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羅奕儒、朱翊瑄        編輯|朱翊瑄、羅奕儒        設計|陳舒珊

 

座落於東海岸的海洋樂園——遠雄海洋公園

 

遠雄海洋公園是遠雄集團下的觀光娛樂事業,2002年開幕後,結合遊樂設施、動物展示、動物表演以及五星級飯店,是目前東台灣最大的遊樂園,也是一座期望結合遊樂與教育的休閒園區。

相對於其他圈養機構,遠雄海洋公園在醫療設備上,可說是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更新與添購器材,也不斷透過與國際水族單位或相關團體的交流、聘請學者專家擔任醫療與飼育顧問等方式,盡可能提供動物妥善且專業的飼養照顧環境。行銷業務部企劃科林彥伶副科長也表示,目前也正針對動物老年之後規劃相關飼養調整計畫。

然而,遠雄海洋公園同樣也是目前唯二還保有動物表演的圈養機構(海生館目前已經全面停止動物表演),在節目的安排上,儘管目前已經努力嘗試將環境、生態保育的概念加入節目劇本,但仍是讓動物展示出符合觀眾期待的表演動作,也還保有一些與觀眾互動、或是鞠躬跳舞等非動物自然行為表現的項目

 

遠雄海洋公園目前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

資料來源:遠雄海洋公園、2015年台灣海洋哺乳動物圈養表演調查報告http://www.east.org.tw

 

 

飛越的海豚傳說——動物展演

在訓練師的指示下,海豚一齊飛躍出水面。

 

透過訓練,讓動物習慣醫療檢測,同時也將步驟簡化、呈現在觀眾眼前。

 

「海豚傳說——跳浪奇緣」是由海豚所展示的演出,目前的展示劇本包含拖引訓練師(情境內容為救援溺水的人)、依指令跳躍、定點靜止、水中旋轉、醫療檢查模擬等項目,容易引起爭議的項目如訓練師騎乘海豚、搖呼拉圈、親吻觀眾等橋段,2013年後已經刪除,以盡可能不違反動物自然習性的動作為主

 

隨著保育團體的倡議、動物展演法規的修正,訓練與展示的項目也會進行調整與修正,盡可能地順應社會的潮流,也希望觀眾都能在此得到正確觀念。

根據海豚訓練師尚芃的說明,除了表演項目的改變外,目前園區內的表演也大多加入環境教育的內容,像是宣導海洋垃圾對於野生動物的影響等。

 

4隻海豚一齊飛躍出水面的剎那,觀眾忍不住發出驚呼與讚嘆。

 

相較海豚表演的轉型,由海獅演出的「海獅小學堂」也有加入環境教育的概念,但似乎還保留較多鞠躬、跳舞、唱歌、投籃、跳水等有不符合動物自然天性疑慮的演出項目,同時也有許多與遊客互動的部分,像是握手、親吻、接力投籃等等。也不乏擬人化地套用情境劇本,讓海獅配合點頭、害羞遮臉、鞠躬道歉等舉動。

 

由訓練師拋出球,海獅進行搶球與投籃的動作,同時主持人則鼓勵現場民眾為自己所屬隊伍的海獅加油!

 

 

節目的一波高潮,是由站立前進與跳舞的海獅所引起。

 

林彥伶副科長則說明,在遠雄海洋公園,表演節目的時間安排都會隨著季節調整,演出劇本也會不斷地修改、更新,目前都會以達成環境教育為最重要的核心價值。然而,面對保育團體或相關單位對於動物福利的關注和期望以及法規的修正,林彥伶科長也坦言,絕對會尊重法規的相關修正,但公司也有自己既定的計劃與步調,任何調整與轉型仍以公司的規劃為主。

 

照顧與訓練的日常——海豚訓練師專訪

 

海豚家族 遠雄海洋公園共有8隻海豚,包含7隻瓶鼻海豚與1隻瑞氏花紋海豚,目前8隻海豚都是處於混養的狀態,除非有特殊狀況才會特別隔離。表演安排上,沒有固定演出的海豚,每隻海豚都有可能上場表演,甚至可能一場表演中8隻海豚輪番上陣!每次表演的海豚數量則在4-8隻不等。

 

在觀眾看不見的後場,是平日裡訓練師和海豚互動與訓練的地方。

 

海豚訓練師宋尚芃,過去曾在六福村野生動物園擔任鸚鵡的訓練師。

 

走進海豚訓練師的辦公室,幾個白板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海豚的進食狀況、生理狀況、訓練狀況的紀錄,這是每隻海豚的日常紀錄表,而更新與調整訓練項目,則是訓練師們每天的例行公事。遠雄海洋公園目前共有8隻海豚,加上1隻海牛,由十二名訓練師和一位獸醫師所組成的團隊共同照顧與訓練;至於海獅,則是由另一群訓練師和獸醫師的團隊所負責。

