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和收容所的獸醫師告訴我們:「民眾棄養、拾獲、通報捕捉數量仍然很高,所內過去執行安樂死時犬貓數量維持在200隻左右,目前數量則上升至270隻左右,雖然還未到最適收容上限,但其實照顧上已經相當吃力。」於去年親自走訪全國每一間收容所的TSPCA研究專員Sophia表示:「幾乎所有收容所都是超收的,有些提前達到帳面零撲殺的縣市,仍沒辦法控制犬貓進所量,於是超收就成了必然的結果。」
今年一月,窩編踏進新屋收容所,有著窗明几淨且透明化的收容空間,但放眼望去仍有一窩又一窩的幼犬在籠中癡癡盼望,資料卡上記載的幾乎都是「民眾通報捕捉」,而入所時間都不過數日前而已。
第一線的收容所將如何因應政策,我們聽到了最適收容量的規定、不擬續養的規費、多元送養等解方,只盼降低入所量、增加出所量,與此同時,還有為數眾多的流浪動物在外生存,以及放養、半放養家犬仍面臨難以管理的挑戰,從末端到源頭,有限的資源該如何運用,民眾、動保團體、政府都扮演著關鍵角色。
「零撲殺政策」可被看作是個里程碑,顯示大家對於生命的不捨與重視,以及台灣在動保運動推動上重要的成果,但相較歐洲國家漸進式的改變,台灣短時間內被推上線的零撲殺政策,在迎來黎明之前,伴隨著哪些黑暗與陣痛,又擔憂之虞,還能做出哪些改變。
本次專題將從「狗場之殤」、「收容之急」、「人力之乏」與「安樂之難」四個面向著手,期望藉由深入的報導,帶領大家理解真實面臨的困難。
篇章#
一、下一波未爆彈——從民間狗場談動物收容之殤#
根據農委會統計,過去兩年,民間大量認養的比例佔了整體認養的19.5%,但有些縣市所佔比例高達七成。而於此同時,護生園中高達六成的犬隻死亡率、去年嘉義市運輸過程發生的意外。私人狗場內,資訊的透明化、動物的照顧品質、犬隻的流動,在法規尚未介入前,面臨哪些問題?該如何去把關?
二、當入所數量仍是龐大的存在——收容所的因應之道#
踏進新北市中和收容所,新建的犬舍座落於原先為廣場之處,明亮、新穎的犬舍,是為了零撲殺政策上路後做的因應,然而,腹地有限的收容所裡,還能再收容幾隻動物?當認養率遠不及入所量,第一線收容所又該何去何從?
三、源頭的源頭——動保行政人員的結構性困境#
零撲殺政策下,收容所面臨各方面挑戰,其中人力的吃緊成為問題的核心之一;而在收容所外,生命教育的推動、飼主責任與TNVR的執行,同樣也面臨人力困窘的狀況,若回到體系內,在現行的動物保護行政體系中,發生了哪些問題?又該如何去因應?
四、零安樂不等於零撲殺——收容所犬貓的生命品質#
零撲殺下,是否犬貓就能從此安樂?不再施行人道處理後,確實可以免除動物生命被剝奪的命運,但在收容所內,爆量的收容空間,是否能確保動物的生活品質?許多因老病殘入所的犬貓,若只能終養到死,對牠真的比較好嗎?面對生命逝去的不忍與生命品質的維護,該如何去探討、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