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信安      編輯|黃珮蓁     設計|陳億瑞      攝影|窩窩

文章用圖02 v2 01

 

 


餐廳裡菜單上洋洋灑灑的選項,一桌桌佳餚,大快朵頤後都可能因此產生許多廚餘。

你我或許都曾有這樣的經驗,吃飽飯後將廚餘們搜集至桶子或袋子中,等待著下次駛入巷口的垃圾車,再將廚餘們倒入大型廚餘桶當中⋯⋯但有時,趕不上垃圾車、貪圖方便的我們或許會將廚餘倒入馬桶、隨手丟入街頭上的垃圾桶當中,甚至與其他垃圾裝在一般垃圾袋當中丟棄。

文章用圖02 v2 02 廚餘會帶來髒亂與污臭,儘早處理掉是多數人普遍的心願,卻鮮少思考這些廚餘將到哪裡去、又將如何被處理?

 

從數據看廚餘回收狀況

2003年,臺灣開始推動廚餘回收,環保署確立「垃圾零廢棄」政策,公告廚餘為一般廢棄物當中應回收物,推行強制分類,並執行再利用。目的在於減少環境髒亂問題、減少垃圾處理負擔,以及妥善利用這些資源。然而根據環保署統計,近10年來全國的廚餘回收率平均不超過10%。若以廚餘回收率來衡量回收的成效,或許你會有個疑問:「回收率這麼低,我們的廚餘回收成效是不是很差?」

廚餘回收率:以一般廢棄物的總量(一般垃圾+巨大垃圾+資源垃圾+廚餘產生量)作為分母,下去除以廚餘回收量。

 

文章用圖02 v2 03 廚餘回收率自2012年達到高峰11.17%以後回收率便呈下降的趨勢|資料來源:環保署統計查詢網|製圖:窩窩

 

除了回收率,也可從環保署委託各大學執行的〈一般廢棄物最終處置前組成採樣及分析工作委託專案〉來更全面了解實際的廚餘回收成果。藉由全國焚化廠的垃圾落地採樣,來分析一般垃圾組成性質,以此推估出一般垃圾當中廚餘的含量。

文章用圖02 v2 04 資料來源:環保署統計查詢網     製圖:窩窩

 

近十年廚餘的佔比大約在30%至40%之間來回升降,表示一般垃圾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廚餘。雖然整體廚餘含量噸數漸減,但廚餘佔比並未降低,推測可能是因為在落實廚餘、資源分類回收以後整體的垃圾量減少,但廚餘含量減少的幅度比不上整體垃圾量減少,導致廚餘在垃圾當中的佔比增加。

文章用圖02 v2 05 一般垃圾車當中不難找出混雜於其中的可回收廚餘

除了數據資料,也許可以用更全面的角度來看廚餘回收。環保團體看守台灣過去曾做過民眾問卷調查,以民眾實際經驗來對比各地廚餘回收政策落實現況,同時並盤點再利用成效。調查結果顯示臺灣目前廚餘回收體系並不夠完善,廚餘未完全被落實回收。「我們發現其實送進去焚化廠的一般垃圾還有近一半的廚餘。」研究員陳威霖表示,要如何找尋適合不同縣市適合的廚餘再利用方法,督促地方落實回收為當務之急。

 

廚餘被送往焚化爐,你我都成了受害者

將一般垃圾總量與垃圾性質中廚餘佔比來推估實際的廚餘產生量,而這十年來,我們一年平均產生了近210萬噸的廚餘,但至少144噸以上的廚餘被送往焚化爐焚燒。再對比廚餘回收量平均只有77噸來看,有被回收的廚餘大概三分之一左右。

 

  文章用圖02 v2 06 資料來源:環保署     製圖:窩窩 *研究方法:以垃圾性質統計中的廚餘佔比,推估一般垃圾總量當中未被回收的廚餘量;加上實際廚餘回收量,推算出廚餘總產生量。

 

被燒掉的廚餘,產生了什麼問題?

 

廚餘為可利用資源,若焚燒處理首先是資源遭到浪費。加上廚餘含有鹽分與油,一旦進入焚化爐燃燒便容易產生戴奧辛成分,造成空氣污染,以吸入、皮膚接觸、攝食的方式進入到人體內,間接造成民眾罹患癌症。此外,當垃圾混雜廚餘造成燃燒不完全時,將影響焚化爐底渣的品質不一,若底渣後續採傾倒、掩埋方式處理,可能造成臭味、滲水、重金屬殘留等問題。有毒物質將可藉由土壤、水源滲入動植物體內,透過食物鏈重新回到人的餐桌上。

 

且廚餘的水分多,會降低焚化爐整體的溫度,必須更耗能才能達到焚燒溫度,造成設備耗損。臺灣不是每個縣市都有焚化爐,縣市需要互相支援垃圾焚化;而現存的24座焚化爐中,其中多座面臨了設備老舊、停役問題,若再加上焚燒廚餘所帶來的耗損,政府除了需大量經費來維護更新焚化爐,部分縣市的垃圾甚至可能無路可去,恐怕加劇臺灣的垃圾問題。

 

從手上到焚化廠,廚餘黑洞如何誕生?

