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台灣愛兔協會
記者|呂芷晴 編輯|陳信安
臺灣也有原生兔子!但牠們由於對人類警戒心強,平時都把自己隱蔽起來,因此要見到牠的機會並不多。不過,4月19日,一位宜蘭的民眾卻在家門口的草叢抓到一隻兔子,回家發現疑似是臺灣野兔,隔日趕緊向台灣愛兔協會通報。
當時,愛兔協會建議若棲地尚未被破壞,可以直接將野兔原放,然而通報民眾表示,該區有大量的遊蕩動物徘徊,擔心原放後的野兔受到危險,因此遲遲不敢回置臺灣野兔。
抓到的野兔,據愛兔協會分享,年紀約3個月大左右,身上並無受傷。而一般來說對人類很警戒的野兔其實難以被抓到,此次民眾卻可以在門口發現並捉到野兔,愛兔協會也推測可能是因為周遭是農田,野兔可能已習慣周遭的人為活動,較沒警戒心。
為了找到適合的野放地點以確保野兔的安全,愛兔協會志工仔細觀察周遭及地圖,發現五公里範圍內,有一個生態園區適合作為野放地,原因為生活圈與原發現地相符,且遊蕩動物有被管制。最後在取得生態園區管理人的同意後,4月21日愛兔協會協助民眾順利野放臺灣野兔。
長期推廣臺灣野兔知識的愛兔協會表示,臺灣野兔在生態系食物鏈有著重要的角色,「臺灣野兔除了是大自然食物鏈中重要的一級消費者,許多植物的種子(蒼耳、蒺藜草顆),也可經由野兔覓食的過程透過毛髮沾黏(大花咸豐草)來達到散播的目的。」
臺灣野兔是夜行性動物,白天通常會找掩蔽躲起來,晚上出來草地上覓食,分佈跡遍佈全臺,從海邊的草生地至高海拔山區都有,雖然外表與寵物兔相似,但十分不一樣,臺灣野兔不會像寵物兔一樣挖地洞躲藏,而是在灌木叢棲息。圖片來源:CC2.0-BY-yu-wei lee
臺灣野兔不僅面臨棲地遭開發、路殺、遊蕩動物的攻擊以外,也因為分佈廣泛,加上臺灣野兔與寵物兔外觀相似,通常野兔毛色多為黃褐色、皮毛觸感偏硬、眼睛為褐色,而寵物兔則花色多元且皮毛較柔軟,仍不免曾有被民眾誤會為寵物兔而不小心飼養的問題,過去甚至有個體被當成寵物兔而絕育的特殊案例。
然而,臺灣野兔仍為野生動物,不適合飼養,除了我們無法提供牠在野外的相同環境外,飼養牠,也恐破壞生態中食物鏈的完整度,且目前也無資料顯示市售的寵物兔飼料、牧草及蔬果,是否對於臺灣野兔健康有幫助,相關的醫療資源亦有限。
因此,民眾若有不慎誤捕臺灣野兔,請勿將牠當成寵物兔留下來飼養,最好是直接放回原處,並安靜離去即可;若無法辨別是否為臺灣野兔,可透過拍照的方式詢問相關的專業單位,至於若有其他相關問題或救傷需求,亦可立即通報主管機關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地方政府撥打1999進行救援,也可以通報台灣愛兔協會、南投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或是台東野灣野生動物醫院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