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窩窩
記者|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

全台僅存2家海豚秀即將落幕!今年(2024年)7月29日《動物展演管理辦法》修正後,陸域及海洋保育類動物展演更加嚴格,海豚秀的活動也隨之一併管理,其動物展示、表演內容都必須經過主管機關同意,加上業者配合輔導轉型,現已有的海豚秀將走入歷史。 

違反天性搖呼拉圈、親吻觀眾,海豚秀是不合理還是已成常態?

2023年12月13日,動保團體曾以「海豚互動是反教育」、「海豚表演是虐待」等訴求於行政院前呼籲海域保育類動物應禁止商業表演。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認為:「鯨豚有高度發展的大腦,複雜的情緒和表現,對痛苦的感知力也相對高,因此與別的海洋生物比起,會將其列在動物福利必須優先考慮的名單!」他們也表示,圈養海豚除了動物福利不良外,也恐造成野外族群消失、個體死亡緊迫等不必要的傷亡。 

當時抗議現場指出,野柳海洋世界以及遠雄海洋公園至今仍有數十隻海豚,需要表演背負工作人員、搖呼拉圈、甚至用尾鰭行走等不符合動物天性的方式進行表演。更指出遊客甚至付費就能指示海豚親吻臉頰、手掌、發出海豚音或繞圈。動保團體表示:「這些都已明顯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4條:保育類野生動物之活體,應以教育、學術研究之用為限。」

不過,野柳海洋世界為此發布聲明表示:「目前野柳海洋公園雖仍有海豚展演許可,但已以動物基本習性、生態體貌特徵及野外擱淺救援的方向進行動態展示。」然而根據遊客的2024年7月的網誌,內容仍有寫道購票時,櫃檯會詢問是否要買海豚親親票。 

而根據窩窩《海洋展演》海豚傳說——遠雄海洋公園的圈養展演》報導,遠雄海洋公園的「海豚傳說——跳浪奇緣」,劇本僅剩依指令跳躍、定點靜止、水中旋轉、醫療檢查模擬等項目,容易引起爭議的項目如訓練師騎乘海豚、搖呼拉圈、親吻觀眾等橋段,2013年後已經刪除。 

儘管有相關修正,海豚秀的表演還是令不少民眾詬病。

20240827news 01取自窩窩報導《牠們與大海的距離——鯨豚綁票事件》|圖片來源:窩窩繪製 

配合新制《展演法》與轉型,海豚秀將退場 

其實海豚秀的轉型過程並不容易,2023年9月26日,農業部已函釋明定「陸域保育野生動物禁表演及與人互動」,言明為落實保育類動物應特別保育、禁止過度利用,包含「表演及與人互動行為等商業目的」作為,否則可能加劇原生地非法獵捕。不過這只侷限在陸域保育類動物,海豚、小白鯨等海域保育類動物卻無受同等規範。 

聰明的海洋保育類動物海豚,長年被迫進行表演賺錢,備具爭議。因此在農業部為陸域保育野生動物函釋後,2023年11月7日陳椒華與其他12位立委共同連署,臨時提案「海委會應函釋海域保育類動物不應進行商業性表演及與人互動」,呼籲主管機關海洋委員會函釋回覆海域保育類動物應禁止商業表演。 

當時,同年12月5日,海洋委員會僅以書面答覆野柳海洋世界及遠雄海洋公園皆有取得地方主管機關的同意以進行陳列、展演,未違反野保法規定,並表示:「本會支持不應以海洋野生動物表演或與人互動,但考量《野生動物保育法》、《動物保護法》、《動物展演管理辦法》皆未明確限制海域保育類動物不可進行表演,未來將與農業部推動《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法工作,讓地方政府有所依循執行。」 

目前,「野柳海洋世界」以及「遠雄海洋公園」是台灣仍現存的海豚秀表演之展館,這兩家業者的展演許可證將於2026年到期。

而由於根據新制《動物展演管理辦法》第5條之2項第8款:展演之動物屬野生動物保育法應申請同意證明文件,以及第6條最後一項:展演之動物屬野生動物保育法應申請主管機關同意者,展演方式,應以該主管機關同意陳列、展示之內容為限。因此修法後納入野保法範疇,海豚秀的表演也被更加嚴格管理。 

海洋動物主管機關的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副署長吳龍靜告訴中央社表示,由於《動物展演管理辦法》已修正完成,所以海洋保育類動物則不會再比照陸域的方式,做出函釋比照辦理。不過將會因應新的法規並輔導業者轉型。

輔導業者的部分,海洋保育署也於今年(2024年)2月17日籌組「海洋保育類鯨豚展演轉型輔導小組」,輔導業者在許可證到期前轉型,調整不適當、非必要的海豚互動表演。而兩家業者都願意配合做相關調整,此外根據《野保法》24條,非經同意也不能再引入保育類鯨豚圈養! 

野柳海洋世界表示:「目前雖仍有海豚展演許可,但已體認並將放棄過去馬戲團式表演內容,逐漸轉型教育性質的動態展示。」而遠雄海洋公園則做出承諾:「2026年展演許可證到期將不會再申請,將正式退場,讓海豚『退休』,並提前於2025年底熄燈。」 

展演法修法後,動物展演規範更精準嚴格!

