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月曆生態美照,遭民眾檢舉誘拍

林試所近期出版的2022月曆,收錄許多來自福山植物園內的野生動物攝影作品,像是麝香貓、白鼻心、食蟹獴等,而相片提供與攝影者為前福山研究中心主任、現林試所技術服務組組長劉一新。

但有關心生態的讀者向窩窩指出,月曆中的部分照片是透過餵食野生動物取得畫面,也就是所謂「誘拍照」。認為相片疑是劉一新2017至2019年任職於福山時,利用職務之便誘拍野生動物,並已向保七檢舉,希望讓誘拍問題受到正視。

背面林試所月曆,使用劉一新拍攝的作品。圖片來源:讀者提供


讀者指出,福山植物園明文禁止餵食及騷擾野生動物,劉一新任職期間卻未遵守相關規範,反而利用切碎蘋果、魚湯等非天然棲地食物,引誘野生動物上前覓食,甚至刻意清理餵食處的植被,並加以強光照明來拍攝麝香貓、白鼻心等保育類野生動物。讀者並根據劉一新Facebook公開貼文(現已刪除),推測其誘拍行為至少超過一個月,對野生動物造成長期騷擾。 

背面讀者指出,此明顯為麝香貓在吃非天然棲地食物的蘋果。圖片來源:讀者提供


林試所回應,此案正在進行內部調查,不便多做說明,待調查結果出爐將發布新聞稿。保七底下的刑事警察大隊表示,已收到民眾陳情,後續分配管轄單位做偵辦,估計調查時間約3週,如有嫌疑將移送至地檢署偵辦,若無犯罪行為也會再回覆案件處理結果予陳情人。

知法犯法?誘拍動物等同騷擾嗎?

讀者提出相片及影片佐證,認為長期以食物誘拍野生動物會影響其行為,像出現異常群聚的行為與衝突。例如獨行的麝香貓群聚或互咬、白鼻心與食蟹獴追逐麝香貓等。

讀者認為「公家明顯知法犯法!」將這些照片作為文宣品出版,不僅已違反野生動物保育的倫理,照片拍攝方式也構成野保法中的騷擾保育類動物行為。 

時事 誘拍曆5由劉一新與網友互動內容可看出引誘動物的行為。圖片來源:讀者提供
背面讀者指出,已發現因餵食導致獨行的麝香貓群聚,甚至發生互相攻擊。圖片來源:讀者提供
讀者提供影片存檔,並指出林試所月曆使用的生態照片,是以切碎蘋果、魚湯等非天然棲地食物,引誘野生動物上前覓食才拍攝而得。影片0:00至02:17截取日期為2018年04月07日,來源為劉一新臉書;02:17之後截取日期為2021年11月23日,來源為林試所YouTube。影片來源:讀者提供


11月18日林試所所長曾彥學曾回應環境資訊中心表示,誘拍動物確實有很大的爭議,但也要考量誘拍背後的動機。若是有商業意圖將誘拍用作競賽、謀取利益絕對錯誤,但若以環境教育、生態研究為目的就未必,而林試所月曆的目的就是要推廣生態教育。窩窩記者致電林試所欲了解該拍攝行為是否有經相關申請並取得許可,但林試所僅表示正在進行內部調查,目前不便回應。

保七刑事警察大隊說明,一般單純拍攝野生動物應不涉及《野生動物保育法》當中的「騷擾」。但若餵食已構成動物行為的改變,例如餵食臺灣獼猴導致其會主動向人討食,進而與人有肢體接觸等,極可能構成騷擾而觸法。

保七刑事警察大隊表示,本案仍需要依照案件情形去做釐清。

林試所主管機關農委會透過公關科專員回應,本案業務主責單位為林試所及林務局應由所屬機關回應較為恰當。而經記者聯繫劉一新當事人,於截稿前尚未得到相關回應。

專家:長期餵食會對動物造成影響,能免則免

以食物或聲音等方式誘導野生動物進行拍攝,會對動物產生哪些影響?鳥類專家林大利舉例,遭長期餵食的特定動物個體,對人類的警戒心會降低,也會變得習慣人類接近,若有天碰到非餵食者而是捕捉者時,就非常容易遭到獵捕。因習慣人類餵食,而出現索食未果進而搶食行為的臺灣獼猴,即是遭到長期餵食影響的實例。

但林大利坦言,誘拍行為目前在學術上沒有嚴謹的定義。以鳥類來說,從賞鳥到誘拍、研究等,或多或少都會對鳥類產生孰輕孰重的影響。因此,問題不在於餵食這個動作本身,而是回到目的、動機、做法,以及後續的正面及負面影響做充分討論。

林大利解釋,引誘動物的方式很多,例如歐美常見的餵食器或鳥音回播,只看引誘行為本身並沒有太大差異, 而重要的是行為過程拿捏的道理倫理、環境管理和是否具備專業知識基礎。

重點不在於動作本身,而是背後的脈絡,做這件事情會為這個動物帶來多少好處與影響?如何把影響降到最低?如何發揮對動物最大的幫助?

而由於目前臺灣絕大多數情況下,其實不需要透過聲音或食物等誘導方式就能見到野生動物。林大利也表示,「能不要,就盡量不要餵食或誘導,因為你不知道野生動物可以吃什麼?不能吃什麼?你的行為會不會產生對動物的衝擊?」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