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芷晴 編輯|朱翊瑄 設計、 插畫|郭嘉惠
然而目前臺灣動保團體成果報告公開的狀況如何?成果報告真的有那麼重要嗎,還是有別的替代方式可以確保捐款者的愛心真正幫助到動物呢?
你知道嗎⋯⋯近6成的動保團體未主動公開成果報告
雖然法律沒有規範被動收受捐款的使用成果,部分動保團體會透過自家的官方網站、社群平台、電子信箱或紙本等形式自行公開捐款使用過程與幫助動物的紀錄,供支持他們的民眾了解行動成果。
然而,未自行公開的團體有多少呢?根據2021年《臺灣百家立案動保團體調查》註一,發現105個公開勸募或收受捐款註二的團體中,有近6成團體沒有固定自主公開成果報告!捐款人難以得知動物實際受幫助的成效。
就公開勸募行為來說,《公益勸募條例》規定各團體成果報告應在勸募專案結束後的三十天內交由衛生福利部進行備查。衛生福利部時任社工司詹恒科長表示:「團體上傳備查資料,衛福部在『公益勸募管理系統』上呈現公告,其實也是一種公開的意思。」也就是說,民眾若無法透過勸募團體了解捐款使用紀錄,亦可以上勸募管理系統查看。
-
註一:《臺灣百家立案動保團體調查》由窩窩調查製作,透過司法院「法人及夫妻財產登記公告查詢」網站,使用「動物、動保、犬、貓、中途」等多個動物保護關鍵字,找到全台125間以合法登記立案的動保團體,進行聯繫詢問協會公開資料。
-
註二:善款來源可分為公益團體主動公開募款,即為「勸募」;公益團體被動收到民眾自行捐款,即為「受捐」。其中受捐只要為合法立案登記的團體皆可收取,《公益勸募條例》中並無相關成果報告公開規範。
想了解動保團體有無揭露成果報告,可以善用公益勸募管理系統進行查詢。|設計製表:窩窩wuowuo
此外,衛福部更提供成果報告書範例供勸募團體參考使用,大抵上內容需具備募款目的、使用期間、許可文號以及收支出明細。
但儘管有法律的規範與參照範例,已上傳「成果報告」的動保團體中,可發現其普遍性及內容精細度,卻有很大的差異⋯⋯。
有些動保團體的成果報告可高達數十甚至數百頁,詳載著過去一年的工作情形,如幫助了多少隻動物,或是舉辦幾場演講等;有些動保團體則簡略紀要,或僅公開芳名錄,未詳述服務成效等等。截圖取自|臺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臺灣浪愛重生工作犬貓協會。|設計製表:窩窩wuowuo
在成果公開的精細度上,詹恒說明:
我們並沒有去特別要求成果報告的內容,我們認為寫的比較詳細,民眾會更相信團體的執行能力,反之,若寫得很草率,其實也會影響到之後的募款的情形。
由於主管單位並沒有硬性規定要詳載工作成果,就算捐款用途以一句話呈現,也算過關,但這樣的公開方式對捐款者來說,卻可能稍嫌不足。而實際至此系統查看近五年衛福部成果公告狀況,更發現2017年後已公開的動保勸募計畫成果報告十分稀少,顯示官方更新速度緩慢!
詹恒回應:「沒有資料的原因,可能有幾個,第一可能是他還在跑,或是退補件未完成,而退補件耽擱原因可能與修改次數,或是時間太久換承辦有關。」而窩窩逐一詢問臺灣百家動保團體,不少小型動保團體亦談到衛福部的上傳成果報告備查的難處:經常需往返多次找到修改細微之處,或因法律規範背景知識缺乏、執行行政作業較為困難,難以即時上傳。
「一般民眾的意識也沒有那麼高,也不會真的去查。那他就有放就放,沒放也就算了這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服務推廣組前督導陳育展更提醒,
官方成果報告上傳缺漏,也可能與多數民眾捐款前評估不足相關,實際會上衛福部系統查看的捐款者可能少之又少。
成果報告的公開與詳細度,攸關與民眾之間的信任
成果報告的公開與否,比你想像中來的重要!說起動保團體的特性,臺灣公益責信協會執行長余孟勳認為:
動保團體受助者權益的保護跟其他NGO組織不太一樣,其他組織可以透過回饋或吹哨者的機制,讓服務不會有問題,可是動物因為沒有辦法講話,沒有辦法辨認服務是不是符合動物的需要。
他認為,動保團體服務的關鍵,在於有沒有真的回饋到動物權益上。
也正因如此,動保團體的工作成效更需要被重視,捐款所帶來的動保行動成效雖難以用文字說明,但對動物來說,若沒有人類自主呈現,捐款者又該如何確保愛心善款有使用在動物上?或應如何得知動保工作成果及善款運用狀況進行監督?
