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的愛:讓動物科學家告訴你,你的狗有多愛你》——瞭解愛,得以完美共處

    「我就是知道我的狗愛我!」

    這是每位狗飼主肯定脫口說出的一句話,即便沒說過,也絕對不會反對。本書作者 克萊夫 D.L. 韋恩從前人理論加上自身操作的科學實驗,試圖剖析這份跨物種的愛,有些是我們深知且堅信不移的,而有些發現卻讓人感到無比驚喜。

  • 【他來逛動物園05】 蓋新家,動物也沒閒著!——專訪動物行為訓練師謝明穎

    訓練期間,孟加拉虎與長鼻浣熊是令謝明穎最為印象深刻與掛念的學生們,除了學習表現驚豔,可愛的萌樣更是深深的記憶在他的心裡。

    「任何事情從零開始都比較困難,一旦開始之後它就會順了。你要投入時間跟心力進去,因為牠一定會好,只是快或慢而已。」——謝明穎

  • 動物冷知識|候鳥小秘密

    企劃|王翊蕾     編輯|蘇于寬     插畫|林展鐸

    海獺小秘密 1

    不要幫返家的候鳥留一盞燈

    全世界的「人造光」愈來愈多,從2012至2016年,有人造光的戶外區域每年增加2.2%,這些「不自然」的光會造成「光污染」(light pollution)——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光害」!

    光害會改變鳥類的行為,而候鳥又特別身受其害。候鳥在夜間遷徙時(尤其是有霧或飛行高度較低時),會受到人造光吸引而迷失方向,牠們可能會在光亮處盤旋,不只讓自己被捕食或撞到建築物的機會大增,最終還會因體力耗盡而無法抵達目的地。

    減少光汙染,我們人類可以做到的有:

    • 僅在需要的時候使用照明設施。
    • 使用可視情況調控開關、亮度和顏色的照明設備。
    • 在能達到效果的前提下,使用最低亮度的照明。
    • 替照明設備調整方向並添加光罩,讓燈光僅照在所需照亮的地方。
    • 照明設備附近的表面(例如牆壁)選用深色或不反光的材質。
    • 選用無藍光、無紫外線的照明設備。

     

    海獺小秘密 2

    大學生也自嘆弗如的體力

    目前人類有觀察記錄到的鳥類最長飛行時間是11天又1小時,紀錄保持鳥是一隻由阿拉斯加飛往澳洲塔斯馬尼亞島的斑尾鷸(Limosa lapponica),牠在沒有中途停留休息或覓食的情況下飛了1萬多公里,跨越整個太平洋!

     

    海獺小秘密 3

    白鸛有豪華的別墅

    歐洲白鸛(Ciconia ciconia)在冬季時會遷徙至熱帶非洲、印度等地,繁殖地則是在歐洲、北非、和中東地區。鸛鳥喜愛開闊的濕地、稀樹草原、有淺水又不會太潮濕的地方,基本上和人類尋找「風水寶地」的眼光相似,加上鸛鳥並不懼怕人類(人們也將白鸛視為吉鳥),因此常可見到鸛鳥和人類比鄰而居,築巢在教堂屋頂、煙囪、塔樓或電線桿上。

    鸛鳥會重複使用同一個巢穴,每年春季,雄鸛鳥會率先回到繁殖地整頓巢穴,接著雌鸛鳥抵達並加入雄鸛鳥的行列。牠們年復一年的擴建和加蓋,結果便是直徑可達2公尺、深3公尺的「豪宅」,而許多小型鳥類(例如麻雀)甚至會在鸛鳥巢的側邊築巢,分租「套房」!

     

    海獺小秘密 4

    紅尾鴝和知更鳥沒有一起出現過!

