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網站
ONEpage
豬跳車的運輸真相
臺灣每天約有600輛運豬車次,若乘以拍賣與屠宰的天數,每年最少有15萬車次,但為什麼豬會摔車?
記者說ep1
記者跟你說ep1
豬為何在國道跳車?
解密豬運輸的真相!
播放Play
記者說ep2
記者跟你說ep2
活體拍賣制度是什麼?
台灣豬的最後一哩路
播放Play
記者說ep3
記者跟你說ep3
屠體評級制度是什麼?
豬外銷的關鍵!
播放Play
影像敘事
ONEpage
肉豬的最後一哩路
但平安撐過運輸,直達拍賣市場的牠們,卻也得經歷一場「末日伸展秀」。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生態公安雙危機 民團聯合籲禁餵、勿回置遊蕩犬

Intro Image

首隻活體擱淺革龜成標本 漁網纏身傷重不治

Intro Image

人熊衝突升溫 日緊急持槍狩獵制度上路

 
 

 

電影《不存在的房間》中女主角遭人綁架強暴,生下一個小男孩,並與他一同被關在房間五年,在他們逃出房間以前,小男孩都以為世界只有房間那麼大──如同現實中被關在獸欄裡的動物寶寶,被迫與廣闊的世界隔離,而他們也許一輩子都沒有機會離開牢籠。

 

人,生而擁有人權、自由。當我們的人權和自由被剝奪、限縮時,我們可以大聲抗爭。但牠們呢?牠們的聲音,你聽見了嗎?這次跟著窩窩以及兩位講者──EMT李榮峰與朱家安談人與動物之間最理想的共存型態。

 

 

poster 

跨界對談 X 理想的共存

 

李榮峰:不要餵養流浪動物!

 

「我沒有很愛動物,但牠跟我們享有一樣的生存權。」李榮峰表示自己並沒有如大眾想像這麼愛犬愛貓,而是要求生命平權。從事救援工作這麼多年,他說自己有「救援癌」,因為他不願意在他所執行的任務上,看到有生命逝去。說到這,他談到自己手臂上的刺青。「我身上的每一個刺青都代表我沒救回來的一條生命,它不會消失,我永遠都會看到它、記得它。」

 

07 

談到餵養流浪動物,李榮峰表示餵養流浪動物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遠比人們的愛心來得更多。他認為這樣一廂情願的愛,可能是一個牢籠。李榮峰以前曾經看過有一位愛媽餵養流浪動物後,會噴水驅趕牠們,以前他並不理解背後的原因,至今終於明白:由於流浪動物群聚之後,可能會爭食物、爭地盤,互相攻擊對方、胡亂吠叫、造成髒亂,對附近的居民帶來許多困擾。

 

住戶不堪其擾最後只能請捕狗隊來抓,然而愛媽們並不曉得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只是不斷責罵居民沒有愛心,再去收容所將流浪犬隻領養出來,放回去繼續餵養。這樣惡性循環,最後受苦的是流浪動物們。甚至愛媽餵養動物,還讓吃狗肉的外籍勞工們因此得利,因為他們不用出飼料費,就可以得到肥美的狗肉。

 

「你一廂情願付出愛心,卻也剝奪牠們獵食的能力。所以你不能只有愛心,而是要發揮『智慧』。」李榮峰認為餵養也好TNR也好,只要沒有經過配套措施,就只會製造更多的問題跟衝突。「如果一直用動保人士的眼光去看動保,只會陷入泥淖。既然來到這個地方,我們要倒乾淨自己杯子裡的水,把自己的成見拿掉,去聽聽看不同領域的聲音。

 

李榮峰希望大家能發揮同理心,找到流浪動物與人們理想的共存環境。

 


 

朱家安:讓我們開放狗肉吧!

