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時分,許多地方首長候選人總會在鎂光燈下,展現愛動物的那一面,例如在記者會中帶著動物亮相,高呼著友善動物、領養代替購買等,或社群平台上公布與犬貓的合照。然而,候選人真的關心動物嗎?他們提的動物政見,又聚焦在哪個面向?這些政見,究竟是為了動物,還是人類?
記者|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陳信安 設計|顏吟竹
從選舉看見動物,動物政見為了誰?
選舉將至,動物政見也在全台遍地開花,不少地方首長候選人紛紛高喊著政見,為動物發聲、謀福利,然而,這些動物政見之所以被提出,除了幕僚團隊的不同策略,也夾雜著許多因素。
對於為什麼候選人會提動物政見,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何宗勳秘書長觀察到幾個原因:「第一是後選人本身是愛護動物的人,第二可能是他的競選團隊重視此議題,再者候選人也會結合動保團體共同倡議,在特定動物節日一起把動物議題及政見推出去。」
而選舉造勢期間,候選人所到之處皆是鎂光燈焦點,這對動保團體來說是把動物議題推出去、讓更多人看到的好機會!今年,也有許多團體積極向候選人遊說,將動物議題放入政見裡。
東吳大學政治系陳方隅教授說明:「通常非營利組織在選舉期間,都會更大力宣傳,跟候選人做喊話、接觸,因為選舉前,民眾特別容易在意這些議題。而做社會倡議本身,很多時候無法直接影響到政見甚至政策,但透過選舉的曝光機會,更可以影響更多人對議題的關注!」
而選舉時分,許多地方首長也經常在記者會現場或是社群媒體大頭貼上,換上抱著動物的照片,展現愛動物的形象,在相關討論上,前次選舉除了有候選人因抱貓方式錯誤而引起罵聲,本次選舉亦有候選人高喊領養代替購買時,引發民眾熱烈討論及關注,顯見動物議題在候選人的形象上,國人其實是相當在意。
動物政見,無論是對欲建立形象的候選人、為動物發聲的動保團體,甚至期待提升寵物福利的飼主來說,或許皆是美意;然而,若從動物福利的角度出發,這些政見會是直指問題核心,甚至是改善動物處境的解方嗎?
就讓我們直搗今年動物相關政見,一步步揭祕。
有提動物政見的縣市首長候選人,不到一半!
今年(2022)選舉全台地方首長候選人共94人,截至11月23日為止,有提出動物政見的候選人共40位,包含六都16位候選人及其他24位非六都候選人,雖然提出動物政見的人數未過半,但以六都來看,比例已比2018年時來得多!
原因除了與動保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關心動物議題外,也與近年來飼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有關;臺灣人飼養犬貓數量更於2021年首度超越15歲以下的幼兒人口,許多民眾也漸漸將陪伴的寵物,當作自己的家人。
陳方隅教授也觀察道:「會在乎寵物的這些人,其實投入在寵物上的,不比一個小孩子還少,這也讓我發現關心寵物議題的民眾忠誠度其實很高,是不可忽視的存在,因為動保議題特色很明確,有一群非常忠實、在乎的選民。」
有養寵物的民眾,已經是不容小覷的一群人,甚至是不可忽略的「選票」。
綜觀全台,有提動物政見的候選人其實不只局限六都,但仍多落在台灣西部,由台北市6位居冠,次之苗栗縣5位。不過因各地候選人數量懸殊,一個縣市最多12位候選人,最少則僅有2位,統計結果上也隨之受到影響。
不過多位候選人提出,不代表動物政見就比較多!從各縣市的「動物政見數量」來看,由於台北市候選人高達12位,其中6位提出動物政見,再加上有動保黨推出許多政見的關係,故位居榜首!第二名則由桃園市奪下。
今年提出動物政見的候選人數雖顯著成長,但不論是政見的數目多寡,或針對單一議題而相繼提出政見的人數很多,其實並不能代表其議題的廣度、深度,也難以確認其政見所影響範圍,陳方隅提醒。
所以若單看動物政見被提出的狀況,在僅是「有或無」的統計之下,其實並無法直接解讀政見影響範圍大小、進步與否!仍需透過議題類別、政見內容等面向進行解讀與分析,才能知道是否有助於動物處境的改變。
寵物政見居冠,經濟及實驗動物卻為「動保的黑洞」!
拆解動物政見所提及的動物類別會發現,今年在36位有提動物政見的候選人中,就有26位以寵物及飼主面向提出,次之則落在流浪動物的福利與政策。
那麼,為什麼寵物、流浪動物類別會特別多?說到寵物,民眾多會直接聯想到犬貓,也越來越多民眾將毛孩視如己出,亦非常關心犬貓議題,包含寵物的食衣住行、或是流浪動物議題,以民意狀況來推進,目前動物政見仍多反應、圍繞在犬貓上。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姜怡如執行長認為,寵物除了是大眾熟悉的議題以外,社群媒體及新聞報導也多對犬貓的討論度較高。此外,目前台灣多數的動保團體,也多以犬貓救援、收容為宗旨,應證了流浪動物相關議題是第二多人提出的動物政見類別。
但對比寵物及流浪動物議題,展演、經濟、實驗動物卻乏人問津,何宗勳更直指,實驗動物跟經濟動物,由於都在實驗室及屠宰場裡,看不見動物的照護過程以及屠宰處境,難以監督,也讓此兩類動物成為「動保的黑洞」!