    在沒有飛機、衛星、追蹤器等現代科技的古代,時而出現、時而消失的「候鳥」讓人們捉摸不透。為什麼鳥會隨季節變化?原因就只能任憑人們揣測了。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就認為,冬天時紅尾鴝會變成知更鳥。畢竟,冬天時紅尾鴝會遷徙至較溫暖的非洲薩哈拉沙漠以南;而生活在北方的知更鳥則會在此時前來希臘過冬。由於這兩種鳥從來沒一起在希臘出現過,亞里斯多德的「推理」看起來是合情合理。

    除了「變身」,亞里斯多德也認為冬天時燕子會消失是因為牠們冬眠去了。

     

    海獺小秘密 5

    不會飛也能遷徙?

    企鵝不是鵝,不會飛,但遷徙的旅程也可以用腳來走。阿德利企鵝(Pygoscelis adeliae)是所有企鵝中遷徙距離最長的,牠們可以在冰上跋涉超過1萬公里!

    南極洲的「海岸線」(冰)會隨著季節變化,冬季時往外延伸、夏季時則向內消退,阿德利企鵝在冬季時會跟隨冰的「邊緣」移動,好出海覓食;並於夏季時回到繁殖地。

    p.s. 企鵝(不單指阿德利企鵝)的遷徙不是只能用走的,有時也可以用游的。

    p.p.s. 「企鵝」是一群不會飛的鳥類,屬於企鵝科(Spheniscidae);而「鵝」則是屬於「雁」家族的,幾乎所有雁屬(Anser)的鳥都會遷徙,許多甚至是飛行好手。(一般常見的家鵝則是經人類馴化的雁)

     

    海獺小秘密 6

    長途跋涉辛苦了

    除了氣候變遷和棲地消失,人類還常常在無意間讓候鳥死於非命。保護候鳥,我們可以:

    • 讓貓咪待在室內:貓咪是優秀的獵人,放養在室外的貓對候鳥是一大威脅!在美國,每年約有24億隻鳥死在貓掌之下。
    • 別讓狗狗在海邊遊蕩:狗狗會嚴重干擾在海邊休息的候鳥,縱使狗沒有獵殺候鳥,光是追逐造成的驚擾也可能讓候鳥無法好好養精蓄銳,以至於沒有體力完成旅程!
    • 裝飾玻璃:減少鳥類被窗殺的機率。據估計,每年有10億隻鳥因撞上建築物(窗戶)而喪命。
    • 避免使用殺蟲劑和農藥,讓環境維持著「自然」:讓候鳥有種子或蟲可吃、有地方可以棲息。
    • 關燈:候鳥在夜間遷徙時可能會因人造燈光而迷失方向。
    • 減少使用塑膠製品:據估計,每年約有77億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鳥類可能遭纏住或因誤食而死亡。

      

    海獺小秘密 7 

  • 動物冷知識|兔子小秘密

    企劃|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      插畫|林展鐸

    兔子小秘密 2

    卡通兔手拿胡蘿蔔,看似兔子只吃紅蘿蔔,其實是迷思與假象!

    兔子是食草動物,需要進食大量纖維、水分促進腸胃蠕動,才能合成養分,因此要以大量牧草為主食,而非蔬菜水果!更重要的是,由於兔子的28顆牙齒,不論門齒或是臼齒皆會持續生長,且呈彎曲形,若沒有吃牧草進行水平磨牙,很容易衍生齒科疾病,導致無法進食或理毛。 

    不過光吃草也是不夠的,就像人要吃飯要配菜,牧草之於飯,飼料就之於菜,兔子也需要吃飼料攝取牧草給不了的養分,才能營養均衡、頭好壯壯!

     

    兔子小秘密 2

    兔子繁殖力其實相當驚人,可產下4~12隻兔子,平均產子數為6.7隻,一旦共籠飼養未結紮,很容易生生不息繁衍後代!

    兔子發情期可長達一年四季,又因兔子是誘發性排卵,意思是母兔要在交配後才會排卵,排卵約在交媾後10小時,因此兔子不只沒有月經,懷孕機率更是近百分之百。又兔子壽命約5~12年,據國外記載,最長壽的兔兔更高齡18歲!養了兔子,便是至少5年的陪伴,不只是需要審慎思考,結紮重要性也高,除了可降低領域攻擊性、噴尿行為,也可減低子宮線瘤、睪丸癌發生機率!

