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桃園市推廣動物保護協會秘書長 劉盈如         編輯|蘇于寬           設計|馬劭妤

從今年2月4日開始,全台公立動物收容所宣告進入「零撲殺」時代。乍聽之下很美好,反正很多災難片不也都說——只要不死,活著就有希望!但明瞭現況的人可不敢那麼樂觀,因為台灣不像歐美先進國家,是在飼主教育、業者管理等都上了軌道後,再順勢達到零撲殺。我們的政府是先喊出零撲殺政策,然後才開始想落實方法,這大概是從小被「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給嚴重洗腦的結果。

如今,收容所第一線人員面臨「終養與超收」的限期壓力,莫不頭皮發麻。只有新北市、高雄市、台東縣三個縣市自承已準備好,另有七個縣市表示有困難,十二個縣市則明確表態做不到。不過行政院長林全在農曆年前已表示政策態度不會改變,要求農委會不論如何要全力協助地方政府做好源頭管理及相關配套措施。

為何地方政府沒有林全的自信呢?其實只要在第一線工作過的義工、獸醫、捕犬員、照護員都知道,這兩年地方拚認養率實在是拚得很辛苦,跑公園辦送養活動、與市區寵物店合作送養櫥窗、狗貓照片要拍得像藝術照一樣、還有認養就送小禮物、甚至提供送狗到府的服務,可是再怎麼努力,都追不上棄養及民眾陳情捕捉的速度,更別提多數狗貓其實是轉送到狗場、或由中途義工接手,而非真正給一般家庭收養。

家戶飼養已飽和 私人狗場反成救贖之道?#

根據農委會的推估,全台家犬數大概有171萬隻、家貓數57萬隻,也就是有228萬隻狗貓和人類生活在一起,每10個人之中就有一隻貓或一隻狗。再對照營建署住宅資訊公布全台家戶數838萬戶,及衛福部統計未滿 15 歲的保險人數為312 萬人,代表平均每3.7戶就養有1隻寵物,而小孩與寵物的比例更是接近1比1,這也顯示飼養寵物的家庭幾乎已與有小孩的家庭一樣多,甚至有可能更多,因為目前強制寵物登記的規範對象還只有狗,尚未納入貓,所以上述這些統計都還只是相當保守的估計。

地方政府心知肚明目前的家戶飼養已接近飽和,只好另闢送養管道,例如台南市推動工作犬(果園犬/派出所犬)、新竹市監獄犬、新北市的校園犬計畫等,但示範及宣導的意味濃,無法指望其能實際消化收容所的動物數量,於是持續將狗貓從公立收容所轉送到私人狗場,也就成為不能說的秘密。

去年4月25日,嘉義縣民雄公立收容所一次載運70隻犬貓赴臺南市將軍區徐園長護生園,於運送過程發生悶死46隻狗的慘劇,終讓這個祕密浮上檯面。除了運送車輛、動物堆疊方式、未植入晶片等作法引發各界批評外,最讓人震撼的,是防治所獸醫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坦承,「平時要填寫報表、協助公所捕捉流浪狗、處理動保事件、還要運送狗到私人狗園,為減輕工作量只好超載流浪狗」;又說「一年前他開始運狗到台南的護生園,每週一都送,每趟30~40隻。」

看到報載時,除了為獸醫困境難過,心中仍不免泛疑,若獸醫說法屬實,那算算一年來,光從民雄收容所轉運到護生園的數量豈不超過上千隻?果不其然,今年初監察委員江綺雯、劉德勳公布了對嘉義案的調查報告,內容明白指出「嘉義縣因收容所空間只能容納150隻動物,故自103年起至事件發生日(105年4月25日)止,已轉運3,354隻狗至民間狗場,絕大多數是送至護生園,平均每月送出122隻,將收容壓力轉嫁於民間飼養場,且事前未對飼主做評估,事後又未建立後續追蹤機制云云」,監委因此糾正嘉義縣政府違法失職。