寵物政見高達75條,對比野生動物13條政見,足足高出五倍之多,而此類別的政見其中18條與「興建、改善寵物公園」相關,其次「設立寵物友善空間」共有14條,亦與建設有關。
「目前養寵物的人多且需求廣泛,要讓選民投給自己,多會提出對飼主有福利的政策,而通常這些政策也都比較花錢,稱為『給付行政』註一;相對來說,要去管制或解決問題『管制性政策』就會比較少,民眾也相對不願意買單。」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吳宗憲教授說明。
許多候選人提出「動保」政見,以宣示對動物保護、友善動物的決心,但這些政見是否符合「動物保護」的定義,實際上多不然。
今年動物政見多為興建寵物公園這類政見,但這是否為動保議題的當務之急,又有無符合「動保」含義,姜怡如認為:「寵物公園的議題其實很表面,對於提升動物福利的效果非常有限,且這類政見仍多以人的觀點出發。」
姜怡如舉例道,不管有無寵物公園,好的飼主仍應帶狗狗去散步,目前台灣許多不當飼養案件中看到的就是飼主將動物長期關籠、拴綁飼養,非常不人道,因此若是以較當務之急的問題出發,反而應從飼主責任教育著墨,才是更「治本」的方式,並且加強執法的效能,杜絕不當飼養。
而寵物其實不只有犬貓,台灣常見寵物更有鼠兔魚等動物,隨著飼養型態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多民眾飼養兩爬類等其他動物,這些動物不管是飼養方式,甚至是動物福利也都需要被關心,然而就目前政見來看,包含許多候選人提及的友善動物,內容多獨厚犬貓。
而何宗勳也表示:「我觀察現在大家所談的友善動物,其實就是友善寵物為主,比較少去琢磨在野生、經濟、實驗等其他動物,但友善的前提是,要以動物的需求來做思考,而不是以人類的角度來思考。」
此外,姜怡如也表示:「要提升動物保護,一定要先了解什麼是動物福利以及目前最當務之急的問題有哪些。」
目前,寵物相關政見仍多以「補助、增加福利」為主,反觀「管理類」的政見僅佔3項:強化生命教育、飼主責任以及加強管理繁殖業者,欲解決動物保護及動物福利議題的政見少、提的人數也相對較少。
以政治學的角度來看,吳宗憲教授解釋道,在選舉中,老百姓通常是「理性的無知」,意思是民眾多會以理性自利的角度「被動」了解公共事務,而政治人物為了擄獲選民的心,所提的政見也就多以對民眾本身有利的政策出發,少有解決公共政策的政見。
也應證了目前整體的動物政見,候選人所提出的政見多是符合民眾的「需要」,而非解決「動物保護及動物福利的問題」。
流浪動物政見以領養、收容為主力!
針對流浪動物議題,候選人首以「領養」為重,其次則著重在「收容」的面向,像是透過硬體設施的改善、增加動物保護單位的人力資源,改善公立收容所品質;抑或提供民間收容單位補助,或造冊合法化,並加強稽查、訪視,甚至針對劣質私人收容所加強輔導等。
對此,姜怡如也認為,面臨爆籠、動物高齡化的現象,領養代替購買以及收容所的改善,在面對流浪動物議題及改善動物福利上,確實是非常重要且急迫的。
姜怡如分享:「很多公立收容所的硬體非常老舊,醫療與人力資源也不足,且未必符合動物福利,即使有些縣市興建收容所,但其實多並未達到國際標準,所以我覺得這是需要立即去改善的,特別是因應零撲殺政策。」此外,目前亦有許多民間收容所,其內部狀況亦可能比公立收容所來得差且不公開透明,各地方的管理制度亦缺乏。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民眾對於流浪動物議題,多對TNVR的R(絕育後回放原地)有爭執,其衍生的衝突更涉及社會安全、動物保育、生態環境等面向,但就目前政見來看,候選人卻少有建樹。
何宗勳認為,這些衝突因相對有其爭議性,選舉期間候選人都希望避免負面形象,因此不願意提出太困難或太仔細的解決辦法;再者,也可能是候選人對此流浪動物議題亦不夠瞭解,才未能提及。
吳宗憲也分享:「提收容議題不管是正或反面,多不會有人反對,而改善、建設收容所本身又是花錢的政策,亦是『給付行政』的一種,容易吸引民眾。」反觀若提流浪動物解方,便容易在民眾之間裡發生衝突,也可能進而影響選情。
保護牠的家,野生動物政見以棲地維護為主
在整體動物政見中,野生動物類別的政見雖入榜探花,但此議題對大眾來說,仍是相對是較遠的,也較少受到重視,也是台灣目前的現象之一。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陳美汀秘書長感慨地表示:「我們對於自己生存的環境,其實並不是很了解,我們仍是著重在都會區、比較息息相關的動物裡,但如果以整個台灣的居住環境裡面來說,其實包括淺山、深山的自然環境,包括野生動物、植物生態,甚至環境議題,其實這些對我們來說,影響是更深遠的!」
