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圖:咖啡廳內的貓咪,此為示意。(圖:Reba Spike
記者|吳羽童  編輯|陳信安     設計|顏吟竹

自1998年「小貓花園」在士林開業以來,動物咖啡廳的風潮便席捲整個東亞地區,目前台灣已有上百家動物咖啡廳,不僅咖啡廳的數量越來越多,咖啡廳內的物種也越來越多元。也不只台灣有這樣的風氣,像是日本、韓國,也皆能見到動物咖啡廳的身影與風潮;社群軟體上亦經常可以看到民眾造訪各種有趣的動物咖啡廳,除了吸貓摸狗以外,少見的狐獴、水獺、貓頭鷹等,機靈模樣也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看著這些動物可愛的模樣,日常生中的壓力彷彿煙消雲散。

日本稀有寵物的咖啡廳數量10年內成長至近150間。資料來源:《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Practice》、製圖:窩窩

然而,2019年Covid-19疫情爆發,人畜共通傳染病相關的議題也開始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韓國在2023年因為對人畜共通傳染病的擔憂,修正《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法》。自2023年12月14日開始,禁止未取得動物園或水族館資格的場所展示野生動物,現行的動物咖啡廳雖有4年的緩衝期可以轉型,不過在這4年期間,這些動物咖啡廳也不再允許顧客觸摸動物,否則將會被開罰。

事實上,人畜共通傳染病並不罕見,像是廣為人知的禽流感、狂犬病、伊波拉、SARS也都是人畜共通傳染病。而隨著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像是大量飼養家禽、家畜,或是開發、入侵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等,也讓人畜共通傳染病在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小組(IPBES)在2020年所發表的發表疫情報告:逃離瘟疫世代,更指出有超過70%新興疾病是由動物中所發現的微生物(即人畜共通病原體)所引起。

療癒互動的背後,動物咖啡廳中恐隱匿的疫病傳染與走私風險

雖然有研究指出和動物互動、玩耍、撫摸動物可以有效地減少壓力;但與此同時,卻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例如在互動的過程中,人可能不小心被動物抓、咬傷,且這些動物身上的細菌、病毒或寄生蟲可能也會在過程傳遞到人身上。

動物身上的細菌、病毒或寄生蟲可能會透過傷口、口水及糞便傳遞到人身上。製圖:窩窩

所謂人畜共通傳染病重要的地方是:大部份的動物不會顯示出臨床症狀。

中興大學獸醫學院微生物暨公衛所的張照勤教授解釋,除了觸摸、互動或食用外,人畜共通傳染病有一大類是源自於呼吸道感染,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受患者(動物)的分泌物,例如口水時,使病菌傳遞至人身上。

而由於某些動物和病原體可能經長時間的相處,已互相適應或為終身帶病原,因此當牠們本身接觸到這類病原體時,並不會出現臨床症狀,我們也較難掌控牠們感染的情況,甚至容易因此降低戒心,以至於在互動或接觸過程中,增加人畜共通傳染病的感染機會。

「最明顯的例子在沙門氏菌,此菌在爬蟲類動物身上基本都是沒有症狀,但在牠們的糞便當中,卻有非常高比例能分離到沙門氏菌。」張照勤舉例,沙門氏菌的類型多元,現今也分出2500多種的血清型別,而在爬蟲類身上的沙門氏菌血清型別有其獨特性。

這意味什麼?張照勤表示:「所以這類的血清型別如果是在野生動物的族群當中,是與之和平相處的,但是如果今天病菌有機會到人的環境當中,或跟其他的犬貓動物、人接觸感染到了以後,我們本身不是它適應的宿主,就會產生一些比較嚴重的臨床症狀。」

烏龜等爬蟲類動物的排泄物中有非常高比例帶有沙門氏桿菌。圖片來源:窩窩

但這是否代表就不應該到動物咖啡廳與動物互動呢?對此,張照勤認為並不是如此絕對,關鍵是在於動物的數量及種類特性。舉例來說,像是貓、狗長期和人類相處,我們對於牠們身上的疾病也有比較深入的了解,有比較多制式的疫苗可以施打,醫療資源也相對豐富,健康狀況較容易掌握。因此以犬貓為主題的動物咖啡廳只要做好環境衛生管理及定期驅蟲、施打疫苗,定期追蹤犬貓的健康狀況,就可以有效避免疾病的傳播。

