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蔚藍中,牠成了不自由的的生物。
對於一般人而言,水族館、海洋博物館、海洋公園,就像大自然的縮影,是人類能夠在陸地上擁有的一小片海。我們來到此,佇立在水缸前,凝望著海豚、鯨魚的英姿,感受著大海的魅力,甚至羨慕起牠們的悠游自在。
然而,牠們真的悠游嗎?
當我們透過水族館與海洋生物互動,想藉此經驗親近並愛護牠們之時,卻忘了這些從大海來到陸地的動物,離回家的路也就越來越遙遠了。對於人類而言,水族館是提供研究保育、教育娛樂功能的場所,但對於海洋生物而言,水族館終究不是自由的大海,也不是熟悉的家鄉。
近年來陸續傳出海豚、白鯨、鯨鯊的死亡事件,人們不得不思考:「我們真的該養一隻鯨豚在人造水族缸裡嗎?」
不同於大海的生活環境中,生態複雜性、動物社交環境的缺乏,對於動物會有哪些影響?那些不曾出現在野生鯨豚的拍手、鞠躬與各種表演,是否只是譁眾取寵、滿足觀眾獵奇的渴望?
當我們開始面對問題後,更進一步去思考,將目前圈養的動物野放可行嗎?現實挑戰有哪些?目前的圈養環境中,我們如何才能給被圈養的海洋動物更舒適的環境、人道的照護?而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在未來,我們是不是能夠期待一座又一座沒有活體展示,但依然能發揮教育與遊憩價值的水族館。
章節介紹#
一、 從何而來——被圈養的鯨豚們#
凝望著水缸裡的鯨豚,我們是否思考過,那些被從野外捕捉的鯨豚們,牠的家鄉在哪?牠如何來到這裡?又為何而來?而在今日,每年又有多少的鯨豚持續地被捕捉、被圈養、甚或,在來不及進到水缸前就死亡呢?
二、 死了七隻白鯨後——海生館的轉型之路#
2014年,小白鯨Blue因為急性敗血症過世,是14年來第7隻在海生館過世的小白鯨。在海生館的動物們,過的怎麼樣?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人類對於圈養動物的照顧是不是有其侷限?而在經歷過這些傷老病死後,海生館又是如何轉型、如何提供動物更好的環境?
三、海豚傳說——遠雄海洋公園的圈養展演#
座落於台灣東海岸的海洋公園,圈養上,盡力提供動物的豐富化訓練;劇本設計中,也逐漸納入環保與動物保育的概念,讓觀眾不只是驚艷於動物表演。然而,面對保育的聲浪,目前仍保有動物表演的遠雄海洋公園,又該如何轉型與調整?
四、不圈養鯨豚的餘生——水族館的轉型與未來 #
如果我們開始期待,未來能有一座無活體展示的水族館,那究竟會是什麼樣子的水族館呢?面對「存與廢」的反思,世界各地的水族館開始使出渾身解數拿出哪些花樣,讓水族館的價值不只是驚呼與歡笑,而是真正能讓動物走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