的放養家犬及浪犬與石虎活動區域高度重疊,犬隻帶來的食物競爭、獵捕干擾、疾病傳播等問題,對石虎族群及淺山生態造成極大威脅;遊蕩犬貓與野生動物的衝突增加,輿論也陸續出現提倡恢復安樂死的聲浪。

照片17流浪動物造成人犬衝突與生態問題,使網路上出現提倡恢復安樂死的言論。|圖片來源:貓徑地圖王小明授權提供


「人狗衝突跟野生動物衝突變多,不知道最後會不會被逼到我們收容所要走回零撲殺前的回頭路。」看到前端的問題,南投收容所的黃捷美獸醫師心底盡是擔憂。

音檔配圖 01 1

文章一 照片07


另外,公立收容所的動物來源,除了來自政府捕捉,動保案件救援、民眾不擬續養、拾獲、依法沒入的動物,也是收容所需要協助收拾的殘局。

收容籠位一天天被填滿,多數收容所正式進入動物滿載的時代。

什麼是不擬續養、依法沒入?

 音檔配圖 01 22020年公立收容所前三大動物入所來源依序為政府捕捉、拾獲送交,與動物救援。(入所原因尚有1.5%為「其他」,故此圖加總不為100%)|資料來源:農委會。 


總量管制:拒收動物,可行嗎?

音檔配圖 01 3犬隻收容比例(犬隻在養占可留容比例)意即統計當下飼養的犬隻數量占可收容犬隻數量的比例,當超過100%,代表該收容所已達滿籠上限,甚至有爆籠危機。|資料來源:農委會2021年11月統計。


「控制動物數量」是維持所內動物生活品質的一大關鍵。因此,在零撲殺上路後,農委會畜牧處動物保護科也賦予各縣市收容所「總量管制」的權力,一旦籠滿即可拒收動物。

然而,現實卻難免遇到不得不收的情形,台中收容所過去就曾發生因破獲非法繁殖場、動物囤積症等案件,被迫面對大量動物急需收容的壓力,將近300隻的動物一次湧入,高於收容上限。只得緊急聯絡動物醫院、動保團體、中途之家協助分擔,以免超收導致動物彼此發生衝突、打鬥。

面對外界,人情壓力也常使收容所即便於法可以拒收,於情卻是不能、或是不忍。

音檔配圖 01 4圖片來源:蘇于寬拍攝 


屏東縣公立犬貓中途之家目前為全台唯一一間收容管理民營化的公立收容所,承包業務的台灣愛狗人協會理事長顏杏娟,觀察到一般公立收容所動物數量的難題,起因往往源自民意壓力。「公家單位會接到很多議員、民代、里長的電話,這是會造成爆籠最大的問題。」而屏東收容所委外經營後較能不受民怨左右,堅持動物不超收。

總量管制雖然是理想目標,但位於末端的收容所,總被期待為終將解決問題的角色,若不出手協助,便會遭受罵聲;若堅決拒收,恐被譏為失職,只能努力找方法消化龐大的動物數量。

第一篇 04圖表收容量已滿的南投收容所一隅。|圖片來源:蘇于寬拍攝


送往民間:私人收容所眾多,能協助分擔動物嗎?

當公立收容所的籠位已滿,將動物轉往民間也成為其中一種降低所內動物數量的做法,因此不少縣市祭出了公私合作的代養計畫,或是尋求私人收容所的認養。

早在零撲殺之前,曾發生過公立收容所大量運送動物至民間狗場的事件,2016年嘉義縣政府家畜疾病防治所將收容所71隻犬貓運送至位於台南的徐園長護生園,因運送不當導致46隻狗當場悶死。事後監察院展開調查,發現過去該收容所單次運送50隻以上動物至民間狗場並非特殊情形,在3年內曾發生18次,且常是以無寵物登記的「偷渡」形式。

文章一 照片08「2016年在嘉義收容所悶死狗事件後,公立收容所偷渡動物到民間狗場的秘密浮上檯面。|資料來源: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載運傷亡案件調查報告。


而當年台南市動保處亦前往徐園長護生園盤查由各收容所送養的大量犬隻,卻發現桃園市、台南市、雲林縣、嘉義縣收容所合計送養的8113隻犬貓中,有6242隻已因傷病不治而死亡。後續護生園則回應,由收容所接出的皆為已狀況不佳的優先安樂動物,故死亡率較高。

