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截圖自KBS。
記者|陳怡潔 編輯|蘇于寬
10月15日,韓國慶尚南道金海市花浦川濕地科學館舉辦開幕式,典禮中安排野放三隻「東方白鸛」,未料現場開啟籠子時,其中一隻雄鸛鳥卻呈現癱軟狀態,經現場人員協助離開籠子後,更是直接踉蹌倒地、滾落斜坡,雖然立即接受治療,該隻東方白鸛仍不幸死亡。
影片來源:韓國KBS電視台。
東方白鸛(Ciconia boyciana)目前全球族群數量估計僅有3,000隻,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中的保育等級為瀕危(EN),且繁殖族群近年仍有下降趨勢。東方白鸛的繁殖季為夏季,此時牠們主要分布於俄羅斯遠東地區與中國東北,冬季則會遷徙到中國華南地區、朝鮮半島及日本度冬,有時也會飛到台灣。
由於棲地破壞與農藥污染,1950年代後,東方白鸛已很少在韓國現蹤。根據韓國《野生動植物保護與管理法》,東方白鸛為該國第一級瀕危野生動物,不得捕獵、買賣、佔有或干擾;同時,韓國文化遺產主管機關也將東方白鸛指定為第199號天然紀念物,積極推動人工繁殖與野外放歸等保育措施。
2022年10月,金海市政府首度自忠清南道禮山「東方白鸛復育園」引進一對東方白鸛,但雌鳥於隔年不幸死亡。2023年11月,市府再度引進一對東方白鸛——雄鳥「A14」與雌鳥「백」,兩者於2024年初先後產下共九顆卵,但都未孵化成功。到了今(2025)年3月,A14與백再次繁殖,終於成功孵化出三隻幼鳥「봉이」、「황이」和「옥이」。
從2023年引進至花浦川濕地之後,「A14」和「백」於今(2025)年成功孵化「봉이」、「황이」和「옥이」。圖片來源:金海市政府。
此次典禮安排野放的三隻東方白鸛,便是「A14」和「백」以及今年誕生的「옥이」。活動當日,野放活動安排在市長與國會議員等主要貴賓致詞結束後進行,三隻東方白鸛則是從典禮開始前便被關入運輸籠中等待,時間長達約1小時40分鐘,當籠門打開的瞬間,A14明顯狀態異常,「백」和「옥이」則成功飛離。
事後,金海市政府人員向慶南道民日報表示:「A14在運送至醫院途中不幸死亡,另外兩隻目前狀況良好,仍在花浦川濕地生活。」
金海環境運動聯合會於當日發出新聞稿指出,活動當天氣溫為攝氏22度:
根據專家的說明,當外界氣溫為攝氏22度時,如果通風不良、陽光直射,運輸籠內溫度會急速上升,使體感溫度高達攝氏40度以上,極易造成中暑。
並指出東方白鸛為大型鳥類,若缺乏即時通風與降溫措施時,更可能面臨致命危險。
金海環境運動聯合會痛批,金海市長期推動東方白鸛復育計畫,卻在此次開幕活動中草率對待這些珍貴個體,不僅是嚴重失誤,也顯示出對生命的尊重與保護意識不足。該團體要求金海市政府對東方白鸛的死亡負起責任,徹查事件原因並公開真相,同時向市民道歉,並呼籲未來應全面禁止在各類活動中使用活體動物,以免再出現以動物「作秀」的虐待事件。
對此,金海市政府向朝鮮日報說明,當日使用的運輸籠由國家遺產管理局租賃,有配備通風系統,而之前東方白鸛從復育園區運送至花浦川濕地時,牠們也曾被安置在同款運輸籠中長達六小時。此外,開幕式現場亦安排一名獸醫與一名動物飼養員,負責在現場照顧三隻東方白鸛。金海市環境政策科表示:「在等待期間,飼養員和專家們多次打開籠子檢查鸛鳥的狀況。」
目前,金海市政府已依法向國家遺產管理局報告此次東方白鸛的死亡事件,而金海警察署昨(20)日則證實,有一名市民以違反《動物保護法》、《野生動植物保護與管理法》和《自然遺產保護利用法》為由,對金海市市長、負責公職人員、獸醫和動物飼養員提起了訴訟。
該匿名報案人員亦主動在網路上發布貼文,以「金海市鸛鳥(天然紀念物第199號)死亡事件警方報案」為題指出:
從目前公開的情況來看,金海市的野生動物野放過程很可能不符合注重動物福利和安全的國際標準,因此調查機關必須明確揭露這一點。
金海警察署則表示,後續將依照程序啟動調查,目前尚未任命調查人員,也無法透露更多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