新制《動物展演管理辦法》上路後,不只是海豚秀的管理與限制更嚴格,本次修法重點之一,還有要求地方主管機關審查營運計畫書時,應至少1次現場實際勘查,並由3位以上專家協助提供專業意見,且展演動物物種對應領域之專家學者應至少1人。相較修法前,修法後營運計畫書的交遞,多了至現場勘查的必要性,以及對應物種的專家學者協助提供意見。 

此外,對於展演場所的評鑑原訂每2年1次以上、稽查每年1次。現改為每年需稽查1次展演動物的營業場所、紀錄及管理情形,評鑑則從每2年1次改為每3年至少1次。

至於為何會降低評鑑頻率,修正條文說明:「為考量新制動物展演評鑑之執行規劃、準備工作較為複雜,及地方主管機關執行之量能,因此才改為至少三年一次,並且鼓勵業者加入國際或區域性動物園暨水族館組織。」加入國際組織後,則可依該組織評鑑機制辦理,免於評鑑。 

原先法條規定不得展演的動物,僅限罹患法定動物傳染病以及年老、傷病、懷孕、生產、哺乳、健康情形不佳或有異常行為的動物,現行法條則增加未離乳的哺乳動物,或未能自行取食的幼雛不得參與表演或與人互動。

那以後就不能餵食小鹿、小羊了嗎?新制法規補充,未離乳及未自行取食的動物,原則上不應進行表演或與人互動,但若有辦理動物倫理、福利、保護或野生動物保育相關活動或教育訓練,須經過地方政府同意才能展演。

而法規對於動物展演場所的設施要求,也更加細緻!原條文僅簡單要求展演場展演場設施需符合動物生理需求及基本習性,修正後則增加應設置動物飲水、飲食、休息、躲藏,並具備動物行為豐富化功能,以確保動物受到妥善照顧及保護。

20240827news 03營運計畫書遞交時,主管機關必須至現場實地勘查至少一次。圖片來源:動物展演管理辦法修正總說明及條文對照表

海獅表演繼續,海豚舒服退休?難道不可以野放嗎?

以遠雄海洋公園來說,目前展示動物還有水獺、海牛、海獅等,退場後的海洋劇場,也將會轉為鯨豚救援教育基地目標改建。不過除了海豚秀以外,也尙有海獅劇場表演,遠雄回應窩窩記者,目前僅有海豚表演將進行轉型,海獅表演不影響,也就是說未來海獅表演仍會繼續。而野柳海洋公園的海獅表演,則尚不清楚是否會繼續。 

遠雄目前尚有5隻海豚仍從事表演活動,包含為花紋海豚以及瓶鼻海豚。園方表示:「牠們都是雌性,來自日本,如今都是成年海豚,依人類年歲換算已是高齡。」但具體年紀遠雄並未向窩窩記者透露。野柳海洋公園則仍有9隻印太瓶鼻海豚。 

根據研究註一圈養鯨豚的壽命大多會比野外鯨豚短,因為圈養環境的壓力關係,社交及生活較不理想,像是雄性虎鯨在野外平均壽命約為60歲,雌性則介於80~90歲,但圈養環境下卻降至35歲;而野外白鯨則可活約35~50歲,圈養則降至30~50歲之間。不過,近年因醫療技術提升,部分圈養瓶鼻海豚壽命有比較長註二,在野外的瓶鼻海豚平均壽命為40歲,圈養降至平均30歲,但部分可延長至50歲。

對於圈養海豚的壽命,臺大獸醫學院教授/中華鯨豚協會前理事長楊瑋誠向窩窩記者進一步補充:「我認為圈養海豚的話,30多歲就算相當高齡,以香港海洋公園的海豚來說,也是35歲就發新聞稿說明老化退休了。」

海豚秀退場引發譁然,但對於這些海豚的未來,不少民眾好奇,不圈養的話,是不可以回歸大海、自由自在游泳?遠雄表示:「水域動物適應需要時間,從小圈養的海豚,不適合貿然野放。」

楊瑋誠曾於窩窩《海洋展演》死了七隻白鯨後——海生館的轉型之路》報導中受訪提醒:「圈養鯨豚的野放案例太少、需要評估的條件太多,除了動物個體的年紀、生理狀態外,待在圈養環境的年限、受到的訓練、與訓練員和動物的互動等都需要評估。」2013年,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又名:屏東海生館)就曾因野放飼養了8年的鯨鯊,而發生鯨鯊擱淺死亡的悲劇。 

若無要野放,原本的海豚又該何去何從呢?遠雄表示:「海豚將會退休,並且​​將打造海洋主題遊育園並實現鯨豚救援教育基地願景,此救援基地與教育展示與研究所用,不只讓救援的動物們能後送到遠雄海洋公園受到照護,這幾年已陸續派出人員協助救援。」不過救援的動物畢竟是對外救援進來,既有的海豚將如何進行教育展示以及退休,遠雄並未向窩窩記者透露。 

