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網站
ONEpage
豬跳車的運輸真相
臺灣每天約有600輛運豬車次,若乘以拍賣與屠宰的天數,每年最少有15萬車次,但為什麼豬會摔車?
記者說ep1
記者跟你說ep1
豬為何在國道跳車?
解密豬運輸的真相!
播放Play
記者說ep2
記者跟你說ep2
活體拍賣制度是什麼?
台灣豬的最後一哩路
播放Play
記者說ep3
記者跟你說ep3
屠體評級制度是什麼?
豬外銷的關鍵!
播放Play
影像敘事
ONEpage
肉豬的最後一哩路
但平安撐過運輸,直達拍賣市場的牠們,卻也得經歷一場「末日伸展秀」。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生態公安雙危機 民團聯合籲禁餵、勿回置遊蕩犬

Intro Image

首隻活體擱淺革龜成標本 漁網纏身傷重不治

Intro Image

人熊衝突升溫 日緊急持槍狩獵制度上路

 
 

 

撰文|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

 本書作者陳凌獸醫,因被與動物之間美好的交流而深深吸引,從小立志成為一名獸醫,但在披上白袍的那天起,才體悟到原來獸醫專業的背後,其實充滿不為人知的悲傷故事,透過獸醫視角,作者希望用溫柔的文字帶讀者了解獸醫現場的故事、不為人知的甘苦談以及飼主常見的迷思。

 

所謂「夢幻職業」,獸醫自殺率比平均高三成 

喜歡動物的人也許曾想過:「要是能在動物醫院工作就好了。」每天跟動物相處在一塊,輕觸茸茸的毛皮,溫柔地替牠們打預防針,再與飼主和藹叮嚀再見。如此和諧的場景,在本書作者陳淩心中也默默迴盪著:「如果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如此,獸醫自殺率就不會一直居高不下了吧?」

只是,獸醫每日要面臨的,除了基本的預防針接種以外,更多的是老弱病殘動物的生死離別、醫病關係的溝通、執行安樂死的抉擇,還有那些救了許久,但仍回天乏術的動物,都是令人難以消化的真實情節,日積月累後成了獸醫抑鬱的主要來源。

5863BE10 5766 40CD 9B46 F79BC84EDFB0

本書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針對一萬多名美國職業獸醫統計,有6.8%的男性獸醫以及10.9%的女性獸醫有心理抑鬱的傾向,更有高達14.4%的男獸醫與19.2%的女獸醫曾想過自殺,而這個比例是一般民眾的三倍

不僅如此,作者陳淩也在本書提到台灣獸醫低薪的狀況,在22K政策推行時,台大獸醫系也開出22K「實習獸醫」不合理的職缺,陳淩在書中寫道:「獸醫人生,就在這裡開始,一個領有專業執照的獸醫,月薪兩萬二,工時,長到不想去計算」,原來成為獸醫後所遇到的現實面,並不如想像中的光鮮亮麗。

笑臉迎生、沈默送死,即使內心颳風下雨,也得把持住。

其實在獸醫工作現場,心情彷彿搭上一輛雲霄飛車,也許上一個來看診的動物是剛誕生在這個世界上,準備用好奇的視角去認識世界的新生命;下一個送來的病患卻是殘喘難受,即將闔上雙眼與世永別的動物。而就算當下狀況多麼反差,也得將自身情緒壓抑下來,提供專業的醫療,因為作為獸醫——應當成為飼主與動物的支柱,承擔生命的重量——作者陳淩說。

 

不只替動物治病,醫病關係也是一大挑戰

作為一名獸醫,並不只是單純的為動物看診治療,與飼主的溝通更是了解動物病症的重要依據,也是治療牠們的關鍵。

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能透過Google大神了解關於獸醫學的各種知識與治療方法,不少飼主在帶寵物就診前,多會自行觀察寵物症狀並上網查資料,到了獸醫院後,再詢問著醫生各式各樣的問題,考驗或質疑他們的專業,對陳淩來說,理性的情況下,其實這樣能是一種良性的溝通,也是獸醫了解自己不足的地方。

