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芷晴  編輯|洪郁婷

擱淺革龜漁網纏身,救援隔日即身亡

2月1日上午10點,民眾於新北市福隆沙灘發現遭廢棄漁網纏繞擱淺的活體海龜,經海保署研判為活體雄性革龜,背甲曲線長139公分,身上有多處網具纏繞造成的切割傷,傷勢嚴重,2月1日下午4點即送至海洋大學治療。

273201447 4989205341101313 7430591606793305379 n擱淺的革龜被發現時,全身遭漁網纏繞。圖片來源|林群授權使用

然而,革龜於救援隔日早上便死亡,參與救援的志工質疑救援處理不當,該志工在臉書貼文表示,將靠肺呼吸且體力耗盡的革龜安置在滿水池中,是要牠的命還是在救牠?

海保署副署長吳龍靜表示,一般收容海龜會以是否能自行上浮下潛,來判斷狀況是否穩定,革龜剛進池內時有比較躁動,但後續便穩定下來,也可自行上浮下潛,因此才放在水池內讓牠休息。 

死亡的革龜於2月2日下午3點完成解剖,初步發現有嗆水情形,食道中有大量細沙,腦部有血塊,懷疑可能腦部有病變,胃裡則有塑膠袋等垃圾。但革龜具體死亡原因是否為照顧不當導致嗆水身亡,須等待2月底病理分析出爐,才能釐清嗆水的時間點及確切死因。

主食水母「游」往直前,人工飼養革龜大不易

在人工環境中照顧革龜其實十分困難。根據美國國家拯救海龜基金會,革龜的主要食物為水母,牠們會為了尋找食物不停游泳,良好的長泳潛水能力是革龜著名的特性,在人工環境裡的革龜依舊會不停地游泳找尋食物,但因牠們無法辨識障礙物,會反覆碰撞水缸的牆壁及底部,使牠脆弱的皮膚及龜甲受傷。 

硬殼烏龜,如綠蠵龜、玳瑁等在人工養殖下,可以一次吃一大塊魚或蝦,革龜則需要人工以少量多次的方式餵食。而蝦子、魚也對牠們來說蛋白質過高,易造成腎臟受損,必須模仿革龜的主食水母,以明膠為基礎、低熱量、含有足夠的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因此餵食上難以找到適合的食物替代,飼養十分困難,所以民眾也通常不會在水族館看到革龜。 

為避免革龜因撞擊海洋實驗室裡的水缸而受傷,研究人員以繩索固定在革龜背上,方便牠們可游泳、下潛,避免撞擊的可能。圖片來源|The Elite Sea Turtle Society - National Save The Sea Turtle Foundation 

每年平均284隻海龜擱淺臺灣海岸

統整海保署近四年擱淺報告,2019年至2021年海龜擱淺通報案共853隻,平均每年擱淺約284隻,約八成擱淺海龜為死亡個體,僅有少數為活體擱淺。其中以綠蠵龜擱淺為大宗,佔八成以上。而根據擱淺報告,2019年以來無活體革龜擱淺通報案例,2020年則有一隻疑因海洋垃圾死亡的革龜於雲林岸際被沖上岸。 

根據過去報告,海龜死亡原因有許多,包含:漁業混獲誤捕、遭漁網纏繞而受傷、船隻撞擊、寄生蟲感染或是在腸道發現人造物等等。本次革龜被發現時,全身也被漁網纏繞,有多處切割傷。 

海洋廢棄物對海龜的危害十分嚴重,除了會困住海龜的廢棄漁網以外,海洋中的塑膠袋、塑膠碎片,也可能被愛吃水母的革龜誤食。根據國外學者研究,有1/3的死亡革龜被發現消化道裡有塑膠袋等人造垃圾。 

發現受傷海龜,通報118

海保署呼籲,發現受傷或擱淺的海龜,可撥打海巡「118」專線,並盡可能提供詳細發現地點、時間及敘述動物狀況,讓海保救援網(MARN)團隊在最短時間內前往救援受傷海龜。

 


【2023.02.03更新】

病理報告出爐,福隆革龜死因:網具纏繞、敗血症

海洋保護署3月4新聞稿公布,福隆擱淺革龜死因為「網具纏繞」及「敗血症」。

病理報告指出,革龜遭網具纏繞的時間可能大於一週,局部皮膚反覆感染,加上營養不良、擱淺緊迫,發展成系統性感染,最終引發敗血症導致革龜死亡。

至於先前有救傷志工質疑,革龜死亡原因為救援不當,導致革龜嗆水溺死。病理解剖發現,革龜肺部水腫情形與嗆水不符,較可能是低白蛋白血症(Hypoalbuminemia )或血管內皮受損所致。

有鑒漁網纏繞為革龜死因之一,海保署特別呼籲民眾重視海洋廢棄物問題,盡可能減少海洋廢棄物,減少海洋生物因誤食或遭纏繞傷亡,共同維護海洋生態環境。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