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天線威嚇趕走三隻狗後,我摸著冰箱溫熱的屍體,真的很難想像這隻就是我們從小奶大的冰箱。」臺灣大學白鼻心研究員莊博鈞,26日在臉書上寫下校內野放的白鼻心「冰箱」遭犬隻咬死的經過,和他對冰箱的心疼和不捨。

無獨有偶,今年3月在嘉義大學、6月在嘉義南華大學也發生了遊蕩犬殺害白鼻心事件,臺大去年(2022)也有2隻白鼻心遭犬殺。

白鼻心適應力強,是校園、郊山、都市綠帶常見的野生動物,擅長在人類環境中求生存,卻躲不掉犬殺的陰影。

當遊蕩犬與野生動物棲地重疊,狗與野生動物和平共存是不遠處的理想、還是天方夜譚?野放應該如何趨吉避凶?冰箱的悲劇,能否不再重演?

記者|洪郁婷  編輯|蘇于寬

臺大野放白鼻心活不過7天——冰箱的故事

2023年2月,臺大生命科學館內捉到一隻白鼻心幼獸。因為發現地點附近有冰箱,這隻白鼻心就被取名為「冰箱」。雖然取名的過程有點隨便,冰箱卻是在眾人的關愛下成長的。

當時體重不到1公斤,還沒斷奶的冰箱,由校內執行白鼻心研究計畫的保育及演化生物學研究室成員和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把屎把尿地接力照顧。4個月過後,冰箱順利長成一隻漂亮健壯的白鼻心公獸,準備重回臺大,回歸校內白鼻心族群,繼續完成一隻白鼻心的使命——生存、繁衍使族群存續,使生態系更健全。

野生的白鼻心即使斷奶,仍需要依賴母獸一段時間,才能慢慢學會在外攀樹、躲藏、覓食、遠離危險的求生本領。但冰箱沒有母獸,為了彌補冰箱與野外白鼻心的落差,研究員們一肩擔起教育責任,訓練牠爬樹、訓練牠認得可食果子,訓練牠把自己藏進建築物夾縫裡度過無聊的白天,學會在黑夜的掩護下行動。

「野放不是籠子打開就好了。」這一點研究員比誰都了解。

研究室主要負責照顧冰箱的三位研究員林品萱、莊博鈞、陳釤珉,在冰箱正式野放以前進行了一系列漸進訓練。以舊校舍研究室為起點,讓冰箱用自己的步調探索這個世界,從研究室慢慢拓展到爬滿綠藤的中非館,再爬上館外綠樹,認出樹上能吃的果子。在冰箱探索環境的期間,研究員仍會在冰箱熟悉的地點提供食物和庇護,讓冰箱有足夠的緩衝面對新的世界。

台大白鼻心03野放後研究員持續追蹤冰箱的動態,了解野外白鼻心的生活樣態。圖片來源:莊博鈞

第一次看見他自行爬上榕樹時,真的有一種為他驕傲的感覺

看著冰箱漸漸成為獨當一面的白鼻心,莊博鈞在臉書上記錄內心的感動。為了追蹤冰箱野放後的生活,研究員為冰箱裝上發報項圈,不定時追蹤冰箱的情況。

7月10日凌晨四點,冰箱正式野放的第7天,莊博鈞像平常一樣追蹤著冰箱的訊號,來到中非館前的草叢,映入眼簾的卻是校內號稱「地獄三頭犬」的3隻遊蕩犬,而冰箱卻像一塊落在遊蕩犬腳邊的抹布。屍體還溫熱著,腸子被拖出體外,一點也不像那個活潑貪吃的冰箱。

監視器畫面可以看到冰箱倉皇逃亡的身影,牠逃往中非館旁的樹林,3隻遊蕩犬隨後追上。幾秒後3隻遊蕩犬再度回到畫面裡,其中一隻嘴裡咬著冰箱,另外兩隻遊蕩犬追上後輪番拉扯冰箱的身軀。

根據莊博鈞觀察,現場3隻遊蕩犬沒有護食行為,對地上一動也不動的冰箱,一點也不感興趣。這些遊蕩犬並非因為飢餓展開獵殺,「冰箱受到的殘酷對待,對這些犬隻來說只是消遣。

犬隻狩獵天性

26日莊博鈞在臉書上寫下與冰箱相遇的過程,以及發現冰箱慘死的悲痛心情。文章一出,立即引發熱烈的迴響。這次肇事3隻遊蕩犬,也成了討論的焦點。而研究員不禁困惑,在有專人管理遊蕩犬的臺大校園裡,一隻白鼻心想要安身立命居然這麼難?