    而在英文裡,兔子的集合名詞為colony或是nest,如:a colony of rabbit,有巢、眾多聚集之意,也象徵兔子旺盛的生命力。此外,男性成人雜誌《Playboy》以兔子做為logo,也與西方文化中,兔子有著性與旺盛的生命力與繁殖力有隱喻上的關聯。

     

    兔子小秘密 3

    如果看到兔子會吃屎,其實這是正常的現象!

    兔糞分為硬硬圓圓的普通便便,以及整串葡萄的縮小版、深色柔軟的「盲腸便」,由於盲腸便便含蛋白質、維生素與益菌等,吃下能再被利用!所以兔子的食糞行為是很正常的。

    通常兔子一大出盲腸便,就會迅速地接住吃掉,所以如果沒看過也很正常,反之,看到也無需驚慌呀!

     

    兔子小秘密 4

    臺灣野兔看似寵物兔,但牠們其實相當不同!連染色體數目都不同,所以理論上並無法產下一代!

    臺灣野兔和寵物兔看似一樣,但構造上大去甚遠,例如寵物兔是穴居動物,會挖洞拔脖子毛做窩產子,平均產6~7隻,然而臺灣野兔則不一樣,牠們以灌木叢為做草窩作為巢穴,並靠踩踏或找現成樹洞躲藏,通常於黃昏或清晨活動,且是獨居動物,一胎也僅產2~3隻,相對稀少。

    特別的是,相較寵物兔約6個月性成熟,臺灣野兔則僅需4個月左右就有生殖能力,且小兔子出生時即披短毛,短時間即能睜眼並開始活動。與寵物兔需要至少7天才會睜眼相差很多!

     

    兔子小秘密 5

    實驗動物不只有白老鼠,大白兔也是常見的實驗動物之一,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使用2萬隻!

    根據農委會110年度實驗動物人道管理年報,台灣於2014~2020年,每年使用平均約2萬1千隻實驗兔,死亡率平均約87%,2021年使用則相對少,為10539隻。

    實驗兔品種多為多為紐西蘭白兔,俗稱紐西蘭大白兔,由於性格溫和、繁殖力強,加上兩耳血管粗大明顯,遺傳特性穩定,長年被廣為作為實驗動物。每年不定時會有實驗兔領養資訊,民眾若有興趣,可在臉書兔子送養社團或是台大特殊寵物及野生動物醫學研究室等平台定期關注相關資訊。

     

    兔子小秘密 6

    不要再到寵物店買啦~兔子也可以領養代替購買!

    除了狗狗貓咪可以至收容所領養,其實目前臉書兔子送養社團,以及台灣愛兔協會與 台灣流浪兔保護協會 都有許多可愛的兔子等一個家!

    根據窩窩採訪,每年 台灣愛兔協會 平均救援約200隻兔子,但送養率僅有5成,勢必每年皆須增加一半,無論是愛兔或浪兔協會,在年年兔子收容增加的情況下,皆為成為救援的壓力之一。

    而根據採訪,詢問到哪些兔子認養率最低,浪兔協會更發現體型不大不小、顏色是白色的兔子最難送養,推測可能是因為較無特色,因此較難送養。

     

    兔子小秘密 7

     

  • 動物冷知識|動物界中的LGBTQ+小秘密

     
    企劃|王翊蕾     插畫|邱泰元     責編|蘇于寬

      04

    雙帶錦魚(Thalassoma bifasciatum)雄魚會和許多雌魚組成小群體一起生活,而當雄性「消失」時,群體內體型最大的雌魚就會開始「變身」,接著在21天內成為雄魚!