綜觀今年選舉,野生動物相關政見多落在非六都的縣市,共有9位提出,反觀都會區僅有2人提出,原因也可能與地理環境、民眾認為野生動物的距離較遠,再加上本次的選舉為地方選舉,各縣市的政見皆需因地制宜等因素有關。
不過,不管是六都還是非六都,在野生動物相關政見中,候選人提出的都一致著重在「保護棲地及生態」或「發展生態園區」。
對此,陳美汀認為,棲地保護及發展生態園區的提倡固然十分重要,政見本身也是好的,但因政見內容多未詳細描述,難以了解其背後的精神與價值,因此無法得知這些政見是否對野生動物保育及生態保護真正有幫助,然而,這對於未來在執行的過程中,卻至關重要。
以一處棲地發展成生態園區為例,儘管立意良善,不僅能保護野生動物的棲地,亦有機會建立社區與土地之間的情感,進而自然保護環境;然而,若是執行單位並不熟悉保護環境生態概念,加入太多硬體設施在生態園區裡,或是民眾的干擾過大,反而會變相破壞棲地,僅能由當地民眾後續持續監督是否有好的規劃及作為。
不過,以政見的形成的角度來說,陳方隅解釋:「由於政見是要告訴民眾說我們要做什麼,所以必須經過美化、簡化。」為了讓民眾聽得懂,通常政見並不會太詳盡的解釋,而對於政見是否真的可行,陳方隅也表示,有些政見確實寫得很認真,也有經過可行性的評估,但有些時候政見僅是宣示、定目標為主。
從選舉策略來看,吳宗憲也認為,很多時候候選人提出政策的目的,像是提出生命教育、動保教育等等,可能只是為了塑造形象,因此並不會跟民眾細講其內容,這在為了吸引民眾的選舉策略下其實已足夠;然而若是要解決問題、制定政策,現行的政見內容如:動保教育應有的實際內容,細緻程度仍遠遠不夠。
實驗動物無人在乎,動物展演的動物福利仍低
而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其實廣至生活中會用到的「實驗動物」、吃到的「經濟動物」、甚至看到的「展演場裡的動物」,而這些動物也在《動物保護法》裡被定義、受保護,牠們的照護、屠宰、被利用的過程是否符合人道及動物福利,也值得我們近一步關注、改善!
然而但今年談論到的人卻寥寥無幾,不只實驗動物無人提出,涉及到展演動物的相關政見也多著重在海生館、中大型動物園的興建,內容更無關動物保護及動物福利概念,僅有一位候選人提到「檢討動物園的飼養環境及設備。」
儘管如此,有所突破的是,今年仍是有少數三位候選人提出經濟動物相關政見,像是推廣友善畜禽水產品、公部門與公立學校使用動物福利與環境友善食材,便有機會透過買賣促成好的循環;引導發展畜禽友善飼養,透過縣府輔導,加強動物福利的觀念。
動物政見被輕輕放下,有提就足夠了嗎?
寵物,因為跟人類的生活圈接近,我們會對寵物有深厚情感,與此同時,我們卻因此經常忽略,其他動物受到的痛苦是否更大,或未被照顧。
綜觀今年的動物政見,雖然政見數目明顯成長,但內容所提到的受眾對象,仍多限縮在寵物,且涵蓋的動物福利概念也偏低,許多動物相關的處境、動物福利等多未被提及。目前大多數動物政見的內容亦不夠詳細,難以光靠簡短的政見說明,了解候選人所提出精神與價值,或不易判斷是否有助於促進動物福利、野生動物保育及生態環境的提升。
然而,陳方隅及吳宗憲皆表示,透過政見來去討論選舉,進而去做出選擇,在民主政治來說,其實是較為理想的,但以現況來說,陳方隅說明道:「政見百百種,要評估政見如何影響選民的抉擇是很難的,台灣民眾大多還是以『政黨』為主要意願,政黨幫大家篩選、做把關,有一種打包的概念。」
理想上,民眾都期待動物議題能透過政見走向政策,進而去改變動物的處境,但吳宗憲卻提醒:「選舉基本上是一個政治行為,並不是真正要去解決問題的管道。」
不過,儘管最後可能難以透過政見形成實際政策,但也不要灰心,吳宗憲認為平時動保團體的倡議,或是媒體報導的討論,亦可造成政治的壓力,進而改變政策,改善各種動物的處境。而這些,除了極需仰賴民眾的長期關注,或透過支持NGO來持續監督政府。越多民意關注動物政見及議題,也就越有助於為動物發聲,甚至影響下一次總統、立委大選。
促使動物政見成為政策,不僅需要執政者的決心,更有賴民眾監督與關注。持續關注、討論動物議題、培養動物知識,都能在為動物發聲這條路上,貢獻一己之力。
*全台動物政見完整揭露,快來找你家鄉候選人提了什麼?【前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