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團大調查 專題Banner


記者|何怡君    編輯|朱翊瑄    設計、 插畫|黃品瑄

透明文02

 

捐款者在意資訊公開 動保團體卻僅半數透明

現代捐款者越來越重視資訊的透明公開,2021年窩窩收取414份動保捐款網路問卷,除了9%的人不曾捐給動保團體,其他人在捐款前,有6成以上會確認團體合法募款與否,並有高達9成會看募款用途,超過一半的人則會去了解經費使用情形、正負面報導。在捐款者行動的背後,至少有半數的人皆受公開資訊的影響。 

公益責信協會理事長余孟勳長年觀察公益生態,將資訊揭露與捐款行為的關係分為四個層次,並且判斷臺灣公益團體大多是公開資料不夠齊全,光是第一層就難以做到—— 

  • 第一層:捐款者取得團體的公開資訊
  • 第二層:捐款者做初步資訊判讀
  • 第三層:捐款者比對資訊與自己的價值觀是否吻合
  • 第四層:捐款者付諸捐款行動

參考臺灣、英國、美國公益團體資訊揭露相關指標註一,窩窩將105家註二登記立案動保團體的財務透明程度分成3個級別,發現未完整公開基礎資訊的低透明度動保團體最多,佔了將近一半;基本資訊揭露達標的中等透明度動保團體僅佔一成;完整提供基礎資訊且進一步公開更多資訊者則佔四成,為高透明度團體。整體而言,動保團體在財務資訊揭露僅半數跨越及格門檻,離透明公開還有一段距離。 

 

透明文01窩窩透過網路蒐集、電話與信件聯繫,以105家動保團體財務相關資訊,做出財務透明度低度、中度、高度3個級別分類。|資料蒐集、數據分析、設計製表:窩窩wuowuo

延伸閱讀:動保捐款搜尋器——百間動保團體排行榜,收入、透明度大公開


 

在窩窩動保捐款網路問卷中發現,近半數的人對於錢有沒有幫到動物有所疑慮,當財務資訊越不透明,動物實際的情形外界也更不易得知。若要了解一個團體,首先應留意是否為合法立案團體,此是收受捐款的必備條件,可上司法院法人及夫妻財產登記系統查詢,也可同時注意團體有沒有在自有社群媒體或官網上,公開其登記立案的字號。 

至於資訊揭露,《公益勸募條例》規範勸募團體應要公開芳名錄、收支與使用情形,這3項為基本要求,捐款者可初步判斷款項是否如實紀錄,略知收支金額以及財務如何運用。

其他有助於捐款者判讀團體的財務資訊,像是有收入、支出細項的財務報表,能了解團體收入中有多少從捐款、義賣、補助等而來,以及支出各有多少用在照養、醫療或人事等。另外,資產負債表能略窺團體的資產狀況,成果報告可看出團體的服務內容與行動成效,而會計師查核報告,則能為團體財務資訊的可信度加分。 

投身處理社會議題都是好事,但除了服務量能,余孟勳表示,團體也應花心力在行政事務例如做好資訊揭露,既是取得現有捐款者的信任,也是證明自己有能力承接更大的資源,

如果只是徒有善行來做事,規模沒辦法擴大,同時,可能也沒辦法持續下去。

  • 註一:財務透明度評估項目及標準,參考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的自律公約、Charity Navigator指標項目,以及臺灣《公益勸募條例》、英國和美國慈善團體退稅財務資訊等規範。
  • 註二:2021年窩窩搜查全臺125家立案動保團體,其中19家成立時間較新(2020年或2021年),財務相關資訊還未完整建置及揭露的團體;以及1家由聯合勸募型平台協助勸募,財務相關資訊未揭露於自有平台的團體共20家排除後,剩下105家列入評比其財務透明的程度。

 

不夠透明的可能原因:剛起步、缺人荒、營運管理欠佳

資訊不夠公開透明,動保團體可能有著難言之隱。余孟勳分析背後的原因,比較不好的是團體沒有意願去做,另外則是團體因人力不足,或沒有相關技能、觀念做好資訊揭露這件事。 

我就只有一個人,疫情期間影響很大,物資、捐款都減少了,我也要避免對外接觸。不然如果染疫了,園區的動物怎麼辦?

