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怡君  編輯|朱翊瑄  設計|陳億瑞

西海岸的海上精靈 家園淨土難守

2022年1月21日,一隻臺灣的白海豚在臺南漁光島上岸,終結坎坷一生。學者 John Wang 暱稱牠為 Joker ,這名字來自嘴喙的一道傷疤,牠的身上也有其他異物纏繞之傷,正如牠的母親 Cupcake 一樣——那被網具緊勒變形的背鰭,像極了杯子蛋糕,是人類替牠塑造的非自然形狀。 Joker 首次學術紀錄是在2011年,那時還活潑健康;之後,牠持續與人類在海上相見,直至2016年再次目擊,身上多了顯而易見的傷,今年則是牠生命的終點。

第二篇 02Joker 死亡擱淺紀錄|照片來源:海洋保育署
第二篇 03Cupcake 受傷的背鰭。|照片來源:海洋保育署

「以臺灣(白海豚)目前的數字來講,再不做任何積極的保育措施,只是被動地減緩衝擊,(族群數量)一定就是逐年往下走。」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子皓直言,白海豚保育進程太過緩慢,未來難以樂觀看待。過去十多年來,負責白海豚保育的單位從林務局到海保署,持續進行生態調查與保育研究、研擬保育方針,然而目前落實的保育對策並不多。

這群生活在臺灣西部海域的中華白海豚,有學者判定為臺灣特有亞種註2。海洋保育署(以下簡稱海保署)署長黃向文說,「白海豚是一種指標物種,讓我們知道環境的變遷。」牠們身為頂級掠食者,要有健康的棲地、豐沛的食源才得以安身立命。海保署推估臺灣的白海豚僅存約50隻,小族群面對種種威脅格外脆弱,守住家園淨土是迫在眉睫的最後戰役。

第二篇 04一群白海豚在海上悠遊。|照片來源: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提供(張恒嘉拍攝)

保育進程緩慢 白海豚與安全的距離還很遠

「會有很多法令授權的開發案審核要做,這些是(重要棲息環境)沒有劃設以前,保育機關沒有權利的。」2020年海保署完成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劃設,黃向文表示,之後可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祭出保育管制措施。然而,劃設公告明定既有漁業利用照舊,並且截至2021年底海保署受訪時,仍未收到任何送件審查的開發案件,針對保育的管制措施形同還未上路

第二篇 05資料來源:農委會林務局中華白海豚研究計畫成果、海洋保育署臺灣海域白海豚保育專區|資料整理、設計製表:窩窩wuowuo

重要棲息環境從草擬到完成,耗時十年之久,延宕多年的主因在於「幅員遼闊、 影響對象複雜,受到包含漁民和開發單位等極大的阻力註4」。這些年來,保育主管機關持續向各部會、利害關係人溝通協調,未訂出確切臺灣的白海豚保育期程,直至十年過去,劃設才塵埃落定。

第二篇 06白海豚棲地緊鄰人為活動頻繁的西海岸,當中存在著許多利害關係人如漁民、開發業者、水上遊憩業者、沿海社區等。|圖片來源:海洋保育署臺灣海域白海豚保育專區

關於未來臺灣的白海豚保育期程規劃,黃向文並未具體回覆,僅言包括漁業、開發、污染等多重威脅防治不是單靠海保署可以做到,她也不把目標訂得太高,「至少管控這範圍(重要棲息環境)的一些影響因素⋯⋯

如果維持(白海豚)數量不下降,應該就是不錯的事情了。

海保署現有的白海豚保育規劃有哪些?註5

1. 監測研究

  • 成立白海豚保育專家小組

  • 擱淺個體資料及樣本與標本之搜集管理

  • 白海豚相關生態、生物及族群動態之研究

  • 擴大參與資訊共享

2. 棲地維護

  • 養護白海豚棲地範圍魚類資源

  • 減少環境污染

3. 人為衝擊管制

  • 劃設白海豚優先復育區

  • 減緩工程及開發行為之衝擊與影響

  • 減少漁撈作業之威脅

4. 保育教育宣導及在地參與

  • 提升我國整體海洋保育意識

  • 促進社區參與及保育意識

2015年研究註4推估白海豚族群約莫70到80隻,但現在則是下降到50隻左右。林子皓認為,目前的保育進程及規劃難有成效,「棲地品質好能逆轉,讓(白海豚)族群有機會往上增長,但現在是讓族群自然往下走,更不要說,白海豚目前還面臨很多人為開發的額外壓力。」

跨國學者專家估計註6臺灣的白海豚要脫離滅絕危機,須在15年內提升到100隻以上——目前數量差距有兩倍之多,除非保育行動更加積極,才有可能逆轉劣局。

保育下一步:行動與成效評估舉棋不定?