台南市動保處隨即配合查閱護生園名下的寵物登記數量,竟高達10,977隻,其中5,523隻是來自桃園市動物保護防疫處、2,605隻來自臺南市動保處、1,702隻來自雲林縣,僅有6隻來自嘉義縣家畜所。等於又間接指出嘉義縣轉運至民間狗場的動物根本未植入晶片、未辦理寵物登記,偷渡意味濃厚。台南也赴護生園實際清點數量,扣除掉動物轉讓及死亡註銷,在養犬隻應該還有8,113隻,但動檢員卻只看到剩下1,820隻狗、51隻貓而已,有6千多隻動物憑空消失了。護生園對此回應表示狗均因傷病不治死亡。

對照農委會公布的公立收容所「所內死亡率」,去年各縣市大約介於一至三成左右,民眾對此罵聲連連,認為政府照顧不周。也有民間團體指出,所內死亡率超過2.5%的收容所就是不及格的。但護生園卻有高達六成以上的死亡率,況且該狗園還是外界普遍以為經營能力較優質的民間狗場,則其他私人狗場又會是如何慘烈?

近日再度看到報載,護生園在農曆年前又遠赴花蓮認養96隻流浪狗,一舉清空了花蓮縣流浪動物之家。網路依舊一片叫好與感恩,但卻讓人憂心,畢竟管理數千隻狗需要龐大的財力、空間、人手與專業,每隻動物的壽命又長達十餘年,私人狗場有能力長期負荷嗎?而這些動物在異地收容後,有發生哪些適應問題?若因傷病死亡,可有醫療紀錄佐證?未來牠們是會逐隻開放送養?還是再被轉送、分散到其他地點呢?

目前由於這些狗場的個體動物資料均未完整公開,在法令未介入之前,不斷消失的動物,還是你我心中的謎。

私人狗場恐成為下一波動物福利未爆彈#

早期的私人狗場因網路資訊不夠流通,募款能力有限,收容者年歲也較高,社會大眾對狗場的收容品質多半願意寬容以待。自從紀錄片「十二夜」讓台灣民眾正視到流浪狗問題後,有越來越多人關心流浪動物,社會整體的友善程度提升了,民間捐款及義工人力也漸漸湧入,狗場飼主年齡層降低,運作方式也越來越多元,部分狗場轉型為較專業的私人收容中心,也有部分轉變為付費收容,付費方式則分成論隻買斷或按月給付,狗場經營逐漸形成一門「生意」。目前,政府仍因其經營目的、收容對象與以營利為主的寵物寄宿旅館略有不同,尚未立法納管,也未予評鑑,導致經營者良莠不齊,很多從公立收容所被搶救出來的狗貓,最後反而可能會生活在狀況更差的私人狗場,或在不同的狗場間流浪,衍生另一波動物福利問題。

去年2月,本會就接獲民眾檢舉,發現在北投小坪頂山區有一處狗場疑似因長時間無人餵食管理,出現狗吃狗慘況。我和新北市動檢員趕赴現場後,親眼見到犬舍角落有幾隻黑狗正在啃食同伴的屍骨,而犬舍內的水盆乾涸、食盆汙穢、垃圾及糞尿堆積、老鼠隨處竄爬,根本不符合動保法對於犬隻生活環境的規範。該狗場是「中華民國世界聯合保護動物協會」理事長陳建成名下的保育場,已存在十餘年,收容環境長期以來極為惡劣,飄散的濃濃臭味更造成附近居民困擾,且這個地點在六年前就曾發生過犬隻因爭奪地盤而互咬致死,當時動保處只開立勸導單,後續也沒再追蹤。

若照正常辦案程序,已數度出現犬隻死亡即代表飼主照護能力有問題,動保處可依緊急避難措施先行安置收容該批動物。但新北市礙於公收容所也已經爆滿,最後只做到幫狗逐隻施打晶片,並根據現場狗隻沒有注射狂犬病疫苗、未辦理寵物登記,加上飼主有違法醫療行為,裁罰狗場主人24萬元。此事件經媒體批露後,沒多久這批狗就被遷往南部,死活未知,而該協會迄今仍未撤銷社團法人的身分,並持續向大眾進行公益勸募。不禁讓人質疑,民眾的愛心善款,真的有確實用在這些動物身上嗎?還是變相讓無辜的動物淪為不肖人士的歛財工具?