然而,稀有寵物的疫苗比較少,再加上越稀有寵物的來源也越難被確定,因此若作為動物咖啡廳所宣傳的互動物種,其潛在的健康問題相較之下更令人擔憂。

你養越珍貴的物種,基本上你冒的風險就會越大。

張照勤指出,稀有寵物不像犬貓有較龐大市場,及法律規範較完整的繁殖場,例如需施打特定疫苗、確認無特定病原體後,才能供販售;稀有寵物風險相對較高的原因在於,整體產業對於動物的掌控性可能相對較不成熟,亦或市場規模也較小,再加上特殊的野生動物要執行人工飼育、繁殖困難性也較高,「那要非常多失敗經驗才有可能(人工自行繁殖成功),但你說賣家為什麼要投注在這樣的繁殖產業?這件事對他來講經濟利益是非常低的。」以至於稀有寵物有部分的來源為野外捕捉,也因此增加其健康隱憂與傳染性疾病的風險。

在2023年的《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Practice 》期刊上所發表的一篇研究指出,以日本的動物咖啡廳來說,近年吹起了一股以野生動物為亮點的咖啡廳風潮,像是貓頭鷹、水獺、蟒蛇等物種,其中動物的來源,就可能牽涉到非法的走私交易。

看似稀有的動物降臨普世咖啡廳?潛藏底下的走私與健康威脅

上述研究中,研究人員對日本的動物咖啡廳調查後發現,非犬貓的咖啡廳有高達419種不同物種,共3793隻動物,其中有52個物種瀕臨滅絕。且60%的物種在《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管制貿易名單上,其中包含9種嚴格禁止貿易的物種,如懶猴、射紋龜等。

日本動物咖啡廳含有種嚴格禁止貿易的射紋龜(圖為射紋龜示意圖)。圖片來源:休士頓動物園

作為研究者之一的京都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動物學家Marie Sigaud 則在此研究發布後表示,團隊懷疑這些稀有寵物的來源是否合法,「很難相信這些動物的來源是合法的,因為多數物種進口都受到《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監管,根本不應該出現在這裡。這些動物進口到日本時,大部分登記來源為圈養繁殖機構,不過也有些不肖業者偽造文件,將野生動物標示成人為飼養。」根據Marie推測,這些物種可能是在野外被捕抓,因日本政府對於野生動物進口管制的鬆散,導致許多業者只要偽造文件、設立名目,並聲稱動物來源為人工圈養,就能公然進口。但這樣的行為,卻也可能影響野外野生動物的存續。

將情況拉回台灣來看,雖然近年開始出現像是水豚、狐獴等非犬貓類的新興物種,但目前我國的動物咖啡廳的動物種類仍以犬貓為大宗。針對物種自國外的輸入,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的動物檢疫組長周曉梅則表示,「從國外輸入,它是有一個檢疫的程序,那個其實是還蠻嚴謹的一個程序。那每一種動物都要符合它必須要符合的規定,所以如果是以正常管道進來的話,這個動物應該是沒有問題。」舉例來說,若動物為首次輸入台灣,需事先透過專家群、科學資料等進行風險評估,再制定檢疫規定,而過程中若為高風險的物種,就有可能遭拒絕輸入。

近年廣受大眾喜愛的狐獴。圖源:Unsplash

若以近年較熱門的狐獴為例,周曉梅也說明,首先除了衡量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風險外,因為狐獴是高病原性禽流感的感受性動物,因此輸出國需為高病原性禽流感的非疫區,且國外來源的飼養場也需有疾病的規範,像是一年內需沒有發生相關疾病,動物還需接種狂犬病疫苗,且在當地國家隔離30天來判斷健康狀況是否良好,並於輸出前完成抗生素跟寄生蟲的投藥、由官方獸醫師開立證明書,才能進入國內。

