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記者|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
每年都有1,700萬隻以上的動物因車禍而死亡(簡稱路殺),路殺案例與議題逐漸受到民眾關注,民眾的用路日常,除了影響野生動物保育,同時也與交通安全息息相關!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個議題,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在南投的集集鎮保育教育館,舉辦了「保育我最行,一起平安歸」特展。展覽不僅介紹了野生動物路殺的現況,還展示了各種減少路殺的生態友善措施,並且強調政府單位跨部門合作的必要及重要性,邀請民眾深入了解!
該展覽由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交通部高速公路局、交通部公路局、和泰汽車等國內公私部門共同舉辦。不僅整理野生動物路殺的現況、展示了各種減少路殺的生態友善措施,更讓民眾了解,如何從跨單位合作到生態廊道的誕生!
展覽亮點之一,帶領民眾深入了解如何從研究人員和公民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投入野生動物路殺調查,並結合企業的導航地圖及APP應用,利用路殺資訊輔助,展示全台國道、省道、林道及其他一般道路的生態友善設施現況。
生多所副研究員,同時也是路殺社社長以及「保育我最行,一起平安歸」特展策展人林德恩也向窩窩記者介紹:「我們透過『臺灣動物百大路殺點資訊』資料,與一些道路app結合出『百大動物出沒熱點路段』,駕駛如果有下載並經過路段,app就會跳通知提醒!」
這些道路app包含:「幸福公路APP」、「OmnieCUE道路情報達人APP」、「樂客導航王」及「Garmin導航」等。
而野生動物路殺問題不僅僅只是保育議題,更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林德恩表示:「路殺跟道路有關,而道路是每一個人、每天無時無刻在使用的基本、設施基礎設施」。
林德恩強調,解決路殺問題,跨單位(包含民眾參與)是必要且重要的!「道路是為了人而設立,沒辦法做到百分之百去考慮每種動物的需求,所以要共同去解決,而解決問題光靠一個單位是做不到的,必須要跨單位合作,包含公民科學家,一起去共同努力!」
「保育我最行,一起平安歸」特展設計展區,供民眾了解什麼叫「生態廊道」。圖片來源: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而本次展覽也列舉實際的應用合作,像是墾丁知名的恆春半島「陸蟹廊道」,便是一個從公民科學家提供資訊到跨部門合作打造生態廊道的實際案例。該陸蟹廊道於台26線香蕉灣路段,這裡是台灣陸蟹最豐富的熱區之一,甚至記錄過62種陸蟹,佔全台95%的陸蟹物種。
雖然該地區陸蟹豐富且多樣,然而,每當繁殖季,牠們要降海釋幼的時候,卻常常面臨路殺的危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為動物提供安全通道,避免牠們在過馬路時發生意外,自2017年開始,公路總局基於路殺研究資料,並與研究人員合作,在香蕉灣設置了「陸蟹廊道1.0」,幫助陸蟹順利穿越馬路。
到了2023年,更進一步推出了架高式的「陸蟹廊道2.0」,將底下空間放置36個箱涵及2個圓形管涵留給陸蟹作為通道,並刻意不清理落葉,增加陸蟹使用意願,讓50%的陸蟹能安全通過。
2024年,該廊道再度進化,將箱涵廊道口,鋪滿珊瑚礁咕咾石岩塊,透過咕咾石和漂流木強化了微棲地功能,雖然剛放上去一度看起來突兀,也讓用路人擔憂有交通安全問題,不過草長出來後便能更符合自然棲地樣貌,並增加陸蟹使用意願、串連海岸林與海邊的自然棲地,以增加生態廊道使用頻率,進而降低路殺。
陸蟹廊道3.0鋪上了咕咾石和漂流木,欲發揮微棲地功能,增加陸蟹使用,避免到道路上遭碾。圖片來源:徐富癸立法委員
「保育我最行,一起平安歸」特展中,香蕉灣陸蟹廊道的展板介紹。圖片來源:公路局:公路人
除了這個知名的陸蟹廊道案例,另還有「台28線馬頭山野生動物友善生態廊道」。位於高雄旗山的台28線馬頭山,擁有原始的自然生態和豐富的野生動物,包括台灣水鹿、食蟹獴、穿山甲和白鼻心等保育動物。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物種,同時確保道路安全,生多所、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屏東科技大學、馬頭山自然人文學會以及公路局,也設計了許多生態保護措施。
藉由現地環境調查與專家建議,公路局在馬頭山一、二號橋下設置了圍籬,並經過改造橋下空間、進行坡面整理,引導野生動物通過安全通道,同時,也安裝了自動相機,記錄了多種野生動物,像是水鹿、穿山甲、食蟹獴、白鼻心的通行情況,為台灣的公路生態永續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馬頭山一、二號橋下的動物安全通道,從自動相機畫面顯示動物實際運用狀況。圖片來源:公路局:公路人
「保育我最行,一起平安歸」特展中,馬頭山生態廊道的展板介紹。圖片來源:公路局:公路人
這次的特展,不僅展示了陸蟹、石虎等台灣特有動物的保護現況、強調路殺議題的重要性,亦介紹了許多在不同道路上實施的生態改善措施。希望透過這樣的展覽,大家能更加關心野生動物的保護,推動台灣公路生態永續發展。
展期從2024年11月1日到2026年8月30日,歡迎大家至南投集集鎮參觀、深入了解路殺議題!展覽地址:南投縣集集鎮民生東路一號,保育教育館地下室特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