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長潭里,低調地藏在海科館與潮境公園中間。日治時代這裡曾是火力發電廠的取水口,而今演變成傳統的小漁村。「這是全台灣最努力打魚的漁港,全年無休,不論天氣好壞,只要有魚就出海。」林新永船長(之後簡稱林大哥)向我們介紹著,這彷彿也是他自己漁業職涯的縮影。
耳濡目染,立志成為討海人#
林大哥住在離海五十公尺的潮境公園附近,大海是他的童年玩伴,加上每天看著長輩出海,對於捕魚總有種嚮往。小學五年級時,實在忍不住,在星期六下課後,趁著父親還在整理漁務、還未上船時,偷溜進夾板底下的船艙躲著,只願一圓討海夢。直到船真的駛出港灣,才向父親自首,「船艙裡悶的要死,被發現時慘遭痛罵啊!而且我還暈船,大吐特吐。」這是他第一次出海,雖然有點慘烈,但能夠親身釣魚、感受大海的魅力,以及親眼見識到父親捕魚的身影,一切都值得了。
說起這行,從曾祖父遷台後就開始,傳承到林大哥已經第三代了。祖父那個年代家中原有三艘船,在當時基隆算是少數家境優渥的家庭。後來一次颱風,三艘船全都被吹到岸上而破掉,要再重造船的時候,家中面臨分產危機,家境急轉直下,甚至必須借錢來買船。
「小學要繳學費的時候,都看媽媽東家借西家借,借回來就跟我爸爸在討論,臉都很憂愁啊,我看了很不忍心。」出於一份想要幫家裡分擔的孝心,加上對於漁業的興趣,林大哥國小畢業後就辦理船員證,正式踏上漁業,一做就是五十年。
長潭漁港以前還未建設防護橋,颱風來臨之際,漲潮往往將漁船打到另一頭的陸橋上。眼見大海的無聲抗議#
「這裡大海的改變喔,改變很大啊!」林大哥憶起小時候基隆潮間帶的多元生態,滿滿的軟絲、石花菜、龍蝦、九孔隨處可見,加上為潮水交匯處,魚種豐富。但當各式廢水排放進基隆沿近海、垃圾掩埋場的垃圾隨著颱風季海浪的拍打刮回海裡。大海逐漸被污水染色、珊瑚礁群也跟著死亡。
小時候隨手有魚可抓的榮景已經不見了,如今伴著他長大的海只剩下滿滿的垃圾,混濁惡臭。
另一方面,基隆北方三島*,很多高經濟魚類出沒。不少漁民都採用底刺網與扒網來捕魚,但這類的網子除了網目小,容易連小魚一起抓起;又網深多長達一百多米,網一放下去容易卡在珊瑚礁上,拉不起來就破壞生態了。又或者是常有越界的中國籍漁船,使用滾輪式拖網,加上電擊,將所有生物一次全抓起,但同時也碾死了許多尚未誕生的魚卵,嚴重影響生態。
*基隆北方三島為:基隆北方海域棉花嶼、花瓶嶼、彭佳嶼,這三個離島的合稱。
沿近海有垃圾、廢水污染;出海有不當的捕撈。「漁獲量減少,漸漸快無魚可抓了!」這是大海最無聲的抗議。對於林大哥這種與海為伍的討海人來說,最能深刻感受到。
「我從小就跟海有感情,我從小到大,到現在都享用海洋,對不對?所以海洋對我來講,是有一種恩惠。我要來想說,對海做一些比較有意義的事情。」就這樣一個簡單想回饋的念頭,林大哥決定為大海做些什麼。
「垃圾對海不公平!」取之於海,必須保護#
最能從自身做起的,就是捕魚的方法了。不以容易衝擊到生態的漁法,選擇影響較小的曳繩釣、一支釣法。以捕捉大魚為主,放掉小魚,大魚的台斤計價較高,價錢好,可以平衡那些沒抓的收入,讓小魚長大繁殖。比起過度濫捕,這才是林大哥心中的永續漁業。
「前次有那個報導海豚跟烏龜誤食垃圾,然後死掉的新聞。我就想,我來撿垃圾。」