入境台灣後還需要經過21天的輸入隔離,在此期間除了會觀察動物的健康狀況以外,邊境檢疫官也會逐一核對證明文件是否符合,隔離完成確認健康狀況無虞後,才能放行。

狐獴輸入檢疫流程。製圖:窩窩

也因為過程繁複,周曉梅坦言道:「導致走私的情況,除了它可能沒有輸入的管道,或者是說是保育類,有價差。」例如相較好攜帶的寵物、保育類動物,甚至稀有品種鳥類的受精蛋等,都是近年出現過的走私案例。她也強調,以國內情形來說,杜絕走私的第一步,民眾可請店家提供動物購買或來源證明書,或者是輸入合格的證明書,協助確認動物來源是否合法。

過去曾查獲走私受精卵的案例。圖源:海關

為什麼動物來源如此重要呢?這是由於非法走私進口的動物並不會經過檢疫程序,且來源可能是非法盜獵或是不良的飼育場,其健康狀況難以掌握,甚至本身可能就帶有一些疾病。再加上走私動物在運輸過程中處於極度緊迫的狀況,免疫力相對較差,疾病也更容易被誘發出來,若動物感染人畜共通傳染疾病,且又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人類,人類感染風險也會升高。

以狐獴為例,就存在布氏桿菌病、焦蟲病、旋毛蟲、土拉倫斯病,甚至狂犬病等疾病。另外,張照勤也提醒,走私進來的動物身上也可能會不小心會沾染其他傳染病的病毒,比如說非洲豬瘟、口蹄疫的病毒,都可在動物的身上體表殘留一段時間,所以走私也有可能會進一步造成動物傳染病跨國界的傳播,若沒有經過檢疫程序,一但造成公共衛生上的破口,後果不堪設想。

從2021年轟動全台的走私貓咪遭安樂死的事件來看,當時有154隻貓咪自中國走私至台灣,防檢局按照規定將其全數人道處理後,但卻也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許多民眾不理解為什麼要將走私的貓咪安樂死,而不是通過隔離評估能不能牠們通過檢疫,免除安樂死的命運。

2021年走私貓安樂死事件。圖源:窩窩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因走私過程而引入狂犬病問題。由於狂犬病在貓隻當中,潛伏期相對於犬隻是較長的,因為貓是較會隱藏自己疾病的一種特別動物,而一旦發病又會有更兇猛的狂躁型攻擊行為,若貓隻藉由不經合法檢疫流程且非法走私販賣的話,民眾必需瞭解這是對自身健康安全及整體國家防疫冒極大風險的。」張照勤解釋,走私名貴動物就像是將不定期炸彈扔入國內,恐導致不幸感染狂犬病的貓流入國內,除了貓跟貓與其他動物之間傳染狂犬病,人也可能因為被咬傷而感染到狂犬病。

周曉梅也強調,將走私的貓咪安樂死主要也是疫病方面的考量,是為了保護國內動物及國民的健康的必要之惡。若走私的動物為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所規範的動物或保育類動物,則需確認是否有傳染病疑慮後,再送往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收容,或確認來源國是否付費接回。

多樣性提高,增加病原傳播風險

動物咖啡廳除了動物來源需要確認、潛藏走私的隱憂外,也需要留意許多動物咖啡廳會飼養不只一種物種,甚至利用多種可愛動物來吸引消費者光顧,而針對此情形,張照勤也提到:

人畜共通傳染病最大隱憂的地方就是動物的多樣性,你動物的多樣性增加的時候,你病原的種別多樣性也會增加,因為每種動物身上帶的病原是不一樣的,所以你會增加疾病病原交換的機會。

他接續說明,在動物咖啡廳中,我們要想像不同動物之間的不同病原會在這個空間內互相傳播,此時當這個空間內的物種多樣性提高時,裡面所散播的病原體的種類也會越多,除了人生病的風險增加以外,咖啡廳內裡面的動物也可能因此接觸到新的病原,生病的風險隨之變高。