    不只雙帶錦魚,科學家發現有超過500種的魚類有能力在成年後「轉換性別」,例如小丑魚和黑鯛出生時是男生,之後才會發育為女生,為「先雄後雌型」;或是由女生變成男生的「先雌後雄型型」,例如石斑魚、黃鱔和鱸魚等。

    科學家認為魚類「性轉」的可能原因是:當個體的體型變大後,轉變性別對於生存和繁衍後代更有優勢,例如大隻的雌魚可以產更多卵(適用於先雄後雌型魚種)、而(在先雌後雄型魚種的情況中)強壯的雄魚更能保衛地盤。

    另外,長大後才變性讓魚類可避免「近親交配」。出生時皆為同一性別,直至成長兩、三年後才轉為另一性別,可大大減少族群中發生兄弟姊妹互相配對的機會。

     

     05

    科學家估計,約有5至6%的動物物種是雌雄同體(如果不列入昆蟲的話,則是約三分之一)。雌雄同體動物的身上「自然地」(非因疾病或其它因素)同時擁有男性和女性的生殖構造。大多數的無脊椎動物如蝸牛、蚯蚓等都是雌雄同體。

    有些雌雄同體的動物可以自體繁殖,例如條蟲。但大多數雌雄同體的動物仍必須經由兩個個體(一個當男生、一個當女生)交配後才能產下後代。

     

     01

    斑點鬣狗(Crocuta crocuta)曾被認為是「雌雄同體」或是可以轉換性別(時而男性、時而女性)的動物,而造成這些「迷思」的原因是,母鬣狗擁有一根長長的「偽陰莖」。

    母斑點鬣狗不僅體型通常較大,還有著與雄鬣狗陰莖非常相似的修長陰蒂、以及一對由充滿脂肪的融合陰唇所形成的「假睪丸」。想要判定斑鬣狗的性別,需要非常仔細觀察「陰莖」外觀,勃起時頂端較尖銳者為公、較鈍者則為母。或是待母鬣狗懷孕生產後,便可由突出的乳頭來判斷公母了。

     

     02

    倭黑猩猩(Pan paniscus),或稱巴諾布猿,是黑猩猩的「近親」,但二者性格卻截然不同。黑猩猩的族群藉由武力、位階和權力來維持;倭黑猩猩的族群中則較少出現衝突、男女地位也較平等。

    讓倭黑猩猩如此友愛又樂於分享的原因則是「性愛」。以觀察到發生性行為(親吻、口交、摩擦性器官、性交)的情況來看,幾乎所有的倭黑猩猩都是雙性戀,而牠們彼此間(不論對象的年齡、性別)的各種性行為有75%都與生殖無關。

    倭黑猩猩的性行為幾乎就和人類見面時的握手寒暄一樣稀鬆平常,而科學家也認為,倭黑猩猩就是藉由性行為來緩和衝突、釋出善意,讓族群更和諧。

     

     03

    為了傳遞基因,自然界中常見動物幫忙照顧手足的後代;但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雌性信天翁也可以一起養育子女(鳥寶寶雖由其中一隻母鳥產下,但和另一隻母鳥沒有任何親緣關係)!

    科學家觀察了夏威夷歐胡島(Oahu)上的黑背信天翁(Phoebastria immutabilis),發現有1/3的信天翁家庭是由兩位媽媽組成。黑背信天翁為一夫一妻制,而在母鳥佔59%的歐胡島上,許多母鳥們決定與另一隻母鳥攜手成家。母鳥之一(或之二)會找機會與公鳥交配以產下受精的蛋,接著兩隻母鳥一起完成孵化和育雛的工作。

     

     06

    黑天鵝(Cygnus atratus)為一夫一妻制,其中有1/4的「佳偶」是由男性組成的同性配對。雄天鵝會和雌天鵝交往,待產下蛋後,再由雄天鵝們接手照顧;或雄天鵝們也可能直接從其他家庭偷蛋來養。

    在「男男配」的同性黑天鵝家庭中,由於爸爸們可以聯手一起獲得更好的領地和築巢地點、更公平地分擔工作、輪流扮演父母的角色,因此成功養育小天鵝的比例高於異性戀天鵝家庭。