劃設重要棲息環境可說是保育的起點,但下一步還未明朗。2010年官方年度研究計畫提出劃設保護區註3,將白海豚繁殖育幼、覓食、社交等分佈熱區列為保育核心,在當中做更高強度管制。然而,這方向還未達共識,白海豚的保育行動仍多是紙上談兵,尚未具體執行。

第二篇 07海保署近年試圖找出「優先復育區」,2019年年度調查註7彙整過去臺灣的白海豚族群分佈研究分析,一共標出4處——大安溪口、臺中港、彰濱工業區近海、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預定地,建議優先劃為加強管制的核心保護區。|圖片來源:海洋保育署臺灣海域白海豚保育專區

海保署副署長吳龍靜對此表示,「這是後續進一步討論的問題。」但目前看來,他認為關鍵在於怎麼劃、怎麼管制,才能降低對漁民等利害關係人海域利用的影響,「怎麼規劃能真正發揮作用,不是劃了以後,沒有掌握到核心,限制就引起抱怨而已。」他說,要比對漁業利用現況的空間分布等,再著手規劃保育註7

此外,署長黃向文提出科學面的劃設難題,「鯨豚是高度洄游的物種,會跑的範圍蠻遠的,不好去劃小的區域,牠們不會只在這個地方。」要確立核心保護區,需要更嚴謹的科學論證,她認為,「統籌管理應會是比較好的做法。」

歷年研究調查顯示註8,臺灣的白海豚族群分佈存在著變動性,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副教授楊瑋誠說,多年來白海豚出沒的高發現區一直不定,外在環境的變化也可能引發更多變動,例如未來更大規模開發離岸風機,「假設施工頻度增加的話,可能族群分佈又會再變,這是一個動態。」他也不贊同管制限縮在小範圍區域之內,並認為,儘管利害關係人會帶來阻力,但白海豚數量已如此少,面對已知威脅仍應盡快行動。

第二篇 08白海豚生活在沿岸的近海水域。|照片來源:海洋保育署提供

林子皓則直言,劃設保護區不應變成救命「神話」,「每一個縣市、部會都必須以最積極的態度,思考哪些措施能進一步保護白海豚。」

並且盤點政策跟行動的同時,建立以保育為核心的監測指標也同樣重要,林子皓認為,「應透過目前已執行的研究,反映出白海豚棲地的生態指標,並檢討保育措施的成效。」例如白海豚棲息在河口淺水海域,鄰近河川受污染會影響其健康。儘管環保署水保處長期監測顯示,河川污染的整體情形有所改善,海保署也有監控河口水質,但相關污染防治實施後,應比對下游河口的生態環境是否改善,才能知道有無保育成效。

林子皓說,應有一套科學的保育檢核機制,逐年或每隔一段時間評估,邊執行邊滾動式修正,才能最大限度地回饋到白海豚身上。2021年度研究成果報告中註9,就首見以臺中港為例的生態風險評估,分析漁業卸貨、航運及漁船軌跡等相關資料,盤點威脅對白海豚的影響程度,可作為未來防治危害的參考依據。

第二篇 09臺中港的人為威脅與因素,對白海豚的影響有高有低。|圖片來源:110年度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委託研究計畫

白海豚保育主責換人當 研究調查出現斷層

過去白海豚調查研究較多累積在族群數量、族群分佈、所受威脅等,從2004年學界首次發布紀錄至今,奠定調查的基礎,黃向文表示,「跟其他物種比起來,牠的調查其實不算少。」

但研究多年打造的地基,卻面臨研究團隊及主管機關轉換之後,資料難以取得的問題。2018年保育白海豚的職責從林務局轉為海保署,承接監測數量變化的「個體資料庫」卻僅有拍攝的影像資料,未有累積十多年、個體辨識後的82隻photo-ID,不僅研究須從頭來過,資訊斷層也使數量的變化難測,黃向文坦言在「歸零」情況下,「長期趨勢很難在一、兩年內看到。」