明知有狗,為什麼還放白鼻心回臺大

被人類圈養的野生動物,等同在生態系中死去。終生被人類圈養的冰箱,將再也無法以一隻白鼻心的姿態,穿梭在屋簷雨遮和綠樹之間,爬上最喜歡的那顆樹,一邊享用稜果榕,一邊窺看樹下來往的人類。也無法遇見牠這一季的伴侶,將基因貢獻給下一隻新生白鼻心。

除非冰箱學不會爬樹、覓食、不懂得躲藏、躲避,或是嚴重肢體殘缺,使牠無法具備野外生存能力。否則,對冰箱或是校園裡的白鼻心族群而言,將冰箱野放回到臺大校園,都是最好的選擇。

既然已知校園內有遊蕩犬危機,何不選擇其他沒有遊蕩犬威脅,或是威脅相對較小的地點?

台大白鼻心02研究員安排冰箱從中非館野放,附近的綠樹都是覓食和躲藏的地方。圖片來源:洪郁婷

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也是白鼻心研究計畫的共同指導老師。他說明臺大校內是白鼻心棲地,白鼻心族群既然已在此繁衍,在臺大出生的冰箱,自然選擇釋回臺大原本的環境。如果需要進行移地野放,牽涉到的科學評估更加困難,而衍生的爭議也會更複雜。

應該思考的是,理應受到人類管理控制的犬隻,為什麼會在校園遊蕩,持續威脅野生動物生存?

而鄰近臺大的蟾蜍山雖然也有白鼻心族群,但是根據自動相機調查,蟾蜍山出沒的遊蕩犬數量不少於臺大,也不像臺大有專人管理遊蕩犬。況且蟾蜍山和臺大的白鼻心族群各自獨立,把臺大的白鼻心送到蟾蜍山,會對蟾蜍山的白鼻心帶來壓力和干擾,蟾蜍山原本的白鼻心族群也不一定可接納外來的個體。

更殘酷的現實是,全臺16萬隻遊蕩犬,因為不被都市接受,徘迴在校園、田野、河濱、近郊地帶甚至山區,與白鼻心棲息的低海拔環境幾乎完全重疊。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簡稱特生中心)石虎研究員林育秀,同樣為犬殺感到憂慮,他感嘆的說:

基本上,臺灣「找不到」沒有狗的地方,且石虎的活動範圍極大,石虎所需不受犬隻威脅的棲地,我們給不起。

冰箱不是第一隻野放後遭犬殺的野生動物。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也曾經救援並野放一隻被狗咬斷尾巴的穿山甲。裝上發報器三個月後觀察發現狀態良好,再隔三個月卻是白骨一具,按照鱗片跟發報器的毀損情況,研判死因也是犬隻攻擊。

而特生中心歷時一年,辛苦拉拔長大的石虎秋哥,沒想到才野放2週就傳出噩耗,同樣受遊蕩犬攻擊而死。

野放後兩週即遭犬殺的石虎「秋哥」。圖片來源:林育秀

而臺大白鼻心研究員想不到的是,在有專人管理遊盪犬的校園,犬隻威脅相對小的環境裡,白鼻心要活下來還是如此不容易。

臺大白鼻心研究團隊野放冰箱後,仍持續追蹤冰箱,觀察牠是否順利融入族群?可能遭遇哪些生存威脅?健康是否良好?冰箱回報的資料,不僅讓研究員安心,也能作為全臺的野生動物救傷、保育單位未來野放白鼻心的參考,持續精進野放流程。

野放前做好訓練,冰箱就不會死了?

面對校園裡的前科累累的遊蕩犬,讓冰箱早點認識天敵,是否就能避開被犬殺的命運?

不同動物需要學會的求生本領不同,失親幼獸野放前,必須具備運動能力、躲藏能力、覓食能力、天敵辨識能力並且不親近人類。長達一個月的軟野放,研究員模擬自然環境,讓冰箱在安全的環境中學會野外求生本領。

最後階段,研究員開放大門,讓冰箱自由進出籠舍,讓冰箱有足夠的時間適應新環境,自己決定什麼時候獨立。

「軟野放」與「硬野放」的區別

為了提高石虎野放後的存活機率,特生中心在執行野放石虎之前,會將迴避犬隻加入野放訓練。然而,對於白鼻心而言,無論有無訓練,可能都難逃犬殺命運。

根據臺大白鼻心研究團隊統計,離開安全的育幼環境之後,犬隻攻擊一直是白鼻心的傷亡的主要原因,即使經驗豐富成年白鼻心也不例外。意思是,即使冰箱受過犬隻趨避訓練,和成年個體一樣懂得要遠離犬隻,也躲不掉犬攻擊。

「由監視器拍攝的影片顯示,大部分的攻擊只發生在短短的幾秒之內,就會造成白鼻心的重傷或死亡,而受到攻擊的個體幾乎無法存活。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遊蕩犬隻經常會將死亡的屍體帶離攻擊現場,所以推測實際上的死亡案例是遠被低估的。」林思民表示。

趨避訓練亦有其風險,林思民說明「因為操作過程中的犬隻並沒有真正傷害動物,訓練後可能讓白鼻心發現狗沒有真正威脅,反而越做越不怕狗。必須要在動物行為訓練師的指導下進行。」

