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總統府。
記者|陳怡潔 編輯|蘇于寬
亞洲動物保護大會(Asia for Animals Conference, AfA)為亞太區最大規模的動物保護國際會議,今(2025)年首度在台舉行,8月26日於台北揭幕。總統賴清德出席致詞,回顧近年政策成果;然而,他將「零安樂死」視為政績的說法,卻觸及敏感爭議,遭批此政策不僅未能提升遊蕩動物之動物福利,更忽視其對公共安全與生態的負面影響。
賴清德表示,自己身為醫師,特別關注「疾病防治」議題,因此農業部於2023年設立「動物保護司」,推動落實人類與動物健康相互依存的「One Health」理念。他也指出,中央與地方政府持續與動保團體合作,推動人道捕捉、絕育,以降低遊蕩動物數量,並分享在臺南市長任期間,曾積極推動「零撲殺、零安樂死」,將一年逾1.2萬隻犬隻安樂死數量降至零,強調「這是基於對生命的尊重」。
「挺挺動物應援團」創辦人劉偉蘋呼籲社會應正視「零撲殺」政策的盲點:「零撲殺從來不等於零死亡。」並指出由於人類在伴侶動物管理上的失能與失責,大量犬貓仍在街頭自生自滅、持續繁殖,不僅造成流浪動物受苦,也威脅野生動物生存。
她直言:「零撲殺真的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並請求政治人物,不應再誤導大眾把「零撲殺、零安樂」視為動保成就:「完全不是彰顯人類的善心,而是只管自己感受,卻無視動物因我們逃避問題、不願意好好檢討處理下的更大量死亡。」
本次大會的共同主辦單位之一——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也在「遊蕩動物管理」報吿環節以〈動情的理性〉為題發表演說。她引述總統賴清德的致詞破題:「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強調沒有安樂死的國家,但目前遊蕩犬的處境卻是台灣社會必須反省與超越的議題」
陳玉敏回顧犬隻在台灣社會中的角色變化,由食用轉為寵物,龐大的遊蕩犬群卻始終面臨缺乏動物福利的捕捉與移除。她強調,動社自參與推動《動物保護法》立法以來,始終期待建立更完整的動保制度,也將國外專業的安樂死手段引進台灣,以期改善政策缺口。
然而,2017年動保法修法後,零撲殺政策上路,並在實務執行中演變為零安樂死。 然而,陳玉敏指出痛苦仍存在:「現在的 No Kill 不是不死,而是換一種方式。」更比喻將零撲殺視為政績好似「國王的新衣」,未能反映實情。
「台灣現在狀況面臨的是No kill之後,我們連重病的狗都不安樂死。」陳玉敏舉例,曾經在收容所目賭一隻動物福利不佳的犬隻,向所方提問是否能執行安樂死:「他(收容所)跟我說不行,安樂就會被罵,所以這隻狗,牠就只能繼續折磨,再讓牠自己死掉。」
陳玉敏指出,零撲殺雖遏止了因收容量不足而安樂死犬隻的行為,卻未解決根本問題。為了緩解收容量不足,當前政府大量回置或野放犬隻,她批評此舉形同「政府帶頭棄養」:「台灣動保法規定,棄養是有罰則的,可是因為不能安樂死,所以我們的政府自己把狗結紮之後,丟到街上去。」
另一方面,政府推出多種方案鼓勵認養,卻導致部分犬隻淪為缺乏動物福利的籠鏈犬。收容所爆量的現況,也助長一些未能妥善照護動物的「私人收容所」,持續利用犬隻慘況募款:「政府不敢取締,為什麼?因為取締後,這些狗沒有地方去。」
而長期以來,遊蕩犬數量未能減少,佔用社會資源甚廣。政府自109年至112年編列新台幣862,688,000元預算強化零撲殺配套政策,也編列大量預算擴增收容所,卻也使經濟動物、實驗動物可用的動保資源遭壓縮。
大量遊蕩犬也衍生了犬獸衝突與人犬衝突,甚至在情緒激化下造成對動物的傷害,陳玉敏以被毒死的遊蕩犬為例說明:「不是不死,只是換一種方式。」她也提及永安犬襲致人死亡事件後,民間在網路公共平台發起提案,要求恢復收容所安樂死。
我認為動物保護中,動物如何死亡也是牠生命的一部分。
陳玉敏如此說道。但她強調,比起聚焦於安樂死,更應全面檢視系統、共尋解方,也提醒台灣若恢復安樂死,可能將面臨困境:「這幾年我們收容所的獸醫不願意做安樂死,現有安樂死全部都是委託外部執行。也就是說,其實我們的器材、設備、工具都不完備。」
對此,「落實收容所人道安樂死,強化飼主責任管理,餵食者同管領人應依動保法承擔飼主責任」的提案民眾向窩窩記者表示:
台灣真正不完備的是對安樂死和動物福利的觀念與認知。
他呼籲,應去除安樂死的污名化,勿以濫情凌駕專業,更指出過去雖有動保團體聲明接受符合條件的安樂死,但至今未有相關團體致力提升民眾對此議題的認知。
同時,提案民眾也再次強調,本次提案並非要求收容所「恢復」無差別安樂死,而是要求落實《動物保護法》第12條,使符合安樂條件的動物得以善終,也讓適合進入家庭的動物獲得更多資源,最終目標是讓收容所回歸中繼站的定位。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於9月1日發布聲明,指出「零安樂」迷思下,人、野生動物與動物福利陷入三輸困局。2024年全國動物收容所執行人道安樂僅百分之一,導致收容所內老病傷殘的動物持續受苦,而在外遊蕩的動物則長期面臨皮膚病、寄生蟲等疾病,缺乏乾淨食物與飲水,看似自由,實則處境悲慘。
為野生動物而走行動聯盟亦於同日發聲,針對總統賴清德的致詞提出提醒:
對於無法康復的動物,人道安樂是動物福利考量下的一個重要醫療選項。
聯盟指出,全面禁止安樂死會使痛苦無限延長,並援引監察院111年調查報告,揭露在「零撲殺」聲浪下,收容所寧可任由動物病死,也不願執行安樂死。該聯盟現正號召民眾致電各大政黨表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