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抓到人生第一隻台灣黑熊,卻發現牠少了一個前掌時,先是驚嚇,接著我感覺非常非常憤怒」黃美秀教授說著。

 

1998年,黃美秀教授在玉山國家公園的大分進行台灣黑熊野外研究,前後三年捕捉繫放十五隻台灣黑熊中,發現八隻皆有斷肢斷指的殘缺狀況。「雖然這與我在部落訪查時聽聞誤捕黑熊的情況不謀而合,但是當你親眼見證這樣的『意外』時,實在很難平靜。」教授補充說道。然而更讓人意外的是,至今二十年了,斷掌問題卻仍是現在進行式。


2014年在台東向陽山屋旁發現的黑熊屍體,左前掌斷了三趾;2016年從拉庫拉庫溪床沖刷下來的黑熊屍體,左前肢沒了前掌,右前掌則斷了大拇指,顯示曾中陷阱兩次。四年前黃美秀教授於玉山及大雪山國家公園所做的第二波野外調查研究時,依然陸續捕捉到四肢殘缺的黑熊。台灣黑熊以四肢行走,前掌協助進食,斷掌雖然不見得會立即奪走黑熊的性命,卻可能讓牠們在覓食、進食、捕獵或繁殖時變得更加困難。在目前台灣黑熊估計只剩百隻的數量時,高比例的斷掌問題直接威脅著黑熊的生存。

 

黑熊瀕危的主因包含狩獵、非法買賣、棲地破壞與人為干擾等。根據訪查與研究資料顯示,牠們通常不是獵人的目標獵物,但因為熊的活動範圍多與狩獵區域高度重疊,誤觸陷阱或是與獵人巧遇後被捕殺仍是目前台灣黑熊的最大威脅。成年黑熊多是覓食時誤踩陷阱後直接帶著陷阱逃走,被纏繞的傷口部位漸漸壞死、脫落,便成為斷掌斷肢的殘缺黑熊。但年幼的小黑熊就沒這麼幸運了,因為力氣不夠大無法逃脫,捕獲後便時常成為私養的寵物,或非法買賣的商品。

 

非法狩獵背後牽涉的是文化衝突、經濟誘因與自然環境經營管理不當等等諸多的複雜的原因。如同黃美秀教授所説:「熊的議題複雜度,幾乎相等台灣所有野生動物的複雜度,但熊的問題可以解決,所有的野生動物問題幾乎都可以解決。」台灣黑熊是台灣最大型的哺乳類動物,位居食物鏈的頂層,當這樣的物種消失時,接連影響的將是整個生態系的平衡。



照片中的小熊與阿里,便是不約而同皆在幼年時期因誤中陷阱而被收容在特生中心低海拔試驗站的台灣黑熊。

 

小熊是隨著媽媽一同覓食時不小心誤觸獸夾的三腳母熊;阿里則是被套索奪走了右後腳四趾的公熊,牠們皆在被捕獲後曾被私養一段時間,當輾轉送到特生收容時,已無法野放。在特生中心的細心照顧下,傷口對於小熊與阿里的日常生活沒有太大的影響,健康狀態也有人隨時把關。但人為圈養空間的限制、與缺乏豐富性仍不斷地影響著牠們。「基本上除了進食、互動、睡覺以外,黑熊們其他的時間都在刻板行為,但我們只能盡力滿足牠們的需求。」特生中心獸醫林桂賢說道。

 

當試驗站的照養員拿給小熊最討厭的紅蘿蔔,怎麼叫喚牠都不願意移動,只是直直的盯著我們看時,照養員打趣著說著:「小熊待了二十年有公主病了,最愛挑食,牠想等我換別的食物。」但在牠黝黑堅定的眼神裡,除了挑食的抗議之外,那是否也有對不自由的無奈?即使不用再擔心在野外生存的挑戰,心卻明顯被困住了,無法再回到屬於牠們的山林。

 

我們能不能從小熊與阿里,或是一隻隻劫後餘生的黑熊故事中多思考一些,在這片共享的土地上,如何還給野生動物們多一些自由,無論是心理抑或是生理上的。


延伸閱讀:
【採訪側記】每一隻被救傷收容的石虎,都代表一個再也回不去野外的故事。
【採訪側記】屏科大收容中心獸醫室的鳳頭鸚鵡小巴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