或許你會想:「我廚餘明明都有丟進回收桶啊!怎麼會跑到焚化廠去了?」從現行的回收體制下,廚餘從被回收再到利用之前的這段路,面臨了什麼樣的問題,導致廚餘被焚燒的黑洞形成?

一、未建立完善的廚餘回收管道

環保署公告廚餘應分類回收,並分為熟廚餘(可給豬隻食用)、生廚餘(葉菜果皮、臭酸食物、硬殼果核等)兩類,但在不同縣市卻明顯不同調。從地方制度法、廢棄物清理法的規定來看,廚餘清除處理、再利用屬於地方職責,但在回收的後端處理預算、設備、人力成本、再利用管道等眾多因素的考量下,影響各縣市政府對於廚餘分類處理的界定及態度,使得同樣的廚餘在不同縣市的回收方式可能不一。

文章用圖02 v2 08

舉例來說,桃園市因缺乏生廚餘堆肥的空間,除了龍潭、復興區外,其餘行政區沒有辦法進行後端處理,因此公告自107年6月起生廚餘將視同一般垃圾焚燒,等待桃園市生質能源啟中心啟用後才能處理。而在一桶廚餘未分類的縣市,如新竹縣市、苗栗縣等,則因設備不足便將硬殼、骨頭等生廚餘歸為一般垃圾處理。


有分「生熟廚餘」兩類的縣市或地區當中,若清潔隊員無落實分類回收,將會造成民眾已經做好了回收分類,廚餘卻被清潔隊員當作一般垃圾處理的狀況。也有部分縣市分類回收公告不完全、剛試辦回收分類,民眾還在適應分類規則,產生出廚餘混一般垃圾的情況。 

除此之外,過去監察院的廚餘調查報告指出,廚餘回收方式、回收路線地點、回收頻率有無便民充分告知民眾,各地方政府的做法也不同,也間接影響民眾觀感及配合的意願。可發現目前並未建立完善的廚餘回收管道,導致許多的廚餘並未進入到回收循環系統中,而是連同一般垃圾進到焚化爐中燃燒。

 

 二、各縣市收運垃圾的方式影響民眾回收配合度

文章用圖02 v2 09 目前有兩種收運垃圾的方式,一種是垃圾隨袋徵收,另一種則是垃圾隨水費徵收。

 

從廚餘回收的角度,若是採垃圾隨袋徵收的縣市,民眾將廚餘從垃圾袋中分離出來,除了能妥善回收廚餘之外,還可以降低專用袋中的垃圾量、減少購買垃圾袋的頻率。新北市土城區清潔隊李麗慧隊長分享了她的觀察:「以前台北縣的廚餘根本都混到垃圾裡面,那我們從98年開始陸續推廣專用垃圾袋,民眾他們就會去把廚餘分類出來。」實施隨袋徵收以後,只要將廚餘分類出來,垃圾袋就能少買,民眾便有動力執行回收工作,在當時可以說是廚餘搖身變成黃金。 

而在隨水費徵收的縣市來說,垃圾處理費是隨自來水費來徵收,並不需要購買專用垃圾袋,對於城鄉差距較大、有財政預算考量的縣市來說較為方便。但從廚餘回收的角度,要民眾刻意減少垃圾量、將廚餘回收分類的誘因比較不高,容易發生懶惰、貪圖方便將廚餘放在一般垃圾袋當中丟棄的情況。

要避免民眾回收配合程度不一所產生的回收黑洞,不論是哪種收運方式,縣市政府都需制定出相對應的措施,提高民眾做好回收分類的誘因,避免將廚餘丟棄在一般垃圾當中。環保署林憶芬科長認為:「各地方政府應依據當地的文化、民眾丟垃圾習慣,來制定獎勵方案、取締、破袋稽查、退收等政策來提高民眾回收動力。


三、社區大樓的多樣態收運,形成漏網之魚

社區大樓收運垃圾的方式樣態多元,但常因缺乏管理成為廚餘回收一環當中的漏網之魚,因而產生廚餘遭焚燒的黑洞。不同的收運方式會產生哪些不同的問題呢?

現行體制下的收運方式:

文章用圖02 v2 10

 

廚餘黑洞是如何產生的?


