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花蓮縣消防局
實習記者|吳羽童 責任編輯|陳信安
在經歷過2018年2月的大地震及2021年4月的台鐵太魯閣號事件後,花蓮縣消防局為了強化搜救能力,於同年(2021)從消防署訓練中心領回3隻搜救犬,分別為Fancy、Hero跟Wilson。經過近年的密集訓練,目前3犬皆已通過IRO國際評量檢測A級(中級)認證,成為正式的搜救犬。
未來,牠們將持續努力,往B級(高級)搜救犬目標邁進。
災難現場常常可以見到搜救犬的身影,牠們憑藉著靈敏的嗅覺和靈巧的行動,在災區尋找生還者,加速救災作業的進行。然而,要培養出一隻合格的搜救犬並不容易,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與心。一般來說,搜救犬從幼犬2~3月開始受訓,除了進行社會化的訓練以外,也需進行一系列的搜索、服從、敏捷等訓練。其中服從訓練讓狗狗能聽取指令,像是行進間坐站趴、方向控制;而敏捷訓練則是指讓狗狗去做一些敏捷器材,如翹翹板、A型架、高行走橋,讓犬隻適應救災時的不同地形;搜索訓練則是模擬救災場景,人躲藏在桶子裡面,讓狗狗循著氣味去搜索,藉由嗅覺找到目標,模擬在救災現場,尋找生還者的情境。
在成為合格的搜救犬前,犬隻還需通過國際搜救犬組織(簡稱IRO)的考試,才能透入救災的行列。測試項目分為「服從作業」與「搜索作業」,地處亞熱帶地區的台灣,除了夏季天氣炎熱之外,冬季也常伴隨溼冷水氣,在測驗過程中,受測搜救犬不僅要適應多變氣候因素,還須克服嘈雜環境,並依據領犬員制定的搜索計畫執行人命搜救執行任務。
在中級的測試中,搜救犬需在15分鐘內完成找到2名待救者,才算通過測驗。合格的搜救犬依能力分為V級(初級)、A級(中級)與B級(高級)。通過評量認證取得 IRO中級(A級)以上認證,就能投入災害搶救。然而,由於測驗內容困難,僅約三成的搜救犬順利取得資格。
11月,台北市政府消防局在美堤河濱公園及橫科訓練場所舉辦了IRO國際搜救犬評量,並邀請日本籍教官大島香、助教加藤早妃子擔任此次評量裁判官。此次評量,花蓮縣消防局派出2名領犬員(曾景麟、王澤偉)及搜救犬Wilson、Hero參加。Hero先前檢測已取得A級認證門檻,本次測驗成績為第2次達240分以上,取得報考B級(高級)認證的資格,明年將挑戰B級(高級)認證,持續增強花蓮縣搜救犬隊的救災實力;Wilson也通過A級認證。此次評量結束後,花蓮縣消防局搜救犬隊目前培訓的3隻搜救犬都已順利取得A級(中級)認證,達可實際投入救災的標準。
由於搜救犬大多在充滿碎裂瓦礫、處處殘破不堪的環境中工作,過程中難免會受傷,許多人看到搜救犬受傷後,可能質疑領犬員為何不幫犬隻穿鞋,或感到心疼、憤怒。不過因為狗掌是重要的感知器,能夠感知並避開高溫、濕滑、不穩的地形,緊急時也需要爪子來穩定自己,有時候讓搜救犬穿鞋反而會增加受傷的風險。除此之外,腳掌也是犬隻重要的散熱來源,長時間穿著鞋子可能造成散熱不良,若現場潮濕又可能造成濕疹。
但搜救犬扮演關鍵的救援角色,而領犬員更是背後默默支持的重要人物,讓我們能增加救災效率。因此若大眾看到領犬員及搜救犬工作出勤或訓練時,可以保持友善、理解態度,降低他們的工作壓力,並給予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