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翊蕾    編輯|蘇于寬    設計、插畫|顏吟竹、陳莉卉

01 2

貓咪便祕很少是偶發事件!

愛達司動物醫院院長陳稚文醫師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提到,常見到許多飼主會將貓咪的便秘問題視作如同感冒般的單一事件,對於貓咪短時間內又需再次就醫感到不解,疑惑為什麼貓咪的便秘都治不好

陳稚文明確地表示,如果沒有飲食變動、受傷、改變環境等因素,

「貓的便秘很少是單次性,如果貓咪突然開始出現便秘,那飼主就要小心,貓咪很有可能未來會慢慢變成慢性便秘,牠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長期便秘則會演變成「巨結腸症」,不可不慎!

 

巨結腸症是慢性便秘的結果

結腸位於腸胃道末段,負責吸收水分及暫時儲存糞便。當過多的糞便累積在結腸中過久,就會將結腸撐大,使結腸擴張、肌肉受損,若沒有充裕的時間恢復,結腸的狀況只會每況愈下。

「巨結腸症」就是指貓咪從開始出現便秘,接著演變為慢性便秘,到最後結腸嚴重擴張、貓咪無法自行排便的結果。

02 2

03 2

巨結腸症的成因可分為原發性和次發性,原發性是指貓咪的結腸本身出現沒力的情況,例如自發性(約6至7成)和神經問題(約1成)造成的巨結腸症;次發性(約2至3成)則是貓咪的結腸原本很健康,但有其他因素造成貓咪長期無法順利排便,使結腸受損,久而久之演變為巨結腸症。

  • 自發性:自發性巨結腸症的發病原因尚未明瞭。貓咪通常在約6到8歲以上時發病,由於結腸肌肉本身無力,故從貓咪出現便秘症狀,可能僅需幾個月至1、2年就會演變為巨結腸症。
  • 神經受損:例如自律神經失調,控制結腸的神經無法傳遞訊息使結腸蠕動,造成結腸無力。
  • 骨折:在次發性的巨結腸症原因中,骨盆骨折佔了96%。尤其常見於領養的流浪貓,貓咪幼年時曾被撞到、壓到或從高處墜落導致骨盆骨折,由於骨折症狀在幼年時並不明顯,飼主較難發現。隨著年齡增長,癒合的骨盆腔變得狹窄,貓咪可能在1、2歲時開始排便困難,並在3、4歲時演變為巨結腸症。
  • 其他疾病:貓咪因罹患肛門閉鎖不全、腎臟病、退化性關節炎、結腸或肛門附近腫瘤壓迫等問題,無法順利排便,最後導致結腸受損。例如摺耳貓常有關節問題,年紀大後可能因尾巴骨刺疼痛不願排便,進而出現便秘的情況。
  • 不當飲食:營養不均衡會造成貓咪的肌肉無力、神經失調,或水分攝取不足導致貓咪便秘。

 

糞便累積在腹中,造成貓咪不適

04 2

當糞便累積在結腸中無法排出,不僅大量糞便會壓迫到腹部空間,使貓咪精神食慾下降、腹痛;細菌增生也會造成貓咪脹氣、甚至嘔吐。

陳稚文解釋,「還有一個常聽到症狀的是拉肚子。腸道會分泌黏液幫助排便,糞便可能太硬、太大排不出來,但黏液仍會被擠出來,就像在拉肚子。

 

觸診即可發現「宿便」

05 2

  • 病史紀錄:貓咪會反覆發生便秘。
  • 理學檢查:觸診可感覺腹部有明顯硬塊。
  • 影像檢查:使用X光確認結腸是否有擴張、糞便直徑是否明顯大於肛門開口,及查看腸內糞便累積情況。
  • 血液檢查及其他:檢查貓咪是否有脫水或罹患其他疾病。

 

按照嚴重程度,有不同應對方式

陳稚文如此形容巨結腸症,「我們已經知道它是一個慢性病,所以事實上它也應該要分階段,只是目前不像腎臟病一樣有國際組織分一個標準給我們。」

飼主也應該要如此看待貓咪的便秘問題,定期追蹤貓咪的情況並與獸醫師討論,在不同階段提供貓咪不同的治療方式。

06 1

階段一:糞便偏乾,使用飲食控制

家中貓咪的糞便偏乾且粒粒分明,此時飼主可考慮改餵食高纖飼料、增加貓咪飲水量、或補充保健食品等,來確保貓咪排便順暢。

階段二:早期便祕,搭配藥物治療

當貓咪開始出現便秘情形,例如1、2天才排便、糞便又乾又粗時。飼主須視情況和獸醫師討論使用軟便劑、促腸胃蠕動藥物或輕瀉藥,讓貓咪能夠自行排出大便,減少需要灌腸的次數。

當貓咪「宿便」排不出來時,可以...