陳建成狗場內發現狗屍與老鼠屍體,還有無數老鼠在角落奔竄,環境惡臭髒亂。更見到有狗在啃食同伴屍體。|照片:劉盈如提供

狗場之殤百百種,有不肖者利用救狗名義博取社會關注,成為網路紅人後謀求財物,這是最不堪的狀況。不過實際走訪過數十處大大小小的私人狗場,發現大部分收容者的初發心還是基於很愛狗或不忍心,但越收越多後,若缺乏適度的情緒引導、正常的人際互動,甚至從中發現能得到外界高度讚揚以彌補心中缺憾時,有些收容者就會在心理上對動物出現嚴重依賴或需索,成為動物囤積者,這些人對周遭骯髒的環境視而不見,否認自己養的動物生病或死亡,也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指責、認養或幫助。

動物囤積症(取自維基百科) 動物囤積症(英語:animal hoarding)是指在一定範圍內囤積了超過一般常見數量之動物,卻沒有能力安置照料這些動物。這種囤積症為虐待動物之行為,但更精確來說可被視為一種精神病的症狀。患者強烈依賴他們的動物,完全無法容忍讓動物離去。他們通常無法理解自己這種不提供動物適當照料之方式,已經是傷害動物了。患者傾向於相信他們有提供這些動物足夠的照顧。

我也遇過因為過度仰賴民間善款支撐,而必須不斷「補貨」增加新面孔,甚至有意無意地讓動物「看起來很可憐」的情況。例如某狗場禁止義工帶出病況嚴重的狗就醫,「不能醫到好,我要留著募款用。」這真是我聽過最殘忍的一句話。也曾在動物醫院見到狗場主人帶著被嚴重咬傷的狗來包紮,即便醫生建議應該要安樂死,但遭狗場主人拒絕,表示「這隻有人定期定額指定助養的,絕對不能死!」更有搶著到公立收容所領養癱瘓、失明或車禍重傷的動物,出所後卻不是立即送醫,而是先上網募款,拿到錢後也未再主動公開醫療明細及動物後續。眼見這樣的痛苦循環真實的在流浪動物的世界上演著,你我於心何忍?

私人狗場的動物即便受傷嚴重已達應予安樂死程度,但狗場主人往往為求捐款,而不願讓狗好死。|照片:劉盈如提供

避免狗場動物回流收容所  輔導優質狗場轉型已刻不容緩#

統計農委會自88年開始公佈的各縣市公立動物收容所數字,截至去年底止,總計已收容超過170萬隻狗貓,但卻只有43萬6千餘隻被認養或由原飼主領回,比例僅佔二成六,加上多數動物其實是由私人狗場領出,而非進入一般家庭,顯示台灣人的認養風氣近兩來年雖有提升,但仍不算普遍。

參考近期一份宜蘭及台南地區實施TNVR政策之試點整體評估」報告,以「宜蘭」為例,不論都會或鄉村地區,民眾的寵物來源以「他人贈予」的比例最高,接近四成;其次則為「購買」,比例為二成;「認養」的比例則僅約一成五,代表國人的認養觀念無論在都市與鄉村都還是明顯不足,特別是都市地區有明顯較高比例的「購買」行為,而「他人贈予」其實也反映出台灣民眾的家犬貓絕育比率過低。