      

     7

  • 動物冷知識|石虎小秘密

    企劃|王翊蕾     編輯|蘇于寬     插畫|林展鐸

    海獺小秘密 1

    石虎有很多親戚

    亞洲豹貓(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廣泛地分布在東亞、南亞和東南亞,過去科學家依照各地豹貓的型態外觀將其細分為12個亞種,而臺灣的石虎屬於中華豹貓(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chinesis)這個亞種中。

    不過近年來根據基因研究的資料顯示,亞洲豹貓們應分屬於兩大支系、四個亞種,如此才能較好地反映出其身家歷史。例如臺灣石虎的基因序列就和生活在朝鮮半島、俄國遠東、日本等地的遠東豹貓較相近,而遠東豹貓支系則是在約十五萬年前(約是連結大陸的陸橋消失時)從大陸支細分家出來的。

    亞洲大陸上的大陸支系:

    • 孟加拉豹貓(P. b. bengalensis):分布於南亞、中國南部、海南島、中南半島。
    • 遠東豹貓(P. b. euptilurus):分布於中國滿州、俄國遠東地區、朝鮮半島、日本對馬島、西表島、臺灣。 

    東南亞島嶼的桑達支系:

    • 爪哇豹貓(P. b. javanensis):分布於印尼爪哇島、峇里島。
    • 蘇門答臘豹貓(P. b. sumatranus):分布於菲律賓、婆羅洲、蘇門答臘、馬來半島。

     

    海獺小秘密 2

    石虎也吃草?

    石虎是肉食性動物,但是偶爾也會吃草。科學家認為石虎吃草可能是為了幫助消化、排出寄生蟲、或是幫身體補充必需維生素或礦物質等原因。

    石虎的消化系統無法消化植物,石虎若有「吃草」,從糞便中很容易就可以看出端倪!其它地區關於亞洲豹貓(臺灣石虎是亞洲豹貓的其中一個亞種)的研究顯示,有一定機會(11至79%)可以在野生豹貓的糞便中發現植物。

     

    海獺小秘密 3

    不怕水的貓?

    石虎是運動健將,行動靈活敏捷,不只會爬樹,還會游泳!科學家就曾發現「石虎」(豹貓)會游泳到活動範圍附近的小島上;而石虎雖然主要以齧齒類為食,但魚和鳥也在身手矯健的石虎的菜單上!

    不只游泳和抓魚,石虎也會利用河道移動、在河灘地休息、甚或進行繁殖和育幼。只要環境隱密、能抵禦惡劣的天氣、可避開捕食者、少有人類打擾,石虎的「勢力範圍」並不僅限於森林,牠們有時也會選擇河邊植被茂密處做為休憩地點,但會避開視野開闊的河床地。

     

    海獺小秘密 4

    需要捕鼠大隊?有請石虎出馬!

    石虎是會遊走於各個不同棲地的「邊界物種」,由於石虎會選擇合適的棲地類型來分別進行覓食、休息和育幼,因此喜歡可同時擁有樹林、草地、沼澤等不同環境的「邊界」地區。石虎和其他野生動物相比較不怕人類的干擾,而農業活動常會吸引齧齒類聚集,因此淺山地區的農田、果園、水渠、加上附近的森林,恰巧就成了石虎的最佳生存環境,常有石虎出沒,只是石虎行蹤隱密,不常被人類發現而已。

    科學家就發現,婆羅洲的「石虎」(豹貓)會前往油棕種植園捕食老鼠,再回到森林睡覺。蘇門答臘島也有豹貓會從森林前往咖啡園捕鼠。

     

    海獺小秘密 5

    當一隻石虎好困難

    石虎生活在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淺山地區,與人類的活動範圍多有重疊,因此也必須面對人類活動所造成的「考驗」。石虎所面臨的威脅包括:

    • 棲地被破壞:人類對土地的開墾建設、人類活動製造的污染,造成石虎可生存的環境消失或棲地變零碎。
    • 路殺:例如去年(2022年)全臺就有高達31件的路殺石虎案例!
    • 流浪犬貓:出沒在淺山區棄養或放養的犬貓,可能會和石虎競爭資源、傳播疾病,甚至有石虎因遭浪犬攻擊而死亡!
    • 人為獵捕與毒殺:部分農民為保護飼養的禽畜而獵殺石虎。
    • 非法圈養、繁殖以及販賣:因淺山的便利性,較常有不肖商人進入盜獵。

     

    海獺小秘密 6

    石虎不該圈養!

