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陳怡潔。
記者|陳怡潔 編輯|蘇于寬
長期關注遊蕩犬貓生態衝擊的民間團體,昨(10)日與立法委員張雅琳共同召開「正視生態浩劫,反對動保司放任貓狗遊蕩」記者會,要求政府立即檢討遊蕩犬管理政策,訴求全面禁止餵養,遊蕩犬貓捕捉後不再回置。
張雅琳表示,近期高雄永安犬隻攻擊致人死亡事件,以及馬頭山梅花鹿遭犬群圍攻的畫面,都使社會大眾感到憂心。交通部統計更顯示,每年約有3,000起交通事故與動物撞擊相關,各地也不斷傳出犬群攻擊雞舍、造成家禽死亡的案例,顯示全台大量遊蕩犬已成為公共安全與生態保育的嚴重威脅,呼籲農業部必須提出明確可行的政策,並研議修法,才能兼顧動物福祉與人類安全。
動保司:禁餵納管擬從保護區著手 現無全面禁餵規劃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動保行政科科長鄭祝菁強調,生態熱區已於2023年度開始推動家犬絕育、不放養,無主犬移置且不回置,仍需時間才能看到成效。針對禁止不當餵養,她表示農業部正在評估其納管之可行性,可能考慮援引《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0條,透過野生動物保護區的保育計畫公告禁止,利用行政手段達成法律效力。
雖不排除將相關規定納入動保法,但鄭祝菁指出此舉將耗費更多時間,動保司則於同日兩次發出聲明,強調目前已報送行政院之動物保護法修正草案,無納管不當餵養流浪犬之相關條文。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粉絲專頁於9月11日兩次聲明現無全面禁餵規劃。圖片來源:我挺動保 來逗陣。
不過,高雄市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理事長黃惠敏對公告的涵蓋範圍提出質疑:
到底哪裡是保護區?
黃惠敏向窩窩記者說明,馬頭山並非依《野保法》劃設之野生動物保護區,卻是生態熱點,許多國土綠網涵蓋的區域亦是如此。
她也擔憂遊蕩犬族群數量多以家戶訪查或道路抽樣推估,恐遭低估:「你們盤點的都是所謂的『人可到的地方』,但多數遊蕩犬都在淺山環境裡。」鄭祝菁則回應將進一步精進遊蕩犬推估調查,納入淺山跟濱海區,以其掌握更精確的犬隻數量來推動科學化管理,並承諾張雅琳委員在一個月內提供書面規劃。
現行動保政策非零安樂 鄭祝菁:將督導地方收容所落實人道安樂
鄭祝菁亦主動表示,盼藉此次場合與地方政府首長及動保主管機關溝通:
現行的動保法真的不是零安樂。
她指出,對具有攻擊性或遭受痛苦、疾病的動物,仍可依《動物保護法》第12條採取人道處理:「我們很遺憾,有的縣市政府在這一部分的法令沒有落實到位。」並表示動保司今年將盤點全國各縣市收容管理現況,將加強督導人道安樂措施的落實程度。
台灣野生動物救傷與保育學會理事長蕭舜庭獸醫師提問地方執行不力的原因,鄭祝菁回應,主要是人力有限以及部分地方首長的政治理念造成顧慮。她指出,部分收容所志工對安樂死可能抱有個人情感,使地方政府在操作時常遭遇阻力、難以落實,今年的評鑑工作即旨在改善這方面。
而窩窩記者向資深地方動保人員了解情況,該員表示,地方單位確實常受輿論壓力影響,包括被惡意網路公審為「劊子手」、面臨法律追責,或因須處理與回應民意而佔用執行其他動保業務的時間。
而即便近年地方單位已經盡量落實人道安樂,但同時要救援動物與判定人道安樂,情況很複雜:
民眾通報我們去救狗,我們也好不容易救回來,那即便符合安樂標準,也會再觀望,否則民眾通常會很難以接受。
蕭舜庭強調,地方動保機關需要資源與支持,而非督導壓力;呼籲農業部應協助排除地方困境。張雅琳則表示,將持續追蹤動保司政策規劃,關注是否提供地方獸醫師更多實質協助,而非僅停留在宣導層面。
TNR成效難抑制犬群增加 餵食者角色為主要爭議
另一方面,由於目前各地方動保機關管制遊蕩犬的手段主要以TNR(捕捉-結紮-回置)為主,民間團體亦對此發出批評。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員郭佳雯計算,在食物來源穩定的狀態下,一隻未絕育的母犬一年生育可達3次,而餵養亦能提高幼犬存活率,因此,「有被餵養的遊蕩母犬」一年估計可為族群增加10至20隻新生個體。
「以目前的TNVR量能,捕捉與結紮速度遠追不上出生速度,且回置犬隻仍可能持續對環境與公共安全構成威脅。」她強調,唯有禁止餵養、停止回置,才是對社會成本而言最經濟也最有效的做法。
挺挺動物應援團創辦人劉偉蘋亦指出,TNR因餵食無法有效抑制族群,TNSA(捕捉-結紮-收容-領養)又受零安樂聲浪影響難以推動,導致動保與保育陷入雙輸局面。她呼籲政府積極加強社會溝通,協助國人建立正確認知,並落實「抓紮絕育搭配禁餵食」、「收容送養搭配人道安樂」。
然而,根據動保司現行「遊蕩犬管理精進措施計畫」,源頭管理手段包含劃設熱區,於區域內全面執行寵登和絕育;同時要求地方政府掌控熱區內的餵食者,與餵食者合作捕犬。
動保司「遊蕩犬管理措施精進計畫」之管理策略與執行情形。圖片來源:石虎棲地重要議題論壇
鄭祝菁向窩窩記者說明,高強度結紮的成效需要現地人員維持:「餵食者的樣態很多樣,我們現在想把餵食者變成政府的協作者,因為有的時候光是抓狗就是很大的瓶頸,如果沒有這些餵食者的協助,根本連狗在哪裡都不知道。」
民間團體期許全面禁餵、抑制犬群數量增加,動保司則盼將餵食者轉化為政策的協力者,共同參與捕犬工作。同時,於7月30日成案的公共政策提案建議,將餵食者視同管領人,依《動物保護法》要求承擔飼主責任,動保司表示,相關研商會議將於9月底前召開,會中將針對該訴求進行研析及可行性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