文章用圖02 v2 11 由清潔隊收運,可細分成民眾自行追垃圾車或者是由清潔隊定時到社區以桶換桶。

 

因為社區家戶、人口數眾多,但受限於垃圾車護欄可裝掛的廚餘桶大小,常導致清潔隊循線的廚餘桶不夠裝,若後續還有路線要收運,清潔隊員便可能將廚餘丟在垃圾車上。「有時候清潔隊很為難,循線廚餘桶空間就這麼大,如果滿了不收、放在路邊會不會反而被民眾責備?」面對回收流程面臨的困境,新北市環保局循環科長蔣本芝深有感觸。

 

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社區大樓亦可採與清潔隊約定時間以桶換桶的方式來收運廚餘。但以桶換桶清潔隊可能因人力、回收車調度狀況而訂出社區回收量的門檻。看守台灣陳威霖研究員指出,像臺北市規定社區每日垃圾量若超過30公斤,清潔隊就不會幫忙清運,那麼民眾多只能自行處理、看作息是否能配合清潔隊循線的收運時間,如此一來容易產生回收漏洞。而以桶換桶另一挑戰則是缺乏人員監督,常面臨民眾無妥善分類、桶內廚餘混雜一般垃圾、或廚餘丟入一般垃圾桶中等情形。

  文章用圖02 v2 12 地方清潔隊多以桶換桶、不同顏色的桶子進行回收分類,事後再卸載並進行人工挑選處理。

 

社區大樓也能委託民間環保業者清運廚餘,但業者可能會因為成本、去化管道的限制而與政府清潔隊採取不同的回收作法。

雖然環保署規定廚餘為應回收物,但過去看守台灣在調查廚餘回收的過程中便發現:「臺灣民間清運業者並不一定會像清潔隊一樣分類,大部分業者是生熟廚餘一起收,但也有部分業者只收熟廚餘或根本不收廚餘。」業者有回收、運輸、人力等成本考量,不一定會執行廚餘回收。

民間清潔業者陳興餘大哥則分享:「站在業者的角度說做環保是騙人的,真正的宗旨是我賺錢省錢,我才會去做這些分類。」自己做廚餘回收,是因廚餘含水量高,另外處理才能降低垃圾進焚化場的成本。但他也提到:「現在廚餘根本沒有人(處理廠)要,賣不出去就算了,每個月還必須貼錢給上游(畜牧場)處理。」對業者而言,將廚餘當一般垃圾焚燒是最簡單方便的作法,可以省去後續去化處理的成本。陳興餘大哥不諱言:「只要垃圾進場能申報過去就好了,焚化爐落地檢查大家都心知肚明檢查時間。」 

看守台灣陳威霖研究員也指出另一項隱憂:「業者有收廚餘,但回收後再利用的去向不明。」根據廢棄物清理法的規定,廚餘若要再利用需要按廚餘的來源、數量、用途等紀錄來申報以供查核。但臺灣目前的廚餘回收處理管道相對狹隘,地方環保局目前僅多採取以定期查核、垃圾進焚化廠前的抽查、申報來規範業者,在這樣的情況下廚餘回收的流向多難以掌控,導致漏洞的產生。

文章用圖02 v2 13 民間環保業者將統一收回來後再進行處理。

 

減少廚餘黑洞,從體制改良與生活實踐開始

在回收的流程中廚餘會接觸到不一樣的人、單位,影響它們後續的流向,導致再利用的效果有異。要避免廚餘進到被焚燒的黑洞中,需要多方合作、配合。 

從政策面來看,目前廚餘在回收管道、收運方式、社區大樓管理三個面向有黑洞的產生。針對這樣的狀況環境督察總隊林憶芳科長說道,現階段的改善將先從積極拓展廚餘後續的再利用價值開始,讓就算是不同回收方式的各地環保局人員都願意積極執行。除了輔助回收、再利用的設備外,亦期望能藉由提高「廚餘回收」的項目考核權重,進而以績效評估、查核等方式來督促地方環保局重視回收工作。

另一方面,加強民間環保業者的規範與查緝、研擬正確的廚餘再利用規範,才能確實記錄、監督廚餘的後續流向;對於一般民眾亦也要加強惜食觀念、廚餘回收辦法教育,並搭配獎勵開罰等多管齊下的方式督促民眾將廚餘分類出來。 

而我們身為廚餘的生產者,先了解所處地的廚餘回收方式、自行將廚餘切碎、脫水瀝乾處理,避免混雜垃圾,除了能幫助清潔隊員優化廚餘處理流程,也才能讓廚餘確實進到回收體系當中。在丟廚餘時,監督業者、地方清潔隊人員有無確實處理廚餘,反映給當地環保局,也是避免廚餘焚燒黑洞最直接的方式。

廚餘回收我們可以怎麼做?


文章用圖02 v2 14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