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林業與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吳志典攝)。
記者|陳怡潔 編輯|蘇于寬
巴氏銀鮈(Squalidus banarescui)是台灣一級保育類淡水魚,目前侷限棲息在烏溪與貓羅溪中游,一段長度僅5至10公里的河段。這片小小的棲地,還因為水利工程與極端氣候影響,不斷受到干擾,使巴氏銀鮈面臨高度滅絕風險。
為了挽救這個珍貴物種,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2018年展開保育行動,由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調查分布與族群現況、評估威脅,並制定出對策。
2022年起,巴氏銀鮈開始推行域外保育行動,由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分署在歷史棲地範圍內設置庇護池,由保育學會維護管理。過往三年,研究團隊都在烏溪乾涸時期搶救魚群,讓牠們暫居庇護池,這些被救援的魚隻不僅成功存活,還自然繁殖,於豐水期再回放至天然水域,為族群爭取了一線生機。
(延伸閱讀:從赤腹游蛇到石虎,域外保育如何搶救瀕危動物?)
最新的好消息是,南投縣私立德安啟智教養院內新增了一處庇護池,補足貓羅溪支流缺乏庇護場域的空缺,院生也透過參與魚群照護培養專注力與責任感,讓保育與社福實現雙贏。
南投縣私立德安啟智教養院水池曾滿是外來魚種,由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帶領院生整理環境及移除外來種後,如今成了巴氏銀鮈的庇護池。圖片來源:林業與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
人類活動改變河川 巴氏銀鮈不再能「自由避難」
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林文隆說明,巴氏銀鮈主要棲息在伏流水形成的湧泉溪,這類環境本就稀少且不穩定;保育團隊目前制定了一套作業流程,當評估斷流水長度不到20公尺、水深度僅不到20公分時,便立即啟動救援,將魚群移置庇護池,並於豐水期回放:「在目前極端氣候與河川擾動高的條件下,這是維持巴氏銀鮈野外族群較可行的辦法。」
這套模式已經施行兩年,成效顯著。以2024年為例,共救援約45尾巴氏銀鮈入池,並於豐水期回放578尾至原棲地;今(2025)年則在年初枯水期救援約26尾個體,隨後自4月豐水期至7月21日,共計回放1613尾巴氏銀鮈回到烏溪流域。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指出,淡水魚活動範圍侷限於水域,對水文、溪流連通性和水質變動極為敏感,一旦環境被干擾,族群就可能迅速衰退甚至局部滅絕!目前,巴氏銀鮈受到水利工程、橫斷構造物與極端氣候影響,棲地減少、遷移機會受限,因此不僅需要持續監測,更要在必要時刻啟動救援和庇護,以維持種源。
台灣的現在的河川不可能說放著不管,魚就會自己回來。
林文隆直言,人類活動已經改變了河川原本的面貌,堤防限縮了河川左右擺盪的面積,固床工與取水設施又使跳躍能力低的巴氏銀鮈被限制在烏溪橋以下,無法在上下游間的縱向移動,而極端氣候又迫使水利工程必須進行,種種因素疊加,若沒有救援和庇護,巴氏銀鮈恐將走向滅絕。
目前巴氏銀鮈的7處庇護池,絕大多數位於烏溪流域。林文隆說明,為方便與工程單位溝通,他以堤防位置劃分域內與域外,將7處庇護池分為1處域內庇護池與6處域外庇護池,但事實上除了緊鄰海邊、不接近溪流水域的水產試驗所庇護池,其餘庇護池皆位於物種的天然歷史棲地內,這樣可以避免救援的魚隻無意間進入其他溪流流域,變成「本土外來種*」。
*本土外來種:台灣許多物種因地理隔絕而僅限於特定區域分布,若這些原本只存在於特定範圍的生物,因人為活動被移到其他區域(例如從西部引入東部),並建立族群,就成為「本土外來種」。
而除了庇護池選址有講究,巴氏銀鮈在豐水期的放流地點也必須選在原棲地或同一水系的合適水域,並在放流後持續監測環境變化。
南投分署強調,巴氏銀鮈的放流是一項高度專業的保育工作,絕不是隨意的「放生」!呼籲民眾不要自行放流魚隻,應先諮詢政府或學術單位,否則魚隻可能因環境不符而無法存活,甚至引發物種競爭、疾病傳播與基因污染等問題,讓原本的好意演變成生態災難。
巴氏銀鮈目前共有7處庇護池,除了緊鄰海邊、不接近溪流水域的水產試驗所庇護池,其餘皆位於烏溪流域。圖片來源:林文隆。
救援庇護是短期手段 長期目標:讓巴士銀鮈重新在溪流中悠遊
南投分署表示,救援庇護只是短期手段,長遠之計是要維護原棲地與利用適宜棲地,使巴氏銀鮈能安居在自然環境中。
目前,南投分署已與保育學會、工程單位合作,研擬試行施工期間的保育流程,減輕工程對烏溪保育魚種的衝擊,共同維護族群存續。「保育策略雖然由保育機關擬訂,但水利治理屬經濟部職責。」林文隆指出,水利工程有其必要性,淡水魚保育亟需跨部門合作,才能務實推進。
同時,南投分署也在2024年與地方政府、水利單位、農業單位、在地社區等多方達成共識,在臨時庇護系統與人工照護技術成熟後,將魚隻放流至經過評估的潛在棲地,以改善其分布受限的脆弱處境。
林文隆指出,今年3月已在烏溪上游眉溪放流201尾巴氏銀鮈,該地不僅符合棲地條件,也是此物種的發現地;令人欣喜的是,後續已有民眾於該溪段活動時觀察到巴氏銀鮈。未來,保育團隊不排除在貓羅溪上游嘗試放流,而本次新增的德安啟智教養院庇護池將因地利之便,成為重要據點。
南投分署長李政賢表示,巴氏銀鮈保育透過國土生態綠網平台整合資源、跨界協力,正在各界協力下穩步前行,未來將持續滾動式檢討與調整策略,攜手守護國土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