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延長觀察及使用時間,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當時將發報器設定每日6點到12點與衛星連線,每日僅使用6小時,來持續掌握牠們野放後的動向。
根據海保署12月8日的最新資訊,赤蠵龜(海洋保育網衛星標示代號:ID9)這一個月的共收到48筆衛星回傳資料,從軌跡中可發現牠並未離開澎湖,仍在本島周遭海域生活中,且較常於澎湖縣鎖港里龍門沙灘附近活動。
但另一隻綠蠵龜(海洋保育網衛星標示代號:ID10)就沒有收到這麼多回傳資料,難以得知目前位置,直至11月23日前,該綠蠵龜共僅回傳4筆可信度較高的訊號位置,其中最後一筆位置更顯示在陸地上,海保署解釋:「這可能是訊號誤差所導致,不代表綠蠵龜在陸地上。」
後續至12月8日以前,仍有收到2筆來自ID10綠蠵龜的回傳資料,但仍無法研判位置大致在哪。海保署對此表示,原因可能是發報器訊號微弱,或是綠蠵龜磨背去除寄生蟲或是藻類時將發報器撞壞所致,但若持續一個月仍無收到訊號,就有可能是發報器沒電或脫落了。
而未來,海保署也承諾將會定期於每周五更新海龜洄游動態資訊!
關注大義宮海龜的民眾,可以至iOcean海洋保育網,點選「海洋生物多樣性」,再選擇「海洋生物標放資訊」,下拉選單選擇ID9及ID10,即可持續追蹤野放後大義宮海龜的動向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