音檔配圖 01 1

文章一 照片07


根據全國公立動物收容統計,2021年11月全台公立收容所由民間狗場認養的動物數量,比去年同期數量增加了約2.5倍。

目前全國總共有33間公立收容所,皆以《公立動物收容處所管理規則》作為動物收容的統一標準;相較之下,全國列冊的私人收容所高達180間,便可能出現180種以個人觀點出發的動物收容方式,好則成為動物避難所,壞則形同煉獄。

第一篇 05圖表私人收容所依經營者的「動機」與「能力」可分為四種類型。分類依據: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吳宗憲。


私人收容所經常是基於愛心便成立,鄭祝菁認為其較大的問題為「缺乏專業」。若缺乏照養知識,將造成動物因不當飼養而生病、死亡;若缺乏理性判斷,恐不斷收容犬隻至超過自己能力所及,無法給予足夠空間亦無力照顧。過去最駭人聽聞的事件為2018年新北小坪頂的陳喜紅狗場案例,該狗場因疏於管理,導致207隻犬貓生存在充滿排泄物、餿水、老鼠的惡劣環境,因無人餵食,犬隻只得啃食同伴,最終餘30隻狗死亡。

過去為了改善私人收容所專業不足的問題,農委會曾向民間團體進行收容管理能力的培育計畫,但是該計畫在運行四年後因參與度不如預期而終止。「民間人士不見得願意來,甚至是沒有能力來,因為他就是一個人,一出來他的狗場就會沒人。」鄭祝菁提到,私人收容所較期望實質的資金挹注,但光是公立收容所就已預算吃緊。如同公立收容所,許多私人收容所一樣存在資源不足的困境,在缺乏人力與資金的狀況下,便難以改善動物生活環境,難以收容更多的動物。

 

音檔配圖 01 6

照片04 

送養關卡:茫茫狗海,千犬都在等一個家

收容所最初的定位為動物的中繼站,非終養之家。而鄭祝菁認為,此定位不該因零撲殺政策而有改變,「讓動物進來休養、照顧之後,協助他再去找到下一個家庭,那才是一個收容所應該要的功能。」

然而,現況卻是當大量動物進入後沒有流通,收容所從得以接納各方動物的「轉運站」,變成只能長期照護同一群動物的「安養院」,失去再收容新進動物的能力。

若收容所內的動物週轉率低落,長期關籠也可能讓動物因此出現心理或行為問題。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 (TSPCA)研究倡議部門主任陳庭毓以處於「壓力鍋」比擬,「當同一批狗一直出不去,對於那些狗就會是一個很長期的、一直累積的壓力。」桃園新屋收容所資深志工阿敦也觀察到有些狗關在收容所久了會出現不斷轉圈、咬自己尾巴或欄杆等刻板行為。

第一篇 06圖表桃園市動保教育園區的妞妞在入所後第四年,開始出現會突然不斷轉圈的異常行為。|圖片來源:新屋收容所志工提供


因此,將收容所內的動物盡力送養出所,成為各收容所至關重要的權宜之計。

送養策略一:增加曝光,讓牠們被更多人看見

過去收容所常讓一般人退避三舍,且因多地處偏遠地區,在交通與人心上,都充滿距離感。 而現在的收容所大多努力翻轉形象、增加曝光,舉辦送養活動、認養專車巡迴、媒合企業或NGO共同推廣送養、與寵物業者合作設置寵物公益櫥窗,透過多元管道,讓收容所裡的動物能走出籠舍,在不同以往的場所受到關注。

第三篇 07圖表近年來收容所認養管道越趨多元,許多企業與民間團體也紛紛加入送養行列。窩窩2021年整理製表。|圖片來源:台中市動保處、台南市動保處、高雄市動保處、灣裡收容所的豆哥與凱蒂


不只在實體管道,網路更是突破空間限制的傳播舞台,替狗兒梳洗乾淨、拍照、上傳社群平台,熟悉牠的個性,向大眾娓娓道出牠的故事。讓遠方的潛在飼主,也能透過螢幕多看牠一眼。部分收容所如台中市、高雄市、屏東縣等縣市甚至推出親送到家的服務,讓居住於外縣市卻沒有交通工具的認養人,也能順利將毛孩帶回家。

照片06.JPG
照片07.jpg
照片08.JPG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收容所人員替犬隻整理儀容、拍照上傳網路,增加送養機會。|圖片來源:李宜龍、蘇于寬拍攝 