一位動保團體經營者說出隱憂,像她一樣,一人經營的團體也不在少數。在窩窩對全臺動保團體的調查中註三31家動保團體沒有或僅有一位正職員工,佔整體3成,不到5人的團體則有64家,佔比高達6成6。 

他們面對相似的處境——日復一日地,身陷吃重又繁瑣的服務泥淖,金援不穩固又無從提升勸募量能,甚至每年靠自己與親友、董事投錢,錢燒完了,服務告終,動物們也失去倚靠。

透明文03窩窩透過網路蒐集、電話與信件聯繫,取得97家動保團體正職員工人數。員額數為0的團體通常仰賴志工運作。|資料蒐集、數據分析、設計製表:窩窩wuowuo 

 

陳婉惠曾任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她回憶當時受農委會動物保護科委託,執行4年期的動保團體營運培力計畫,

接觸動保團體的第一印象是「很黑暗」,「大家都很愁苦,每個人都是比慘的,狗狗很可憐、照顧者也很可憐。」 

輔導期間,陳婉惠訪視在臺灣各地的動保團體,有些剛成立,可能是一對母女或母子就攜手創立協會,經營管理的知能還很粗淺,甚至連電腦都沒有。窩窩對全臺動保團體的調查也發現,2016年後才成立的新興團體佔多數,為整體的38%,與老團體相比,營運經驗相對不足。 

透明文04窩窩透過網路蒐集、電話與信件聯繫, 取得125家動保團體成立或登記立案年份。成立在6年內的團體居多,共48間佔整體的38%。此表統計年份截至2021年11月。|資料蒐集、數據分析、設計製表:窩窩wuowuo

 

陳婉惠認為,小型團體基於現實考量,不應看到需求就衝,把所有社會責任都攬在身上,而是要細細評估自己有多少資源,以及團體的宗旨與使命,排出優先順序,找出自己在動保服務鏈上的定位,才可能維持營運並帶出行動效益。 

除了動保團體,其他類別的小規模公益團體也有此通病,陳婉惠觀察,「會計帳是最重要的事情,剛起步你不可能去請一個會計,結果連最基本一個月有多少收入、花到哪裡去也不清楚。」但她認為,基礎一定要打好,公益團體所獲的是「公共財」,必須向大眾交代捐款來源以及用去哪裡,取得信任才可能持續獲得支持,動物們也才能獲得穩定長遠的照顧。 她直言,

如果連這都做不好,為什麼捐款者要把錢交給你,你怎麼樣取得信任?

  • 註三:在2021年5月至7月之間著手處理第一批名單,10月至11月進行第二批名單,透過網路、致電、去信,搜查全臺125家立案動保團體,蒐集並整合各團體介紹、透明程度、收入高低等資訊。

 

公不公開很為難:人事支出捐款者不買單

對團體而言,做資訊揭露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卻不一定能攤在陽光下說清。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現任秘書長林依瑩分析,多數捐款者都想將捐款用在受服務對象上,被用在組織營運、行政管理就好像是不應該,「可是組織運作要完整健全,基本的行管人事支出都應該要有。」

套用在動保團體時,捐款者可能更傾向經費花在動物照護、抓紮絕育等服務面,而不是在員工薪資、行政開銷等支出上。捐款者偏好帶來的問題,反應在帳目的東躲西藏,林依瑩表示,有些團體因此把人事費、廣宣費放到業務費的項目裡,不直接寫出來,

若說團體要做好揭露,但花人事費被誤會是不應該的怎麼辦,這需要捐款者的觀念改變,做出調整。

窩窩調查的動保團體中,有53家團體願意提供年度收支,其中,僅有33家列出人事費。這衍生的狀況,好一點可能是帳目不明確列出,更令人擔憂的是團體可能為此壓低人事成本,追求符合社會期待的同時,恐怕促使多數團體缺人的困境雪上加霜。 

團體的營運與發展,不應受到捐款者主觀認定的限制。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秘書長戴雋哲即言,儘管一般大眾不太能接受人事費與廣告宣傳費,但隨著服務拓展,組織必然會有更多的人力需求,並且若要把餅做大,宣傳推廣也不可免,

規模越大,也越快能達成服務目標。

他認為,團體仍應清楚列出人事費、廣宣費等,持續做溝通,嘗試改變捐款者的想法。

 

他律介入很有限:輔導待跟上、把關管不到

法規與主管機關做為團體資訊揭露的他律角色,《公益勸募條例》規範勸募團體要對外公告收支、芳名錄與捐款使用情形。不過,當中未提及要透過什麼管道公開,一般捐款者習慣查詢的社群平台、官方網站,也可能查不到相關資料。 

