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久,就看到她放上處理後事的照片。貓的骨灰裝在印有黃色經文的袋子裡。
那是她養的第一隻貓,叫做毛毛。當時還是學生的朋友,很想養貓,做了很多功課,知道原來有一種生命叫做「認養」。在那個批踢踢很發達的年代,想要養貓,除了去路上撿,還有批踢踢的「貓版」和認養地圖。她跟毛毛在貓版相遇了。
毛毛是一隻流浪貓,他被發現的時候,身上有剃毛的痕跡,不過身上髒兮兮,也沒有晶片,應該是被棄養的。毛毛身上有嚴重的跳蚤,而且可能還有疾病。不過朋友覺得這是一個緣份,也覺得自己有能力可以照顧他。直到毛毛去世,朋友也證明她真的做到了。
毛毛在氣溫交替的時候會有抽蓄,可能腦部有病變。為了找出原因,朋友研究了很多資料。不過就像個謎團一般無法解開,因為不知道毛毛在與朋友相遇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找不到原因,只能用藥控制。
毛毛陪伴著她,從畢業到求職,是隻帶來好運的招財貓。也因為有貓的陪伴,多了心靈寄託,認識了很多同好。她說:「在還沒養貓前,根本很少關注路上的流浪動物。」但是有了毛毛之後,她開始關懷流浪貓或動物的相關議題。
11歲,安詳地離開。朋友說,毛毛很貼心,選在星期六走,讓她有時間處理後事。雖然安詳,但也算走得突然,她說昨天半夜還拉琴給他們聽,地震的時候,也還好好的。毛毛年紀也大了,無病無痛地離去,總是一切圓滿,心裡祝禱著毛毛能夠一路往西方極樂世界去,來生再來跟朋友當家人。
小心翼翼地私訊敲了敲朋友,想試著安慰她,怕她難過,但也驚訝於她處理寵物後事的從容不迫。我問她,貓咪去世需要放佛經超渡嗎?她說Google大神有寵物往生懶人包,用itunes循環播放佛經即可。
原來朋友平時早有做功課,當自己的寵物進入晚年時,就有看書學習高齡貓照護,以及保存動物遺體的相關知識。
朋友說,她其實沒有那麼難過,因為貓可以活超過11歲還滿不錯。過去她珍惜每個跟毛毛相處的當下,所以沒有遺憾。她會把這一份愛,延續給下一隻寵物。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動物的內心生活》。裡面的一節提到動物的「悼念之情」。朋友養的貓不只一隻,所以我問她其他的貓還好嗎?她提到有一隻貓開始不吃不喝。朋友對那隻悲傷的貓說:「你可以難過一下,再來就好好吃飯,沒關係的。」
書裡面提到,小鹿在森林裡遭受獵人射殺而夭折時,母鹿的反應。母鹿的心理反應其實跟人類沒有太大差別,先是難以置信、混亂及困惑,隨後湧現悼念及悲傷。『牠們甚至必須這麼做:因為只有透過悲傷與悼念,才能完成真正的告別。』
面對如親人般存在的寵物死亡,也讓我們練習跟最愛說再見。並為了有一天家人可能離去的狀況以及自己的死亡做準備。
作家王文華在新書《空著的王位》裡,寫到他跟原本是流浪狗的Pebbles相遇、分離的過程。他說:「也許我遇到Pebbles,就是為了跟她學習,如何放下。」
作家王文華養的狗–Pebbles。(王文華與Pebbles的故事。)
Pebbles是一隻流浪狗,當時王文華的公司在台北市安和路的小巷。公司前的停車場被他們改造成花園。一個星期天下午,Pebbles走進來。站定後,決定不流浪了。
起先只是養在公司,因為沒有同事方便帶回家養。但是周末沒人上班,沒人餵她、遛她。為了辦公室保全的設定,也不能放Pebbles隨意亂走。於是從沒養過寵物,且對貓狗過敏的王文華,因為一股愛的衝動,把她帶回家養。
Pebbles跟王文華相遇時,已經12歲,養了她三年後,已經是一隻老狗,視力、聽力變差,牙齒也幾乎掉光。健康檢查時,X光顯示肺、脾臟腫大。肺有積水、心有雜音、關節磨損、牙結石嚴重。
「愛的起點,是不方便」。在養Pebbles的過程,遇到了許多不便。他需要克服自己的過敏照顧她。與寵物的關係,跟情人不同。讓他重新思索什麼是愛?他說:「所謂愛,是一切變得很髒很亂很麻煩後,還願意努力。」
Pebbles 16歲時離開。她走了以後,主人不需要遛狗、撿大便、沖狗尿了。養她所有的不便,瞬間消失。但是伴隨而來的是另一種不便,是原本的陪伴、至愛消失的不便。
「我認識Pebbles之前沒養過寵物,告別她之後也不再養。」浪漫的作家,到過去帶Pebbles逛過的建國花市買了紅玫瑰,把骨灰灑入玫瑰花瓣,一起埋進土裡。
王文華在書中寫到:「陪另一個生命走最後一程,是責任,也是福氣。」照顧她的過程,就像看到自己人生的預告片。
牠永遠睡著了,很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