音檔配圖 01 6

照片04

送養策略二:行為訓練,使牠們走入人的生活

近年來,越來越多收容所投入行為訓練的課程,聘請寵物行為訓練師,教導所內人員如何與所內動物相處、讓動物更易親近人,進而提升送養成功的機率。 

舉凡替還不懂得如何與人一起生活的幼犬進行社會化訓練,學習如上牽繩散步、服從指令等行為,經常於收容所講授課程的行為專業獸醫師林瑋真提到,過去常發生社會化不足的犬隻在認養過後沒過多久又被退養的案例,因此收容所將資源投入犬隻社會化訓練,不只提升認養率,也可以降低退養率。

照片09林瑋真獸醫師於南投公立收容所進行犬隻社會化訓練與人員教育課程。|圖片來源:蘇于寬拍攝

 

照片09桃園市動保教育園區志工對犬隻進行上牽繩、基本指令的社會化訓練。圖片來源:蘇于寬拍攝

 
亦有收容所將犬隻訓練拓展至特殊技能的培訓,如台南市成立「毛小孩職訓與就業輔導中心」,依犬隻各自的特性,將牠們培訓為工作犬,提供各行各業(如警局、工廠、校園等)進行認養。

照片09灣裡收容所的大頭在訓練兩年後,被安平派出所認養成為波麗士親善大犬。|圖片來源:灣裡收容所的豆哥與凱蒂授權提供 


漂亮送養率背後,那些送不出去的狗

收容所掌控入所量與提升出所量如背水一戰,希望在動物數量壓力下達到有進有出的循環。2020年,全台平均認養率達74%,其中有13間收容所的動物出所量大於入所量。若是扣除民間狗場及動保團體的認養數量,有實際回歸家庭的動物認養率亦是高達70%。

然而,漂亮的送養率背後,卻始終有一批長相相似、送不出去的狗。 

 

音檔配圖 01 6
照片04黑色米克斯、成犬或老犬,是多數收容所公認不易送養的類型。|圖片來源:蘇于寬拍攝


放眼望去收容所內,除了具行為問題、較不親人、或是高齡的動物,本身即具有較高的認養門檻外,還有許多雖個性良好,卻在茫茫狗海裡經常被認養者忽略的動物們——「成犬」、「黑犬」、「米克斯」,總淪為收容所長久留滯、送養不出去的寂寞配角群。

「在鄉下養狗貓的來源很多,如果要認養,民眾可能會想認養比較漂亮的、或是有品種的犬貓。」屏東縣農業處處長鄭永裕觀察到當地民眾認養動物的喜好,無法左右其選擇,只能再往都市去幫動物爭取認養的機會。

而位於六都的台中收容所,同樣提到了民眾觀念下的認養僵局,偏好幼犬、品種迷思、傳統迷信,是許多家庭在尋找同伴動物時的篩選條件,台中市動保處處長林儒良表示,也只能透過教育宣導改變想法,「我們的米克斯其實就是最適合台灣生活環境、氣候的狗狗,希望能夠提升牠們的認養率。」 

音檔配圖 01 6
照片04傳統迷信常傳言「黑狗不吉利」、「白腳蹄帶惡運」,桃園市動保教育園區的元老飛彈正是有著這般特徵的米克斯。被棄養進入收容所已五年的牠,在放風時間始終都是以飛彈般的速度,衝最快的那一隻狗,用盡全力珍惜每週15分鐘的自由。|圖片來源:蘇于寬拍攝

籠滿時代,前端問題能否不再由末端攤?

「過去(零撲殺前)的源頭管理沒有抓得很緊,流浪動物就一直生一直生,我們就一直收一直殺。現在是先把收容所鎖起來,我們這裡收不下了,才開始控制源頭。」南投收容所黃獸醫在收容所待了二十年,與管制端一路在動物爆量的壓力下尋找平衡點,「只希望大家的努力在十年後,至少可以讓每一間收容所不要是爆滿的。」社會近年來積極投入TNR的執行,並出現更多餵養管理的討論,希望由源頭減量,減少後續問題。 

除了街頭的問題待解,家門內正確飼養寵物的觀念,也關係著動物是否會再因為人們的不當對待,又回到了收容所。近年來越來越多收容所投入飼主教育,希望讓牠們在進入家庭後,不會再無助地失去家。 

公立收容所度過了每天經歷動物死亡的黑暗時刻,正努力應對著動物如何好好活著的課題。他們目睹無數動物從上一個家失去光彩的眼神,也見證了無數動物找到下一個家的時刻,在零撲殺這條路上,收容所仍在有限資源下,尋找對所內動物最好的方向。 

閱讀下一篇:【等家的每一天4】終身困籠的攻擊犬,繼續收容或安樂離去?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