 

曾經在鳴人堂發表文章〈要保護毛小孩,就開放吃狗肉吧〉引起動保人士質疑浪潮的朱家安,其實本身有飼養寵物,也提倡動物權。朱家安認為動物應該受到道德保障和法律保障,而他認為不管人還是動物,該受到如何的保障,取決於他們對於怎樣的痛苦敏感。他以這兩個論點論述他的講題。

 

05

 

彼得‧辛格(Peter Singer)在《動物解放》一書提到公平考量原則(Equal consideration principle):在立法或做道德判斷時,不可以因為私人喜好偏愛某些個體或族群。這一點,大家基本上同意。接著朱家安提出道德地位(moral status):

 

slide

 

 

對於判斷道德地位,朱家安認為比起「有生命」、「有道德行為」等理由,「對痛苦有感」是比較漂亮的判準。他認為動物該受到如何的保障,取決於他們對於怎樣的痛苦敏感。以動物死前受到的傷害而言,比起屠宰場,如果狗被外籍勞工私宰,將受到更多的痛苦,因此如果可以合法購得狗肉,將會是減少動物痛苦的一種方式。「我希望減低狗的痛苦,如果宰殺無可避免,我希望可以有更好的方式。

  

在道德地位以外,人們其實還有其他理由善待動物,除了動物可以是特定人的財產(寵物),或是提出虐待動物會增長人的殘忍性格之科學理由,朱家安認為與動物建立長期的關係,是實現美好人生的一種方式。

 

探討倫理道德後,朱家安希望找出人與動物之間理想共存的解決方案。

 


 

打破牢籠來對談

 

03

 

ROUND 1. 食用狗肉的兩難

 

針對移工吃狗肉的議題,李火山認為那些釣到魚蝦把魚蝦拿起來拍照、吃牛排前拍照打卡的人,在他看來,與處理狗肉拍照的外籍勞工沒有差異。他認為吃是一種文化,當兩個文化有衝突時,應該想一些方法去解決。

 

「有一次我去辦案,發現地上有很多的毛髮,我以為他們在吃狗肉因此氣得破門而入,才發現他們在吃老鼠。」李榮峰發現外籍勞工的生存環境十分惡劣,因此當他們有機會取得食物,他們就會去吃。「其實台灣人殘害的動物比外勞還多,但人們往往只會看見他們殺了幾隻狗。」針對朱家安開放狗肉,他則表示飼養肉狗不太可行,因為有免費跟付費的差別,而且有些外籍勞工因為宗教習俗堅持不吃冷食。

 

朱家安則表示如果越南人不吃冷凍肉狗,是因為覺得殘忍殺的狗肉比較好吃,這會比較難解決,因為他們吃狗的宗旨,原則上與動物權相違。他也提出台灣的神豬文化其實也十分類似:為了將神豬祭祀給神明,不惜以不人道的方式灌食並限縮豬隻移動空間;祭祀過程中將神豬五花大綁,以長刀刺入喉嚨,讓豬隻掙扎直到失血致死,這樣的文化也極不人道。

 

要如何說服外籍勞工不隨便抓路上的流浪犬、不以殘忍的方式殺害狗?朱家安認為第一步要改善外勞薪資結構,讓他有經濟能力購買市面上的肉食;第二步要用科學證明以殘忍方式殺害的狗肉並不好吃,才有可能改變。

 

但我覺得排除外部成本,在台灣依然不容易取得狗肉、吃狗肉,是對越南人的歧視。」朱家安認為外部成本之所以不公平,是因為拿到好處的人跟犧牲的人不一樣;文化如果有外部成本,文化內部則需要改善跟思考。他表示現在台灣法律規定「不能宰殺貓狗」並不是歧視,但排除外部性(讓動物痛苦)後,法律卻依然規定不能宰殺貓狗,那就變成歧視,因為他們有需求,但法律卻不願意去回應。

 

延伸閱讀:吃狗事件所引發動保與移工的衝突,下一步怎麼走?

 


 

ROUND 2. 當教育成為畸形的展演

 

動物園的柵欄與海生館的水族箱對動物而言,皆是阻隔他們接觸廣闊世界的「不存在的獸欄」,然而又有多少人會注意到牠們的心聲?

 

「當我看到大家的目光都在可憐的流浪動物,我覺得不該,因為展演動物的數量跟痛苦其實更多。」朱家安表示如果動物園可以實踐更理想的生命教育,讓動物與人類親近,他會願意支持;然而,他對動物園目前的生命教育感到無感,因為人類永遠用自己的眼光看動物需要什麼。「我們接受殘忍的行為,讓動物處於不自然的狀態,是畸形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需要做到了解人對動物的需要,以及動物對人的需求。」他認為好的生命教育可藉由飼養寵物實現。在互動的過程中,人會學習到動物需要什麼並如何回饋,這樣的往返才是生命教育。

 