往年林務局發包白海豚的官方研究計畫,由曾任臺灣大學生演所教授周蓮香主導的團隊執行,對於資料不完整的情形,林務局表示,「缺的地方應是老師那時候沒有提供,所以我們也沒有其他資料可以提供(海保署)。」委辦計畫依照委託項目提交,至於其他非林務局委託資料,則歸研究團隊另受委託做環評調查的開發業者所有。

「資料只有少數研究人員能使用,但完整的研究資料,卻沒有讓社會大眾公開取用的規劃。」林子皓認為,不論是受哪一方委託,若要避免監測資料無法完整重現,使資源有限的臺灣生態調查持續前進,「委託調查資料適度地看得到、找得到,並取用得到,會是未來的關鍵。」

目前,海保署將新建立的白海豚photo-ID上網公告,環保署也規劃業者提供環評初始研究資料,慢慢朝著資訊更公開的方向發展。

第二篇 10海保署成立至今,辨識個體累計共67隻。|圖片來源:海委會海保署臺灣白海豚個體資料庫

白海豚保育欠整合 相關部會各走各的路 

臺灣自詡為海洋國家,負責海域統籌管理的單位可說是晚起步,2018年專責海洋事務與政策推動的海委會甫成立,主責生態保育的海保署為轄下單位,原本散見於其他機關的保育相關政策,有待海保署統一規劃及運用。

白海豚的棲地廣闊、相關單位權責龐雜,重要棲息環境橫跨苗栗、臺中、彰化、雲林,各地方政府是推動保育的重要一環;中央部會除了海保署作為保育主管機關,還有替生態環境把關的環保署、負責漁業管理的漁業署、執行海上查緝的海巡署、開發能源的能源局以及海域軍演的國防部等皆有所相關。

「可能大家(各部會)的目標不太一樣,對我們來說白海豚是優先,對其他機關也許比較後面。」黃向文說跨部會的溝通合作,既是盤點各單位的相關政策,也是提升對白海豚的保育意識,「讓他們知道白海豚的存在、可以幫什麼忙,不管是主動或是被動的,並建立監測機制。」

但以現況而言,白海豚保育為主的統籌規劃還不完備,政策仍多以各自的單位願景為主,對保育的實質助益有待檢驗。 

第二篇 11潛水員於海底清除廢棄網具。|照片來源:漁業署提供

以漁業政策為例,白海豚深受漁業使用的網具所苦,研究發現註10高達3成的白海豚皆被網具纏繞受傷,光是漁業署近3年清理的廢棄漁網就重達77.7公噸,海裡充斥著死亡陷阱。其中,刺網是西部沿近海最大宗漁法,一張張網在海中可能勾到礁石或破損被棄置,白海豚不論是被誤捕或不小心纏上身,皆會造成傷亡。

漁業署約從30年前推展永續漁業,副署長王正芳說,2017年也開始輔導刺網漁船退場轉型,全臺總數12,882艘刺網船,至2021年有2,739艘退場。然而,若單看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範圍內的苗栗、臺中、彰化、雲林4個縣市,卻僅有92艘漁船退場,僅佔退場總數3%,與國際學者專家建議註6——白海豚棲地應「禁用刺網」,才能即時阻止數量繼續下降的目標差距甚大。

第二篇 12從2017年刺網漁船轉型退場政策推行以來,在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劃設範圍內——苗栗、臺中、彰化、雲林,目前僅有苗栗退場2艘,雲林退場90艘,佔比僅為全部刺網漁船退場數量的3.4%。|資料來源:漁業署提供。|數據統整、設計製表:窩窩wuowuo

另外,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污染較嚴重的新虎尾溪、北港溪,行政院環保署水保處簡任技正邱國書分析污染主要來自畜牧廢水,已制定將牛豬的糞尿轉為肥料利用、減少水污染,目標2025年年底,業者要達到5%的糞尿資源化處理,2029年年底達10%。海保署表示分工是「依法行政」,海洋歸海保署管、河川歸水保處管,然而,白海豚所處的河川下游出海口,畜牧政策推行的保育成效又該由誰評估?

