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羅奕儒  責編|陳信安  攝影|柯金源導演提供

柯金源導演,人稱柯師傅。就像是職人界最高等級的尊稱般,只要喊聲柯師傅,彷彿就能浮現那個長年在野外奔走、拍攝的身影。柯師傅講話從容不迫,走起路來反而飛快。穿梭在公共電視大樓內,幾度我們都必須小跑步才能跟上他的步伐,仔細想想,大概是長年在外奔走所留下的習慣吧。

投身拍攝,卻親眼見證了台灣海岸的崩壞#

「我在彰化最西北邊的鄉村長大,鄰近著河口和海邊,所以說我一出生就是靠海的。」

童年的記憶,讓柯師傅認為海理所當然就是生活的一部份。長大後,漸漸發現明明是四面環海的台灣,大部分人對於海洋卻是十分陌生的。因此1980年代起,柯師傅開始奔走台灣各地,用影像紀錄台灣的海岸景觀和海洋文化。

始於美景,卻親眼見證破壞的發生,則是始料未及的事。

1990年代,彰濱工業區的開發預定地落址於柯師傅的家鄉,大片海岸被填成工廠用地,熟悉的海岸線再也不復從前。1990年,楊希颱風肆虐台灣西南部沿海,嘉義一帶海堤潰決、海水倒灌、造成大規模的淹水,幾個村子就這樣泡在水中長達數十天,而當時的主流媒體給予這些地區、這些人的關注卻是少之又少。這兩件事,成了柯師傅從拍攝景觀轉變為記錄環境變遷、人與環境的重要契機。

1990年,楊希颱風自花蓮登陸,嘉義網寮村海提潰決,村莊與魚塭都成汪洋,村民為了防堵海水倒灌進屋子哩,索性用磚塊與水泥把大門封起來,但是進出就只能爬窗戶了。

等了十年,最終卻在異鄉完成夢想的矛盾感#

2001年,剛好有隻大翅鯨洄游時經過蘭嶼,在附近停了幾天。得知消息的柯師傅興奮地從台灣飛到蘭嶼,卻碰上風浪不佳的日子,即便租了船出海,也只能遠遠地拍到牠一點點的身影。把這樣的遺憾與挫折放在心上,默默期待著下次再相遇的機會,一等就是十多年。

2015年,柯師傅來到南半球的東加王國,這裡是另一系群大翅鯨的洄游路線。那天,不過是下飛機後短短兩個小時內,十多年來等待的拍攝夢想居然就成真,對於柯師傅而言,自然是感動,卻也滿懷感慨。

「同樣是海洋,為什麼在台灣拍攝大翅鯨會這麼困難呢?」像是提問,但心中大抵也有了答案。猶記1930-1960年代,台灣恆春一代也曾是興盛的捕鯨基地,那是還沒有野保法,可隨意獵捕鯨豚的年代。而後幾十年間,想近距離觀察、拍攝牠們居然成了一種奢求。「當然有可能,牠們其實還是每年洄游路過此,但發現的機率卻越來越低了。」

親眼見證大翅鯨在水中悠游、翻騰,對於柯師傅而言,滿懷感動與震撼。


水下攝影,又希望能拍到心目中的理想畫面,其實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無論做了多少準備,在拍攝的當下,仍會是充滿驚喜與感動。「有點像是當你持續關注大自然的過程中,老天給你的獎賞。」柯師傅這麼形容。

最挫折的,或許來自對於環境變遷的無能為力#

「有時候,關注、持續報導一個區域一、二十年,只要一個國家政策或是大的開發案,就會把你持續的守護破壞掉。」

拍攝紀錄片,從來就不是件輕鬆的事,除了事前的資料搜集、規劃、人力與資源安排外,還需要順應當地的天氣,甚至隨機應變。而有時候,即便萬事俱備,目標物種不出現就是不出現,再怎麼心急也是無可奈何。但對於柯師傅來說,這些都只是過程的必經之路,拍攝不到大翅鯨,或許還能飛越半個地球完成夢想;面對那些被迫開發、破壞的區域,所有的改變,都是不可逆的。

位於桃園的大潭藻礁,是台灣最面積最大的藻礁群,由無節珊瑚藻組成的多孔隙礁石地形提供了生物躲藏、棲息的空間,孕育了高度生物多樣性的潮間帶生態。1998年,柯師傅首先報導了此處的特殊生態,並在往後二十年間,親眼見證了工業區的設立、填海造陸、臨時碼頭建立和火力發電廠的興建。

一點一滴,記錄下變遷的同時,也見證了破壞如何慢慢地累積。「我們已經這麼努力了,也確實守護了一些生物,但迎來的卻是一次比一次更大規模的開發。」語氣中不難聽出柯師傅的無奈。同樣的經驗,也發生在淡水河口、彰濱工業區的六輕爭議,整個台灣的海岸就這樣被各種開發案蠶食鯨吞。對於記錄者而言,曾用心守護的區域,卻反成為未來挫折的來源,無疑是最令人心痛的事。

桃園大潭發電廠進水口填海造陸工程

中油天然氣管線工程破壞藻礁海岸與防風林

觀音藻礁海岸


「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繼續拍,就能看見希望。#

面對環境的變遷,感傷與無奈難免,但對於柯師傅而言,就算再怎麼挫折,卻不曾因此想過要放棄記錄與報導,「三十幾年來,我們就是這樣過來的,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啦。」

想要記錄更多、把環境的資訊傳遞給更多人知道,是柯師傅一路走來不曾改變的初衷。從平面拍攝到動態影像;從報紙、電視到網路,因應不同閱聽人的使用習慣,產出不同形式的作品,但回到最本質,就算媒介不同,想要傳達的內容卻是相同的。

直到現在,除了時事與固定議題的拍攝外,全台灣三百多個據點,柯師傅每年至少還是會去一趟,看看當地的人事物、記錄當地的環境變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外頭採訪、拍攝;剩下的三分之一,就是坐在辦公室中,埋頭苦讀資料,以及整理、剪接拍攝到的素材。

「我會一直拍攝下去,沒有截止的那天。」問起有沒有替自己定下什麼樣的目標,柯師傅笑了笑,眼神卻堅定不移。或許正是這樣的堅定,才能支撐他走了三十多年的拍攝歲月,而未來,一步一腳印,他仍會繼續走下去。

搜集資料、拍攝、剪接,每一部精彩的紀錄片,就是由這些看似單調的日常慢慢累積而成。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