    要讓石虎存活的重點在於保育牠野外的棲地家園,野外才是牠最好的家!讓石虎與生態共存共榮!

    石虎雖然體型和家貓相似,但所需的活動空間卻遠遠大於一般住家。母石虎的活動範圍約為2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臺北市立動物園的大小,而公石虎更是需要5至6平方公里的活動範圍!且石虎屬於保育類動物,私養石虎是違法行為!愛石虎,就該讓牠在野外自在地生活。

    石虎需要充足的食物和合適的棲地才能生存,有石虎活動,代表該區的生態系統相當健全,環境良好、植物(生產者)欣欣向榮、兔鼠蟲鳥等(初級消費者)不虞匱乏、石虎(高級消費者)才會穿梭其中。而石虎的存在,也幫助維持整個食物網的平衡。

    保護石虎,等於是保護整個淺山的生態環境(反之亦然)!

     

    海獺小秘密 6

    石虎 vs. 遊蕩犬

    根據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統計,自2019年開始,每年都有和犬隻相關的石虎傷亡案例,截至2023年8月,因犬隻攻擊而死亡的石虎案例已累積了21例。雖然不及124例的路殺案例(2019年累計至2023年8月),但相比路殺發生於民眾常行經的道路,遭犬殺的石虎可能隱沒於荒煙漫草之中難以被發現,因此石虎遭犬殺的情形可能遠比目前能觀察到的情況還要嚴重!

    石虎常獨來獨往,遇到比自己體型大、又成群結隊的遊蕩犬隻,恐怕是凶多吉少!在有人固定提供食物的地區,犬隻更容易逗留並形成群體,且許多遭犬殺的石虎屍體皆是完整的,顯示犬隻並非將石虎作為食物,僅是當作獵物玩耍。而犬隻對石虎的危害除了直接攻擊,還有傳播疾病和競爭山林中的資源等。

    據農委會統計,全臺有超過10萬隻的遊蕩犬,若不著手改變現況,對族群數量僅存約500隻的石虎而言,可說是前途堪憂啊!

     

    海獺小秘密 7 

  • 哇!是阿嬤養的豬?侵佔陽明山國有地的餵養爭議

    11月16日一則影片流傳到生態社團引起討論。影片內容是一位女士拍下自己在陽明山餵野豬的畫面,然而國家公園內餵山豬不但危險,而且違法。

    首圖|陽明山阿嬤鄭秀琴在臉書高調分享野豬吃飼料的行為。圖片來源|鄭秀琴臉書
  • 科學家困惑之動物的逆襲!? 西班牙水域虎鯨撞擊船隻事件簿

    在船員和漁民一再發出救援請求之後,歐洲西南角伊比利亞半島周圍水域中,虎鯨的一種奇怪行為開始引起科學家們的擔憂。圖為虎鯨跟隨在西班牙海上救援與安全協會《Salvamento Marítimo》的船隻後方。圖片來源:《Salvamento Marítimo

  • 飼主,你讓我們心好苦——動物行為獸醫師Cindy x 動物溝通師Leslie跨界對談

    當行為醫師與動物溝通師齊聚一堂,雙方是如何看待彼此的職業?是否會覺得對方招搖撞騙或是魔鬼教頭?許多難解的寵物症頭,究竟問題是出在毛孩身上,還是飼主們的問題更大?面對讓人困擾的問題行為,行為醫學和動物溝通何者才是正確解方?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