林大哥表示,海洋垃圾之於漁民有利有弊。如果垃圾卡到螺旋槳,船就容易失去動力,對於海上作業就會有危險;漁獲如果混雜垃圾,也會影響魚的賣相,對漁民有害;但若是撿到漂流木、大宗網類,底下常伴隨著高經濟魚類,那對漁民來說反而成了「意外之財」。即便如此,抱持著「造成污染對海來講實在不公平」的單純想法,他開始號召沿近海漁船協會裡有意願的成員,組織四十多艘船,打撈沿海垃圾,只為還給沿近海原先美麗的樣貌。此舉獲得基隆市政府的支持,因而組成了環保艦隊,協助大型淨灘行動、打撈垃圾上岸,市府則會派人員分類記錄。
在某次的漁業諮詢委員會上,政府與專家學者提議要設立潮境保育區,遭到許多漁民反彈,認為會影響原本捕魚的生計。於是林大哥肩負起中間調和的角色,除遊說反對的漁民外,甚至與官員商議,要成立保育區巡邏隊,那應給予漁民補貼,彌補不能抓魚的損失。但最後,大部分的漁民還是不領情,不願意參加巡邏隊。
「我們眼光要放遠一點,高瞻遠矚,看到以後。如果我們保育起來的時候,以後魚會很多吧,牠也是會往外跑出來嘛,對不對?」憑著這樣簡單的信念,林大哥仍努力說服漁民劃設保育區的重要,並且以身作則,公益性地協助保育區巡邏工作,通報違法作業的漁船。
儘管做的事情看似跟自己的職業有些衝突,但林大哥仍堅持:「漁民需要海,更應該要有保育觀念,友善海洋,與海共存。」也希望這樣的理念能深根於每個漁民心中,讓後代的子孫還可以擁有海洋資源。
巡邏時發現保育區附近違規的漁民施放底刺網。(漁民拉的即是底刺網)
通報海巡署查緝。
號召船員打撈海洋垃圾,再由政府回收分類。
熱愛它,也敬畏它——平安最要緊。#
如此熱愛大海,但對於出海捕魚,最大的願望仍然是平安回家。#
談起曾經失蹤五天、嚇壞所有親朋好友的事件,林大哥不好意思笑道,通常出海一兩天就會回港,但當時原本的漁獲被海豚吃掉,實在不願虧本回家,於是決定冒險跑遠一點,前往釣魚台附近釣紅魽,而這趟作業就得延長三至五天才能返家。正當要與家人報備之際,卻因為沒訊號而斷訊,而親友在對講機呼叫無效下,只好尋求漁業署、海巡署的幫助——出動基隆與澳底的海巡隊出海搜救,於是這麼上了新聞版面。「哇一回來,有夠不好意思,一百多個有關單位在那邊迎接我,我們基隆產發處海事科長還買一個蛋糕跟我慶生,眼淚都掉出來了。」
比起這起還算烏龍事件,林大哥可是真正地,與死神擦肩而過兩次。第一次發生在二十年前,由於東北季風到來,漁船正要駛到漁場時,遭吹落的延繩攪到螺旋槳,失去動力,差點翻船,無計可施之下,只能冒著失溫及被海浪捲走的風險,跳下海去收起繩子,重新讓船發動來躲避風浪。第二次則是2015年火燒船事件,由於老鼠咬壞電線,導致整艘船在海上起火。當時身為船長的林大哥,帶著四名船員一同出海捕魚作業,碰上這樣的事,只好趕緊丟下浮球讓船員抱著,自己在後頭游泳推著浮球,追失火的船,萬幸最後船上人員全數獲救。
當時船雖被燒掉,卻沒燃盡他對海的渴望。明明屆逢退休之際,林大哥卻選擇再買艘小船,繼續駛向他與大海的未來。海洋之於他,其實早已不是職業了,而是根深蒂固的日常生活。下一個五十年,林大哥也許還是在海上吧?
失聯五天的烏龍事件#
失聯五天後返港,基隆產發處海事科長捧著蛋糕等著幫林大哥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