日常訓練與照顧上,每隻海豚每天會有8次的餵食,同時搭配8以上的訓練課程。訓練的項目包含高強度、過閘、合作餵食、醫療行為、水中行為等等,每隻海豚也有固定負責的訓練師,會依據這隻海豚的狀況去調整訓練課程,固定項目之外也要要盡可能地安排變化,避免聰明的海豚厭煩固定訓練而不願意配合。

 

訓練師透過手勢的變化下達指令,讓海豚們做出指定的動作,觀眾像是霧裡看花,海豚卻能了解箇中奧秘。

 

另外,根據海豚訓練師宋尚芃說明,訓練最重要的原則,是正向獎勵的搭配。而所謂的正向獎勵,指的是在訓練過程中,動物配合訓練師做出指定動作後可得到的鼓勵或獎勵,除了每餐餵食的食物,以及提供給海豚的玩具之外,到水池自由地游泳玩耍、和同伴一起玩玩具等,只要符合動物的喜好,都可以作為獎勵。同時,每一隻動物個體的喜好其實有很大的落差,要給予什麼樣的獎勵才能發揮功效,完全仰賴訓練師對於動物的了解。

 

訓練師與動物之間通常會培養出緊密的信任關係!

 

目前,「海豚傳說」的表演劇本是由娛樂部與訓練師合作產出,主要會先由娛樂部擬定表演大綱,同時說明需要動物呈現的動作與橋段,再由訓練師判斷動物是否能達成、以及是否還需要練習,最後才將表演劇本定案。至於訓練師判斷是否可行的依據,還沒有明確的標準,主要仰賴訓練師的經驗以及對於動物的理解。宋尚芃表示,若是有明顯不合理的要求,絕對會要求拿掉,遵守法規的修訂與社會大眾的期望。

 

反思:一場精采絕倫的動物表演背後我們失去與獲得什麼?

 

你曾購買一張海洋世界的門票,在看臺上因海豚做出意想不到的動作而興奮著迷嗎?

 

我們總情不自禁被難得一見的動物表演所吸引,卻忽略了當下所享受的娛樂,是交換了許多血色代價而來。水族館中的海洋動物們,多半來自野外捕捉,日復一日被禁錮在只比身長稍大幾倍的人工水池中,再也無法回到廣大的海洋。此外,被犧牲的更不只是單一隻海豚的自由,野外捕捉的過程中,整個鯨豚族群可能遭到解散、走失或是集體被捕殺進入肉品市場,每一場海洋動物表演都意味著多條生命的犧牲與環境代價。

 

動物娛樂很早就開始蓬勃發展,人類對鯨豚的知識至今卻仍在學習中,環境、照護、訓練與醫療等條件往往都無法滿足海洋動物應有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因表演而在訓練中不斷要求動物做出非自然的動作,或與人類互動,都可能使高智商的海洋哺乳類動物承受龐大的壓力、緊迫,產生刻板行為或生理疾病。

知名美國紀錄片《BLACKFISH黑鯨》便是個真實案例,虎鯨Tilikum幼年時期在冰島被捕捉,與家人分離,長達三十多年的圈養期間曾造成兩名訓練師與一名自行闖入的遊客死亡。片中更提到,Tilikum幼時經歷處罰式的訓練、禁食、過度狹窄的水池以及被其他鯨豚攻擊,導致牠成年之後性情不穩,在多次表演中曾發生襲擊,或將平時互動良好的訓練師拖下水把玩的情形發生。《黑鯨》一片於2013年上映,在美國造成廣大的影響,揭漏了鯨豚表演背後的真相,也讓大眾開始省思與關注海洋展演動物的福利。台灣現仍有動物表演的野柳與遠雄,在數個動保團體撻伐的聲浪中近年也努力轉型,試圖將動物生理構造、環境保護等知識加入表演內容中;表演方式也因應動物福利作調整,但仍然保留拍手、頂球等非動物自然行為動作。

《BLACKFISH黑鯨》中的虎鯨主角Tilikum/攝影師:美聯社AP/Phelan M. Ebenhackhttps://www.pmephotography.com

 

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是,動物表演真的需要存在嗎?若以學習做為目的,單純動物展示結合導覽,或生態旅遊都是一種方式,不一定需要透過表演。再者,當表演目的是為了吸引觀眾,而透過劇本要求動物做出非自然行為時,可能誤植不正確的概念,反而違背了教育的本意。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提到:「以野生鯨豚來說,尾鰭拍水的動作有威嚇、警告的意味,而許多表演中會看到訓練師要求海豚們以尾鰭拍水向觀眾『道別』,或表現『拍手叫好』等擬人化橋段,曲解了野生動物的行為所代表的涵意。」

不難察覺,一場動物表演能夠帶來的商業娛樂性質仍高於教育意義,我們如何愛海洋動物卻不對牠造成傷害,動物表演絕對是必須淘汰的選擇。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