第二篇 13依照環保署水保處監測資料,將全國重要河川污染程度分成未(稍)受污染、輕度污染、中度污染以及嚴重污染。近年來,全國重要河川的嚴重污染長度比率不超過5%,但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劃設範圍內,污染較嚴重的河川——新虎尾溪、北港溪,歷年來污染長度比率從未低於5%。|資料來源:環保署統計查詢網。|數據統整、設計製表:窩窩wuowuo

儘管白海豚保育不單是海保署的職責,但散落各處的保育對策缺乏統合,白海豚不一定能從中獲益。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前執行秘書許馨庭認為,問題主要在海委會、海保署的消極態度,「身為海洋保育的專職機構,立場不夠硬,可能覺得自己比較沒有資源,就只能做研究、做研究。」白海豚眼前的危機未解,主管機關須更積極面對。

白海豚SOS:也許將來不再見⋯⋯

從現在放眼未來,白海豚的處遇將如何?黃向文認為要盡量保持樂觀,盡可能地去做。今年看到一些年幼海豚,她是如此相信著,「生物本身有蠻強韌的生命力在。」

但長期從事鯨豚、海洋研究的學者們則相對悲觀,楊瑋誠從過往研究調查來看,曾目擊臺灣的白海豚身上多有外傷、皮膚病,他推斷現存的50幾隻個體「都是很辛苦的生活」,若保育不積極起來,「白海豚就是會一直往下走,只能說是苟延殘喘。」林子皓也認為,若棲地品質沒有明顯改善的話,「在我們有生之年牠一定會消失,這是非常高的機率。」

長年以來,人類活動的侵擾從未間斷,臺灣僅存的白海豚仍在西部海域載浮載沉。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是否還來得及,還給牠們安心棲息的家園?

海保署建置的個體資料庫中,白海豚photo-ID編號為OCA006及OCA057的個體不幸死亡擱淺。|照片來源:海洋保育署提供

 

繼續閱讀白海豚:鯨豚保育警世錄——倘若白海豚終在臺灣西海岸長眠

 


  • 註1: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成立於1964年,收錄全球超過142,500個物種,當中有超過40,000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為全球最具聲望的生物多樣性評估。紅皮書共有9個級別,分別為滅絕(EX, Extinct)、野外滅絕(EW, Extinct in the Wild)、極度瀕危(CR, Critically Endangered)、瀕危(EN, Endangered)、易危(VU, Vulnerable)、近危(NT, Near Threatened)、無危(LC, Least Concern)、數據缺乏(DD, Data Deficient)、未評估(NE, Not Evaluated)其中,極度瀕危、瀕危、易危又統稱受威脅(threatened)等級。
  • 註2:Wang, J.Y., Yang, S.C. and Hung, S.K. 2015. Diagnosability and description of a new subspecies of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 Sousa chinensis (Osbeck, 1765), from the Taiwan Strait. Zool. Stud. 54, 36. 15 pp.
  • 註3:周蓮香、李政諦、李培芬、高家俊、邵廣昭、莊慶達、陳孟仙、陳琪芳、魏瑞昌、楊瑋誠、 蔡惠卿,2010。中華白海豚族群生態、重要棲息環境及保護區方案規劃。99年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研究計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註4:周蓮香、陳琪芳,2015。中華白海豚族群生態與棲地環境噪音監測。103年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研究計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取自該計畫統整分析歷年研究調查中的白海豚族群數量。
  • 註5:海洋保育署臺灣海域白海豚保育專區「白海豚優先復育行動方案」列表。
  • 註6:Taylor, B.L., Araújo-Wang, C., Pei, K., Gerrodette, T., Rose, N.A., Bejder, L., Chan, H.-C., Chong, K., Nowacek, D., Schormans, E.K., Wang, J.Y., Winkler, R., Würsig, B. and Reeves, R.R. 2019. Recovery Plan for the Taiwanese White Dolphin (Sousa chinensis taiwanensis). Prepared at a workshop held at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London,Ontario, Canada, 28-31 August 2019. 33 pp.
  • 註7:白梅玲、連裕益,2019。臺灣西部沿海白海豚族群監測計畫成果報告書。108年度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委託研究計畫。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 註8:參閱自農委會林務局2009-2018年中華白海豚研究計畫成果。
  • 註9:劉威廷、黃彥婷、侯雯,2021。台灣西部沿海白海豚族群監測計畫成果報告書。110年度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委託研究計畫。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 註10:Slooten, E., Wang, J.Y., Dungan, S.Z., Forney, K.A., Hung, S.K., Jefferson, T.A., Riehl, K.N., Rojas-Bracho, L., Ross, P.S., Wee, A., Winkler, R., Yang, S.C. and Chen, A. 2013. Impacts of fisheries on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humpback dolphin (Sousa chinensis) population in the eastern Taiwan Strait. Endang. Species Res. 22, 99–114.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