另一方面,對勸募者來說,成果報告不只是成果的展現,更有利己利他的功能,拉近與捐款者之間的距離。
根據論文註三指出,非營利組織資訊公開不但是負責任的表現,並能獲取公眾的信任與信心!|設計製表:窩窩wuowuo
-
註三:《非營利組織資訊公開理論初探與現況之分析:以社福類非營利組織為例》為2004年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馮俊傑碩士論文研究,以透過對非營利組織相關理論與法令之整理、分析,藉由向國內社福非營利組織進行實務訪談,瞭解社福類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間的互動現況,並進行分析、提出建議。
成果報吿沒公開,是不需要做還是沒能力做?
既然公開成果的好處多多,那為什麼公開程度並不高?事實上,與許多面向息息相關。
原因一:成果報告不透明,和「你」可能有很大的關係!
窩窩捐款問卷註四中,240位民眾填答結果顯示,捐款前最多人會優先查看募款用途,高達91.6%;其次則是查閱正負面報導、行動紀錄與經費使用情形,排行第四名才是查看成果報告,佔整體的46.6%。此外,2021年公益責信協會蒐集2,500份捐款人行為調查問卷《公益觀察2021暨臺灣捐款人行為調查》,在不分特定公益議題的情況下,統計超過6成的捐款者不會查看成果報告。
由此數據可見,不僅是關注動保議題的捐款者有此現象,半數以上臺灣民眾沒有了解公益團體成果報告的習慣,而這很有可能和臺灣人普遍對於公益組織的責任不夠了解,或自身的捐款知識不足有關。
民眾捐款前,通常最在意募款用途,而非查看協會過去的工作成果。|資料來源:窩窩捐款問卷。設計製表:窩窩wuowuo
-
註四:2021年窩窩於臉書粉絲專頁進行動保捐款經驗蒐集問卷調查,共有414位讀者參與填答。其中240位填答者在進行「除了確認是否合法募款,您還會注意哪些,作為捐款的決定要素?」多選題作答時,可選擇至多三個選項,該數據為其結果呈現。
原因二:政府未強制要求,成果展現應是勸募團體的責任?
根據《公益勸募條例》,法規並無要求勸募團體主動向捐款者公開成果報告,僅要求上繳衛福部進行備查公告,這樣是否過於寬鬆?
對此余孟勳提醒:「法律的設計有局限性,它劃出來就是一刀切出標準,只要未符合都是違法,違法就要做裁處,對於NGO(非營利組織)來說標準訂得太高也不合理。」一旦嚴刑峻法,大規模團體可能容易符合標準,對於小規模團體卻有難以達成的困境。此外,寬鬆的標準也反映出主管單位認為這應是勸募團體的責任,余孟勳補充:
某種程度上,主管機關認為成果報告不是跟衛福部交代,而是要自己的捐款者交代。
由於勸募規範一體適用所有公益議題,至於動保團體成果報告的合適標準,余孟勳認為:「成果內容規範不一定適合每一個議題,做動物保護應該交代哪些東西、怎樣才是合理的標準,或許都可以討論要求看看,但須衡量有些小動保團體不一定適用。」他也強調,有些動保團體成果內容較不精細,很有可能是並沒有資源或管道去學習該怎麼做到最好。
原因三:動保團體焦頭爛額,人力、行政能量不足
在窩窩進行臺灣百家立案動保團體的逐一電訪調查過程中,亦發現動保團體多為小機構居多,多有人力不足的情況,許多團體都一致提到勸募專案的行政作業繁複,甚至須聘請相關財務或法律背景的專員,才有足夠量能處理勸募專案的募款芳名錄、財務報表、成果報吿、政府單位聯繫等行政事務。
長期關注動物議題的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吳宗憲認為:
不只是行政力、人力不足,有些小動保團體真的只專心照護動物,走一路算一步,可能沒有事先想到那麼多行政、法規問題,先做了,後面才知道違法。