專家,是指在自己的領域裡,知道有哪些是自己不懂的。

不少飼主在網路上往往聽「人家」說,卻獲得錯誤的醫療資訊,讓寵物暴露在危險之中,例如「人家」說平時寵物沒出門的話不需定期投藥預防心絲蟲,又如「人家」說,寵物還年輕,不用定期做健康檢查;或是未受過醫療訓練的飼主,自行上網尋求解方而忽略了症狀的複雜性或潛在危機,而在溝通過程中因治療方式無法取得一致共識而漸行漸遠,進而增加獸醫看診的難度。

對此陳淩卻認為,網路上的資訊並不會成為醫病關係溝通上的絆腳石,透過正確的溝通如:「醫師,我在某處看到關於這個病的治療方法X,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家的動物沒有選擇這個治療呢?是不是有我所不知道的原因?使用這種方法會不會更好?」這樣一來,反而更有機會讓網路資訊幫助疾病治療。

A3A25A2E 64B0 4B11 AF7E 0F58FBA32670

 

心有餘而力不足,那些生命搖搖欲墜的路倒動物

看見偶遇在路旁受傷的動物,生命搖搖欲墜,你會選擇帶牠去動物醫院、還是暗自祈求下一個看見牠的民眾拯救牠?那些倒在路邊被送到動物醫院的動物,最後過得如何了?

除了獸醫師的心聲,本書也收錄許多獸醫現場的百百種狀況,其中,治療病況棘手卻又無主人的「路倒」動物,也是獸醫師不免會遇到的醫療案件。一日,一隻像加菲貓的橘貓被送到醫院,主治獸醫懊惱地向陳凌討論:「橘貓來的時候貧血,又很喘有胸水,雖然抽出不少後食慾就恢復了,但沒過兩天胸水又出來了,需要先輸血支持治療,但牠是一隻『路倒』貓⋯⋯。」

書中說明道,所謂「路倒」,是帶點黑色幽默的行內形容詞,指「倒在街頭被善心人士撞見送醫的動物」,然而路倒動物畢竟是由善心人士送來,診斷時不僅年紀、病史皆不詳,又因為無主人,在治療決策以及醫治費用也尋求無門,過程中不僅難以診斷,就算有心力與愛心治療,礙於金錢與責任等現實考量下,也讓診斷與治療的困難重重。

據獸醫診斷,路倒貓加菲可能是感染、心臟病或腫瘤,但無論是罹患以上哪一種病,治療費用都不是筆小數目,這讓加菲的未來,有如即將熄滅的蠟燭,一滅一滅的。而命運總是難以捉摸,在受到善心人士捐款並後續給予口服抗生素與消炎藥的安寧療程中,加菲在獸醫院照顧下竟一天一天好起來,重獲新生。

不過,並非所有路倒動物都像加菲一樣,在命運輾轉之下受到幫助,並找到生命的出路。路倒動物之所以會來到獸醫院,都是因為善心人士基於對動物的愛心,但這份對動物的愛,卻可能因為治療費用或飼主責任的考量,不一定能延續到動物的治療,有些動物甚至到最後孤苦無依,無法獲得醫療照護而離開世界。面對這些命懸一線的動物,卻無法用自己的專長,將所學的醫療知識救助在仍有活命機會的動物們,也成為獸醫師在救生上的壓力。

5863BE10 5766 40CD 9B46 F79BC84EDFB0

 

專業的背後,快樂與悲傷參半 

平時帶寵物去動物醫院時,總是被獸醫「冷靜理智」的職業形象框架著,以第三人稱視角看著獸醫專注為寵物看診、聆聽飼主所描述的病症並提供建議與治療方式,然而你也許從未想到,原來獸醫在一天的看診過程中,心情是隨著一位又一位的病患進門大起大落,卻又得壓抑自己的情緒繼續工作與診斷。

而本書以第一人稱書寫,呈現獸醫在治療現場所遇到的各種事件,讓讀者在閱讀每篇故事時,彷彿戴上了VR眼鏡,身歷其境在故事中,並隨著作者溫柔書寫而深刻體會到,原來平時帶寵物到動物醫院看診的獸醫在專業的背後,參雜了悲喜交加的故事以及不為人知的心理壓力。

原來,這些為我們的寵物治病的獸醫們,承受的生命重量遠大於我們的想像。

 

 

更多獸醫現場故事,都收錄在書中!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