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曾翌碩。
記者|陳怡潔 編輯|蘇于寬、陳信安
2025年7月3日,高雄市76歲蔡姓老翁在永安鑽石沙灘公園海域游泳時,遭三隻遊蕩犬跳入水中攻擊,雖經警方與海巡人員迅速救援,但蔡翁仍因頭部及身體大面積咬傷,送醫搶救後宣告不治。
此事件震驚全國,農業部動保司、高雄市動保處、永安區公所,以及在地議員黃秋媖、區域立委邱志偉等單位在事發後共同研商,決議加大捕犬力度且不再回置,並期望藉由公私協力,推動永安成為遊蕩犬管制示範區。
永安在地居民則提出盼修法禁止餵養遊蕩犬、調整零撲殺政策方向,當地新港里里長何應成表示,事件發生後的一週內,高雄市動保處於該區總計捕捉152隻遊蕩犬,成效值得肯定,但地方民眾仍期盼更長遠的解決方案。
此前,農業部及立委邱志偉皆曾表態不排除推動禁餵入法,但繼農業部動物保護司10日聲明現無全面禁餵規劃後,邱志偉亦於12日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在取得廣泛共識前不會提出相關修法。
邱志偉曾在7月下旬發布新聞稿《人犬衝突加劇,邱志偉:推動動保法修法禁止餵養 保護民眾身家安全》,指出永安區民眾遭遊蕩犬攻擊或追逐的事件屢見不鮮,當地里長紛紛反映現今《動物保護法》太過保障動物權益,即便有民眾因為遊蕩犬衝出而發聲車禍過世,也只能自認倒霉或尋求自保。
邱志偉強調,高雄各區存在明顯城鄉差距,遊蕩犬問題不宜一視同仁,呼籲主管機關應採取更積極作為,以保護民眾生命與財產安全。
新聞稿亦指出,農業部長陳駿季回應,遊蕩犬的問題確實須區分高、低風險區,高風險區要有更積極的作為,包括設置監視器、加強捕捉及執法。除了允諾全力協助地方經費需求,陳駿季也表示,農業部後續會加強蒐集因遊蕩犬竄出造成人身傷害的資料,並舉辦說明會促進溝通。
而針對是否修法,陳駿季當時強調必須要有更多的溝通,但仍會考慮回應地方民眾期待,推動《動物保護法》修法禁止餵養、有條件安樂死。
近(10)日,農業部動物保護司公開聲明,表示針對禁止不當餵養,農業部正在評估其納管法制之可行性,但目前已報送行政院之動物保護法修正草案,無納管不當餵養流浪犬之相關條文。
立委邱志偉則於9月12日,針對「修法全面禁餵無主動物及加強飼主責任」議題發出最新聲明,表示虛心受教對此一修法倡議的指教與擔憂,將持續傾聽並整合各方意見,在取得廣泛共識前,不會提出任何修法建議。
同時他也強調,為避免再有民眾因遊蕩犬造成傷亡,政府仍需在現行法律框架下,持續精進相關政策與作為。邱志偉辦公室向窩窩記者表示,將會要求主管機關針對建置人犬衝突防治量能、提升公私立收容所量能品質及認養率、擴大TNR人力預算及成效評估、落實飼主責任教育與執法四大面向持續精進。
該則聲明獲得對禁餵修法持正反意見的民眾關注,反對民眾稱禁止餵食為「餓死條款」、虐待動物,更稱此舉無助於遊蕩犬貓減量,應大力推行TNVR;贊成民眾則強調TNVR的程序本就不包含餵食,禁止餵食只是排除因人為干預助長的族群增長,能減少過量遊蕩犬群在外長期受苦,反而是提升動物福利的作法。
而自7月4日永安犬襲致死事件之後,又傳出石虎「豆棗」犬殺身亡、馬頭山梅花鹿遭犬群攻擊事件,要求改革動保政策的輿論持續升溫。
多個民間團體於9月10日聯合召開記者會,強調地方社區因遊蕩犬群衍生公安、公衛危機,以及野生動物遭受遊蕩犬貓攻擊的情勢十分嚴峻,訴求「全面禁止餵養、抑制數量增加」以及「捕捉後不再回置、遊蕩犬貓清零」。
- 延伸閱讀:生態公安雙危機 民團聯合籲禁餵、勿回置遊蕩犬
- 延伸閱讀:回應放任貓狗遊蕩 動保司:現無全面禁餵規劃
另一方面,亦有民眾規劃於9月26日前往農業部抗議禁止餵食入法,動保人士黃泰山認為,當前遊蕩犬貓過量問題是政府無能所致,他呼籲「飢餓不能解決問題」,主張餵食者應被視為解決遊蕩犬貓問題的協助者,同時反對農業部9月10日提出督導收容單位落實人道處理的作法。
而針對永安地區遊蕩犬管制的實施現況,高雄市動保處說明,動保處在該地區現已恢復「精準捕捉」的常態性作業,未來將持續對永安及海線地區遭到民眾通報的問題犬優先補捉,設法降低人犬衝突風險。
協同進行的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秘書長李朝全則指出,過去一個多月間,協會已於當地捕獲500多隻遊蕩犬,但仍有多處熱點待處理,且捕捉難度也已升高。現正嘗試導入無人機與智慧遙控誘捕籠等科技手段強化捕犬成效,也在等待高層核定人力與經費資源,以利擴大捕犬量能,以及在後端成立巡守隊來協助管理。
新港里里長何應成則說,當地犬群數量確實有減少,但近期又開始出現,已向相關單位反映,並獲得承諾將再進行一波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