再加上,許多動物咖啡廳若又涉及展演的話,例如:短時間放一批動物進到一個侷限性的空間與民眾互動,「從動物心理與生理來看,那都是很大的壓力,壓力增加,免疫力就會產生影響,動物傳播病原的機會就會增加。」

2014年在《PLOS ONE》期刊所發表的一篇也討論寵物店和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研究,解釋了為什麼多樣性提高會增加風險。這篇研究統計了57起和寵物店相關的人類感染人畜共通傳病的事件。從結果可以看出,不同的物種會傳播的疾病不盡相同。舉例來說,鸚鵡熱的案例大多都是經由鳥類傳染,M痘病毒的案例則都是藉由囓齒類動物傳染,因此物種多樣性的增加,無疑是增加更多疾病傳播的機會。

寵物店相關不同人畜共通傳染病及透過哪些物種傳染的統計結果。資料來源《PLOS ONE》、製圖:窩窩

韓國禁動物咖啡廳風潮後,台灣可以如何精進?

韓國已開始重視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相關議題,修法禁止動物咖啡廳。目前我國雖已有動物展演法規範,以動物展演為營利之活動、場域,皆需申請展演動物許可證。不過,根據農業部所公告之免經許可之動物展演類型條件方式或場所第六點:「於畜牧場、魚塭、住宿或餐飲等營業場所,得免申請動物展演許可;但設置獨立區域或常態性以飼養動物進行動物展演時,仍須申請動物展演許可。」也就是說,若咖啡廳內的動物為負責人或員工所攜帶至上班場所的寵物,或寵物咖啡廳主要營運來源為餐點消費,而非動物展演門票時,就可能無需申請展演動物許可證,在法律上仍處灰色地帶。

至於衛生環境上的規範,動物咖啡廳則與一般餐廳無異,皆需遵從「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準則)」雖有禁止動物進入到廚房等食品作業場所,以免污染食品;但對於店內動物的活動範圍及分區規劃,食藥署建議道,「業者宜有工作人員於用餐區,管理店裡寵物活動範圍。」並沒有強制性規定。

由於在用餐區域,動物身上的病原有可能在用餐的過程中傳遞給人;加上現行寵物咖啡廳若未申請動物展演許可的情形下,對於店內動物的照護、管理,僅能從《動物保護法》著手,而缺乏對於像是經營管理、動物狀況等面向的強制評鑑性等,皆容易造成公共衛生、動物福利等面向的隱憂。

因此,在韓國的經驗下,台灣在動物咖啡廳內的衛生管理、動物管理等面向,還有許多可精進的空間,避免動物咖啡廳成為法外之地而造成隱憂。

造訪動物咖啡廳的注意事項。製圖:窩窩

雖然我國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管理及規範,但民眾若想造訪動物咖啡廳,可以參考以下幾點來減少公共衛生上的擔憂。

1.選擇場地的衛生管理良好的商家,除了場地的整潔以外,建議選擇動物有分區管理,讓動物們吃飯、玩耍及睡覺區域分開的店家。

2.選擇物種多樣性較低的店家。

3.供應的餐點以熟食為主,因為熟食可以藉由烹飪的過程,殺死病原體,降低生病的可能。

4.和動物互動後確實清潔雙手。

5.造訪動物咖啡廳後,若身體不適就醫時,主動跟醫生說曾經去過動物咖啡廳,讓醫生有可能是人畜共通傳染病的警覺。

最後,張照勤提醒,現在普遍會提倡民眾跟動物保持距離,即使是寵物,他也認為需要和人保持適當的距離,而所謂保持距離的概念,就是尊重動物的生活領域空間。就像是跟小孩相處一樣,愛牠並不代表需要黏著牠,而是將牠視為一個共同生長的個體,尊重牠生活、吃飯及玩樂的空間,在這樣的條件下,除了可以減少被動物抓傷、咬傷的機會,也可以減少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風險,不管是對人還是對動物來說都是比較安全的。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