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Aalborg Zoo。
記者|陳怡潔 編輯|蘇于寬
7月31日丹麥阿爾堡動物園(Aalborg Zoo)於社群平台上發出一則貼文:「您知道可以捐贈家養動物給奧爾堡動物園嗎?」表示民眾若有健康但必須安樂死的動物,可以捐贈給園方,由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執行人道處置,再作為食物餵食園區中的肉食性動物:「既不會造成浪費,又能確保肉食性動物的自然行為、營養和福祉。」
該貼文指出:「在動物園裡,我們有責任模仿動物的天然飲食。」並表示雞、兔子和天竺鼠是該園區肉食性動物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還搭配一張歐亞大山貓(Lynx lynx)的照片說明:「牠們需要與野外自然捕獵的獵物相似的完整獵物。」
此事件於近日受到全球媒體廣泛報導,引起社群熱議,阿爾堡動物園已關閉此篇貼文的留言功能,並呼籲大眾理性交流,避免仇恨與惡意言論。
根據CNN與多家外媒報導,阿爾堡動物園副園長Pia Nielsen 在一封電子郵件聲明,這並不是一項全新舉措,而是在丹麥行之多年的普遍做法,她解釋:「飼養肉食動物時,必須給牠們提供肉食,最好要包含毛皮、骨頭等部位,盡可能為掠食動物提供天然的飲食。」因此,阿爾堡長期都使用小型家畜餵養肉食動物。
她強調,讓因各種原因需安樂死的動物以這種方式發揮價值,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並稱許多人也對此捐贈管道抱持正面觀點,阿爾堡動物園過去曾接收到的捐贈動物包括雞、兔子、天竺鼠與馬。
而阿爾堡動物園的官方網站更詳細地說明了此項措施的意義與做法,強調不接受民眾捐贈其他掠食動物,例如狗和貓。
此事件受到廣泛關注後,阿爾堡動物園的公開評論區受到了許多批評,善待動物組織(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簡稱PETA)發表聲明,認為向來自亞洲、習於遊蕩狩獵的肉食性動物餵食原產於南美洲的伴侶動物,並不屬於「自然行為」,並搭配一張天竺鼠的照片。
PETA也批評,伴侶動物從來不是協助模擬動物園內「自然食物鏈」的必要角色,更呼籲:「如果阿爾堡動物園真正關心動物,就應該致力於保護這些物種的自然棲息地。」
另一方面,蘇黎世大學動物園動物、珍稀寵物與野生動物診所的研究主任Marcus Clauss 向《華盛頓郵報》指出,客觀而言,民眾確實可能在某些時候有安樂死動物的需求;同時,大部分動物園中皆有飼養肉食性動物:「某種程度上,你必須接受一個現實:牠們需要以動物屍體為食。」而若從動物福利的角度出發,選擇生前享有良好福利的家養動物作為犧牲對象,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式。
紛絲專頁走近動物園在貼文中評論此事件,指出丹麥和台灣相比,塑造動物園、使動物園成立的風土及文化脈絡皆大不相同:「在我的觀點裡,這次的事單純是一個畜牧(農)業社會的動物園跟民眾的各取所需。」
他推論,在丹麥鄉村地區,不小心繁殖過多的兔子、天竺鼠可能並不罕見,馬匹則隨年齡有汰換機制,因此,動物園公開表示可「代為處理」這些動物,在該社會脈絡下,可能被視為一種「社會服務」。
也有了解丹麥文的民眾在走近動物園貼文中留言,指出阿爾堡動物園原貼文中所用詞彙「husdyr」,雖然在語意上也能涵蓋寵物,但更多是用來指涉經濟動物:「一般講寵物會用另一個字『kæledyr』。」呼籲不需將此事件與棄養寵物過度連結。
針對阿爾堡動物園的餵食選擇,走近動物園粉專也分析,現代動物園餵養肉食動物的品項主要分為3類:商業飼料、經過營養補充的肉塊以及完整屠體,其中,新鮮的完整屠體是對於動物園中的肉食性動物來說營養價值最高的選項。
然而,保留毛髮、骨骼甚至血液的肉品,不是人類消費市場的常規商品,因此部分歐洲動物園會選擇在自己的園區內飼養山羊等動物,用以餵食肉食性動物,甚至設立屠宰場,除了能確保供給穩定、便利,也致力於讓這些被用於餵食的動物擁有符合標準的動物福利。
對於這些動物園而言,它們所做的是保障動物在生前享有高水準的福利標準,而死亡這件事則無關乎福利,純粹是一種管理手段。
走近動物園指出,不只是專門飼養肉用動物,有些動物園也會選擇將園內飼養的其他動物人道處置後,作為肉食性動物的食物來源,並舉例近日蘇黎世動物園便將部分狐獴人道處置,用以餵食園區內的鬣狗。
不過他也坦言,這樣的作法在學界仍有爭議:「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死亡意味著犧牲未來可能享有的積極福利體驗,因此應該被認定為折損福利。」
事實上,根據歐洲動物園與水族館協會(EAZA)之規範,在特定情況下,撲殺被認可為維護族群健康的可行手段之一。因此,不只是阿爾堡動物園和蘇黎世動物園動物園,丹麥哥本哈根動物園(København Zoo)也曾在2014年為避免雄性個體成年後引發衝突,並且考量長頸鹿為群居動物不適合單獨飼養,而將一隻健康的幼年長頸鹿人道處置,牠的遺體部分用於研究,其餘則用於餵食。
而今(2025)年7月29日,德國紐倫堡動物園(Tiergarten Nürnberg)也因先前的節育計畫失敗,造成園區內幾內亞狒狒數量過剩且無法另行安置,而人道處置了12隻健康個體,並同樣用於餵食。
針對此事件在台灣引發的討論,粉專走近動物園提醒:「動物福利是一門科學。」指出動物園的經營管理多以科學為依據,但不同社會的生死觀差異,會影響最終決策。他也強調,台灣與丹麥在動物園制度與社會背景上差異顯著:「臺灣的動物園不會跟丹麥進行一樣的操作。」
動物園作為人類設立的教育與保育機構,其動物管理手段往往反映當地社會對動物福利與倫理的不同理解與實踐,此次阿爾堡動物園的案例引發了國際關注,不僅突顯了動物園管理實務的複雜性,也促使公眾對圈養動物福利有了更廣泛的討論。