以下資料統計(完整報告http://animal.coa.gov.tw/downl...)以宜蘭為例之樣本分析:#

本文暫不討論源頭管理的落實問題,先聚焦公立收容所的現況,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民眾一方面飼養飽和,另方面認養的意願始終不強,所以地方政府仍舊會高度仰賴私人狗場協助代養、安置大量的混種成犬。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在2月9日就公開表示,未來公立收容所會做總量管制,並會持續跟全台125家私立收容所合作,降低收容壓力。換個角度看,就算不指望民間狗場能協助收容,地方政府其實也相當擔心狗場動物會在零撲殺政策上路後,悉數回流公立收容所。因此輔導狗場經營能上軌道,提升收容品質,應是當務之急。

以我居住的桃園市為例,去年市政府進行「虎頭山特定風景區」用地變更及周邊道路規劃開發,要將山頭的三聖宮廟前空地建設為立體停車場。但這處空地上早有四間私人狗場,收容了200多隻流浪狗。狗場收容者原本是合法承租土地,但在地目變更後地主將土地轉賣宮廟,隨著開發案勢在必行,狗場只能被迫搬遷。將近四分之一的犬隻在網友的集資協助下,被分批轉送到台南、高雄、屏東、宜蘭等處的狗場。

對動物而言,和生活已久的同伴拆散分離,獨自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飼主與管理方式,何其艱難;對收容者而言,老淚縱橫的道別,卻不是祝福牠們去了新家,而是去收容量更大的狗場,又是多麼的擔心與煎熬。對主管機關來說,心情也很複雜,因為還餘下的上百隻狗可能會回流公立收容所,這對於已經爆量的新屋園區,無疑是雪上加霜。

桃園市虎頭山上私人狗場被迫拆遷,部分犬隻被輾轉送往台南、高雄、屏東、宜蘭等處的狗場,剩餘犬隻則可能回流公立收容所。|照片:劉盈如提供

其實政府對於輔導私人狗場並非全無經驗,大可以與目前的收容管理業務同步思考、一起進行。因為私人狗場與公立收容所的問題大同小異,諸如人力不足、動物資料不夠即時完整、醫療紀錄不健全、好用的義工不夠多、動物行為專業不足、缺乏專業獸醫師、硬體設施還須修修補補⋯⋯等。

當民間團體不斷要求政府資訊公開、收容所動物資料更透明的同時,卻很少自省到這點,官方也害怕得罪民間狗場後動物沒處去,往往睜一眼閉一眼,絕少主動稽查。不過從走訪經驗發現,態度越開放的狗場,動物的身心狀況普遍較好,且狗場能得到來自外界的助力也會越多。可以說「資訊公開」,是讓狗場轉型、變得更好的第一步。

但運作良好又透明公開的私人狗場,倒也不見得從此就可以一帆風順,它們最大的壓力來源還是源源不絕的棄養。因為收容品質好,所以造就棄養人可以很放心丟狗在此,這跟公立收容所零撲殺後的狀況差不多,讓棄養人更輕易地免除道德與良心的譴責。還會有民眾以捐款名義,要求狗場一定要救援、收容特定犬貓,這對於以勸募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私人狗場,是很大的心理負擔。因此催促政府全力落實寵物登記、家犬絕育等源頭管理措施,才能降低棄養量,減輕收容所壓力。另外協助民眾了解狗場優劣,教育民眾認識動物福利與飼主責任,也都遠比發給狗場微薄的代養金,或每年用免費漂白水、免費狂犬病預防針等優惠手段,換取民間狗場接受政府登記造冊,更能實質幫助到那些做得好的狗場。

除此之外,串聯民間其他NGO團體的財會、資訊或行銷專長,一起協助民間狗場在不增加太多人力負擔的情況下,能逐步完成動物及財務資訊的公開,甚至更進一步還可以輔導優質的私人狗場開創財源、自營生計,或是慢慢轉型為老年、癌病等特殊動物的安養照護中心,建立專業動物照護員的考核與證照機制,讓台灣的動物收容逐漸走出悲情困局。

作者介紹:劉盈如,是人也是動物。 於97年投入非政府組織工作,從事動物議題調查、動保政策研究、動保行政業務監督、推動公民參與、教育及立法等相關工作,現職為桃園市推廣動物保護協會秘書長。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