主管機關衛福部的管理方式,由有申請勸募的團體截圖公告資訊、提供捐款清冊等。時任衛福部社工司科長詹恒表示,若團體有提供衛福部備查資料,上傳至公益勸募管理系統網頁,也可算為一種公開形式。 

然而,勸募系統2014年線上化至今,使用還未普及,捐款者不一定了解可用此管道搜尋團體的勸募資訊。此外,只要團體沒有對外公然勸募,登記立案即可被動收受捐款,不需向政府申請勸募許可,這類型團體的資訊公開與否,則不受到《公益勸募條例》約束。

窩窩調查的動保團體中,合法申請勸募字號者佔比僅5成,未申請的團體有不屬於公開勸募者,也有疑似非法勸募的團體。

透明文05捐款者可上衛福部維運的勸募系統,搜尋團體歷年申請的公益勸募專案。圖片來源:公益勸募管理系統。 

 

公益勸募納管的目的在於防堵詐騙,避免非法情形發生。實際執行上,主管機關衛福部多是收到民眾檢舉陳情,再進一步查核與處置。

詹恒表示,每年部長信箱接獲的公益勸募檢舉案件,約有一半以上是關於動保團體,常見問題與其他類型的團體無異,不外乎就是未如期提供備查資料,或勸募期限到了仍繼續募款,至於疑似非法勸募的情形,

通常是請地方政府就近去查,(若有問題)地方政府會去制止他們(勸募)。 

非法勸募、蓄意詐騙管不管?

以勸募管理現今走向來看,偏向逐漸鬆綁。衛福部以往會逐案審核團體的備查資料,但今年3月底開始,改以團體直接上傳勸募管理系統公告,供民眾自行檢視。詹恒說,2013年公益勸募管理剛改為走線上流程時,每年申請量不到200件,現在每年動輒570件左右,

案件數有點不堪負荷。

除了案件數量倍增的挑戰,還有長期存在的團體規模差異問題。詹恒表示,大型團體的勸募有專職人員處理,申請勸募沒什麼問題,但小型團體常是「校長兼撞鐘」,人力不足,申請作業難周全。

對此,勸募學者余孟勳認為,應推行分級管理機制,更細緻地針對不同規模的團體,討論適用何種管理標準。他說,防詐騙是勸募管理的初衷,小型團體的財務既沒有這麼複雜,接觸的捐款者也沒有這麼廣,應是輔導大於監管,避免帶給團體太大的負擔。

臺南大學行政管理系教授吳宗憲則認為,政府各單位輔導社團的資源有限,應多放在開設課程,提升團體作帳、募款等知能,以及設置人力補貼基金,給予實質的人力扶助,實質改善小規模團體的困境。

 

動團+捐款者+政府 一起為動物把關

法規規範與主管機關的監督與輔導固然重要,但他律作為最低限度的保障,常只在於管理有無揭露的「量」,難以管到捐款運用合不合理、動物是否受到幫助的「質」。力有未逮之處,則回到動保團體本身的自律,以及捐款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步落實,才可能彌補。

近年來,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推行的自律公約,可作為團體自律的檢視標準,除了要將財務資訊透明公開,還有多項指標包括理監事的決策與管理,所達成的服務效益與成果等,這些皆是動保團體帶給動物實質幫助的必要條件。

透明文06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15週年慶,也是一年一度的會員大會,聯盟長期推動公益團體財務透明及募款誠信等,加入聯盟的公益團體齊聚一起。圖片來源: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FB粉絲專頁。 

 

自律聯盟秘書長林依瑩表示,捐款者是推動團體做好自律的要角,

很大的力量要來自於捐款人,民眾對捐款的意識要提升。

當捐款者開始留意團體資訊揭露的程度,透過宣傳管道包括團體的自有平台或電子報、紙本刊物等,關注其財務狀況、使用情形、行動近況等,捐款者確實把關,就能促使團體做得更好,帶來正向循環。 

動保團體的受助者——動物不能替自己發聲,格外需要動保團體自律與主動揭露,以及外界監督把關。唯有當主管機關提供適切輔助,捐款者不盲捐,團體做好管理、善用財務、發揮影響力,才能為動物帶來實質的幫助。 

其中,服務成果是對外溝通與展現的關鍵,但成果抽象較難做量化整理,有的團體無心力處理,已揭露的團體也形式各異,對於捐款者而言,想了解動物受助的具體成果可能並非易事。 

延伸閱讀:【動保捐款大搜查3】近六成動保團體捐款成果未知,如何確保錢幫到牠?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