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exels
記者|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
寵物零食多樣化,鴨氣管、雞冠、鯊魚軟骨各種五花八門的動物部位皆有,不過你是否想過,這些零食使用的原料會不會可能來自瀕危物種?
泰國漁業部、野生救援組織WildAid以及研究學者於2023年的《保育遺傳學》發表一份研究,他們用DNA的技術,在泰國各地的零售市場、餐廳、漁港等地方檢測樣本時,居然發現15種鯊魚成分,其中以兩種鯊魚為大宗,沙拉真鯊以及夜鯊。
不僅如此,該報告研究的魚鰭樣本中,更有62%的物種被IUCN列為受威脅物種註一,包含夜鯊、滑齒黑邊鰭真鯊和高鰭真鯊,這些瀕危動物正流入市場被使用。
註一:鈍吻真鯊(VU)、薔薇真鯊(VU)、黑邊鰭真鯊(VU)、灰色真鯊 (EN)、鉛灰真鯊(EN)、尖頭曲齒鮫(VU)、灰三齒鯊(VU)、路氏雙髻鯊(CR)、無溝雙髻鯊(VU)、舒氏星鯊(CR)
根據《Mongabay》報導,WildAid保育科學家Petch Manopawitr表示:「我們發現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由於魚翅貿易通常難以管控,目前無法可靠地追蹤研究探究鯊魚來自哪裡、如何被捕獲或被誰捕獲。
發表在Science的研究指出,人類為了吃魚翅,也就是從鯊魚鰭割下的魚鰭,每年有近 8,000 萬條鯊魚被捕撈死亡,且其中1/3的物種面臨瀕危。鯊魚經常因為魚翅而被捕撈,或是遭到底拖漁網不小心被捕撈混獲,但儘管目前國際間已有魚翅禁令,卻並沒有減少鯊魚死亡數量。
為什麼魚翅禁令明明是保護鯊魚,卻沒有阻止鯊魚數量的下降?該研究的作者之一Laurenne Schiller認為:「這是因為漁民認為既然已經割了魚鰭,那不如保留了整條鯊魚。」但這樣的行為,便反開啟鯊魚肉相關市場,刺激捕撈鯊魚的行為與消費!
回到泰國的研究,Petch Manopawitr指出:「由於底拖漁網幾乎可以捕撈所有鯊魚,又泰國有1/3的商業漁業捕撈量被歸類為較無用的『垃圾魚』,也就是混獲,這些混獲雜魚也包含了鯊魚,通常最後會被用作動物食品原料使用。」
這導致了一個嚴重問題,寵物公司開始漸漸看準商機,進口整隻乾鯊魚作為寵物零食。Petch Manopawitr表示:「我們花了20年教育人們不要食用魚翅,但現在卻反向刺激鯊魚市場,食物鏈向下移動,成為寵物的零食以及商機,這真的令人失望。」
寵物零食擴張鯊魚消費市場並不只有發生在泰國,2019年美國一項研究也指出類似情況,發現87種寵物食品中有21種驗出鯊魚的成分,其中包含瀕危物種尖吻鯖鯊。
2022年新加坡也有一項研究指出,人們正在將含有瀕危鯊魚的寵物食品為餵食給寵物。研究發現在144個樣本中,有45個樣本(約佔1/3)含有鯊魚DNA,最常見為鋸峰齒鯊、絲鯊、灰三齒鯊,後兩者更被IUCN列為易危物種。
不過進一步查看這些樣本的包裝,卻發現大多數產品都僅用「魚」、「海洋魚類」、「小白魚」標示產品內容物。而這也讓人不免擔心,許多僅標示「魚」的零食或是飼料罐頭,會不會其實有使用瀕危鯊魚的可能?
研究人員測試了45種寵物食品發現到鯊魚的DNA。圖片來源:DNA Barcoding Identifies Endangered Sharks in Pet Food Sold in Singapore
未強制標示寵物食品的明確成分,就恐變成使用鯊魚肉的破口之一,或是以其他瀕危物種製成。目前台灣《動物保護法》所要求的寵物食品規範,標示上雖然有規定要列出哪些類別,但是內容物與成分中,並無明確規定或是任何稽查形式可以證明是否與原料相符。
寵物食品皆須依照《動物保護法》22之5標示。圖片來源:窩窩
以台灣為例,在賣場或寵物展都能見到鯊魚相關零食製品。 圖片來源:讀者提供
圖片可見完整鯊魚肉製品。 圖片來源:讀者提供
要減少魚翅以及鯊魚肉等的使用,Petch Manopawitr認為,限制底拖漁網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鯊魚被混獲捕到,特別是在一些重要的鯊魚保護區實施,但這也恐衝擊到漁業市場。不過他認為從長遠來看,這有助於恢復生態以及永續利用。
指出美國寵物食品亦含瀕危鯊魚的研究作者Diego Cardeñosa則強調須強化寵物食品標籤的必要性,如果可以正確且精準標示產品內容物,消費者就可選擇購買是否含有受威脅鯊魚物種的產品,進而有助於減少全球市場的需求,保護鯊魚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