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路殺社

3月21日晚間8點左右,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接獲民眾通報,雙鯉濕地旁的寧湖路發生水獺路殺。過去曾遍佈臺灣全島的歐亞水獺,如今僅剩金門有族群,且數量少於200隻,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根據協會獸醫師陳亭表示,本次路殺死亡的水獺是一隻雌性幼獸。根據牙齒發育的情況判斷,年紀大約2~3個月左右,還需要母獸在身邊照顧的年紀。發現當下水獺屍體有餘溫,表示距離事發時間並不久。 

獸醫初步檢查發現,該水獺頭尾長約75公分,體重約2.1公斤,頭骨遭撞擊骨折,並有被壓碎的情況,推測死因是車禍撞擊導致。後續將由家畜衛生試驗所進一步解剖,檢測是否有其他病毒、細菌、寄生蟲感染或異常情形。

水獺研究學者袁守立博士表示,寧湖路並非水獺路殺熱點,距離上次發生水獺路殺已經是15年前(2007年)。推測是附近的雙鯉湖浚深工程長達2年至今尚未完工,對水獺生存棲地造成干擾,才迫使水獺走上危險的車道。

而今年發生的另一起水獺路殺事件,同樣發生在3月。

3月3日金寧鄉環島北路二段,非水獺活動熱區卻出現一隻成年的雄性水獺躺臥在馬路中間,檢查後發現全身多處外傷且口鼻皆有出血,頭部多處骨折,判斷是遭車禍路殺。

金門縣議員董森堡認為,縣府的保育政策不夠到位,將水獺捧做金門吉祥物以及生態觀光代言人,相關的環境主管保育的農林科長至今卻還懸缺待補。呼籲縣府應正視金門水獺保育及環境衝擊問題!袁守立也對縣府提出質疑,「瀕危動物迫切需要的生態友善工程、生態檢核減緩措施,到底什麼時候才有真正落實的一天?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表示,每年9月至隔年3月為金門地區的歐亞水獺活躍高峰期,特別在環島北路三段、太湖周圍路段、瓊安路、瓊徑路、瓊義路、高陽路、金沙水庫及榮湖周邊及雙鯉湖、慈湖周邊都常有水獺活動。近期為汛期來臨做準備,金門多處湖庫或農塘正進行浚深工程作業,在繁殖季節及棲地壓縮的共同影響下,水獺容易為了競爭領域或尋找食物而到處移動,加上水獺活動多在傍晚後至清晨前,光線不足的環境下較容易發生路殺。

為了減少水獺路殺,協會保育人員會根據路殺現場、動物遺體狀況,判斷水獺的移動路徑及遭到路殺的原因並加以改善。陳亭提醒民眾,主動通報水獺路殺不會遭裁罰,發現水獺路殺,請直接通報、勿移動現場,才能幫助水獺保育工作。

 


【2023.04.07更新】

20230407水獺更新補救措施

今年水獺已4死,金門縣議員邀縣府擬補救措施

金門水獺棲地遭工程擾動已4死,議員董森堡邀工程單位、國家公園、救援單位共擬補救方案。

鑑於水獺路殺頻傳,議員董森堡邀集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金門縣政府建設處、工務處、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金寧鄉代表李俊龍,3月29日一同前往雙鯉湖會勘並討論改善方案。

金門水獺數量不到200隻亟待保護,今年累計死亡已達4隻,最近2起水獺死亡發生在3月21、23日,地點都雙鯉湖附近。2021年起,長達2年的雙鯉湖清淤工程,對棲息此地的水獺及水鳥造成干擾。

相關部門團體會勘後,共同提出4點改善建議: 

  1. 以「圍欄引導水獺」,避免水獺橫越馬路
  2. 湖畔道路增設「水獺出沒警示牌」
  3. 水尾塔路口至南山路口「設置生態廊道示範路段」,設立涵管或設施「串聯周邊水域」
  4. 未來道路工程設計將水域串聯及生態廊道建置納入考量

水獺出沒範圍與人類生活區域有高度重疊性,李俊龍表示若直接將棲地劃設為保護區,禁止開發、限制民眾生活,可能導致民眾對水獺產生仇視心理。建議透過定期的巡護監測,記錄水獺生活習性,有助未來有開發需求時,減少對水獺生存的衝擊。 

董森堡認為,清淤導致路殺其實可以預防,如清理涵洞讓水獺通行,或事前增設柵欄導引水獺。盼相關部門能引以為鑑,不要再讓憾事發生。

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則呼籲工程單位落實生態檢核,並在工程規畫、工時、工法上能更友善周圍的野生動物。「希望這兩隻逝去的水獺,能換來相關單位的重視,為野生動物多留一些友善空間,讓水獺能一直都在。」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