李榮峰先自招自己曾帶小朋友去動物園的經驗。當時他們一進動物園先逛台灣稀有動物區,聽到有父母對小孩說那是昨天的晚餐,他雖然覺得這樣也許會賦予一些教育意義,比如認識食物的原貌,但作用很小。「如果要認識動物、知道動物怎麼生活,看《動物星球》就好,你去動物園只會看到生病的動物。」他認為動物園的硬體設備若有改善,還是可以成為生命教育園區,但未來不要再加入新的動物。

 

 延伸閱讀:總是染血的櫻花季 ── 血色海灣之後

 


 

ROUND 3. 棄養是流浪犬的惡夢

 

明年2017年零安樂死政策正式上路,然而政策執行過快且粗糙,令許多動保人士感到擔憂。

 

「沒有配套措施的零安樂就不行,就如沒有配套措施的TNR。」李榮峰說以前民眾報案,捕狗隊就來抓,但問題犬抓不到,抓到的都是乖巧的狗,因此他認為改善收容所的第一步是精準捕捉。他也強調執行者的道德也十分重要,如果讓職業不道德的人去執行業務或照料動物,只會讓更多動物受苦。

 

接著他引用朋友的話,反問觀眾:規定全台灣都能養狗與規定全台灣不能養狗,你覺得哪一個的棄養情況會比較少?李榮峰的答案是後者。「一直提倡認養不會解決問題,因為認養總有一天會飽和,而且更多認養就有更多棄養。」因此他認為要真正改善收容所的問題,必須從源頭開始解決棄養的問題。

 

 延伸閱讀:《第十三日・眾生平等》為牠們許一個平等的諾言

 


 

ROUND 4. 人類不是萬物的主人

 

前面談及移工文化與動保人士的衝突,針對日前《野保法》的修改,是不是也存在原住民文化與野保的衝突呢?

 

朱家安認為「原住民老祖宗的打獵文化會避免讓動物絕種」不太可能,而且如果該文化有外部成本,就不能無線上綱。不過畢竟原住民是弱勢族群,因此處理這類的議題必須很小心。


「我們心中有野獸,偶爾我會想打破它獸欄,但不行,因為獸欄是道德與良知。不管原住民打獵的事情,先問自己關心多少。」李榮峰感嘆上帝創造人類成為世界的領袖,卻糟蹋土地、犧牲自然的區塊,因此他呼籲大家不要以為動物的絕跡與自己無關,應該放在心上並好好努力。「世界有一天會毀滅,我們只是努力延遲那天的到來。我想為那些看不見的後代努力,努力燃燒自己,為其他生命創造福祉。

 

《十二夜》導演Raye曾說:「所有的運動與主義是提醒我們在使用的過程,要反省跟改正。」凡事不是要偏激選擇一個答案,而是要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藉由對談,李榮峰肯定朱家安的說法,可以讓更多人用不一樣的方式思考;而朱家安也感謝李榮峰的分享,讓他的論點可以修正得更好。

 


 

窩觀點

 

06

 

講座結束之後,其中一位夥伴突然地問:為什麼當初會想邀請這兩位講者?感覺兩個人很難聯想在一起。其實窩編一開始紀錄講座的時候,也很擔心講者們各說各話、無法聚焦。然而,窩編原本的疑慮在講座進行之中,逐漸消弭。

 

李榮峰熱血地從事動物救援,但他說他並不是因為熱愛動物,而是希望追求生命平權而努力;朱家安理性地分析道德和動物權,提出看似爭議的論點,背後有著不希望動物受更多苦的心。對動物的關懷,讓兩條看似無法交集的平行線,產生交集。

 

不是要追求最好的方案,而是追求更好的答案,嚮往更好的生命品質。因此我們,才會在這裡相遇。

 

吃葷或吃素都可以討論,但追求動物福利食品是一種堅持;保留動物園或否都可以討論,但反對不人道對待展演動物是一種信念;任何論點的支持或反對都可以討論,但為牠們努力發聲,是一種愛。我們需要核心價值,也需要實踐理性,所以不要迷失在自己的正義裡,不要迷失在自己的激情與憤怒裡,更不要迷失在自己的標準答案裡。

 

珍貴的不是生命,而是意識。在顛顛簸簸的動保道路上,我們期待更多聲音回應,也期待更多的人加入我們的行列,期許未來能激起一些火花,找尋更多的出路。

 

01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