此外,野外的海豚被救援至海生館,要注意的更有疾病防治、寄生蟲避免相互傳染問題,楊瑋誠提醒:「救援擱淺海豚不是小事,但萬一傳染疾病給圈養的海豚該怎麼辦?」

而對於同樣被作為展演動物的海獅,從過往至今,頂球、拍手等非自然行為的演出仍持續不歇,其動物福利被關注的程度相較海豚卻更少,楊瑋誠提醒同樣為海洋哺乳類的牠們也需要被重視。

20240828news 00本次農業部的轉型輔導僅針對海豚秀,並未包含海獅表演。圖片來源:窩窩
註一:Mason, G. J. (2010). Species differences in responses to captivity: stress, welfare and the comparative method.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5(12), 713-721.
註二:Jiang, Y., Lück, M., & Parsons, E. C. M. (2007). Public awareness, education, and marine mammals in captivity. Tourism Review International, 11(3), 237-249.

不用表演後,對海豚來說會太無聊嗎?從常態表演轉為展示的注意須知

原本都常態性進行表演的海豚,若突然僅待在水缸裡游泳、展示,少了過往的與訓練員的互動,是否又有可能造成負面影響呢?

對此楊瑋誠表示不只擔心而是相當害怕:「海豚會不會只是被餵飽就結束了,也就是純展示,這樣的話我很怕牠們很快生命就消逝了。」若僅是改為純餵食海豚,而降低訓練員與海豚互動及訓練,這樣的轉變對聰明海豚來說,可能是相當大的變化。

楊瑋誠強調:「以無法野放的前提下,並以動物的福利的角度來看的話,我支持的是『動態展示』。」與純展示不同,動態展示是由訓練師(而非民眾)與動物進行的訓練表演。這類的訓練表演並非如要求海豚頂球、與遊客親親等非自然行為,而是以動物原有的自然天性去做互動。

「如果訓練師教海豚,很快地在水池繞一圈,這樣是不是一個自然行為?我認為是的,如此遊客就可以知道原來海豚可以游這麼快、跳這麼高,但跳起來不用去頂球!就只是純游泳與跳躍。」如此的想法是以海豚動物福利為主的訓練,而非為了取悅人類的表演,楊瑋誠呼籲道。

因疫情而沒了遊客,屏東海生館小白鯨卻意外受影響!

海豚秀的結束,並非現在因為法規才開始,2014年1月,屏東海生館因小白鯨Blue的猝死,在各方壓力之下全面禁止小白鯨的展演,館內尚存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包括小白鯨和海豹,都已經不再進行任何的展演活動,僅有單純的動物展示。 

但10年過去了,這些小白鯨是否有因為結束了展演活動以及表演,轉為動物展示而更好了呢?楊瑋誠表示,雖然目前沒有對外的動物動態展示,不過屏東海生館的小白鯨與照護員的互動,相關的研究團隊仍是有在持續關注以及要求的。

對於小白鯨的展示與遊客的影響與關聯,楊瑋誠以一份碩士論文研究註三為例,他們意外地發現,因新冠疫情而少了遊客,小白鯨竟似乎出現異常的行為!

根據此研究顯示,2021年5月屏東海生館曾因COVID-19疫情而暫停對外開放,自海生館開館以來,從未有整日無遊客的情形,突然連續多日無遊客的情形下,研究團隊發現白鯨竟有在展缸中出現快速來回游動的情形,以及發出呼叫聲!

不只如此,當小白鯨久違看到人靠近,出現盯著人看的模樣以及發出呼叫聲。研究團隊表示:「這是之前有遊客時,從未觀察到的行為,我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白鯨已經習慣每天都有許多遊客出現,突然多日無燈光、背景音、遊客,出現的過往沒有的異常行為。」這也讓研究團隊推測,遊客的存在對於圈養的鯨豚說,也許是豐富化的一個工具。

20240828news 01「因為野生的鯨豚在大海中,每天就是會花大量的時間探索環境跟社交互動。」楊瑋誠說。|圖片來源:CC2.0-BY-鵬智 Bird 賴 Lai

楊瑋誠認為海豚秀的存在與否,甚或至人類是否需要展演動物,已是倫理面的討論。「一下子要轉為沒有任何動物被圈養,可能還需要時間,但以現階段仍有圈養動物的狀況下,我們能做的應該是讓圈養環境變得更好,確保牠們的動物福利。」

根據法規,展演場所指動物供展示、表演或與人互動之展演空間,及該動物飼養之營業場所。因此動物展演場域其實不僅限於動物園、水族館,休閒農場也屬於此類。身為消費者,建議前往展演場所前多做功課,觀察店家是否注重展演動物福利,並詢問是否具有「動物展演許可證」,若店家不具許可證,則可通報1999或當地動保主管機關檢舉!

根據窩窩記者詢問,遠雄海洋公園生海豚秀的最後表演預計於2025年年底熄燈,而野柳海洋世界僅對外表示會轉型為動態展示,但並未透露動態展示內容及是否有取消展演許可的規劃。當未來不再有海豚的不自然表演,也願既存海豚們能維持良好的圈養環境以及動物福利。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