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開太陽光電糾纏 為候鳥留下嘉南鹽田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野鳥學會(中華鳥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特生中心)指出,嘉南的廢棄鹽灘地是野鳥經常棲息的生態高敏感區。到訪的貴客有名列受威脅鳥種黑面琵鷺、黑嘴鷗,有遠自極地圈而來的黑腹濱鷸,在此繁殖後代的東方環頸鴴、高蹺鴴。高達兩百多種鳥類依存在這片「荒廢」的鹽灘。

國有財產署2017年公告釋出的廢棄鹽灘地,歷經保育與開發的拉扯,2020年11月國有財產署根據特生中心的鳥類調查報告,正式公告註銷台南嘉義23處用地,從此光電和嘉南鹽田正式說再見。

光電和鹽田,怎麼在一起的?

2009年政府公告實施「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後,政府持續推動綠能發展,訂定2025年太陽光電設置目標容量為20GW,其中地面型光電就占了17GW。

大面積設置的地面光電成為最流行的綠能投資項目,政府努力挪出土地給光電業者設廠,當然不會錯過嘉南一帶陽光充沛無人利用的廢棄鹽田。廢鹽田雖然不再有商業價值,但其生態價值之高賞鳥人都明白。各地鳥會從2017年起持續串聯表達反對光電進駐,提出鳥類調查資料強調鹽田的生態重要性。

2017年底,原本4,313公頃的國有鹽田排除國家級重要濕地、生態敏感區域、野鳥熱區後,經過多方角力,縮減到374公頃,最後釋出102公頃,準備給光電一個大平台好好表現。附帶要求是,光電廠商必須在開發區內保留30%的水域,營造適合的棲地,並在未來20年持續進行區內生態調查。光電和水鳥共處、創造開發與生態共存的成功經驗,被稱為「布袋模式」。

鹽田光電面積篩選過程鹽田光電從4314公頃篩選到102公頃的歷程。圖片來源|能源局簡報。

 

鹽田看似荒蕪,卻是越洋候鳥補給站

 

布袋模式看似成功,未料2018年候鳥來台過冬時,賞鳥人拍下布袋鹽田光電施工和群鳥驚飛的畫面,照片在網路上曝光後,鹽田種電成了破壞生態的代名詞,反對聲浪更強了。

這樣真是愛台灣嗎? 臉書上的朋友前天分享了怪手與白鷺鷥齊飛的相片給我,徵得原PO蘇銀添先生的同意,在這兒分享給大家。 蘇先生一月四日發文,告訴大家這是民國90年廢棄的布袋八區廢鹽田濕地。這個濕地將鋪上一堆太陽光電板開始種電,這些太陽光電...

王明鉅發佈於 2019年1月5日 星期六

 

人煙罕至的廢棄鹽田,是候鳥青睞的度冬地點。各國沿海潮間帶泥攤地消失,濱海地區逐漸人工化以後,廢棄鹽田、漁塭等人為濕地反而因食物充足、人為干擾少,逐漸取代自然海濱成為水鳥利用的棲地。高蹺鴴、東方環頸鴴及小燕鷗更選擇在鹽田養兒育女,鳥況之熱鬧不輸保護區。

東方環頸鴴在鹽田養兒育女的東方環頸鴴。圖片來源|axel1950

 

而布袋鹽田更是高級候鳥國際休息站,根據公民賞鳥資料庫──eBird Taiwan及特生中心調查資料,IUCN紅皮書上的瀕危物種諾氏鷸、黑面琵鷺、黑嘴鷗都會在此停泊,每年可觀察到3到4萬隻水鳥。

歷經保育與開發的拉扯,2020年11月國有財產署根據特生中心的鳥類調查報告,正式公告註銷台南嘉義23處用地,從此光電和嘉南鹽田正式說再見。鹽田濕地繼續為遠航候鳥提供休憩和補給服務。

黑面琵鷺黑面琵鷺全球數量不到五千隻,每年有兩千多隻在臺度冬。圖片來源|賴鵬智

 

光電需要地 動物更需要

 

光電遠離了鹽田,卻未遠離淺山和農田,光電入侵動物棲地仍是現在進行式。

2020年8月1日之前,2公頃以下的小面積光電,只需要經過地方政府核可便可執行。自2018年來,全台陸續出現光電板入侵生態濕地、良田、候鳥棲地等亂象,小面積光電東一塊、西一塊,棲地逐漸破碎化。

台南官田農地,光電板一下田便無法繼續種植菱角,以菱角田為家的水雉也無處可去。苗栗種電申請也如火如荼。今年5月份苗栗縣議員陳品安質詢時指出,苗栗縣共有132件非都市土地太陽光電申請案,開發面積超過100公頃。儘管業者聲稱會避開石虎保護區,但石虎棲地範圍幾乎遍布苗栗,實際上林務局也並未劃設所謂石虎保護區,又該如何避免傷害?

不僅石虎,食蟹獴、麝香貓、白鼻心等住在淺山地帶的動物們也都受到影響,電種下去,沒了棲地。

保育與綠能雙贏 屋頂光電有待開發

8月新法上路後,農地變更為光電用地已緊急止血。而光電並不只能種在地上,也能放上屋頂。

環團地球公民基金會指出,政府目前尚未積極盤點政府機關、學校等屋頂面積,低估了屋頂型光電發展潛力。屋頂型光電規模小,不如地面光電可大面積鋪設,但環境爭議較小,更能避免與動物爭地。

放慢綠能腳步,同步顧及生態維護,才能讓動物和光電一起走得長遠。

屋頂光電屋頂型光電生態衝擊較小。圖片來源|Solarimo 
 
【參考資料】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