另則隱憂是,某些動保團體會因服務不是直接對應動物,擔憂捐款者觀感而選擇不公開成果報告,吳宗憲提醒,若捐款不是直接對應動物,比方說是收容所修繕或是團體的人事支出等,不能就說該團體是不好、刻意違法或是不願幫助動物的,捐款者應理解解決動物問題需有彈性,並不只是考量到動物,也應考量照護動物需要人力與其他開銷。
透過網路蒐集、電話與信件聯繫,窩窩取得97家動保團體正職員工人數。員額數為0的團體通常仰賴志工運作。|資料蒐集、數據分析、設計製表:窩窩wuowuo
余孟勳補充,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遇到限制,通常會有三個原因——「意願」、「資源吃緊」以及「工具」問題,對於工具問題,有時候是組織有意願也有資源要做,卻不知道方法。
曾擔任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陳婉惠,曾與農委會動物保護科合作舉辦《動保團體營運能力培力計畫》,期間對於小型動保團體的觀察,她分享道:
組織經營大多在非常粗淺的階段,第一次訪視小動保團體發現有些組織連電腦都沒有,表格無法電子化只能用紙本的,甚至紙張有時候還會被狗狗吃掉!
小動保團體的困境重重,除了營運能力、人力缺乏以外,也可能因技術或專業知識不足,求助無門,缺乏製作成果報告的能力。
動保愛心應更透明化,成果展現能再進步
成果報告的公開是動保團體的基本責任與義務,更是責信的關鍵之一,儘管現況仍有許多困難之處難以達成,也應朝向更透明公開、更詳細精確的方向努力,民眾、政府、動保團體都有各自應盡的責任。
在民眾方面,能透過捐款意識的提升去要求或監督動團更好;動團方面,也能不只是滿足政府成果報告的要求,主動呈現讓捐款者了解、努力去尋找扶助管道,學習經理管理與資源合作等等,都能幫助團體做出好的成果展現,也有機會再獲得更多捐款或資源,改善更多動物的處境!
對於政策如何輔導動保團體朝向更透明化,吳宗憲認為:
政府可以提供兩種方式,一種就是與第三方機構開課輔導成果透明化,第二種就是提供小型組織NGO的人力扶助。
但他也提醒,政府提供的資源很有可能因不足而無法持續,成效上也仍待檢驗。
此外,成果展現的透明化,亦可藉由設立獎懲制度改善,懲罰制度既可以約束非營利組織,確保服務品質;也能透過給予獎勵的鼓勵作法,增加協會努力發展的動力。
除了成果報告,還能如何確保錢錢幫助到動物?
成果報告自主公開少,攸關民眾監督力道、政府管理方針與動保團體的經營能力,皆並非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改變,就現有狀況下,捐款之前我們仍可透過以下方式觀察、判斷。
-
致電詢問:透過致電親自詢問,可在與動保團體的對談過程中,清楚了解到服務內容與捐款目的,亦可詳問使用情形狀況,要求更多資訊了解。
-
追蹤臉書、官網最新消息資訊:目前大多動保體團皆透過臉書或官網更新募款進度,許多執行進度亦是採單一專案逐次慢慢更新,而目前臉書亦是民眾常用的資料來源,長期追蹤臉書與工作狀態,亦能了解其知名度、公信力與執行力。
-
親自擔任志工:最好的方法便是眼見為憑,已擔任志工的方式親自到訪,不僅可以幫助到動物與動保團體,更可以在過程中藉此了解動物福利的狀況。
多數動保團體規模小,在成果報告的製作能力仍有進步的空間,民眾不易此作為動保團體優劣判斷的依據,但應該鼓勵動保團體朝向自主公開成果的方向邁進,不管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只要願意展現動保行動成效,無論是對民眾或是對動保團體本身,在幫物動物上,都會更有意義與回饋。
延伸閱讀:【動保捐款大搜查4】獲捐百萬的動保蟑螂,為何抓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