 

溫水灌腸:將溫水從肛門注入,軟化結腸中的糞便,幫助貓咪能夠自行排出糞便。注入溫水的過程類似替貓咪量肛溫,不一定需要麻醉,也可由飼主在家中自行操作。
麻醉清除糞便:由獸醫師「外力」幫助將貓咪結腸內的糞便打碎並擠出,縱使獸醫師的動作再輕柔,仍會對結腸造成二次傷害。

階段三:嚴重便祕,藥物加灌腸

隨著結腸功能逐漸喪失,貓咪常常超過3、4天無法排便。此時飼主就須考慮停用高纖飼料改採低渣飲食,搭配藥物並每1至2天替貓咪溫水灌腸,幫助貓咪能夠排便。

便祕貓咪的飲食
 
初期吃高纖:
高纖飼料能促進結腸蠕動、幫助排便。不過當貓咪在6到8歲時開始出現便秘問題時,可能往往也有其他疾病,例如腎臟病,而飼主就需要在低蛋白腎病處方飼料和高纖處方飼料間做出選擇,是以添加含膳食纖維的營養保健品也是替貓咪補充纖維的另一種選擇。
 
後期改低渣:
當貓咪結腸逐漸失去功能,過多的纖維只會增加貓咪的糞便量,使貓咪便祕情況惡化。此時應改餵食消化率高、不易產生糞渣的食物,例如低渣飼料或濕食。濕食消化率高、含水量高,但乾物質相對較少,當貓咪由乾飼料改為吃濕食時,飼主需密切注意貓咪體重是否在短時間內減輕過多,避免貓咪出現肌少症或是脂肪肝。

階段四:結腸失去功能,考慮手術

當貓咪病程進入巨結腸症後期,由於結腸的肌肉已完全沒力,不論是藥物或溫水灌腸都無法讓貓咪自行排便,飼主只能定期帶貓咪前往獸醫院麻醉清除「宿便」,或考慮結腸切除手術。

 

手術雖有風險,但手術後的生活才是更大的挑戰

手術除了麻醉的風險,更怕術後發生併發症,由於結腸已被截掉,若傷口出現感染、不癒合、組織壞死等情況,就難有補救的空間。

陳稚文也不諱言地表示,「結腸切除手術並不算很難,成功率也蠻高的;不過一旦失敗,死亡率往往很高!」

但相比每三至五天就必須就醫麻醉浣腸的緊迫、以及便秘時的不適,或許進行結腸切除手術對貓咪而言是比較好的選擇。不過許多飼主也許會有手術完成後貓咪便一切恢復正常的想像,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切除結腸並不影響小腸吸收營養,故貓咪的飲食可與一般貓咪無異,但排便情況則不盡然如此。由於沒有結腸能夠儲存糞便,貓咪的排便次數會大幅增加、且容易出現軟便或拉肚子。有些貓咪在術後由於排便頻繁,甚至可能會衍生出行為問題,即亂大便。

「尚若貓咪每天都在拉肚子,而飼主每天下班回家都發現沙發上、床上有大便,而且是軟便。」陳稚文特別加重語氣,「不是偶發情況,是每天喔!」飼主是否能做好應對,都是手術前需要全盤考量的問題。

因此陳稚文強調,「不只要考量手術併發症、成功率的問題,還有手術完之後,對飼主的生活上可能會有什麼影響、那隻貓可能會有什麼影響、同住家人又有什麼影響。如此,飼主才可以先做好心理準備。」

 

早期發現最重要

不論原發或次發,及早發現就能及早開始著手控制,大幅延緩巨結腸症的病程。

「雖然不會好,但可以延緩病程,大幅延後貓咪動不動就需要灌腸、飼主面臨到底要不要讓貓手術的情況。」

除了原發性的巨結腸症,陳稚文也提到,「巨結腸症(便祕)很多時候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因此定期健康檢查、早期發現非常重要!

07 2

  • 疾病控制:例如罹患腎臟病的貓咪容易脫水,身體可能會從糞便中再吸收水分,造成糞便乾硬。有退化性關節炎的貓咪可能會因為不易跨進貓砂盆、蹲坐時感到疼痛而減少排便的時間及次數。是以預防腎臟病或減緩貓咪關節退化也有助於預防巨結腸症。
  • 密切觀察:雖然貓咪的排便量和排便次數會因貓咪飲食習慣而異,但一般而言應該每天都會排便,若超過三天未排便就須帶至醫院檢查。清理貓砂時除非是新鮮糞便,否則很難確認糞便的乾濕度,不過仍可用形狀來判斷,若可看到條狀大便代表貓咪沒有便祕問題;但若大便都是粒粒分明的「羊大便」,就需密切注意。多貓家庭若難以追蹤個別貓咪的情況,則有賴定期健康檢查。
  • 飲食和保健品:飲食上選用高纖飼料、餵食全濕食、提供充足水分等。或幫貓咪補充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的膳食纖維,例如南瓜泥,市面上也有洋前車子、榆樹皮粉等營養保健品可供選擇。

 

便祕徵兆有跡可循,有賴飼主細心觀察!

「雖然不一定最後都會演變成便秘或巨結腸症,但很多貓咪其實在早期都可以看到一些疑似的症狀,例如健康檢查時容易看到貓咪的大便偏乾。」陳稚文不斷強調,「只要沒有嚴重便秘超過六個月,基本上都還可以用(飲食、藥物)控制,而不是只剩下手術這個選項,所以早期發現非常重要!

面對巨結腸症,就如同許多關於疾病的老生常談,事前的預防遠勝於事後治療。如果想要家中貓咪能夠免於嚴重便祕和結腸切除手術之苦,

「最重要的還是早期發現,並且一定要定期追蹤,這是身為飼主一定要做的付出。」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