至於,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野放研究?指導教授曾惠芸老師和林思民老師表示,臺灣所有的救傷單位都努力增加這些傷病野生動物野放後的存活率。但是個體釋放到山林之後,鮮少有人願意投注資源,進行後續的追蹤和評估。尤其像白鼻心這類並非瀕危的非保育類野生動物,過去所進行的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

我們(若)知道什麼部分會成功,什麼部分會失敗,日後才知道我們哪些細節做對了,哪些細節做錯了。

林思民強調「有知識做為背景,才知道要從什麼地方改進。」持續進行更多的研究,累積知識往前走,這才是研究人員對冰箱事件能提供最好的價值。

台大白鼻心04無論白鼻心野外經驗多寡,犬隻攻擊都是白鼻心最大傷亡原因。圖片來源:林思民

校內遊蕩犬惹事,莊博鈞:校方外包單位失職!

在冰箱發生憾事之前,關心校園犬隻議題的同學就曾在5月10日臺大校長座談會中,提出「移除國立臺灣大學遊蕩犬隻請願」請願書,希望校方能妥善處理遊蕩犬隻攻擊師生、野生動物及造成財產損失的問題。短短3天便募集到700名師生聯署。當中有200多位教職員、學生表達對校內遊蕩犬感到困擾,無論是曾經被追吠,或是因為擔心被追吠而繞路。

臺大校內遊蕩犬存在已久,校方也早有因應,自2007年起將校內遊蕩犬管理工作,以外包形式交給「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下稱相信動物協會)處理。記者致電臺大校方,校方表示不願針對白鼻心遭校內遊蕩犬殺害一事回應,僅強調遵守《動物保護法》及臺北市自治條例規定。

根據「國立臺灣大學校園犬貓管理要點」規範,校內常出現之無主犬貓應予調查、造冊及建檔,並以TNvR(捕捉、絕育、疫苗、回置)方式處理。只有具潛在攻擊性、發生傷人事件、感染疫情的犬貓,會被適當隔離或通報台北市動物保護處捕捉移置。 其中,潛在攻擊性,包括但不限於習慣性追逐人車、連續對人吠叫等。

此次肇事的3隻犬隻都是TNvR犬隻,過去雖然都有追吠紀錄,但是因為未有傷人紀錄,所以任其在校內遊蕩,最終成了白鼻心殺手。臺大校方以每月4萬2千元委託相信動物協會管理校內遊蕩犬隻,莊博鈞質疑協會並未善盡管理責任,才導致冰箱發生憾事。

但對此,相信動物協會則有不同看法。

相信動物:TNvR有效,歷時13年校內遊蕩犬30隻變2隻

27日相信動物針對白鼻心遭校內遊蕩犬殺害一事發表聲明。強調TNvR及精確捕捉方法,有效降低遊蕩犬數量,終將達成校內無遊蕩犬的目標,同時也盡力處理人犬衝突問題。

台大白鼻心05冰箱事件之後,相信動協會移置動保處的遊蕩犬。圖片來源:相信動物

相信動物說明校內遊蕩犬數量變化,從2007年的30隻,至2020年降低至10隻以下,到了2023年初則剩7隻左右。今年5月之後,陸續移除校內問題犬隻,包括帶頭咬死冰箱的犬隻在內,目前校內遊蕩犬大約剩下2至3隻。而相信動物在臺大周邊地區完成80%以上母犬絕育率,也使得校內新狗移入的數量變少了。

然而,對照相信動物提出流浪犬處理量表,有44%犬隻是以送養方式移除。網友認為,校內遊蕩犬數量減少,並非單靠TNvR就能達成,搭配送養、收容等移除方式,才是犬隻數量有效下降的原因。

對於白鼻心遭犬殺死亡,相信動物協會表達遺憾。執行長郭璇在接受其他媒體訪問時表示,「只要遊蕩犬尚未歸零,就一定會有問題產生。」臺大經過十幾年執行TNvR,才讓校內遊蕩犬從十幾隻降為兩隻,讓野生動物如白鼻心,逐漸在校園內擴張族群。

郭璇強調,相信動物的目標是終結流浪,與關心野生動物的學生目標並未衝突。

台大白鼻心06相信動物協會處理遊蕩犬的方式,也包括移除後送養。圖片來源:相信動物協會

校內遊蕩犬立刻終結,可能嗎?

根據臺北市動物救援隊長林庭君接受窩窩記者採訪表示,學校對校內環境有自治權,除了現行的TNvR和精準捕捉,校方亦可主動捕捉遊蕩犬,交給動保處收容。不需等到實際發生衝突才請動保處協助移除。而目前臺大校方針對問題犬隻,也會主動精準捕捉。

然而,校內犬隻移除工作並非一勞永逸,校園非封閉環境,無法阻止新的犬隻自校外移入。除了校內移除,同時也要減少校外犬隻數量,才能維持無遊蕩犬的校園環境。

無論在近郊或都會校園,遊蕩犬都威脅著野生動物生存。冰箱的案例不只是白鼻心處境,更是全臺灣野生動物受遊蕩犬侵害的縮影。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