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采昱 編輯|蘇于寬

大家都聽過心理學,但你聽過「超心理學」嗎?

「超心理學」是專門在探討潛意識開發的心理學支派,研究意識層以外的「心靈層次」,相關應用涵蓋超感知覺(Extrasensory Perseption,簡稱ESP)、催眠、動物溝通等,乍聽十分神秘又遙不可及,在閱讀這本書前,先放下疑惑,拋開陳見,想像人類的整體意識是一顆完整的蛋,中心的蛋黃是意識層和意識的自我,主要使用於理解、感知日常生活,而其餘超過三分之二的龐大蛋白區,就是涵蓋豐富精神活動的潛意識,細心撥開這顆蛋,它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遙遠,值得一探究竟。

  2 人類基本生活涉及的腦部運用多在核心的意識層,但在廣大的內在世界,意識層實際只佔最小比例。圖片來源:《動物溝通》p.58。

 

真的假的!?人人都有特異功能!?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認為,人的內在有許多不能以生物科學解釋的地方,需透過某些現象來領會其中「超越性的感受與價值」,並強調人類有巨大的潛能尚待開發,多數人只用了極少的腦部功能,也只有少部分的人懂得去開發或運用更深的「潛意識」。

一般健全的人除了視、聽、嗅、味、觸等五官知覺,還有另一種心靈感應的「超感知覺」,也就是俗稱的「第六感」,動物溝通即是透過超感知覺進行。這個好像電影才會出現的特異功能,其實並不特異。你!對!就是正在閱讀這段文字的你,其實也有超感知覺喔!至於如何解鎖封印在潛意識中的超感知覺,就要講到人腦正中央的最小器官——「松果體」,它還有另一個厲害的稱號,叫作人類的「第三隻眼」。

 

3 松果體為脊椎動物腦部最小的內分泌腺體。圖片來源:biology dictionary



被深埋的松果體就是人類與環境連結、感應環境並調節生理晝夜的器官,也可能是人類得以運用心靈成像能力的關鍵。

書中提到,動物溝通是可以用生理科學的角度來解釋的,透過腦部的松果體產生激素,產生精神分子(DMT),這種特殊成分就像是自然界的迷幻藥,可以幫助平常多在意識狀態的大腦轉換為潛意識層面的心靈狀態,激發人的超感知覺能力,再以心理科學的角度解釋,透過超感知覺能力,人與動物可以產生共同感受,像是在雙方內心搭起一條橋樑,讓人感其所感,藉此感覺動物的情緒、心聲,以進行動物溝通。

而溝通是一個你來我往的互動過程,在學會運用超感知覺接收動物資訊後,下一步就是傳遞訊息。書中教你如何用四步驟練習使用「念力」,這時候能夠傳遞的訊息將不限於文字,而是連抽象的「感覺」、融入情緒的「畫面」,都可以透過念力寄送出去,當雙方的想法開始交流,動物溝通就是進行式了。

不過作者也提醒「潛意識的感受是一種『遇見』,不是特意能『找到』的」,如果進行傳遞訊息過於迫切,急於追求成功溝通而目的性太強,會提升失敗率,唯有清空心中的雜念,以最純粹的心態投入整個過程,通常成功也會自然來訪。

 

除了溝通,還能學會什麼?

作者不斷強調溝通的目的是為了理解,而溝通師的角色除了傳遞訊息外,好的溝通師因在飼主與寵物的立場都能感同身受,所以更多了一個「諮商師」的角色,希望藉由溝通協助達到雙方觀點的完美平衡。書中分享了一個男孩與浪犬的案例,一位心中充滿愛卻缺乏陪伴的男孩遇上了一隻與媽媽走失的流浪幼犬,男孩渴望給幼犬一個安居的家卻只得到幼犬的吠叫與逃離,在溝通師的協助下,幼犬明白了男孩出自於愛的用心,男孩也了解幼犬不願被豢養的原因,克服語言的隔閡後,人的眼界因此更寬廣,發現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鍾意的生活方式,透過溝通成就了理解,也讓人學會了尊重與成全。

 

光說不練沒有用啦,那就來練吧!

本書是「台灣動物溝通關懷協會」的認證教材,作者黃孟寅、彭渤程是兩位原先對動物溝通也充滿疑惑的心理師,但透過不斷研究、嘗試、驗證,終於開發了與動物溝通的潛能。書中說明了在學習溝通前的心態調整、學習過程的注意事項、條列式的實務訓練、步驟式的練習等,並提供多種導引方法,讓讀者可以依照自身狀況選擇適合的模式,一步步紮實地探索這項領域的奧妙:

 

〔章節概覽〕

  • 第一章|歡迎來到動物溝通的世界
  • 第二章|動物溝通的學習關鍵與提醒
  • 第三章|動物溝通四步驟——101種練習全公開
  • 第四章|五種進行流程範例、再教你五招加速法
  • 第五章|談離世、疾患、臨終溝通與失蹤協尋
  • 第六章|如何完成一場好的溝通  

備註:本篇內容為書中摘要,不代表任何立場。動物溝通是一門仍在發展階段的領域,尚有需要驗證之處,若飼主想要學習溝通,由書入門之外可再多做研究;若遇到毛孩問題希望透過溝通解決,還是建議飼主斟酌參考,生理問題或行為問題建議要及時就醫,尋求專業獸醫師及行為訓練師的協助為優先喔!

螢幕快照 2019 05 24 13.09.15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